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间故事(苗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苗族民间故事,关于苗族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苗族民间故事,关于苗族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苗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
  • 苗族的民间故事?
  • 关于苗族的故事
  • 土家族苗族历史小故事
  • 苗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关于苗族的传说故事也有很多。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于苗族的传说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美神仰阿莎的传说故事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在一个山谷中间,有一个绿幽幽的深潭,山的两边有苍翠的树木和奇丽的花草。井里的泉水清幽幽,能照得见天空的云霞、飞鸟,能照得见井旁的树木和花草。有一天,从东方飞来一群鹭鸶,从西方飞来一群水鸭,它们一见到这个美丽的水井,就想到里面去找鱼虾,气得看守水井的地神跳起来吼道:“呸!你们到这里来干哪样?这不是鱼塘,这是仰阿莎出生的地方。明天她就要出世了,你们可不要啄呵!谁敢动她一根毫毛,我就要叫它尸骨不归家!”鹭鸶和水鸭,只好夹起尾巴飞走了。

    第二天,忽然天昏地暗,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瓢泼样的大雨落下来了。井里冒着水泡,发出"波--波--波"的响声。过了不久,雨止了,天也晴了,五彩斑斓的云霞,象苗家姑娘绣的奇花异朵,飘浮在晴朗朗的天空。这时候,仰阿莎从水井中冒出来了,成群的蝴蝶围着她飞舞,数不清的鸟儿绕着她歌唱……大家都在欢乐地庆贺美丽的仰阿莎诞生。

    2. 大岩神仙桥的传说故事

    在保靖县葫芦镇大岩村西北麓,有一条又深又陡的山谷叫“夯桥”,意“有桥的山谷”,谷边有一棵几人合抱的千年桂花树,树旁有一块自然伸出的石板,石板下有根石柱支撑着,形成天然的石拱桥,叫“神仙桥”。相传古时候这里是没有桥的,山谷也不叫“夯桥”,而是一条深不见底的幽谷,谷的一边是物产丰富的白鹤山,另一边是地瘠土贫的狮子岩,谷头是藏满野兽的原始森林。

    3. 苗族杀鱼节的传说故事

    每年三月初九,是居住在贵州龙里、贵定、福泉等地的苗族人民的“杀鱼节”。这天,人们来到河边,从河里叉起一条鲜鱼,架起铁锅,烧起篝火,用河水煮着鲜鱼,喝着米酒,祭天求雨,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关于这天还有一个传说。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

    湘西有着几千年 历史 演进中积淀的传奇、异质的地域 文化 和民族文化。那你知道湘西苗族民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湘西苗族 民间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熊娘家婆

    很久以前,大山里生活着一只母熊。她经过上千年的修行,终于修炼成精。成精后的母熊到处胡作非为,无非作歹。山里的 动物 们见了她,无不闻风丧胆。就连老虎们见了她也俯首称臣。因为熊精会法术,还会变成各种东西,一会儿变成一颗树,一会儿又变成一块石头。没有人知道她下次又会变成什么。

    熊精经常出没在人类村子附近,因为她说村子里有非常美味的食物,那便是她常说的小孩,她说吃掉一个小孩,可以增加500年法力。于是,她经常想着法的去寻找那些善良的小孩。把自己变化成一个可怜的老奶奶,欺骗小孩说是他们的外婆,要带他们回家,稍不注意的小孩上当之后,很快就会被吃掉。于是,村子附近就会经常徘徊着一个可怜的老奶奶。有聪明的小孩见了她撒腿便跑,熊精虽然厉害,却也害怕人类的猎枪。所以不敢轻易进入村子。

    久而久之,大家都管她叫熊娘嘎婆。

    一天,有一对姐妹要课行婆家去。但是外婆住的远,要经过一座山才能到。 没想到在半路却遇见了熊娘嘎婆。熊娘嘎婆拦住两姐妹问:“妹子妹子,你们这是去哪儿?”

    熊娘说:“我就是你外婆啊!”

    小妹说:“不是的,我外婆脸上有颗痣。”熊娘嘎婆反手变了颗羊屎沾在脸上说:“我脸上的也有颗痣呢!”

    “你不是,我外婆头上有个大髻子。”

    熊娘嘎婆顺手抓了陀牛屎沾在头上,说:“我有个大髻子。”

    于是,姐妹俩就相信了熊娘嘎婆,都非常的高兴。这时,熊娘嘎婆便要带姐妹俩去她家,聪明的大妹似乎察觉到去嘎婆家的路由点不对,就问:嘎婆,嘎婆,我们上次行你屋好像不是这条路。

    “米有嘞(没有)就是这条路,是你记错了。“熊娘嘎婆欺负他们小没有当回事。

    可是,聪明的大妹去过很多次外婆家,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记错。她本来就觉得在半路遇见嘎婆有点不对劲。开始怀疑嘎婆是熊娘嘎婆变得。想跑!可是年幼的小妹肯定会被抓住。所以,只有等机会再和小妹一起逃跑。

    于是,两姐妹跟着熊娘嘎婆进了深山老林中“嘎婆”的家。下午做饭的时候,熊娘嘎婆杀了只鸡迷惑两姐妹。到了晚上,熊娘嘎婆和两姐妹围着火坑烤火,熊娘嘎婆对两姐妹说:“你们俩今晚谁要是跳过了火坑,就跟我睡一头,我给她吃好的,跳不过的就睡我脚那头,闻我的脚臭味。”

    大妹假装跳不过去,小妹贪吃,一下子就跳过去了。

    到了半夜,大妹醒了。忽然感觉脚那头湿湿的,就问熊娘嘎婆:“外婆外婆,为什么你那头有点湿啊?”

    熊娘嘎婆说:“小妹吃的太多,尿床了。”大妹伸手摸了一下,闻了闻:不对,这是血的 问道 。原来小妹被熊娘嘎婆杀死了,流了一滩血。

    过了一会儿,大妹又听到熊娘嘎婆“喀嚓喀嚓”的吃着东西。又问:“外婆外婆,你在吃什么,给我分点吧!”

    “分点分点!”大妹不依不饶。

    “不分不分,啊料牙儿噶掐不得。”(这个小孩子吃不得)

    “分点分点!”大妹想知道究竟,不停的烦她。

    “哎呀,给你分点吧!”熊娘嘎婆烦了,随手扔过来一点东西。大妹一摸,原来是一截手指头:原来小妹真被吃了,这可怎么办?大妹开始害怕起来,但她忽然又想到个主意, 于是,她说:“外婆外婆,我要去茅房解手。”

    “茅房有鬼,去不得。”熊娘嘎婆故意吓唬大妹。

    “那我去灶屋解手。”(乡下叫厨房叫灶屋)

    “灶屋有神仙,解不得。”

    “那我去堂屋解。”(堂屋相当于大厅)

    “堂屋有无常鬼。”

    “那我去楼上解。”

    熊娘嘎婆想:去楼上还不是要下来,不怕你跑掉,于是就说:“去吧去吧!”

    大妹在楼上好久都还没下来,原来她想找根绳子逃跑。

    熊娘嘎婆起身点灯去找,灯一点燃,就被楼上大妹吐的口水滴灭了,然后又点,又被滴灭了。熊娘嘎婆不知道是大妹搞的鬼,以为是老鼠在撒尿,就自言自语地说:

    “老鼠精,老鼠精,你莫滴灭我葛灯,捉到大妹你也有份。”大妹一听,就赶紧住窗外使劲一跳,立即跑了。跑来跑去跑累了,就迷迷糊糊的爬到一口井边的大柳树上躲了起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熊娘嘎婆为追大妹,找了一夜。头发稀乱稀乱,正想到井里洗个脸。突然看到井里有个人影,抬头朝树上一看,原来是大妹在上面。不等熊娘嘎婆开口,大妹就喊:

    “外婆外婆,这里好凉快,您老人家上来我给您梳梳头。”

    熊娘一想:反正你是跑不掉的,你给我把头梳好了,我会让你死得痛快点。于是爬上去让大妹梳头。大妹给熊娘一边梳一边念:

    “梳支头,绑支头!梳支头!绑支头!把外婆绑12个髻子头!”

    大妹梳的太舒服了,熊娘嘎婆都快睡觉了。等大妹把熊娘的头发一把把都绑在树枝上,绑好后,大妹故意把梳子住树下一丢,说:

    “外婆外婆,梳子掉了。”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苗族杀鱼节的 传说 故事

    每年三月初九,是居住在贵州龙里、贵定、福泉等地的苗族人民的“杀鱼节”。这天,人们来到河边,从河里叉起一条鲜鱼,架起铁锅,烧起篝火,用河水煮着鲜鱼,喝着米酒,祭天求雨,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关于这天还有一个传说。

    在很久以前,天王爷有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公主,她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天王爷宠爱得像掌上明珠。一天,公主突然得了病,天王爷非常焦急,派天兵天将送来了天宫的仙丹妙药,采来了昆仑山的灵芝草,挖来了长白山的人参娃,捞来了大海的珍珠。但是这些药都没有治好公主的病。眼看公主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天王爷急得茶饭不思。后来,天王爷听说“人间江河里的百鱼能治百病”,就立刻派天神下到凡间,从江河湖海里捉去了一百种鱼,熬成汤,端给公主。公主吃了以后,没几天病就好啦。为了感谢鱼的救命之恩,天王爷下令保护江河湖海里的鱼类,不准随意伤害它们。天王爷还下令雨神把雨都下到江河湖海里,不许给人类一滴。

    此时, 天下 大旱,苗家人十分忧愁。于是,乡亲们杀猪,宰牛,祭天求雨。可是,天王爷仍旧一滴水也不给人类。最后,猪牛都宰杀完了,在三月初九这天,乡亲们从江河湖海里捉来一些鲤鱼、鲢鱼、鲑鱼、鲫鱼和娃娃鱼,来代替猪牛供品,祭天求雨。谁知,天王爷看到人间为了活地杀死了他的恩鱼,想到鱼对他女儿的救命之恩,不由伤心地痛哭起来。他这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哭得乌云滚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王爷的泪水化成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下来三天三夜,遍地流水,灌满了农田,滋润了草木。

    直到现在,九里的平坡,贵定的光明,福泉新安寨的苗家人民,每年三月初九这天,都要到河边去杀鱼。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梅青与野鸡

    在遥远的苗寨住着一个漂亮的小搭配(苗语:小姑娘的意思),她的名字叫梅青。

    第二天早上,鸭变婆早早起来弄好早饭叫梅青吃,梅青模仿小鸭变的声音说:“咪,娃木土,学马多,娃马奴。”(苗语:妈妈,我肚子痛,起不来,我不想吃)。鸭变婆说:那你休息下,等会起来再吃,我给你留了一个好吃的棒腿,我上山挖地去了。

    等鸭变婆走远了,梅青赶紧爬起来往外跑,翻过一座山头,远远的看见鸭变婆在山上挖地,忍不住对着那边山放声大骂:“魔国觉啦崩崩陪啊,魔国诺奴魔国答,灭齐别通丢那,拜啊咔俩啦,拜浪隆贴俩哇”(苗语:鸭变婆挖地崩崩那边山,鸭变婆自己吃自己娃,留个棒腿做午饭,我荡着秋千呀,越过那边山)。鸭变婆在山上听到了梅青的骂声,赶紧跑回家看,这才发现自己真的把自己的女儿给吃了,愤怒的鸭变婆回头追赶梅青,要为女儿报仇。梅青翻过一个山坳,来到小沟边,眼看着快被鸭变婆追上了,看见一群野鸡正睡在窝里,急忙上前求救:“野鸡野鸡,鸭变婆要杀我,你们救救我吧,快救救我。”野鸡们听梅青这么一说,很是同情。于是叫梅青睡在窝里,围起圆圈用翅膀把梅青盖得严严实实。过了一会,鸭变婆追到小沟边,不见梅青的影子,就上前问野鸡:“野鸡野鸡,你们有看见一个小搭配跑过这里吗?她骗我吃了我的女儿,我要杀死她报仇雪恨。”野鸡们一口咬定没有看见,鸭变婆只好失望的走了。

    梅青从窝里出来后,心想:万一我走后野鸡飞回去叫鸭变婆追来杀我,岂不是个大祸害。于是把心一横,用脚套绑带把野鸡们的脖子绑起来。野鸡们愤怒的对她骂道:“你真是个坏心眼的臭姑娘,我们好心好意救你,你却对我们这样。我们诅咒你,无儿无女,家破人亡,你出嫁那天我们就叫,让你一辈子没有好日子过。”因梅青伤害了好心的野鸡,正当她出嫁的那天晚上,野鸡飞到大山顶上奋力地嘶叫着。梅青出嫁后不仅没有生儿育女,而且恶病缠身,不久就死了。从此以后。苗族姑娘出嫁的时辰就选在凌晨,若听到野鸡的叫声,此夜就不能出嫁,只好待日后再选个吉日。

    猜你感 兴趣 :

    1. 湘西民间故事

    2. 湘西爱情故事

    3. 湘西本地的民间故事

    4. 湘西灵异故事

    5. 湘西赶尸的故事

    苗族的民间故事?

    1、洪水滔天

    很古老的时候,有两位老人,养得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没过多久,两位老人先后去世,就流下三个孩子。两个儿子经常与天赌气,天气很冷下着大雨的时候,他们说太热了,就用扇子扇着上山;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又要到河边去烧大火烤。

    后来天干了七年,草根吃完了。天冷了七年,牛马牲口都杀吃完了,接着洪水又淹没了整个大地。老大老二就做了两个鼓,准备在上面任其去飘。老大做的只够一个人坐的铁鼓,老二做的是一个大木鼓,他喊妹妹与他坐在里面。

    洪水越涨越高,老大的鼓没有多一阵子就不见了,老二和他妹妹坐的木鼓随着水位越升越高,一直升到天上顶着天,发出冬冬的响声,天老爷听到响声就派天兵天将察看,这时知道洪水已经满到天上来了。

    于是命天兵天将放出龙猪到地上来拱,拱出许多大沟大凹大洞让水漏走。老二和妹妹的木鼓也落下了地。地上的人全部都死光了,就剩下他们兄妹二人。

    在这种情况下,老二向妹妹说:“妹妹,地上的人都死光了,看来只有我们两个成亲了。”妹妹说:“成亲到可以,怕天地不容。”

    老二说:“老天会答应的,天底下的人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办法。”妹妹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用面前这盘磨来试试。你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我背着下边那片从这边山上滚下来。如果磨心插在磨眼上就成亲。”

    哥哥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妹妹背着下边这片从这面山上滚下来,结果磨心恰恰插在摸眼上。

    妹妹还是不放心,又对哥哥说:“我拿着一颗针从这边扔下来,你拿着线从那边扔过来,如果线穿在针眼上就可以成亲了。”他们一个拿着针,一个拿着线,各从一边扔下来,一找,果然线也就穿在针眼上,他们就成亲做人家了。

    兄妹俩成亲后,三年先后生了三个儿子都不会说话,很想知道要如何办才好,有一天晚上,妹妹在睡梦中遇到一个天神,她把情况告诉了天神,天神告诉他,你们两个多拾一些柴烧一块大石头,要烧得烫烫的,你就把三个娃娃从大到小的抱来烫他的屁股,看是哪样原因。

    第二天,妹妹把自己做的梦告诉哥哥,两人就照着去做,把一块大石头烧烫后,首先把大的那个抱来烫,屁股一落在石头上就喊“哎哟呐”,兄妹听到喊声才知道这个是苗族;接着又抱第二个来烫,屁股一落在石头上就喊“哎哟咧”,兄妹听到喊声又知道这个是彝族;最后抱第三个来烫,喊“哎哟嫫”,兄妹才知道这个是汉族。

    第四年,他们又生了一个不像人的东西,没有脚也没有头,是个肉球。放在地上会来回滚动。有一天晚上,妹妹做梦又看见天神,又教他们方法。

    第二天一早,老二找来一把大刀在磨石上左磨右磨,大刀磨得很锋利,于是把那个大肉球剁成细细的一大盆,两人拿去撒到漫山遍野。落在桃树上的就姓(陶),落在李子树上的就姓(李),落在什么东西上的就姓什么,最后一点撒完了就姓(王),过了两天,凡是撒到的地方都有人家,到处都是房子,都在生火煮饭吃。

    从此,人数才慢慢地发展起来。

    2、“蝴蝶妈妈”的传说

    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苗族图腾即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在苗族古歌中,传唱是枫木生出了蝴蝶妈妈(即妹榜妹略),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等十二兄弟。

    苗族认为,除天地外,枫树是祖先之祖,枫树也当然地在银饰上有所表现。蝴蝶的纹样造型在银围帕、发簪、银梳、耳环、衣帽饰、项圈、压领、银衣片、背带、腰链、吊饰、手镯、戒指、烟盒、围腰银牌等几乎所有的银饰上都能看到,因为蝴蝶妈妈是传说中苗族的母亲。

    馆中所藏的苗族绣片与服装中,很多都可以发现蝴蝶的踪影,其中的蝶文衣最美丽。有个绣片上绣的花蝶纹很特别,它将蝶与花两种不同形态的生物,融合到了一起,叫人分不清究竟是蝶还是花。

    苗族“吃牯脏”的由来,被记录在“苗族古歌”里,这古歌包含着本民族的创世歌。歌词叙说枫树是万物的生命树,这生命树在上古被女神妞香砍倒后,树根变成泥鳅,树干变成铜鼓,树枝变做猫头鹰,树叶变为燕子,树梢变做鹊鸽,树心里生出了蝴蝶,蝴蝶生下12个蛋,蝴蝶成为12个蛋的妈妈。

    蝴蝶妈妈亲自孵蛋,孵了3年孵出了11个患,包括雷公、鬼神、龙蛇、虎豹、豺狼、拥耶(最早的男人)、妮耶(最早的女人)等神、鬼、人、兽。

    其中有一个蛋3年过去了还是依然故我,仍是一个蛋,始终孵不出来。蝴蝶妈妈只好请暴风帮忙。暴风把最后这蛋刮下山岩,碰破了蛋壳,钻出一头小牛。小牛出生后怨恨蝴蝶妈妈没有亲自孵下它,长大记恨不认娘,气死亲娘蝴蝶妈妈。

    拥耶、妮耶用牛耕地种田,但就是从未有过好收成。鬼神告诉拥耶、妮耶:因为大牯牛不认亲娘,气死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才不叫牛耕地的田园,长出好庄稼。

    只有把大牯牛当牺牲,祭祖蝴蝶妈妈,才能求得庄稼的丰收。拥耶、妮拥宰牛祭拜蝴蝶妈妈,立刻迎来大丰收。这就是杀牛祭祖“吃枯脏”由来的传说。

    扩展资料:

    关于苗族的故事

    苗族故事:《咱卯和咱档的故事》

    灾年外出寻粮种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卯倒伟卯倒毕决(hmaob draob veb hmaob draob bit jot)大山脚下有一个苗寨,在寨子最上方住着一对夫妇,年近四十才生得两个儿子,老大起名叫咱卯(zad maod),老二起名叫咱档(zaddrangb)。哥两自幼聪明好学,练得一身好本领:射弩、舞剑、狩猎样样在行。不知不觉,哥两都长成英俊的小伙了。眼看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一天晚上,老父亲把哥两叫到跟前说:“你母亲我两年事已高,你们也已长大,这是你爷爷留下的宝物,我可以放心的交给你两了。”说着拿出一把神弩和一把宝剑,交给两个儿子。又说:“咱档,你要听你哥哥的话,记住这两件宝物只能用作打猎,不可伤及无辜。”从此,哥两更加勤奋苦练,哥哥弩技百步之外百发百中,弟弟的剑术也远近闻名。

    第二年,恰逢干旱灾害,地里的庄稼大大减产,所收粮食难以维持到第二年春天。寨老们聚集族人商议,派人外出寻找来年开春下地的粮种。议来议去,大家一致推举咱卯和咱档两兄弟往南方寻粮种。于是女人们忙着为他两准备路途所需的干粮,寨老们则请来了寨中的芦笙师和巫师,还特别准备了两把好弩和两把剑送给他们,为他们的出行举行盛大的出征仪式。就这样,二人带着全寨人的祝福与期盼上路了。

    哥两一路南行,翻过了一座座山岭,越过了一条条河流,饿了就吃干粮,渴了就饮山泉,累了就在林间草坪歇息。走了七天又七夜,眼看身上的干粮已经不多,可仍没有一家人家可以住宿,更谈不上寻找粮种了。于是他两商量一边打猎补充干粮的不足,一边日夜兼程的赶路。

    又走了七天七夜,身上的干粮吃完了,可仍不见有人家。好在现在轻装上路,走起路来比先前也快了。走到傍晚,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河对面出现了一座大山,坡陡林茂,猕猴在山中嚎叫,雀鸟在林中鸣唱。太阳渐渐落向山那边,雀鸟声袁鸣声也渐渐静了下来,只有流水声响彻山谷,更显幽静恐怖。他两商议:坡陡林密又无道路,加之一连几天忙于赶路都已疲惫,夜行多有危险,不如就地住上一晚,明日再赶路。于是他两砍来树枝搭了个小棚,为了晚上动物不敢靠近,他两把木棚临河搭建,在棚门外生了火,这样前有火后有河动物是不敢轻易靠近的。一切准备好后,便拿出白天打来的山鸡烤了充饥,添了柴火,美美的睡了一觉。

    兄弟智斗毕卡捞①

    第二天,哥两早早起来收拾行李,用树皮藤条将搭棚的树枝捆扎成木筏渡河,伐木取道向山顶艰难进发。整整走了一早上,眼看太阳已有一竿子高,他两也终于爬上了山顶。到了山顶,他两看到有放牧的痕迹,也有了路,这时哥两喜出万外,顺着放牧的道路快步向山下走去。走到中午时分,眼前出现了一个村庄,可是村庄一片寂静。走进寨子一看整个寨子空无一人,哥两挨家挨户找了个遍,也没找到一个人影,然而家家又都粮食满仓。这让他两很是惊奇,于是哥哥在村头唱到:

    “As wud yit yas!

    Aob nchieb max nbet hat nt hlob jik max naos yas,

    Mis dib qeut raot ngax qeut hit tlok jal nat sad yas.

    Nws lit ghat shit gos dwb nwb zud nbws sieb bit chat,

    Hit baob shaot ndlas ghat shit gos mis fed ngax qeut lus?”

    啊呜咦呀!

    池塘水清有鱼大树茂盛有鸟栖息啊,

    此地风景优美房屋连片却空荡荡啊。

    为何会有这般惨象让人如此悲痛呢,

    不知是啥灾难让你们竟弃家而逃了?

    原来,这里的人们过着恬静美好的生活,只因前年来了一只毕卡捞,凶残无比,常常猎杀人们的家畜和小孩,所有人都非常害怕。寨老便派寨中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猎手去捕杀毕卡捞,不料被毕卡捞战败并吃了。被惹怒了的比毕卡捞变本加厉,专门夜袭寨中青壮年男丁,接着便明目张胆地捕杀妇女老幼。两年来,毕卡捞猎杀了寨子中男女老少,最后只剩下两姐妹,因躲进柜子里幸免于难,不过这柜子有一条缝,而且有些小,在一次躲避中姐姐的耳朵刚好对着柜缝露出外面,被毕卡捞当做木耳菌咬掉了。姐妹两就这样常年躲在柜子里,白天偷偷出来找点吃的,也不知道还能躲多久。再说这只毕卡捞住在寨子下面岩脚的石窟里,还带有两只小毕卡,被杀的人都被背到这里喂两只小毕卡了。

    话说哥两在寨外悲痛而歌,柜子里的两姐妹是听得明白。姐姐对妹妹说:“好像有人来了,我们出去看看吧。”妹妹却心有余悸地说:“许是毕卡捞来诈,不要上当。”姐姐说道:“毕卡捞会说人话,但不会唱歌,你听刚才这歌声优美动听,一定是有人来了,不如这样,你好好躲着,我先出去看看,不管情况怎么样我不叫你你别出来。”于是姐姐藏好妹妹走出门来唱到:

    As wud yix yas !

    Ghaos nx max hnub jit draot ndliex dib cat khod ,

    Zhas max bib dib bib qeut hit max ndrangd hnub yas .

    Hit baob zad ndraob sangb dib lit jangt b sid ,

    Njaol bib dib qeut gos mis t t sieb lit yas!

    啊呜咦呀!

    天上的太阳明灿灿普照整个大地,

    唯有我们这方没有白天只有黑夜。

    不知这位阿哥是来自何方的神士,

    路过此地却让阿哥心情如此悲伤!

    听得歌声,哥两循声望去,寨中一门前站着一位美丽清秀的姑娘,于是迅速来到了姑娘家里,询问这里为何如此景象。姐姐流着眼泪叫出了柜子里的妹妹,姐妹两真是绝地逢救星,从头至尾把寨子里发生的事说了一遍。最后,姐妹两说道:“此地不宜久留,如果不嫌弃我们拖累,就带上我们两姊妹离开此地吧,要是被毕卡捞发现了追来,那麻烦可就大了。”咱卯听了说道:“我们一路南行已经半月有余,什么猛兽都见过,从未怕过什么,再说我们走了毕卡捞到别处还是要再吃人,不如就地解决了这老妖魔再说。”“对对,解决了她。”咱档也说。姐姐还是不放心,说:“这老妖手里有斧头弯刀,残暴无比,恐怕伤了哥哥两,咱们还是走吧。”,“不怕不怕,你就告诉我们如何引得那老妖出来,看我们如何收拾她。”咱卯坚定地说。两位姑娘说不过哥两,再看哥两英俊结实,配有宝剑大弩,就如实说了:“只要我们撮来玉米在门前筛簸,推磨生火做饭,毕卡捞就来了”。于是他们合计,让两位美女推磨生火做饭,哥两就站在门外放哨。

    岩脚石窟里的毕卡捞毕竟是野物,耳朵特别灵,早已听见寨上有对歌的声音,走出洞外一看,有火烟冉冉升起,便知道寨子里有人活动了,就兴奋地对两个孩子说:你两好好在家等着,一会儿我花箩背肉、葫芦装血回来给你两吃。说完挎起花箩,把一个大葫芦挂在腰间,右手提斧头,左手拿弯刀,朝寨子径直奔去。两个小毕卡捞自然高兴的刮刮叫。

    不一会,寨前小树林里传来一阵尖笑声,那声音如同松鼠在树梢鸣叫,更像深夜不散的冤魂在幽谷游嚎,在山谷间来回震荡。两姐妹听见这声音自然是害怕得直发抖,门外的两位帅哥也面面相觑。现在说什么都来不及了,只有面对。哥两立即藏好两位美女,双双跃到楼上并把楼梯抽到楼上去,立于楼梯口等候。毕卡捞更是不容迟疑,顺着小路朝着有烟火的茅屋直奔而来,一场激战是在所难免了。

    毕卡捞奔至门外,放下花箩,喘着粗气,手提斧头弯刀跨入屋内四周搜寻人的身影。两位壮汉静静的站在楼上目睹这老妖魔,只见毕卡老并非虎豹之类常规野物,相貌极其丑陋:扁平的鼻梁下面一对深陷的鼻孔,向外突起的嘴巴足以吞下整个的大萝卜,全身灰黑油亮的长毛活像披着喷油蓑衣的胖汉,一头长发直达肩头。再看那姿势,直立如人,寸长的指甲胡乱地叩打斧把弯刀,就像冰雹打在铁皮之上一般。

    毕卡捞四处张望,发现了兄弟两,先是一愣,随后站稳笑道:“嘿嘿嘿,是二位先下来还是我上来”?哥两齐声应道:“你上来。”说时迟那时快,毕卡捞右手一挥,那把斧头闪电般向哥哥飞来。小伙子一闪,斧头整好砸在柱子上,震得盖草上的扬尘细雨般下落;还没等哥哥缓过神来,那把弯刀又朝弟弟嗖嗖飞来,弟弟又一闪,弯刀正好钉在棱子上,又一场细雨接接撞而至。眼看两个壮汉毫发未损,毕卡捞收了笑容骂道:“这两猪仔还真有两下子。”哥两顾不了吵嘴,拔出宝剑双双跳下,乱剑劈向毕卡捞,一眨眼功夫,毕卡捞就被砍成几大块。

    哥两以为毕卡捞早已一命呜呼了,正准备收剑打扫战场。不料毕卡捞的各块肢体抖抖而动,竟然跳起合拢了。这下可吓坏了哥两,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般神奇的事情,一时愣住了。就在这一瞬间,毕卡捞趁机溜出门外仓皇而逃了。哥两一路穷追不舍,最后追到悬崖边,石多崖陡,毕卡捞借着树枝连吊带滚巨石滑落般溜到岩脚去了。

    哥两没追上毕卡捞且也累了,于是坐下来休息。只听见岩脚下传来小毕卡捞的欢呼声:“妈回来了,有肉吃了,有血喝了”。接着是毕卡捞的责骂声:“吃吃吃,妈差点就没命了,辛亏那两小子刀上没有弩药,要不然今天你两早没妈了。”这时哥两才恍然大悟:平时打猎都忘不了使用弩药,怎的今天给忘了呢?

    知道了对付毕卡捞的方法后,哥俩回到寨子中,吩咐那两姊妹别再躲藏,只管生火做饭,还要她两故意有说有笑,对唱山歌以便引来毕卡捞,自己却藏在附近观察。到了晚上,他们把门闩插好,由两个美女坐在火塘边谈笑,两个帅哥则在剑上涂了弩药,站在门后站岗等候毕卡捞的到来。

    果然,没出多久,毕卡捞就来挠门了,长而尖的指甲抓得门板咔咔响,嘴里还不停地叫:“两外孙女,外婆想你们了,快开门。”听到毕卡捞叫门,哥两示意两姐妹快快躲起来,然后轻轻拔了门闩。“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毕卡捞蹑手蹑脚地走入屋内。这时,哥俩从门后一跃而起迅速把门关上,拔出宝剑直冲过来。毕卡捞急忙转身,看见是中午差点丧了自己小命的两位壮汉。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毕卡捞顿时眼露凶光,呱呱乱叫,张开锋利的爪子扑了过来。哥两左右一闪,随即长剑一挥,哥哥的剑砍在了毕卡捞的脖子上,毕卡捞头颅应声落地,弟弟的剑划过毕卡捞腰间,躯干被劈成两截。毕卡捞看斗不过两位壮汉,只好使出了还身术,可惜这回剑上涂了弩药,食人老妖再也无力回天了,尽管各块肢体跳起合拢,可是刀口不再接合,血如涌泉般冒出,不一会就一命归西了。

    还魂寨人,粮种美人双丰收

    忙倒太阳偏西,全寨人总算是变回来了,然而男女老少全都被捆的严严实实,两个小毕卡捞也累得瘫坐在地上。哥两趁小毕卡捞不注意,迅速用藤条将他们两捆住,然后放了全寨的人,吩咐道:“张姓回张家,李姓回李家,各人回各人的家,吃你们的那妖魔被我们杀死了,以后就没有什么干扰大家过日子了。”说罢挥剑结束了两个小毕卡捞的性命,领着大家回到寨子里去了。

    大伙儿回到寨中,聚集在一起抱头痛哭,为这些年来遭受的灾难而伤悲,又为全寨人重获新生而高兴,更为远道而来的两位恩人感恩。得知他俩是因遇到灾年为整寨人寻粮种而来,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捐出粮种,两位姑娘的父母为了感谢恩人,还特别提出如果两位小伙愿意,自己愿意把两个女儿许配给两位年轻人。这可让两位小伙子感到有些措手不及,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寨老看出了其中的意思,就当机立断向众人宣布:“大伙有玉米的捐玉米种,有大豆的捐大豆种,妇女们立即生火做饭,我们要为这两对新人举行隆重的婚礼,明天好送他们启程。”随即大伙就各理其事忙开了,全寨老少沉侵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

    第二天,大伙早已捐了大量的粮种,寨老还特别安排了一队年轻人帮忙运送粮种,也顺便护送两队新人。吃过早饭,在全寨人依依不舍的道别中,哥俩领着两位年轻美貌的姑娘,年轻人们背着粮种,一路向北,朝着卯倒伟卯倒毕决地方出发了。

    一个多月的期盼,一个多月的等待,这天,卯倒伟卯倒毕决的乡亲们终于盼来了希望。两位年轻人不负众望,找来了粮种,还带回两位年轻美貌的姑娘回来,大家自然是喜出望外,杀猪宰羊,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戚,为两对新人主婚祝贺。

    邪念心中生,弟兄阴阳别

    话说哥俩娶回了媳妇,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咱卯娶了姐姐,咱档娶了妹妹,两家亲上加亲自然相处得很好。不过时间一久,咱卯觉得自己娶了个缺一只耳朵的姑娘,心中总不是滋味,虽然起初出于同情他自己不觉得,可是寨中总有人说这说那,也时不时会传到自己耳朵里,再细看确也真的不好看。这种想法在他心里越来越滋长,再看看兄弟家两人恩恩爱爱,慢慢的心里便产生了邪恶的念头了。

    咱档被推下无底洞后便急速往下落,他只听得耳边有风声徐徐刮过,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害怕和焦虑让他脑海中胡乱幻想着自己如何砸在洞底的石头上,或者是一潭深水,最后死去的景象。不过这一幻想很快闪过,还没等到他体会自己的幻想就慢慢失去知觉了。

    原来这是连通阴界的深洞,咱档是落到阴界(rangx dlangb ndlws dib)去了。

    阳间人能吃能做,是福也是祸

    咱档落到阴界后,掉在了一片苦蒿丛中,把腿给跌伤了。不知过去多长时间,他慢慢苏醒过来,耳边听见有尖脆的声音在吵,在细听,原来是有人在议论发现了一头超大的野牛死了,准备要拖回去作祭祀呢。进一步的清醒后,他感到有什么在自己身上跳动,睁开眼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他周围围满了身高五六寸的小矮人,活像立着许多玉米核模样,有的还爬到自己身上来回走动,全都唧唧呱呱叫个不停。他挣扎着慢慢坐起身来,把阴界的小人们吓得魂飞魄散向苦蒿林里四处逃窜,他顺手抓住一个跑得慢的拿在手上,询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个小人儿告诉他,这里是阴界,他们都是阴界的人,打猎时发现了他,原以为是一头野牛死了,就叫来众人准备抬回去做祭祀,只因太大太重抬不动,正商量如何运回去,不料你就醒了,那小人儿还问他是哪里的,怎么会到此地来。咱档就把自己的遭遇经过全说出来,最后问到:我怎么才能回到阳界去呢?那小人儿说:你现在是回不去的,我们这里只有一条通道能到阳界,但我们这里没有一个人知道出去的路,也从来没有人去过阳界。

    咱档就叫那人引路,自己找了一枝树枝一拐一瘸的来到阴界人的寨子里。然而这里的房屋只装得下自己的一只脚,住不进去,它就烧了一大堆火自个在外面烤。原来阴界人小,住房都是用苦蒿搭建,整座房子也只有膝盖高,根本住不了人。到了吃饭的时候了,那些人们提饭来给咱档吃。他一看啊,阴界的人们用梨柴树果果的壳做碗,满满的都盛了饭菜,全放在他面前,还说这是全寨人一天的饭菜了。咱档一碗一碗的倒在嘴里,需要一连倒十来碗才够嚼一口,尽管一顿饭吃了他们全寨人一天的饭,可自己却还没吃个半饱呢。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全寨的饭菜都将被他吃完,他自己也饿得瘦了很多了,幸亏腿也好了大半,基本能走路了。

    一天,阴界的人们商议,这阳间的人吃得太凶,我们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要抓紧开荒种粮,否则大家都会没饭吃的。于是全寨出动,一起到后山山坡上开荒去了。咱档坐着无事,就去看他们如何开荒,只见那些小人儿一个个拿着绣花针样大小的“伐木工具”,几个围着一棵苦蒿使劲戳,戳了半天再将苦蒿推倒,每“砍”到一颗苦蒿都高兴的欢呼:“又倒一棵大树了!”咱档看着可笑又可怜,就说到:“你们让开我来。”说罢挽起袖子一把抓住一丛苦蒿连根拔起,这下可把阴界的人们吓得目瞪口呆,连连叫道:阳界的人能吃又能干,这下开荒就不愁了。或许是对阴界的人们存有感激,或者是出于自己劳动的本能,咱档左一把右一把,将苦蒿一棵棵拔起,不一会儿拔了一大片。尽管在阴界人们看来效率已经惊人,但咱档对自己的工作似乎还不满意,他捡起一根大树枝,左挥右摔,直打得那苦蒿排排倒,半晌功夫已从半坡打到山顶,直叫阴界的人们拍手欢呼。咱档却越干越有劲,顺着山梁一路直劈过去,不料在欢呼声中有人突然大叫起来:“不要再打了,不要再打了,已经越界了。”接着所有人也都喊叫:“超界了,超界了!”

    原来大家只顾着高兴,忘了咱档开荒早已超出他们的界线,已经开到外家的地界去了。听到呼叫,咱档才把木棍放下,坐下来休息。阴界的人们急忙围拢来,一个个惊慌失措,其中为首的一个说:“不好了,这下闯了大祸了,咱们连外家的地盘都开了荒,外家定不会饶了我们的。”咱档心想:这才忙半天功夫咋就超界了呢,不过也好,让我休息休息。想到这里就对他们说:“不怕,你们就说是我开的荒,让他们来找我好了。”

    一挫“来使”二败“千军”

    过了几天,果然有人找上门来了,说他们开荒怎么也不看看,竟然连人家的荒地也砍了大片,这笔帐到底要怎么算?最后要求他们好好想想,三天后再派来人算账。

    第三天,果然有人汇报说:外家派人来了,使者骑一匹红马,气势汹汹大摇大摆地走来。阴界的寨老们被吓得不知所措,只好来告诉咱档,让他想想办法。咱档告诉他们:不要怕,来了就把责任全推给我,我会处理好的,绝不连累你们,不一会外家的使者到了。咱档一看,原来是一只猫头鹰骑着一只黄鼠狼,刚一到,就问他们想好了怎么交代没有。这里的人们自然是又道歉又赔罪,最后说只因阳界来的这位不知道地界,力气又太大,一不小心就砍过界了。然而来者不听任何解释,只问要怎么赔偿,否则就没完。咱档听了后说到:“这样吧,要怪都全怪我,你们先各自睡觉,待今晚我和他们好好交流,看看他们的要求再定夺,红马也交给我喂着吧。” 大家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把猫头鹰和黄鼠狼交给咱档,各人回房里去了。

    其实咱档根本没有把这当一回事,反而自己好久都没有闻到肉香味了,现在看见猫头鹰和黄鼠狼,自然是馋的口水直流了。当晚,他趁人们熟睡时,把黄鼠狼和猫头鹰领到自己的篝火旁边,吩咐猫头鹰说:“你坐着烤火,我先把‘红马’牵去喂饱,再来和你商量怎么办吧”。那猫头鹰一副高傲满不在乎模样,板着个脸坐在火边不答话。咱档却牵了黄鼠狼来到一边,将其勒死,剥了皮去了肠肚五脏,在溪水边好好把黄鼠狼肉洗得干干净净提了回来。猫头鹰看见咱档提着肉回来就问:我的红马呢?咱档笑着说:在这里呢,随即抡起一枝大树枝朝猫头鹰挥去。那猫头鹰见势不妙纵身一跃,躲过了树枝急忙逃走了。咱档笑着说:别让我再看到你,否则你的下场就如同这黄鼠狼一样,说完便坐下来,把黄鼠狼烤得黄泽流油,美美的饱餐一顿。从此以后,猫头鹰最怕人,白天都躲得远远的,也不敢出声,只有晚上才偷偷出来找吃的。

    第二天小矮人们都早早起来询问问题解决了没有,咱档就把黄鼠狼皮用树叶装得鼓鼓的,拉出来给他们看。他们就高兴的欢呼:红马都被你喂得这么饱啊,阳间的人能吃又能做!可是认真看看发现已经死了,就问咱档是何原因。咱档就把昨晚的事讲了一遍,还说黄鼠狼被我烤吃了,就剩几根骨头了。小矮人们听了就忧愁起来,说你把人家红马都给杀吃了,这可是错上加错呀,我们如何是好啊?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定会大动干戈举兵来侵的。

    猫头鹰侥幸逃脱匆忙回去报信,把那主人气的是瞪眼挠腮,当即下令:把我的红衣军集中起来,我要把那寨子夷为平地!随即派了送信人前去报信说:要是不把我们家的红马完好无损奉还,就要动兵踏平小矮人们的寨子,一个活口也不留。小矮人们的寨老是被吓得心惊胆颤,只好去和咱档商量。咱档则面不改色,叫他们不要怕,他自会有办法对付。事到如今,寨老们也只有如此下策了。

    咱档其实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里,他整天忙着把开荒时砍倒晒干的苦蒿背回来,以便夜间烧火烤,闲时也捡些干柴放着,柴始终比苦蒿耐烧得多。一天傍晚,一个小人儿气喘吁吁跑来报告:不好了不好了,外家的千军万马直向我们这边奔来了,这该如何是好啊?咱档忙跟着出去看,只见成千上万只红蚂蚁从四面黑压压的向寨子爬来,每只足有蜜蜂大小,暗红的躯壳足以说明毒性不小,小矮人们要是被一两只红蚂蚁咬住,也的确足以命丧黄泉,何况是成千上万。

    咱档想,荒地是我开过了界,黄鼠狼也是我吃了的,怎能让他们受罪呢。于是他把小矮人们全部集中在空旷之处,抱来几大背干透的苦蒿在外围围了一大圈,里面再烧一堆篝火。等到红蚂蚁靠近苦蒿时,咱档就四处点燃苦蒿草,熊熊的火光照亮了天空,把红蚁烧得噼噼啪啪响,近处的化成灰,稍远的烤成干尸,再远一些的也烤得死伤无数。咱档还抱来苦蒿扎成火把,点燃了丢到远处去烧,一直烧到看不见红蚁为止。原来,后面的红蚁一看自己根本不是大火的对手,于是一些聪明的就立即打洞躲到地下去了,这才免遭绝杀,自那以后蚂蚁也就都打洞而生活于地下了。

    土家族苗族历史小故事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

    即湖南省西部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湖北省西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等市县;四川省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33。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

    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史籍中称谓较多。

    秦汉时,以其崇拜白虎被称为“廪君种”,或以使用武器特征称为“板楣蛮”,或以其人呼“赋”为“赛”而称为“责人”;属巴郡南郡蛮”和“武陵蛮”的一种。

    次后,多以地域命族,被称为“溪蛮”,“楼中蛮”,“巴建蛮”,“信州蛮”,“阳蛮”等。

    宋代,出现了区别于武陵地区其他族别而专指土家的“土民”、“土蛮”、“土兵”等名称。

    以后,随着汉人大量迁入,“土家”作为族称开始出现。

    土家族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

    一说来源于秦灭巴后,定居于湘鄂川黔边的巴人;二说根据湘西龙山、泸溪、大庸等县市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土家语地名,认为土家族主要来源于湘西土著,与进入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三说根据《复溪州铜柱记》有关记载和土家族与彝语相近以及土家与云南部分彝族风俗相同等现象,认为来源于唐中叶的乌蛮。

    泰灭巴以后,生活在武陵境内的巴人,以火耕水耨、渔猎山伐为业,繁衍生息。

    其首领依靠其同种或同姓的种姓血缘关系进行统治,维持内部关系。

    西汉末年,“武陵夷”田疆起兵反抗王莽篡权。

    以后“零阳蛮”、“漤中蛮”、“巫蛮”和“澧中蛮”都起兵反抗压榨。

    三国时,蜀汉与孙吴长期争夺夔、峡和武陵地区,土家族成为他们相互争夺的重要对象。

    蜀吴的长期争夺,使武陵地区各族人民难以安生。

    这以后的南北朝和隋朝,武陵地区各部势力迅速发展,经常处于各自雄踞一方,中央控制松弛,战争频任,社会动荡。

    唐朝开始,中央采取羁縻州县制度,任命归顺的地方首领以州县官职,治理其地,并准其世代承袭,使土家族日趋稳定,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加强。

    土家族人民在抗击外敌入侵、支援红军长征。

    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社会经济

    土家族是较早从事农耕的民族。

    土家族由于自己的生产技术低,生产工具落后、产量低,于是他们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从而提高土家族的生产力水平,加速社会经济的进步。

    唐、宋间,由于实行羁縻州县制度,社会比较稳定,土汉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但仍处于不习牛耕的刀耕火种阶段,而兼事渔猎。

    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领主,除奴役土民外,还不时驱使“土兵”至邻近汉区掳掠人口、财物。

    元至清康熙年间,建立土司制度。

    土司的统治客观上曾使土家族的活动地域更加稳定,民族特点得以保持。

    但这时地主经济开始出现。

    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封建领主经济解体,地主经济迅速发展。

    土司时“蛮不出境,汉不入洞”的禁令被打破,大批汉族农民和商人迁入,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

    但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商品和鸦片于咸丰末年大量销往土家族地区,土布、土靛、蜡染等传统工艺产品逐渐失去销路,受到沉重打击。

    帝国主义者廉价大量收购桐油、茶叶、木材、药材等土特产品, *** 了桐、茶种植业和榨油、木竹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商业和集市贸易日渐兴旺。

    各业行会组织开始出现。

    辛亥革命后,土家族地区兵灾频繁,农村经济陷于破产,商业停滞,民不聊生,直到解放前夕,土家族地区的经济仍然十分落后。

    解放后,党和国家制定和落实民族政策。

    把土家人定为单一民族。

    并于1957年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1983、1984年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黔江、彭水五个自治县。

    土家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武陵山地区的土家族人民已经基本解决温饱,正在向脱贫致富之路迈进。

    文化艺术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土家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和独有的风俗习惯。

    《张古老制天地》、《梅山打虎》、《洪水登天》等民间故事,流传至今。

    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长篇叙事诗《绵鸡》最为著名。

    民族民间音乐品种繁多。

    声乐有劳动号子、山歌、神歌等。

    器乐有打击乐、吹奏乐等。

    音乐界把打击乐“打溜子”誉为“土家族的交响乐”,通常用四件乐器演奏,强烈的节奏、快速的旋律、变幻的音响,令人倾倒。

    “打溜子”也是“标题音乐”,曲牌有《八哥洗澡》、《喜鹊闹梅》、《火车进山》、《马过桥》、《牛擦痒》等固定名目,传统曲牌多达200多套。

    土家族的戏剧有茅古斯、阴花歌、傩戏、南戏、酉戏等多种。

    土家族的傩戏,可以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贵州铜仁土家族地区,是我国保存傩戏最完整、演出傩戏最多的一个傩文化圈,国内外专家都十分关注。

    传统的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跳丧舞古朴刚健,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西朗卡铺”(土家铺盖)是土家姑娘精织的特有手工艺品,织工精巧,色彩绚丽,有100多种图案,这和摆手舞一起被称作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

    风俗习惯与重要节日

    土家族人民勤恳耕山,善于渔猎,并在冬春季节“赶杖”(围猎)。

    主食包谷、稻米,土家族地区最普及的风味食品是糯米粑粑、米炕腊肉和唐馓。

    在服饰方面,女装为短衣大袖,右衽开襟,滚镶2~3层花边,原着8幅罗裙,后改为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头缠2~3米长的青丝帕。

    很多地方土家族的服饰与汉族差不多。

    只有在隆重集会和节日,或偏僻山村,能见到土家族传统服饰。

    在住宅建筑方面,土家山乡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

    这是一种干栏式结构,楼下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楼上作姑娘们的闺房,是织布、绣花、绩麻、做鞋之所。

    这种设计,既克服了山区地势不平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既通风,又防潮;既安全,又卫生。

    土家族在古代曾流行过姑家女儿必嫁舅家(称为还“骨种”)的交错从表优先婚姻。

    还有兄亡弟收嫂,弟亡兄纳弟媳的收继婚。

    男女原多对歌相爱结婚。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婚姻逐步受到财产的限制和父母的约束,直至建国前,盛行封建买卖婚姻。

    建国后,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多了起来,但在农村父母包办婚姻依然存在。

    过去多行火葬,送葬时请土老师(巫师)念经,道士开路。

    后来受汉族的影响,实行土葬。

    在节庆方面,以过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为主要节日。

    最隆重的是过土家年,俗称过“赶年”,即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进行,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

    宗教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36gushi.cn/Folktales/485.html
    民间故事狐狸姑娘(短篇民间故事(大全5篇))
    民间故事大全50字(民间故事简短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