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民间故事会之民间故事,关于民间故事会之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 故事会里面的民间故事一览
1、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2、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3、楚国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想要杀掉他。剑有雌剑和雄剑两口。干将的妻子莫邪怀孕快要生产。干将向妻子说:“我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这回我去,定会将我杀掉。你生孩子如果是个男孩,长大了告诉他说:‘出门去望望南山,松树生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背上。’”于是便带了雌剑去见楚王。楚王见带来只有一口剑,更是怒不可遏。便叫剑工前来端相这剑,剑工说,剑原有两口,一口雄剑,一口雌剑,雌的来了雄的还没来。楚王大怒,便把干将杀了。
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
“启坛荤香飘四邻,佛闻弃掸跳墙来。”
从上面的诗句您就会知道“佛跳墙”这个名菜其所以名闻天下的原因了。它可谓集中国烹饪技术之大全,集山珍海味之大全,其原料有海参、鱿鱼、乾贝、鱼肚、鱼唇、鸡、鸭、猪肚、香菇、蹄筋、笋尖、火腿、鸽蛋等。加工烹调过程要求极其严格,首先根据各原料的情况分别蒸煮好,然后配上佐料冰糖、姜、葱、桂皮、福建老酒、茴香。装入坛中,盖上荷叶,再用玻璃密封。以旺火烧开后改文火煨之。要求达到烂而有形、味中有味、香留齿墙。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为福州老牌“聚春园”所创,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翁携带全家男女老少前来聚春园。一是慕其名,二是为了显示阔绰,点了所有的名菜。厨师便来了一个两全俱美的办法,考虑到将全部名菜上完肯定吃不了,而采取每菜一小点,合起来煨在一起端到桌上。老富翁一看竟是一盆大杂烩,怒责酒家。但酒家的掌柜是一个小伙子,聪明伶俐,有随机应变之才。便说:“老先生一脸福像,真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现在全家团圆,子孙满堂,真为‘福寿全’也,故借此名菜献上以祝贺先生。”富翁听之大喜,食之果然大开胃口。如是便到处夸奖此菜,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很快就传遍了神州大地。
几名秀才也慕名到聚春园来订了“福寿全”,去野外聚餐。既是春游,也是吟诗会。但是菜冷了,只有用火煨热。因而浑香飘溢,飘进了田野,飘进了寺院,飘入了僧人的肺腑。寺里的僧人禁不住诱惑而偷偷跳墙出寺,和秀才们共享美酒佳肴。一觞一咏,情尽乐极。一秀才吟出:“启坛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而使“福寿全”改为“佛跳墙”沿袭至今。这个名菜之名可谓贴切之致,恰到好处。
中国民间故事
1、牛郎织女
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
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
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2、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3、田螺姑娘
有一天,那个农民照例早上去地里劳动,回家却见到灶上有香喷喷的米饭,橱房里有美味可口的鱼肉蔬菜,茶壶里有烧开的热水,第二天回来又是这样。两天,三天……天天如此,那个农民决定要把事情弄清楚,第二天鸡叫头遍,他像以往一样,扛着锄头下田去劳动,天一亮他就匆匆赶回家,想看一看是哪一位好心人。
他大老远就看到自家屋顶的烟囱已炊烟袅袅,他加快脚步,要亲眼看一下究竟是谁在烧火煮饭。可是当他蹑手蹑脚,贴近门缝往里看时,家里毫无动静,走进门,只见桌上饭菜飘香,灶中火仍在烧着,水在锅里沸腾,还没来得及舀起,只是热心的烧饭人不见了。一天又过去。那个农民又起了个大早,鸡叫下地,天没亮就往家里赶。家里的炊烟还未升起,于是青年悄悄靠近篱笆墙,躲在暗处,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屋里的一切。
不一会儿,他终于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缓缓走出,身上的衣裳并没有因水而有稍微的湿润。这姑娘移步到了灶前,就开始烧火做菜煮饭。年轻人看得真真切切,连忙飞快地跑进门,走到水缸边,一看,自己捡回的大田螺只剩下个空壳。他惊奇地拿着空壳看了又看,然后走到灶前,向正在烧火煮饭的年轻姑娘说道:“请问这位姑娘,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帮我烧饭?”
姑娘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大吃一惊,又听他盘问自己的来历,便不知如何是好。年轻姑娘想回到水缸中,却被挡住了去路。青年农民一再追问,年轻姑娘没有办法,只得把实情告诉了他,她就是田螺姑娘。 青年非常喜欢田螺姑娘,后来他们就结了婚。
4、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连忙起身作揖哀告。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万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搜索民间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开一早故事会吧,看看谁讲的故事最吸引人,把你找到的故事写下来
你好!
我讲的故事是:〈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这两座大山就像一堵巨大的墙,挡住了他们通往外界的路,与世隔绝,非常落后。于是愚公决心把山平掉,每天就不停地把山上的土挖走。有个老人叫智叟,笑他太傻,对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愚公这种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祝你生活愉快!
求故事会中的传闻逸事和民间故事金库
街棋王
棋逢对手
老李从局长位子退休后,整天遛遛鸟,散散步。这天下午临出门,老李发现皮鞋后脚跟磨偏了,就用个提兜装了皮鞋,打算去修鞋摊钉个鞋掌。
一会儿工夫,老李就来到了前大街。在前大街的拐角处,有一个修鞋摊,修鞋摊旁围了三四圈人正在下象棋。老李一阵手痒,他可是象棋高手,在局里参加整个市机关的比赛,也是少有对手。
老李走到摊前,修鞋的是个黑瘦的瘸老头,胸下吊着一个皮围裙,身旁放着一把拐杖,看到老李提了鞋过来,满脸堆笑,谦卑地点点头:“您,修鞋?”
老李把鞋递过去,说:“就钉两个鞋掌!”
修鞋老头接过鞋,递给老李一个磨得油光发亮的小板凳:“您坐会儿,马上就好!”
“不用,我看看棋!”老李从人缝中往里瞅,里面坐着的竟是自己局里退休的副局长张胖子。只见他悠闲地敲着两个棋子,哼着黄梅小调,很显然棋盘上占了上风。果然,不一会儿,对手就败下阵来,起身离开了座位。
“谁来,谁再来?”张胖子显然来了兴致,大声招呼围观的人。
老李一阵好笑,就张胖子那两把刷子,也敢在这称雄,他一挽胳膊,当仁不让地坐下,说:“我来!”
“是你?”张胖子看到老李,有点吃惊,两人以前工作时矛盾不少,说话不免有些带刺,“你这大领导也来接触群众了?”
老李也不是省油的灯:“你张大领导能来,我咋不能来!”
张胖子笑道:“我可不如你,你可是正处级啊!我知道你下棋厉害,不过我老张这两年可没闲着,天天练,现在你恐怕不是我的对手了!”
老李呵呵一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两人很快摆好棋盘厮杀起来,还真别说,这两年张胖子棋艺真的提高不少,但终是略逊老李一筹,连下三局全都败北,张胖子一张胖脸全是汗水,再也哼不出黄梅小调。
老李嘿嘿笑了两声,说:“我知道你这辈子没服过我,不过下棋你不行,总比我差两步!”话中有话,明是说棋,实是说人,张胖子比老李早一年上班,可职级总比老李差一级,心里一直不太服气,工作的时候,两个人就爱顶牛儿。现在听老李这么说,张胖子气得脸红一阵,紫一阵,说不出的难受。
突然,张胖子跳出人圈,抱住正在修鞋的瘸老头的胳膊:“老马头,你和他下!”
老马头连连摆手:“不,不,你们玩,我还要修鞋呢!”
张胖子请兵不成,就来激将:“嗬,我告诉你,人家老李可是正儿八经的象棋高手,打遍市机关无敌手,你要是不下,手不痒心可别痒!”
听张胖子这么一说,老马头心里还真有些痒:“那好,等修好这双鞋就来一局!”
老李刚从棋盘和精神上给了张胖子双重打击,心情十分舒畅,棋瘾也勾了上来:“这位老同志,哦,老马,我的鞋不着急修,来,咱们下两盘!”
老马头想了想,答应道:“那就来一盘!”于是,放下手中的活,挪着板凳移了过来,坐到了老李的对面。
老李说:“你红你先!”这是街头象棋不成文的规矩,弱手先行。
“哦?”老马头有点吃惊。
张胖子冷笑道:“老李,这是街头,不是你的局机关,这里可是藏龙卧虎,什么能人都有!老马头是这儿鼎鼎有名的街棋王,咱做人还是谦虚点好!”
“是啊,这里还没人敢让老马头先的!”围观的人一阵嘲笑。
老李这才明白,敢情老马头是大家公认的街头象棋高手,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厉害,当下呵呵一笑,道:“好,我执红,我先行!”
两人很快摆好棋,老李提起子来,正要走棋,却听张胖子叫道:“且慢!”说着,转身从老马头修鞋的工具箱里拿出一个铁钉来,冲老马头说道,“要不要上个栓儿?”
老马头摇摇手,不好意思地说:“上栓儿,呵呵,人家刚来,不太好吧!”
“客气啥!”张胖子道,“也让他这机关无敌手见识一下什么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说完把铁钉儿冲着老马头的“将”按下去,老李这才发现,在“将”这枚棋子中间和棋盘上都有一个洞儿,铁钉一按下去,就把“将”这枚棋子栓在了棋盘上,动不了了。
老李一看,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张胖子道,“这就是说,下棋的过程中,不管你怎么将,老马头的‘将’都不能动,动就算输了!”
“岂有此理!”老李心中的怒火一下子蹿了上来,心想:这老马头也太狂了吧,真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您别介意!”老马头道,“这都是我们平时闹着玩的,当不得真,我们就来一局,要快啊!”
“快就快!”老李怒火中烧,一个当头炮开局,老马头跃马应对。一来一往,两人落子如飞,很快老李就感到了老马头的厉害,实战磨砺出的街头象棋没有一点花哨,凶狠老辣。老马头旋风般一阵狂攻乱杀,杀得老李阵脚大乱,还没来得及“将”上老马头一军,就败下阵来。张胖子见老李落败,乐得直晃脑袋,又哼起了黄梅小调。
老马头“嘿嘿”一笑,说:“承让,承让了!”移动板凳就想离开。
“不要走!”老李一把抓住老马头的胳膊,“我们再来一盘!”
老马头说:“等一会儿我干完活,我们再玩!”
“不行,刚才是我大意输了,我们重来,重来!”老李自觉输得窝囊,拉住老马头的胳膊不放,执意再来。
老马头无奈地说:“那就再来一盘!”又坐下身来,道,“还是快棋!”
鏖战连连
两人布局再战。知道了老马头的厉害,老李谨慎了很多,心想:先不求胜,拔了这根铁“栓”再说!于是,下棋不再和老马头纠缠,不惜舍了几个“兵”,一心一意去将军,一边将,一边嘴里还叫道:“我看你动不动!”
老马头左遮右挡,就是不动“将”儿,嘴里也叫道:“不动,就是不动!看你有什么能耐!”
两人的棋子儿很快纠缠到一起,老马头瞅准机会,抢先兑子,噼里啪啦一阵兑子,两人大子尽失,老马头却多出三个卒儿,不慌不忙跨过汉界,直奔大帐,擒下老李的“帅”。
张胖子幸灾乐祸地笑道:“真是棋如人生,谁能想到臭皮匠一样的小卒竟擒了正处级的老帅!”老李听了,气得脸色发青。
老马头“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移动板凳又想离开,却又被老李抓住胳膊:“老马,我们再来,最后一盘!”
老马头恳求道:“真的不行啊,李局长……我还靠这个吃饭呢!”
“我多给你钱!”老李发狠话了,“你陪我下最后一局!那双鞋钉两个脚掌,我给你二十块钱,行不行?”
“李局长,我不是这个意思……你看……”老马头咬了咬牙,说,“我不会多收你的钱,咱们今天就下这最后一局!”
“行!”老李大喜过望,“就一局,咱说话算话!”
两人布局又战。老李心想:自己不能再输了,再输这老脸可真让张胖子羞掉了。老马头下快棋厉害,自己就在慢棋上磨死他。老李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还不时和围观的人商量商量。观棋的人大都侠义心肠,见老李连连落败,七嘴八舌,群策群力,都想帮他撼动老马头的“将”儿。这样一来,每走一步棋就要花好长时间。
老马头受不了,连叫:“快啊,快啊!”老李却不紧不慢,道:“老马,你别急嘛,象棋就要‘相’嘛,不‘相’就不叫象棋了!”老马头急得直跺脚。
这时,一个老太太提着一双鞋走了过来,大声喊道:“老马头,老马头,修鞋人呢?”
“在这,在这!”老马头急忙应着,头从人缝中伸出来,叫道,“修鞋啊,张婶,您先把鞋放在摊上,我立马就给您修!”
张婶又喊道:“老马头,下棋能当饭吃啊,你老婆病好啦?亏你还有心思下棋!”张婶的嘴真厉害,两句话就弄得老马头慌了神,下棋也心不在焉,几招过后,竟露出破绽,被老李抓住机会拔了“栓”儿,丢了“将”儿。
老马头“嘿嘿”一笑,道:“认输,认输!”丢了棋子,急忙修鞋去了。
老李长长吁了一口气,这面子总算挣回来了一点。不想,张胖子却凑过来,讥讽道:“李大局长可真会磨棋,人家是故意输给你的,还美!羞不羞?”
“张胖子!”老李怒道,“不服你和我下,我的‘将’上栓儿!”
张胖子冷笑着说:“我不和耍赖的人下!”
老李这个气啊,正想和他理论,手机响了,老伴让他赶快回去。老李见自己的鞋没修好,就丢在老马头那儿让他接着修,自己气呼呼地回了家。
艺高惹祸
一到家,发现女儿一家都过来了,女婿王平还提了个大蛋糕,老李这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很快,老伴张罗了一桌好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
王平倒了两杯茅台酒陪老李喝酒,却发现老李有点神不守舍,闷闷不乐,忙问老李发生了什么事。老李就把下棋的事给说了,提起张胖子,免不了又是一肚子的气。王平急忙安慰一番,说:“爸,您何必和这些小人物闹气,这事交给我处理好了!”由于老李心情不好,这顿生日宴一家人吃得很不开心。
第二天上午九点多钟,老李正要到前大街去取鞋,刚出门,就撞上了气喘吁吁跑来的张胖子。“老李,你可真不是东西!你下棋下不过人家,就让你女婿去收人家的摊,你这样欺负一个瘸腿老头,还算是个人吗?”张胖子指着老李的鼻子骂。
老李被张胖子骂得莫名其妙:“我说张胖子,你咋乱骂人?我收谁的摊了?”
“装什么糊涂,局长大人,”张胖子冷笑道,“谁不知道你女婿在城管局,肯定是你指使他把老马头的摊给收了!”
老李一愣:“老马的修鞋摊让城管给收了?”
张胖子又是一阵冷笑:“装,你就装吧!”
老李强压住怒火,当即拨通了王平的手机:“是你们把前大街老马的修鞋摊给收了吗?”王平在电话里说:“爸,是我让人把他的摊收掉的,谁让他伙同张胖子惹您生气,再说他那个摊摆在前大街也确实影响市容……”
“放屁!”老李怒不可遏,冲着话筒吼道,“你马上把老马的摊给我拉回来,少一个钉子,我就没你这个女婿!”
“老李,”看到老李这个样子,张胖子知道自己搞错了,有点不好意思,“我以为……”
“哼,你把我给看扁了,怎么说我也是个国家干部!”老李道,“我对不起老马,我去给他道歉!”
老李和张胖子赶到前大街,发现老马头正缩在街角,左胳膊上擦了一大片,淤出了血,手里紧紧抱着一双皮鞋,看到老李他们走过来,急忙拄着拐杖站起来,弓着腰,毕恭毕敬地说:“李局长,昨天是我太不懂规矩,惹您生气了,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跟我计较,我听老张说,您女婿……您可千万别让人收我的摊,我是个瘸子,干不了别的,摆这个摊快三十年了,老婆子又长年有病,求,求您……这是您的鞋,我修好了,他们要没收,我哪能让他们收客人的东西,就硬拽了下来,还摔了一跤……”
看着老马头这个样子,老李感到一阵心酸:“老马,我真没让人收你的摊,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办的混账事,不过始终是我拖累了你,对不住啊,老哥!我已经让他们把你的摊给送回来了!”
一旁的张胖子拍了拍胸脯,也保证道:“你放心吧,有老李和我给你撑腰呢。”
正说着,王平让人把老马头的摊送了回来,老李和张胖子急忙帮他把摊摆好。老李摆起那副棋盘,然后紧紧握着老马头的手说:“老马,从今以后我天天到你这里下棋,看谁再敢收你的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