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咕嘟民间故事,关于咕嘟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雷公的民间故事
雷公是我们所熟知的神明了,民间有很多关于与雷公的民间故事,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雷公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雷公的民间故事篇一雷公和电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天神。他们二人司掌天庭雷电。传说雷公视力差,难辨黑白,夫人电母寸步不离,捧着镜子,先行探照,明辨是非善恶后,雷公才行雷。电母和雷公成了天生的一对。雷公面目狰狞,电母相貌端雅。雷公手持槌楔,电母手持双镜。他们一旦作法,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电母射出耀眼的利剑,雷公向石龟投下一个大响雷,只听得“轰隆”震耳的一声巨响,恶人便身首异处。
雷公是掌管雷的神灵,在最初的神话中,他完全是一个动物和人的结合体,传说他住在雷泽,龙首人身,有一个硕大无比的肚子,他常常拍自己的肚子来娱乐。每拍一下,就会发出轰轰的雷声。可是这个最早的雷神,因为自己肚子的特别之处被黄帝看中了,于是就被抓了做成一面大鼓。
黄帝见没有了雷神也不行,就找了雷神的一个亲戚。这个新雷神皮肤的颜色好象朱砂,眼光灼灼如闪电,身上的毛和角有三尺长,形状好象一只猕猴。于是在后来的传说中,雷公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猴脸和尖嘴,俗称“雷公脸”。
在雷州半岛至今流传着一个关于雷公的传说。雷州半岛地处热带,四时如夏,气候蒸郁,因此常常雷声轰鸣。传说南朝陈宣帝太建初年,雷州有个猎户叫陈珙,他没有孩子,以打猎为生。他养了~条长着九个耳朵的猎犬,十分神奇。一只耳朵动表示能抓到一只猎物,动的耳朵越多,抓的猎物也越多。
一天他出门打猎,发现狗的九只耳朵都在动。他十分高兴,兴致勃勃地来到一片荆棘地,狗狂吠不止。他过去一看,发现一个巨大的肉球,直径有一尺多。他没有心思继续打猎,就抱着肉球回家了。突然,屋外雷雨大作,肉球裂开了,从里面蹦出一个小儿,手上有字,左边写着“雷”,右边写着“州”。此后常常有仙人来给小孩哺乳。乡里人都觉得很神奇。
孩子长大以后,当了雷州刺史,十分爱护百姓。死后有灵,乡里人立庙祭祀,以为雷神。
雷公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他会看病。他曾经和另一个天神歧伯一起讨论有关脉络的问题。雷公还经常派遣使者到山上去采集草药。又一次,他的一个采药童子在茂密的丛林中迷失了方向,无论他怎么回忆来时的道路,怎么努力,可是就是怎么也走不出来。他很着急,想了想,就变成了一只啄木鸟,飞到了树梢上,来辨别方向。最后,他找到了回去的路径,可是,却怎么也变不回原来的模样了,只好用他那尖尖长长的嘴啄树木里面的害虫充饥,也算是重操旧业,干起了树木的医生。
但是雷公嫉恶如仇,性情暴躁,一听某人犯法,就大发雷霆,不分皂白,不探究竟,就击掌发雷打死。但往往有些是含冤受死的,因此又引出有关电母来辅佐他进行工作。
雷公后来娶了一个多里的寡妇,她就成了雷婆,慢慢地演化为电神,被称为电母。电母,仍为自然之神,也是天上星宿之一。电母是司掌闪电的女神,又称为金光圣母、闪电娘娘。她有一头蓬松的头发,红红的颜色。两只脚上都只有三个脚趾。传说她手里握有两面镜子,发出电光时,十分明亮耀眼。
他们俩常常一起出现,原先的职能就是管理雷电。到了后来,就有了惩恶扬善的作用,如果有人犯了天都不能饶恕的罪过,那么天帝就会派雷公电母用五雷轰他,隆隆的声音好象上天发怒一样。
电母的前身是一个寡妇。她很有孝心,这个寡妇,丈夫早死,既没有儿子,家境又极其寒贫,堂上只有一个婆婆,她很孝顺服侍着婆婆度日,不肯改嫁。
有一次,她的婆婆病了,很想食肉。但是她哪里有钱去买肉孝敬婆婆呢?她左思右想,就想起古时有“割腕供姑”的事,她也就毅然把股上的肉割下来,煮熟做好饭,去孝敬她的婆婆。可是她的婆婆哪里能够吃得下这坚韧的股肉呢?她还不知体谅她媳妇的孝顺,反而以为她的媳妇不孝敬,把买来的好肉留起来自己吃,将那不好吃的肉煮来孝敬她。她就叫骂起来,还请了雷公将她的媳妇打死。怎知雷公真正应命了,不分青红皂白,把这个寡妇打死了。
将要入殓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她的媳妇的股上割下一块肉,还有未痊愈的血疤,老婆婆她这时才猛醒反悔。然而媳妇已被击死,又无法叫她活过来。她就啼哭哀求着雷公,度她的媳妇的亡灵超生。而雷公知道内情之后,也后悔自己的不审慎,仅仅听了那老婆婆的一面之词,未加分析,没有调查,竟然冲动之下,击死好人。于是雷公就奏了玉皇,请命将这个寡妇作为自己的妻子,赐为电母。在它未发雷之前,电母可以放光,先明亮世间的善恶,以明黑白,以免再错击人。所以现在鸣雷的时候,先有电光闪一闪,就是这么一回事了。
雷公的民间故事篇二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妇人生了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不仅相貌奇特,而且每个人的特征本领也不同。他们的妈妈根据儿子们的不同特征本领给他们取了名字,分别叫做:千里眼、顺风耳、铁铮脑、长脚拐冷热、不怕和皮袋。看名字就知道这六兄弟都有特异功能。
有一天,老妇人生病了,儿子们很孝顺母亲,赶忙就请来郎中给母亲看病,那位郎中给老妇人号了半天脉,就是想不出该怎么诊治老妇人的病,又怕六兄弟说他医术差,于是,就编了一个方子,郎中说:雷公的脑煮成汤汁能治你们母亲的病。说完就走了。哪想到啊!这六兄弟孝顺啊,一心要只好妈妈的病,于是,六兄弟就在一起商量了捉到雷公的办法,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长,做好了分工,千里眼负责看,顺风耳负责听,然后他们就赶快告诉长脚拐,由长脚拐来捉。
这天一大早,按照商定好的分工,就开始行动了。他们等了一会儿,雷公果真来了,雷公刚一露面就给千里眼看到了,顺风耳也听到了雷公的的声音,他们赶紧就告诉了长脚拐,长脚拐连忙站起身来,他的个子高哇,一下子就顶到了天,一会儿的功夫就把雷公捉到了。
六兄弟一起把雷公弄回了家,塞到锅里加上水点火就开始煮,看着锅里冒出了热气,咕嘟咕嘟直响,心里这个高兴,母亲的病终于有办法治了,于是,这六兄弟争先恐后的跑到母亲那里去,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哪成想,他们刚跑开,家里就进来一个贼,贼看见锅里煮着东西,以为是好吃的东西,就揭开锅盖来看,这一看可不要紧,贼吓了个半死,只见锅里的是似人又似猕猴,还有三只眼和翅膀。贼吓得扔下锅盖就跑了。本来雷公还在锅里纳闷呢,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人给煮了,就赶忙趁这机会跑了,雷公一路上越想越生气,回到天上就到天王那里去告了一状,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天王一听,这还了得,于是,就拍天兵来捉拿这兄弟六人。
天兵到了以后先捉到铁铮脑,不管天兵用刀啊斧啊怎么打,铁铮脑一点事都没有。于是,天兵又抓了一个,这回直接放到锅里煮,煮了一会儿,揭开锅盖一看那人正在冷的发抖,原来天兵煮的是冷热不怕。天兵气的没办法就去又捉来一个,这回天兵们一起上抽出剑一通乱砍,怎么砍也砍不进去,原来这个就是皮袋。后来天兵实在没办法了,就撤兵回去了。
六兄弟回到家一看,母亲已经去世了。他们是嚎啕大哭,然后就化悲痛为力量,留下小弟弟皮袋守护母亲的尸体,其余五人就去大闹天宫。只见长脚拐站起来双手一撑,再一抖,天空顿时乌云翻滚,整个天宫都像是要翻个,一片的混乱,乱成了一锅粥。天王被他们闹得没办法,只好招安分封了五兄弟,分别封这五兄弟为金、木、水、火、土五大天神。
据说那时候,天上还没有那么多的星星,然后再后来,出现的这五大行星,据说就是五兄弟的化身。
雷公的民间故事篇三雷公司掌天庭雷电。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雷公长得象大力士,坦胸露腹,背上有两个翅膀,脸象红色的猴脸,足象鹰爪,左手执楔,右手持锥,身旁悬挂数鼓。击鼓即为轰雷。
雷公电母之职,原来是管理雷电。但是自先秦两汉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雷公是很显灵的,它能分辨人间的善恶,替人间收拾恶心毒行的歹人。所以它无事就不发雷,既发了雷,就要击死人的。
在往昔雷鸣时,是不先发出电的。它击死人的时候,又不十分审慎,猛然地隆然一声,就把人击死了。后来错击死了一位好人,这个人,是个很有孝心的寡妇。
这个寡妇,丈夫早死,既无儿子,家里又贫,堂上只有一个老姑,她很孝顺服侍着老姑度日,不肯改嫁。
有一次,她的老姑病了,很想食肉。但是她哪里有钱去买肉孝敬她呢?她左思右想,就想起古时有“割腕供姑”的事,她也就毅然地把手股上的肉割下来,煮熟去孝敬她的老姑。可是她的老姑哪里能够吃得下这坚韧的手股肉呢?她还不知体谅她媳妇的孝顺,反而以为她的媳妇不孝敬,把买来的好肉留起来自己吃,将那近皮的肉煮来孝敬她。她就叫骂起来,还请了五雷要将她的媳妇打死。怎知五雷真正应命了,猛然地一声,把她的媳妇打死了。
将殓,才发现她的媳妇的股上割下一块肉,尚有血疤,她这时才猛醒反悔。然而人已被击死,又无法可叫她活过来。她就啼哭哀求着雷公,度她的媳妇超生,而雷公也后悔自己的不审慎,昕了那老妇人的一面之词,竟错击死好人。于是雷公就奏了玉皇,请命将这个寡妇,赐为电母。在它未发雷之前,电母可以放光,先明亮世间的善恶,以明黑白,以免再错击人。所以现在呜雷的时候,先有电光闪一闪,就是这回事了
雷公司掌天庭雷电。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雷公长得象大力士,坦胸露腹,背上有两个翅膀,脸象红色的猴脸,足象鹰爪,左手执楔,右手持锥,身旁悬挂数鼓。击鼓即为轰雷。
雷公电母之职,原来是管理雷电。但是自先秦两汉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雷公是很显灵的,它能分辨人间的善恶,替人间收拾恶心毒行的歹人。所以它无事就不发雷,既发了雷,就要击死人的。
在往昔雷鸣时,是不先发出电的。它击死人的时候,又不十分审慎,猛然地隆然一声,就把人击死了。后来错击死了一位好人,这个人,是个很有孝心的寡妇。
这个寡妇,丈夫早死,既无儿子,家里又贫,堂上只有一个老姑,她很孝顺服侍着老姑度日,不肯改嫁。
有一次,她的老姑病了,很想食肉。但是她哪里有钱去买肉孝敬她呢?她左思右想,就想起古时有“割腕供姑”的事,她也就毅然地把手股上的肉割下来,煮熟去孝敬她的老姑。可是她的老姑哪里能够吃得下这坚韧的手股肉呢?她还不知体谅她媳妇的孝顺,反而以为她的媳妇不孝敬,把买来的好肉留起来自己吃,将那近皮的肉煮来孝敬她。她就叫骂起来,还请了五雷要将她的媳妇打死。怎知五雷真正应命了,猛然地一声,把她的媳妇打死了。
民间故事大全吕洞宾
1. 吕洞宾救人主要内容是什么
吕洞宾救人的主要内容
传说宋朝嘉枯年间,汁梁城内有一个富家子弟,姓李名义,本是山东泰安人氏.虽然父母早亡,只跟妻子王氏过活,但父母留得万贯家产,倒也吃穿不愁,日子过得满自在。
这李义生性豪爽,善交朋友.他交往了不少执垮子弟。这些人整天不务正业,吃喝漂赌,手里没了钱,就来向李义求助。李义虽然自己没有染上恶习,但对这些酒肉朋友的不轨行为,也听之任之。他们一张口,就成百上千的钱资助他们,一点也不感到心痛。
谁知,这帮“朋友”尽是些无赖之辈,欲壑难填。钱一到手,便狂化滥赌,不几天就化个精光,化完了又来向李义要。李义靠祖上留下的产业为生,从不把钱财当做身内之物,所以也不跟他们计较。这样他家的钱财只有往外流的份,没有进的份,不上三年,便囊空袋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好四处借债度日。
开始,还有人借钱给他。后来那些债主见他家境败落,就无人再借给他了,他只好变卖田地庄园。那些执绮子弟见他没了油水,就纷纷离他而去,连仆人也偷偷走光了,只剩下他夫妻二人,生活日渐艰难,就连他们自己也觉无脸见人。
李义在汁梁实在住不下去了,只好回到泰安老家,投亲靠友。李义本指望亲友们能资助他.岂知亲友们都知道他是个败家子,偌大的家业,都让他败坏完了,因而都不肯再接济他。
李义得不到亲友的帮助,整天吃不饱,穿不暖,只好四处流浪。有一天,他偶然从泰安山岳庙经过。正是腊月天气,大雪初晴,寒风凛冽,一阵寒风刮来,冻得他浑身哆嗦。他叹口气道:“我李义富贵之时,有那么多亲朋好友;今日见我败落,便都不肯理会我了,连平时受我恩惠的也躲得老远,可见世态炎凉。我李义是个堂堂正正的汉子,难道今生就不会有好日子了吗?”
他正在那里自怨自叹,忽然一位老者从他身边经过。老者见他形容憔悴,唉声叹气,便站住问道:“相公为何愁眉哭脸?”李义抬头一看,见这位老者长得气宇轩昂,风度不凡,便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讲给他听。
你道这老者是谁?他不是别人,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这日他出访经过泰安,正想下来看看,恰巧遇到这唉声叹气劲李义,就变成个老者向前问询.吕洞宾听完李义的诉说,叹口气说:“山岭有高低,世态有炎凉。你从前有金银财宝,当然就有人奉承巴结你;如今成了穷光蛋,谁还会把你放在眼里?世上那些没良心的,最数那些纹垮子弟。他们整日胡作非为,用着你时,甜言蜜语,恬不知耻;一旦用不着你了,便翻脸不认人。
他们的黑心肝,连狗都不喜吃呢.可那些穷人虽然日子艰难,却有忠胆侠肠,最讲义气。你帮了他们,他们会终生不忘。你现在到了这种地步,总该清醒了吧?”李义听老者二说,心中万分惭愧,悔不该当初没有把钱财用在救济穷人上.他想,若能再有富贵之日,一定改弦易辙……他刚想到这里,那老者就象钻到他心里看过似的,便说:“这样吧,你现在需多少钱?尽管说来。”
李义说:“只要三百两银子就行了。”
吕洞宾道:“我看你是个痛快人,能弃旧图新,就助你一臂之力吧。现送你三千两银子,明日你就到此来取。”然后又给了李义三百文钱,让他到店里先吃顿饱饭,吩咐完就不见了。
吕洞宾走后,李义想:“我终日求人,没人肯周济我,几乎要俄死路旁。没料到会遇上这么个好人,一下子送我这么多银子,这不会是作梦吧?”心里想着,他就走进饭店,吃了顿饱饭,然后走回家去。
回到家中,李义又想:我与老者非亲非故,只一面之交,他怎么肯送银子给我?莫非是哄我不成?转而又想,他要哄我,为何明天还让我再去?他这样反复思忖,整整一夜也没有睡着,眼巴巴地盼着天明。谁知天亮前,他一觉睡了过去。等到醒来,已近中午,早过了约定时间。
他慌忙跑到山岳庙前,见老者早已等在那里,一见面就责问他说:“相公为何不讲信用,让我在此久等?敢是你疑心我哄你不成?那好吧,我如今没有银子给你了,请回吧。”
李义再三肯求老者宽恕,表示今后决不失约。吕洞宾看他苦口婆心,倒也可怜,说道:“罢罢罢,有心做好事,何必让人疑心呢?快随我到庙里来。”李义紧紧跟在吕洞宾后面,来到山岳庙的西廊下。吕洞宾上前打开壁橱,把整整三千两银子摆在李义面前,并说:“你可背回这些银子去,好好治家理业。万不可再跟那些纹垮子弟来往,辜负我一片心意。
李义接受了银子,跪倒在地上,千恩万谢地对吕洞宾说:“若不是老伯措救,慷慨施舍,我李义今后就要饿死路旁了。这等恩德,没齿难忘。敢问老伯尊姓大名,家住哪里?”吕洞宾笑着说‘“你问这个干什么?莫非你要报答我玛?”
李义道:“老伯于我,恩重泰山,安有不报之理?”吕洞宾说:“我哪用你报恩?今日救你,只愿你能在世上做个好人,行善积德,扶危济贫,莫干那种欺压百姓的缺德事。实话告诉你吧,我非别人,就是住在蓬莱仙岛的吕洞宾。”说完一道红光闪过,便不见了踪影。
李义把银子背回家,陆续将典卖的土地、庄园赎了回来,并跟妻子早起晚睡,辛勤劳作,又在街上开了个药店,为人治病祛灾。不上两年,家中又富了起来。
这回,他牢记住仙人吕洞宾的话,跟那些无情无义的纹垮子弟绝了交,而把家中的钱财多用在扶危济贫上。这样不久,他们名声大震,穷苦人都把他们视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又过了几年,有一日,李义忽对妻子王氏说道:“我们贫穷时,多亏了仙人吕洞宾搭救。如今富了,可不能忘记吕老仙的恩情。我们一定要上蓬莱仙岛去报答他。”妻子听了,十分赞成。
他们将家中的土地、财产全部分给了穷人,然后步行去寻蓬莱仙岛。他俩饥餐饮露,一路上受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东海边,然后又乘小船来到蓬莱岛.但是岛上苍松翠柏,蔽日遮夭;奇花异草,美不胜收,好一个神仙境地!他们又费了好多周折,终于找倒了仙人吕洞宾,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吕洞宾终于收留了他们为徒。
据说,后来他俩也成了神仙……
2. 图文并茂的民间故事
这一天,正是阳春三月三,西湖边柳枝儿嫩绿嫩绿,桃花儿艳红,四处在耍子的人很多。上八洞神仙吕洞宾,也变成个白头发白胡须的老头儿,挑副担子,到西湖边来卖汤团凑热闹。吕洞宾把担子歇在断桥旁边的一株大柳树底下。他看看镬里的汤团浮起来了,便拉开嗓门叫起来:
“吃汤团罗,吃汤团罗!大汤团一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一听吕洞宾的叫卖声都笑了。有的人说:
“老头儿呀,你喊错啦!快把大汤团和小汤团的价格钿换一换吧!”
吕洞宾听也不听,照样叫:
“大汤团一个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朝他的汤团担子围拢过来,你掏一个钱,我掏一个钱,都买他大汤团吃。一歇歇辰光,镬里的大汤团就捞光了。
这时,有个五十来岁的老成人,怀里抱个小伢儿,也挤进入堆里来。小伢儿看见别人吃汤团,就吵着也要吃。但是大汤团卖光了,那人只好摸出三个铜钿,向吕洞宾买只小汤团。吕洞宾接过钱,先舀了一碗滚水,再舀一只小汤团在碗里,端着碗蹲下身来,用嘴唇朝碗里吹口气,那小汤团就绕着碗沿,“咕碌碌”滚转起来了。
小伢儿高兴死啦,舀起汤团正想吃,那汤团就象活了似的,一下子钻进他的小嘴巴,滑到肚皮里去了。
小伢儿吃了汤团以后,三日三夜不吃东西。阿爸着急得要命,就抱他到断桥旁边大柳树下来寻那卖汤团的人。
吕洞宾见了哈哈一笑,就把小伢儿抱上断桥,猛不防抓住他的双脚倒拎起来,喝起:“出来!”那三天前吞进去的小汤团,竟原个儿从他小嘴巴里吐出来。小汤团落在断桥上,“咕碌碌”滚到西湖里去了。
在断桥的下边,有一条白蛇在修炼。白蛇修炼了五百年,有了灵性,她常常伸出头来,望着人间,见西湖上风和日丽,游人很多;男也有,女也有,老也有,少也有,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有的看景致,有的荡湖船,有的植树,有的栽花,有的谈笑取乐,也有的忙着做营生……白蛇眼看这人间的繁华景象,心中十分羡慕。这天,她从湖底钻出水面,正巧那个小汤团从断桥滚下来,便接在嘴里,“咕嘟”吞进肚皮里去了。
3. 八仙过海的故事的缩写成50字的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京东_出行无忧_品味非凡
根据文中提到的蓝采和为您推荐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京东」品牌好货,一站购全,正品低价,畅选无忧,闪电送达,尽享非凡好体验!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下载快手_八仙过海对联大全带横批_可以直接用
根据文中提到的何仙姑为您推荐
70副绝妙对联,千百年来传为美谈,简直太绝了!
北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4. 八仙过海的故事(简短)
“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拥有不同的含义,直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
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1、李铁拐,又称铁拐李,相传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生卒年约公元前418-326年。巴国津琨人(现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坝),现今李家坝仍有药王观和拐李祠等遗迹。民间传说他本来长得十分魁梧,相貌堂堂。在砀山洞中修行。曾遇太上老君仙会,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
曹国舅
西湖民间故事
这一天,正是阳春三月三,西湖边柳枝儿嫩绿嫩绿,桃花儿艳红,四处在耍子的人很多。上八洞神仙吕洞宾,也变成个白头发白胡须的老头儿,挑副担子,到西湖边来卖汤团凑热闹。
吕洞宾把担子歇在断桥旁边的一株大柳树底下。他看看镬里的汤团浮起来了,便拉开嗓门叫起来:
“吃汤团罗,吃汤团罗!大汤团一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一听吕洞宾的叫卖声都笑了。有的人说:
“老头儿呀,你喊错啦!快把大汤团和小汤团的价格钿换一换吧!”
吕洞宾听也不听,照样叫:
“大汤团一个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朝他的汤团担子围拢过来,你掏一个钱,我掏一个钱,都买他大汤团吃。一歇歇辰光,镬里的大汤团就捞光了。
这时,有个五十来岁的老成人,怀里抱个小伢儿,也挤进入堆里来。小伢儿看见别人吃汤团,就吵着也要吃。但是大汤团卖光了,那人只好摸出三个铜钿,向吕洞宾买只小汤团。吕洞宾接过钱,先舀了一碗滚水,再舀一只小汤团在碗里,端着碗蹲下身来,用嘴唇朝碗里吹口气,那小汤团就绕着碗沿,“咕碌碌”滚转起来了。
小伢儿高兴死啦,舀起汤团正想吃,那汤团就象活了似的,一下子钻进他的小嘴巴,滑到肚皮里去了。
小伢儿吃了汤团以后,三日三夜不吃东西。阿爸着急得要命,就抱他到断桥旁边大柳树下来寻那卖汤团的人。
吕洞宾见了哈哈一笑,就把小伢儿抱上断桥,猛不防抓住他的双脚倒拎起来,喝起:“出来!”那三天前吞进去的小汤团,竟原个儿从他小嘴巴里吐出来。小汤团落在断桥上,“咕碌碌”滚到西湖里去了。
在断桥的下边,有一条白蛇在修炼。白蛇修炼了五百年,有了灵性,她常常伸出头来,望着人间,见西湖上风和日丽,游人很多;男也有,女也有,老也有,少也有,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有的看景致,有的荡湖船,有的植树,有的栽花,有的谈笑取乐,也有的忙着做营生……白蛇眼看这人间的繁华景象,心中十分羡慕。这天,她从湖底钻出水面,正巧那个小汤团从断桥滚下来,便接在嘴里,“咕嘟”吞进肚皮里去了。
西湖民间故事的简介
作者:杭州市文化局编
ISBN:10位[7533903684] 13位[9787533903688]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0-1
定价:¥18.00 元
杭州西湖有哪些传说故事
西湖来源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专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属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4)西湖民间故事扩展阅读: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
杭州西湖的民间故事
杭州西湖的民间故事主要有: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苏小小的故事、柳浪和莺姑娘的故事、花港观鱼的故事、断桥的故事等。望采纳!
西湖民间故事的出版社
西湖民间故事的出版社。好像是杭州一个出版社的。
西湖民间故事白蛇传大意250字
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断桥上来两姑娘,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
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一位温文尔雅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这天,来到“保和堂”,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为了拆散他们夫妻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白娘子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白素贞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终因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西湖民间故事
看这里//post./f?kz=19672487
西湖的传说故事100字
关于杭州西湖的传说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内间故事。相传在很容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杭州西湖的传说故事
西湖来源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10)西湖民间故事扩展阅读: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
经典民间小故事大全【四篇】
【 #儿童故事# 导语】民间故事是在民间流传,被人们所听闻的虚拟事件。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经典民间小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鲁班造伞的传说 】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师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鲁班师娘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二个亭子吗?”
“一步一个亭子!”鲁班师娘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鲁班师娘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做骨架,扎成个小亭子样子,再糊上油纸。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走到鲁班师面前:“你看。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人从此就有了伞了。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
【 和尚升天 】
话说唐朝年间潞洲府有位节度使,名李抱贞。当他到任时府内是银两空空,就连官员,兵卒的响钱都拿不出。实在是无计可施,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当地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百姓对他是言听计从,何不让他出面作法,让老百姓捐些钱物。
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见老和尚,把事由说了一同。别说老和尚真就答应了,为了消除老和尚的顾虑,李大人说我们已在法坛下面挖一个地道,等点火后你就顺地道出来,保你平安无事。李大人又带着老和尚现场实际走了一遍。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听说老和尚坐坛讲法,纷纷来捐钱。
到了开坛说法的日子,周边的百姓也来捐钱。几天的功夫捐钱已达上亿了!这他时辰已到只见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坛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乐齐鸣。好个热闹!一阵后就听有人喊;活佛现身点火相迎!忽的一声法坛四周火光冲天,可怜的老和尚下得法坛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
待火熄后法坛上只留下几块舍利了!众人还真就相信活佛升天了。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决了,一条人命换来的救济钱,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
这才是;假戏真做傻和尚,随着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何必甘当挡风墙。
【 林则徐智对对联 】
民族英雄林则徐,从小聪明好学。
林则徐八岁那年,正月十五那天,邻居家的小伙伴都成群结队地去看花灯,但林则徐没有去。原来这些天他有些贪玩,父亲怕耽误了他的学业,故意不让他出去的。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林则徐心急如焚,他跑去对父亲说:“爹,邻居叔叔说今晚的灯会非常好看,你带我去好吗?”林则徐的父亲说:“你爱看灯,想出去开开眼界,这是好事,但是你这些天太贪玩,功课都耽误了。”“没有。我学得很好呢。”林则徐急忙说道。“那好,我就考考你,如果你能对上我出的对子,我就带你去。”林则徐看灯心切,一口答应:“爹,您说吧。”
父亲抬头想了想,正好看到林则徐的奶奶和母亲正在梳头准备去观灯,便出了一句上联:“婆媳中青双有髻。”林则徐听罢父亲的上联,仔细观察四周,看见爷爷正抱着幼小的弟弟,便灵机一动,连忙对上:“公孙老幼两无牙。”
父亲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在院子旁边的鸟笼上,又给林则徐出了一联:“鸟笼撒谷谷饲鸟。”林则徐走到院子里,看了看花,问父亲:“爹,今天是你浇的花吗?”“是的,你不对句问这个做什么?”父亲问道。“爹,有了。您看这句好不好?”说着,林则徐对出下句:“花钵装泥泥种花。”父亲一听林则徐对句机灵工整,再没话说,便带着他去看花灯了。
【 吕洞宾卖汤团 】
这一天,正是阳春三月三,西湖边柳枝儿嫩绿嫩绿,桃花儿艳红,四处来耍子的人很多。上八洞神仙吕洞宾,也变成个白头发白胡须的老头儿,挑副担子,到西湖边来卖汤团凑热闹。
吕洞宾把担子歇在断桥旁边的一株大柳树底下。他看看镬里的汤团浮起来了,便拉开嗓门叫起来:
“吃汤团罗,吃汤团罗!大汤团一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听一吕洞宾的叫卖声都笑了。有的人说:
“老头儿呀,你喊错啦!快把大汤团和小汤团的价格换一换吧!”
吕洞宾听也不听,照样叫:
“大汤团一个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朝他的汤团担子围拢过来,你掏一个钱,我掏一个钱,都买他大汤团吃。一歇歇辰光,镬里的大汤团就捞光了。
这时,有个五十来岁的老人,怀里抱个小伢儿,也挤进堆里来。小伢儿看见别人吃汤团,就吵着也要吃。但是大汤团卖光了,那人只好摸出三个铜钿,向吕洞宾买只小汤团。吕洞宾接过钱,先舀了一碗滚水,再舀一只小汤团在碗里,端着碗蹲下身来,用嘴唇朝碗里吹口气,那小汤团就绕着碗沿,“咕碌碌”滚转起来了。
小伢儿高兴死啦,舀起汤团正想吃,那汤团就象活了似的,一下钻进他的小嘴巴,滑到肚皮里去了。
小伢儿吃了汤团以后,三日三夜不吃东西。阿爸着急得要命,就抱他到断桥旁边大柳树下来寻那卖汤团的人。
吕洞宾风了哈哈一笑,就把小伢儿抱上断桥,猛不防抓住他的双脚倒拎起来,喝起:“出来!”那三天前吞进去的小汤团,竟原个儿从他小嘴巴里吐出来。小汤团落在断桥上,“咕碌碌”滚下西湖去了。
在断桥的下边,有一条白蛇在修炼。白蛇修炼了五百年,有了灵性,她常常伸出头来,望着人间,见西湖上风和日丽,游人很多;男也有,女也有,老也有,少也有,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有的看景致,有的荡湖船,有的植树,有的栽花,有的谈笑取乐,也有的忙着做营生…白蛇眼看这人间的繁华景象,心中十分羡慕。这天,她从湖底钻出水面,正巧那个小汤团从断桥滚下来,便接在嘴里,“咕嘟”吞进肚皮去了。
民间故事缩写(450字左右)
古时候,有个小孩,爹娘很早就去世,跟着哥哥嫂嫂过日子.哥哥嫂嫂对他非常不好.
别人看他经常放牛,就叫他牛郎.牛郎最亲密的伙伴就是那头牛,牛郎对它十分关爱:喝清水,吃青草,晒太阳……
哥哥嫂嫂一直想把财产占为己有.有一天,哥哥嫂嫂把牛郎叫来,说:“我们把最有用的牛和破车给你,其他归我们.天色快晚了,能走就走吧!”牛郎听了,二话不说,牵着牛拉着破车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牛郎离开村子后,自己砍柴,搭成一个茅草屋.有一天晚上,牛郎走进屋子,听到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得翻过右面的那座山.山那边有座森林,森林前有一个湖,那时候有些仙女正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去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
第二天黄昏,牛郎来到了湖边,果然有许多仙女在洗澡,岸边果然有好些衣裳,他找到了一件粉红色的纱衣,走进森林里等着.过了很久,果然有一个仙女来找衣裳.
这个仙女原来叫织女,王母娘娘每天都让织女织许多的布,并不让她出去玩.织女一直想去人间玩耍.终于有一天,王母娘娘由于喝多了酒在打瞌睡,织女和几个仙女就一起来到人间.
织女和牛郎在人间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牛郎去给牛食物时,牛又说:“对不起,我要死了.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以后遇到危险,就把皮批上.”
仙女下凡的事情终究被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去找织女.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牛郎想起老牛临死前的话,批上了牛皮,刚走出了门就飞起来了.
牛郎的速度很快,马上就追上了王母娘娘,眼看就要追上了,可王母娘娘把玉簪在牛郎前面划了一道,就成了银河,牛郎再也不能飞过去了.
民间故事:真武大帝的传说
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修仙圣地,可是真武大帝却不是出生在这里,而是出生在天的西头,大海的那边。原来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净乐国,国王清廉,善胜皇后善良,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太太平平。
那一天,善胜皇后正在御花园里观景,忽见青天闪开一个门,众位仙人捧出红红的太阳朝下一扔,一道金光飞到面前,变成一个红果子,“哧溜”钻进嘴里,“咕嘟”滑进肚里。从此,善胜皇后便怀了孕,整整怀了十四个月。到了三月初二的中午,善胜皇后忽然感到肚子疼起来,同时天地猛一亮,皇后左胁便裂开一个大口子,从里边跳出个又白又胖的娃娃。那娃娃落地就懂人事,先亲亲热热喊了一声“爹爹”,又亲亲热热喊了一声“妈妈”。引来了龙飞凤舞,百花盛开,山欢水笑。举国都在欢庆:真武太子降生了。
真武生来聪明,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过目不忘;他长得魁梧,学了一身好武艺,人们都称赞他、敬仰他,说他定是将来的好国王。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却到处求师学道,想要成仙升天。国王和皇后都曾百般劝阻,可他怎么也不听,执意要走自己选定的道儿。
一天,花丛中忽然走出一位紫衣道人,对太子说:“想得道成仙,就要断绝酒色财气,避开红尘世界。越过大海往东走,那里有一座武当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说罢,就不见了。原来那道人是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化身。
那时候,太子才十五岁。他离开了娇养他的父母,舍弃了优厚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海,来到了武当山。
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后边追,不避风雨,也不分日夜,追呀追,一直追到武当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对面,她就大声喊:“儿呀,快转来!”连喊了十八声,下了十八步。太子在对面连应了十八声,却连上了十八步,不让母亲追上他。这地方就是现在的“太子坡”和“上下十八盘”。
善胜皇后喊不转儿子,心里急,跑得快,越追越近,到底抓住了他的衣角,拼死不放,非要他回宫不可。太子爱母亲,不愿让她伤心落泪,可又觉得修炼要紧,不肯轻易改变主意。于是,他拔出宝剑,扭回头,朝着母亲拉着的衣角轻轻一挑,割开了。
皇后落了空,松开手,那衣角便腾空飞起来,随风飘荡,最后落到汉江上游的江水中,变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
常言说:儿女连心。看着儿子就要丢失了,皇后还是不死心,继续追。她越跑越快,一心要扑上去,把儿子拉祝这时候,太子举起宝剑照着身后的大山猛一劈,只听“轰”的一声震天价响,高山立刻分成了两半,中间现出一条河来,把母子分隔在了两岸。这条河就叫“剑河”。
皇后见再也追不上儿子了,恸哭不止,泪如雨下,竟在地下冲了个大坑。后来,人们就在这里修了个“滴泪池”。
真武终于登上武当山,苦苦修炼了好几年,把道经念得滚瓜烂熟,横流倒背,可还是没能得道成仙,难呀!他丧气了,想:深山修炼,远远不如坐享荣华富贵,还是回宫去当太子吧。便下山往回走去。
一路上只见天气阴沉,耳边乌鸦“哇哇”叫个不停。他心里乱糟糟的感到烦恼,想找人说说心事,商量商量。可是,这里是荒山“坳,从来不见人烟,能和谁去商谈呢!
说来也巧,这时候,前边不远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太太,她低着头,双手抱个铁杵,正在井边的石头上,不紧不慢地磨呢。太子觉得奇怪,上前问道:“您磨这大的铁杵做什么呀?”
太子觉得好笑,说道:“您太迂腐了,只怕到你入土,也磨不成针呢。老太太呀,我看您就别费这种冤枉功夫啦!”
老太太既不生气,也不泄气,还是不紧不慢地磨着铁杵说:“磨一下,它就小一点,只要功夫深,自会磨成绣花针嘛。”
真武心里猛然一亮,想:“修仙求道不也和这铁杵磨针的道理一样吗?”想要感谢老太太的指教时,那老太太已经升上云头,她说道:“聪明人,一句嫌多;糊涂人,百句嫌少。”哈哈一笑,就不见了。原来,那老太太又是紫元君来点化真武了。紫元君留下的两根铁杵,至今还放在“磨针井”大殿门口。
真武省悟了,复回山中,住在南岩认真修炼。他从早到晚,静心端坐,任凭鸟儿在头上做窝、生蛋、孵化,也一动不动。身边的荆棘由小长大,通过他的脚板,又沿着脉胳,从胸口长出来,开花结果。他依然聚精会神地修道。他常年不吃五谷,肚子和肠子在肚里闹腾。他就把肠子和肚子抓出来扔了。就这样,他整整修炼了四十二年。
那一天,九月初九,天上布满祥云,空中散着天花,林间仙乐缭绕,谷里异香扑鼻。真武只觉心里特别明,眼特别亮,胸中恍若水晶,一尘不染;身躯像是流云,随时都可飘飞。他知道,这是要升仙了,准备腾空飞去。这时候,忽然有一个绝代美女来到面前。她手捧金盘、玉杯,娇声娇气请真武用茶。真武丝毫不为那女子所动,只是觉得她轻涪讨厌。他“嗖”的一声拔出宝剑,喝道:“你要是良家女子,就该庄重、自爱。再敢轻举妄动,定斩不饶!”
那女子又怕又羞,满脸通红,简直无地自容了。她纵身一跳,飞下了万丈悬崖。
真武后悔起来,觉得不该逼人丧生;认为只有赔她一条性命,才不愧这修行四十二年的功德。于是,便也随着她朝崖下跳去。哪想却被五条龙托住,又见那女子也站在云头上。原来她还是紫元君变的,是最后来试真武的心哩。
“徒弟到底得道成仙了!”紫元君非常高兴,说着便引真武升上天宫。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飞升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