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杜牧(杜牧的故事)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民间故事杜牧,关于民间故事杜牧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民间故事杜牧,关于民间故事杜牧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杜牧的故事
  • 关于七夕古诗杜牧的优美故事
  • 关于民间故事诗句
  • 杜牧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民间故事的古诗有哪些?
  • 杜牧的故事

    『壹』 关于杜牧的故事

    晚唐大诗人杜牧跟著名抄诗人张祜极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张到官府赴宴时,看到杜也在座。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方式来决定谁有权去继续爱恋。

    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赌酒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贰』 杜牧名字的民间传说,故事

    1、赌酒取姬

    晚唐大诗人杜牧跟著名诗人张祜极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回张到官府赴答宴时,看到杜也在座。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方式来决定谁有权去继续爱恋。

    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赌酒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2,死前烧文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叁』 杜牧生平的重大事迹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轶事:

    杜牧性聪颖,刚直而有奇节。其诗豪迈清新,有独创性。身处晚唐,朝政败坏,民怨沸腾,在胸怀大志、报效无门的情形下,杜牧本就有之的风流、疏野、放荡一面,也有相当的显现。下面是关于杜牧的一些风流倜傥故事:

    一、《阿房宫赋》为杜牧中进士助一臂之力

    崔郾回到席上,对在座各公说道:“刚才吴太学给推荐了第五名进士。”有人问:“是谁?”崔郾说:“杜牧。”有人就提出杜牧不拘小节的问题。崔郾说:“后汉书载孔稚珪有言曰:以天下为重者,不计细耻,以四海为任者,不顾小节。我已经应许了吴太学,就算杜牧是杀狗的,也不能更改了。

    崔郾在东都洛阳放榜后,领着新进士们回到长安参拜宰相和中书舍人,杜牧有诗一首,表达他金榜题名的心情:

    东都放榜花未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

    二、扬州艳游与牛僧儒的监控

    杜牧中进士时,正遇上牛僧儒赴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杜牧被征召做幕僚,负责处理公文。实在也是大材小用。来到扬州这个花花世界,杜牧几乎每夜都到青楼去尽情游乐。此时他的身后总有二三十名兵士,换了便衣,暗中保护着他。杜牧觉得这情形对他很好,泰然处之。几年后,皇帝让杜牧任侍御史,牛僧儒为他设宴送行,告诫他说:“以你的气概来担任这样的职务,一定还会取得更高的职位。但我经常担忧,怕你因迷恋风情而不能控制自己。”杜牧随便应付说:“幸亏我还能经常检点自己,不至于让你为我担心。”牛僧儒笑了笑,让侍童取来一个小书箱,当着杜牧的面打开,原来里边都是那些跟在杜牧后边的便衣士兵写的秘密报告,有好几十份。写的是某天晚上杜牧在某家饮宴,某天晚上又在某家饮宴,平安无事,等等。杜牧感到羞愧,流泪向牛僧儒下拜致谢。牛僧儒死后,墓志铭是杜牧所撰,也是对牛僧儒的一点答谢。

    三、终究未能觅得尽善尽美之美女

    杜牧虽然才华出众,却终生未能在仕途上大展鸿图;风流倜傥,却总是未能觅得完全合乎心意的美女。所以,总是风流倜傥,总要细心寻觅。太和末年,杜牧又由侍御史的位子上降了下来,来到江西观察史沈传师府中做幕僚。这好像就是大文人命中注定的差事。听说湖州风光秀丽,美女如云,就高高兴兴地到湖州去玩。湖州刺史与杜牧十分要好,了解他的心意,便陪他到处游玩,并将有名的歌妓 *** 都找了来,让杜牧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肆』 杜牧的历史故事或有趣的事

    杜牧中进士时,正遇上牛僧儒赴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杜牧被征召做幕僚,负责处理公版文。实在也是大材小权用。来到扬州这个花花世界,杜牧几乎每夜都到青楼去尽情游乐。此时他的身后总有二三十名兵士,换了便衣,暗中保护着他。杜牧觉得这情形对他很好,泰然处之。几年后,皇帝让杜牧任侍御史,牛僧儒为他设宴送行,告诫他说:“以你的气概来担任这样的职务,一定还会取得更高的职位。但我经常担忧,怕你因迷恋风情而不能控制自己。”杜牧随便应付说:“幸亏我还能经常检点自己,不至于让你为我担心。”牛僧儒笑了笑,让侍童取来一个小书箱,当着杜牧的面打开,原来里边都是那些跟在杜牧后边的便衣士兵写的秘密报告,有好几十份。写的是某天晚上杜牧在某家饮宴,某天晚上又在某家饮宴,平安无事,等等。杜牧感到羞愧,流泪向牛僧儒下拜致谢。牛僧儒死后,墓志铭是杜牧所撰,也是对牛僧儒的一点答谢。

    『伍』 有关杜牧的故事100字

    杜牧小故事

    杜牧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却没有在政治上有什么大作为,一直没有找到回自己心爱的答人,太和末年的时候杜牧又被贬官,从御史的位置变成师府的幕僚,传说湖州这个地方歌妓很有名,杜牧也希望能亲眼目睹,就提议举办一次大会,让全湖州的歌妓都在一起供大家观看。

    湖州刺史也就按照杜牧的意思办了一场,当天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杜牧是有私心的,他一直在寻找能够让自己看上眼的美女,但是一直没找到,眼看要到傍晚了,突然杜牧看到一位乡村老妇带着一个小女孩,美极了,就和老妇人的女儿订婚,说不到十年自己一定会来这里当郡守,到时候您就将女孩嫁给我,我一定好好对她。

    分别后,杜牧还一直想着女孩,但是无奈他官职太低,不能提出担任湖州的请求,曾经杜牧当过一段时间别的地方的刺史,但都不是他本意。在杜牧四十一岁的时候,经人推荐,终于当上湖州刺史,但是那位约定好的女子已经出嫁三年,有三个孩子。

    杜牧责备老妇人不讲信用,但是老妇人说我已经遵守约定在十年内,都让小女等着您的到来,但是十年过去了,大人您一直没有来,我才有出嫁的打算的。杜牧觉得自己理亏也就不再追问。

    『陆』 杜牧有什事例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柒』 杜牧的故事50字

    杜牧是汉族的,出生(803年-约85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捌』 关于杜牧的故事

    1,赌酒取姬

    晚唐大诗人杜牧跟著名诗人张祜极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张到官府赴宴时,看到杜也在座。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方式来决定谁有权去继续爱恋。

    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赌酒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2,死前烧文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3,游玩轶事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

    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

    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4,张好好诗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

    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撰写《李贺集序》,就是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

    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分外珍惜,抢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空有羡渔之情。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

    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

    5,十年之约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

    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

    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

    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杜牧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杜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杜牧的本意。

    等到杜牧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

    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

    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了《叹花》。

    关于七夕古诗杜牧的优美故事

    《七夕》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关于民间故事诗句

    1.有关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古诗

    唐作者:林杰作品:

    乞巧内容: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精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精卫 夏完淳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写嫦娥悔恨的还有李商隐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应断肠”(《月夕》),宋代诗人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

    明代边贡的《嫦娥》也写得很出色: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越有丽姝 越有女兮 凤鸣凤翔 苎罗有美纱兮 濯濯清泉 明眸眇眇 蛾眉黛黛 地无神语 丽姝丽姝兮 身何兮 情何寄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 ——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魏曹植乐府诗《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2.关于民间故事的诗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3.与四大民间故事相关的古诗有哪些

    四大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牛郎织女》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孟姜女》

    正月个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喜盈盈

    人家夫妻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

    夏夜里银河飞流星

    那是牛郎织女点燃的红灯笼

    孟姜女望长空

    泪眼雾蒙蒙

    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

    九月里来九重阳

    菊花煮酒空相望

    空相望

    落叶飘秋风凉

    窗前月如霜

    我给亲人做衣裳

    线是相思针是情

    针针线线密密缝

    密密缝

    再把心口一丝热

    絮进寒衣伴君行

    大雪纷飞北风急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从秋走到年关过

    年关过

    不知丈夫在哪里

    在哪里

    声声血泪声声唤

    天也昏来地也暗

    哭倒长城八百里

    只见白骨满青山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秦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贞妇啼呜呜。

    《白蛇传》

    白蛇初下峨眉山,坐对青峰结翠鬟。白蛇初见西湖水,游女如花彩云里。

    不慕繁华不为恩,自爱西湖万种春。谁知波上同舟子,便是三生石上人。

    雨露初结湖上缘,还依湖水作家园。解炼金丹图济世,便是鸳鸯亦是仙。

    可怜琴瑟有人妒,悲歌却起无声处。都缘佛子太愚执,肯信鸳鸯能独宿。

    柔肠有愤亦如雷,千里江南一片哀。零雨暗从阊阖下,海潮飞压镇江来。

    虹霓缭乱与云低,百万鱼龙天上嬉。最怜意气倾肝胆,同行妙手空空儿。

    雷峰塔下重门闭,想见报仇心未死。到今岁岁有余波,广陵潮吞金山寺。

    沧海桑田谁复记,雷峰亦已当风屺。更待西湖彻底干,此间应有再生缘。

    当代·九彩鹿

    时逢端午说许仙,邂逅借伞红线牵。

    心诚情动白娘子,也因厚道也在天。

    半是凡心半是仙,蛾眉空付一千年。

    断桥难断尘寰事,西子湖畔续前缘。

    小青率性质天真,出生入死侠胆存。

    拔剑欲斩窝囊废,不解白姊百日恩。

    最恨伤天法海蛮,佛禅扫地恶迹斑。

    深扼白娘亏一篑,未能灭顶漫金山。

    叹服前人凄丽篇,蛇心原本也缠绵。

    湖边又耸雷峰塔,活该二字应永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 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 女儿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 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父母命, 棒打鸳鸯俩西东。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 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4.有那些民间故事的诗句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

    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

    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

    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

    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

    "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

    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

    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

    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

    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黄河的形成: 之一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形成阶梯状地貌,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

    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

    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

    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

    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

    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黄河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

    由于洪水。

    杜牧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有哪些

    1. 杜牧的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杜牧的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1.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

    1、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2、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3、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4、沉醉东风·七夕

    元代: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译文:

    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5、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

    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2.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自唐代:杜牧《秋夕》

    白话文释义: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

    白话文释义: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乞巧》

    白话文释义: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出自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白话文释义: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5,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白话文释义: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3.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天街:即天上的街市,可理解为星云星座。

    【简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宫女秋夜图,充满了寂寞凄清气氛。 七夕由来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 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

    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 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 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 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

    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 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 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 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

    帝怒,责归河东, 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 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 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 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 ‘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

    ’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 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 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 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 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 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 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 牵牛花来。

    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 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 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 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 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 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 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 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 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

    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 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 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 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 天对着牛角发楞。

    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 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轩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 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 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 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 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 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

    4.关于牛郎织女的一些诗句

    《渔家傲·七夕》 苏轼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织女》 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5.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

    1、相传织女星,今夕嫁牵牛。——宋·于石《七月七日》

    释义:据说织女星,今朝嫁给了牛郎。

    2、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释义: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3、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宋·杨朴《七夕》

    释义: 不明白牵牛的用意是怎么回事,每年七月总要邀请织女在天上穿梭织锦给地上的人们看。你们年年让人间乞得巧去,岂不知道人间的巧多得很哩!

    扩展资料:

    牛郎织女,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

    6.有关牛郎织女的诗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秋夕》杜牧 【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鹤仙桥》秦观 {宋朝}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关于民间故事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民间故事的古诗有:

    1、唐.杜牧

    《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宋.卢炳

    《鹊桥仙(七夕)》

    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3、唐.孟郊

    《古意》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4、明代.刘基

    《七月七日》

    百年佳会几今宵,脉脉相看一水遥。漫道天孙解专巧,却教鸟鹊为成桥。

    5、唐.曹松

    《七夕》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36gushi.cn/Folktales/549.html
    张家界民间故事(湖南有什么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民间故事放生(献鸠放生的典故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