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民间故事张成,关于民间故事张成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宰相刘罗锅张成是谁的下人
宰相刘罗锅张成是刘墉的下人。
刘墉外号叫刘罗锅。
《宰相刘罗锅》,是由北京天寅影视艺术策划中心出品的历史题材古装剧,由导演韩刚、张子恩执导,李保田、张国立、王刚、邓婕等人主演。
该剧在台湾同样引起巨大轰动,电视剧讲述乾隆年间刘墉与和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印度民间故事集:三个商人买三条猫腿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这孙咧看到张小咩,眼珠子差点蹦出来,边惊叹着:"世上竟有如此美人儿!"边就跟旁人打听:"这个俏佳人儿,是谁家闺女?"旁人告诉他:"城东张铁匠的女儿,叫张小咩。"孙咧大嘴咧,当街叫道:"这张小咩,我娶定了!"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
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
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这里我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印度民间故事集:三个商人买三条猫腿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印度民间故事集:三个商人买三条猫腿吧。
没想到,搅得商人们不得安生的恰恰不是偷儿,而是老鼠。
仓库里老鼠成灾,把许多货物都咬坏了。
商人们吩咐阿里快去买一只猫来。
阿里说:
"我家有一只猫"这是怎么搞的?难道我们向上天祈求过肉蛋儿,他们就真的送给我们个肉蛋?肉蛋就肉蛋吧,唉!这都是命。"老两口这么想着。,很能捉老鼠,可以卖给你们。"
商人们问:
"你想要多少钱?"
阿里说:
"很便宜,每条腿要一个银币。"叫花子死在柳莺娘房中,柳莺娘就成了杀人嫌犯,小命就掌握到了王连举手中。王连举让柳莺娘顺从于他,不然就"公事公办"。
这时,最吝啬、最狡猾的白胡子商人问:
"你的猫是四条腿李靖这才知道哪吒真的闯了大祸。只好带了他去见龙王。哪吒看见龙王就说:"老伯伯,请等到万民都平均了,您别生气。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太子的。他用枪刺我,我让了他好几次,老翁见丁仕真低头不语,挥手,猿猴们牵着丁仕真便往石洞深处而去。走到内室,只见个女子垂首坐在石床上,头上盖着块红巾,看身形倒也苗条匀称。丁仕真大着胆子揭开红巾看,只见红巾下满是浓密毛团,简直是人面不知何处寻。他心想:"拼着不要性命,也不能和这样的怪物成亲。"见那袁氏眼神灼灼地望着自己,也不顾自己身在险地,当即负气道:"等你毛脱落光了,我们才能做夫妻"你拿去吧!到时候用得着哩!"。"说完,倒头和衣而卧。可是他还个劲地追着打我。我没法儿了,才还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您瞧,这是从他身上抽下来的龙筋,还给您就是了。"吧?"
"那我们只买三条腿,顶用的猫有三条腿就能够捉到老鼠。现在给你三个银币,我们买下三条猫腿,你把猫拿来吧!"
阿里问道:
"那第张成听也在理,就没多想,住就住了半个多月。这"山居寻古",是寻访村中众多明、清时期的古老台门,是寻访村中流传的许多民间传说。四条腿是属于我的,对吗?"
贪财的商人们说:"是和尚卖的牛价低,不到半个时辰,牛就卖完了。之后,和尚走了两个街口,进了家客栈,田秀才也跟着走进了客栈。和尚迎了出来,听是来住店的,便安排他住下了。田秀才惊讶不已:这个客栈竟是和尚开的。的。"
于是阿里把猫放进了仓库。
谁料到,第一天就发生了倒霉的事:猫在捕捉老鼠的时候从货架上跌下来,把一条腿摔坏了。
商人们听说之后,异口同声地说:
"快去找兽医看看!"
阿里说:
"我将立即按你们的吩咐办。不过,尊敬的先生们,我老圆落在集市上,背上口袋麦子,口袋芝麻,就往回飞。飞了天半,飞到家。这时母亲正望着东南天空掉泪呢。她怕老圆头次出门,万被打猎的打了怎么办?正哭着,老圆回来了。母亲转忧为喜。老圆老远就展平翅膀,带着股大风冲了下来,呵喳喳落在院子里,收住翅膀,麦子和芝麻滚下身来。母亲上前看,乐坏了!她把老圆领到屋里,又给它烧了水,做熟了饭,让老圆喝了吃了。这时杨傻子打柴回来了,看这些东西,上天上轮圆圆月,下嘴唇都合不到起了。想知道,你项羽转身故意征求李左车意见。们谁给我钱去付治疗费?"
白胡子商人抢先声明:
"我不付钱。我买的是左后腿。猫摔坏的是右前腿。"
没胡子说:
"我付钱买的可是右后腿。"
秃头说:
"我买的是左前腿。"
白胡子说:
不料庞振坤大声喊起来:"仙姑,不可!白骨精千变万化,孙悟空恁大本领,还打白骨精哩,仙姑把她身子留下,祸患无穷!难道你还想‘打、‘打哩?快把她全身吞下,免得她以后再祸害人间!""属于阿里的那条猫腿摔坏了。医疗费用应由阿里负担。"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收藏并订阅
印度商人
民间故事:田螺姑娘
很久很久以前(民间故事一般都是这样开头的),大山里 有一位年青小伙,打小死了爹娘,家里穷得叮当响,靠给地主家打短工勉强度日。
小伙年近三十还是光棍一条,就是因为穷没人看得上,他也习惯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
一天,小伙犁田时发现一只非比寻常的田螺。这田螺比拳头还大,捧在手里感觉特别舒服,放在耳边能听到隐隐的声音好象在说话。善良的小伙很喜欢这只田螺,就把它带回家养在水缸里。
小伙没有亲人,自小孤苦伶仃,饱尝人间冷暖,深知世态炎凉。但他永远乐呵呵地从不因生活艰难而忧愁。他把田螺当作自己的亲人,每天出工,他要跟田螺道别,收工回家,也要跟田螺打声招呼。哼着自编的山歌,他觉得田螺能听懂。
小伙过着清贫而又快乐的日子。转眼又是寒冬腊月,象往年一样,小伙要给地主运木炭出山去卖。这一去一回得好几天,小伙把水缸挑满,给田螺哼了一宿山曲儿,第二天一早就恋恋不舍地出了大山。
小伙卖完木炭,就紧赶着回家。月黑风高,可怜他碰到一伙强盗,所有的钱全被抢走,只捡了一条命回家。地主老爷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命人将小伙狠狠地揍了一顿,直打得他皮开肉绽,死去活来。
奄奄一息的小伙被抬回了家。三更时分, 小伙子缓过一口气来,此时他饥肠辘辘,浑身剧痛难忍。他看到床头昏暗的桐油灯下,摆放着一大碗热腾腾的饭菜,便顾不了许多,硬撑着端起碗筷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之后又昏倒过去。
当小伙子再次醒来时,看到桌上又摆好了饭菜,正冒着热汽 ……连续好几天都是如此。
小伙打心底里感激这位好心人,他想,等自己伤好了,一定找到他并且要好好报答人家,当牛作马都愿意。
又过了一段时日,小伙的伤口慢慢痊愈了。但由于卖炭的钱被抢,他必须给地主无偿劳作一年以抵债。他心念报恩,问遍了所有认识的人 ,可偏偏就是找不到那位好心人。
小伙依然每天乐呵呵地给田螺唱歌、说话,但每当想到自己无处报恩时,便会伤感起来。有一 天,他对田螺说:田螺啊田螺,要是你能开口说话就好了,你一定会告诉我恩人在哪儿。受了别人的恩惠却没有办法报答,这真让我难受啊……说着说着竟然流下眼泪来。
田螺缓缓移动,吐出一串细细的水泡。小伙于是和田螺道别,又上山干活去了。日头下山,月亮挂上树梢。小伙又饿又累,披着满身汗水泥水回家了。
远远地他看到自己的茅屋里漏出微弱的光。谁会在我家里呢?他疑惑地打开门,又看到桌上桐油灯正放着昏黄的光,照着热汽 腾腾的饭菜。是谁呢?到底是谁呢?小伙激动地想,四处搜寻,可家里再没别人。
小伙来到水缸前,喃喃自语:田螺啊田螺,你一定看见了,你一定看见我的恩人了,可惜你不能说话,否则就可以告诉我啊。
就这样续连几天,小伙收工回家都能吃上热呼呼香喷喷的饭菜。真是奇怪啊!小伙决心要将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这天,他象往常一样跟田螺道了别,哼着山曲儿装作去干活,走到半路时折身回去,悄悄地躲在屋后的柴垛里,瞪大眼睛,透过破旧的墙壁,扫视着屋内。
做饭的时间到了,小伙目不转睛盯着,生怕有一丝疏漏。过了一会儿,让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只听得一阵哗啦啦的响声之后,从水缸里慢慢走出来一位漂亮的姑娘。小伙的心快提到嗓子眼了,只见姑娘娴熟利索地收拾好房间,在桌上铺一片七彩丝巾,然后双手合十,闭目默念。再掀开丝巾时,竟是满满一桌美味佳肴。小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嘴巴张成大大的“O”,竟然合不拢来了。正在他发呆的瞬间,姑娘突然回身跳进水缸,又是一阵水响声后,房间里恢复了寂静。
小伙半天才缓过神来,他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吃着地主老爷家一样的饭菜,是在做梦吗?天哪,自己的恩人竟是田螺,哦,田螺姑娘。小伙兴奋得无法入睡,他是爱上田螺姑娘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留下来吗?他左思右想,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第二天,小伙跟上次一样又躲到柴垛里。等田螺姑娘收拾整理房间后,正往桌上铺丝巾时,小伙直冲到水缸前,把硕大的田螺壳紧紧地抱在怀里。田螺姑娘开始吃了一惊,尔后似乎明白了什么,当她看到小伙热烈似火的目光时,不禁脸上飞过一抹红霞,娇羞地低下了头 ……
正如你们所愿,小伙跟田螺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一 起了。只是小伙始终不明白,田螺姑娘用什么法子弄得一桌子的好饭菜来?问她她也是笑而不答。
而地主老爷家的后厨里,炒的菜煮的饭总是不足份量,却又找不出原因来,好象是被锅子“揩了油”——似乎也只能这样解释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宰相刘罗锅张成打皇上抓起来是哪一集
5集。
在第5集中乾隆随和珅来到向往已久的琴心楼,见到了朝思暮想的银红姑娘。两人互诉衷肠,谈得甚投机。
就在两人你说我唱、忘情之际,恶霸石敬虎正好来找银红,出言不逊争执中与乾隆动起手来。
二人你来我往难分高下,石敬虎急于见到银红,一不留神被乾隆一扇打死。正值刘墉“扫黄打非”,张成误将乾隆、和珅关入大牢。
扩展资料:
剧情:
电视剧讲述清朝乾隆年间,山东青年刘墉进京赶考,在京城因缘际巧的碰上了当今皇上,并与皇上下了一盘棋,没想到从此与皇上的宠臣礼部侍郎和珅结下了不解怨恨。因为背负罗锅,刘墉又称“刘罗锅”。
在比棋招亲中,战胜各方棋手,被招为六王爷的女婿,相约中了状元就成婚。刘墉果然不负众望高中状元,并被派往江宁任知府,政绩卓著。
自从京城结怨之后,和珅念念不忘要致刘墉于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刘墉百般刁难。自此,刘墉与和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
宰相刘罗锅张成疯哪一集
第23集。
1、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第23集中,张成装疯把和珅揍一顿,再用芝麻酱冒充大粪吃了。
2、《宰相刘罗锅》由导演韩刚执导,李保田领衔主演,讲述乾隆年间刘墉与和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民间传说故事,于1996年播出。
求趣味历史小故事
攻彼之短:
利用人物的愚昧、无知、贪婪、好色或某种缺陷等短处设计情节,制造噱头。
有两人吃醉了酒,趁着月光,沿着铁路摇摇晃晃地往家走。其中一个说:“怪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咱们长的楼梯!”
另一个说:“谁说不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低的扶手!”
某人醉酒后乘坐的士回家,很快,就躺在后排座上沉睡不醒。到了他住的小区,司机拍醒他:“别睡了,下去吧。”其人牢骚地说:“这是我的家,我的床,为啥不让我睡觉?”司机说:“你在我车上啊!”其人大惊:“糟糕!上来的时候我就把皮鞋脱到车门口了!”
又(手机短信):某人酒醉后浑身热燥,在马路边等车时一件一件地脱光了衣服,最后裸体上了的士。司机盯着他上下打量,其人大怒:“你他妈的没有见过裸体男人?”司机回骂道:“等会儿我看你他妈的从哪儿掏车钱!”
他们的短处就在于酒醉后神志不清,丧失了辨别能力。这样的“短处”是人为的,也许是自己,也可能是他人。人可为,作者亦可为。我们要善于给这类噱头的产生创造条件。
再如:某乡下老汉进城,上了的士,司机帮他系上了安全带,老汉大怒:“瞧不起乡下人怎么的?还怕我没钱给你,用得着把我捆起来?”老汉继而来到宾馆,一进电梯就大叫:“掏100多块住这样的房子?没有电视、空调,怎么连个床也没有?”
这个“短处”是他的身份、阅历决定的。还有利用自然条件或人物的某中残疾制造噱头的。我在《小村的笑声》里有一个喜剧人物,因为年轻时开山炸石头震聋了他的耳朵,打雷都听不见,村里年轻小伙子就借此逗乐。最后有这样一段:
“ ……我拉上田主任就凑了上去。果然,有几个年轻小伙儿在围着老头儿寻开心。老头儿今天穿了一双新崭崭的圆口棉布鞋,兴许是非常合脚,穿着舒服,把腿伸得长长的,正向人们炫耀。其中一个小伙子不怀好意地向同伴挤挤眼睛,故意用手指着他脚上的布鞋问道:“昨天晚上和谁睡觉?”老头儿以为问他鞋子是谁做的,胸脯一挺,朗声答道:“还能有谁?儿媳妇嘛……”
由于这种方法有歧视残疾人之嫌,所以用时一定要掌握分寸,慎之又慎。
7、偷天换日:
从前讲到采风的话题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一次,他正有烦心事呢,一个太监非要他讲个故事听听不可。
纪晓岚被纠缠不过,只得讲了:“从前,有一个太监。”就说这一句,便不开口了。
那太监催促道:“讲啊!”
纪晓岚说:“完了。”
“太监‘下面’呢?”
纪晓岚两手一摊:“太监‘下面’……,嘿嘿,什么也没有了。”
一个书生骑着马在郊外游春,因贪看风景迷了路。恰巧迎面走来一个老农。他连马也没下,就问:“喂!进城怎么走?”
书生不耐烦地又说:“操,前村有什么希奇事?”
老农说:“一匹母马下了个牛犊,你说希奇不希奇?”
书生说:“怪了,它怎么不‘下马’呢?”
在以上的两个小故事里,“下面”和“下马”都出现了两次,音同字也同。然而,此“下面”决非彼“下面”,此“下马”也非彼“下马”。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换掉概念,反唇相讥制造噱头的方式,我们不妨称其为“偷天换日”。
传统相声《歪批三国》也很好地利用了这种技巧。区别于以上两个故事的,这里是音同字不同。在这个优秀文艺节目的前半部分,有点数字游戏的味道:
甲:你知道三国为什么叫三国吗?就是因为其中的“三”多。从开始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到后面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擒孟获……
乙:等等,不是七擒孟获吗?
甲:有七擒必有三擒!还有什么三出祁山、三伐中原……
乙:是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啊!
甲: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甲:《三国演义》里还有三个怪人。一个有名没姓(貂禅),一个有姓没名(乔国老),一个没名没姓(督邮)……《三国演义》里还有三个做小买卖出身的。刘备卖草鞋,关公卖豆腐,还有一个赵云,是卖年糕的!
乙:赵云卖年糕?没有听说过。
甲:很多人都听说过啊!有出京剧是怎么唱的?诸葛亮他老人家的唱段:“至如今五虎将尽都丧了,单撇下赵子龙老迈(卖)年高(糕)!”
年深月久,原词已经记不准了,大致就这个意思。
再举一个人所共知的传统小故事为例:某县官因修理房舍,让衙役去买一些竹竿回来。衙役误听为“猪肝”。在卤肉店里买了猪肝后,还剩了些铜钱,便又买了个猪耳朵揣在怀里,打算自己悄悄下酒。回到衙门后,县官见他竟买的是猪肝,点着他的脑袋申斥:“你还有耳朵没有?”衙役大惊,忙从怀里掏了出来:“有耳朵啊,在这里呢!”
某人到某家应聘做家庭教师,双方讲定,每年工资四串铜钱。但是,每教错一个字,就扣除一串铜钱。可叹这个老师才疏学浅,一年中,曾经把“糖炒栗子”读成“糖炒票子”,把和尚的“化斋”读成“化齐”,把王二叟读成“王二嫂”,把苏东坡读成“苏东皮”!结果,四串铜钱被扣得一干二净。痛定思痛,其人做诗一首曰:
票子栗子两相异,和尚不该去化齐,一串送给王二嫂,一串送给苏东皮。
8、一报一还:
《晏子春秋》:“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这是晏子智斗楚王的前提。楚王本来打算羞辱一下这个远道而来的齐国的使者,结果落个自讨苦吃。首先,守城的卫兵根据楚王的指令,要身材矮小的晏子从狗洞里爬进城去,晏子说:“如果我到狗国出使,就从这里爬过去。”
见面后楚王说:“看来齐国没有人才,怎么让你这样的人作使者?”晏子说:“那些有才华的都被派到大国去了,我这最不济的就被派到了这里。”
楚王让把一个人绑缚着从殿前走过,说是齐国的盗贼。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的差异啊,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齐国的百姓善于偷盗了?”
在故事的艺术手法中,也有一报一还式,比如复仇故事,大规模的一报一还。如果作为噱头处理,一报一还一般是一问一答,而后者总比前者精彩,有力。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
苏东坡笑问佛印和尚:“秃驴何在?”
佛印答:“东坡吃草。”
9、阴错阳差:
这是由错位产生的噱头。
10多年前我在《传奇故事》曾经发表一组幽默,其中一则讲的是,某县分管文物的文化局副局长,年近半百色心不退,总想打儿媳妇的主意。儿媳妇告诉了婆婆。婆婆悄悄潜入儿媳房中,灭灯以待。完事之后,局长连连呼“爽!”婆婆掀开被子,拉亮电灯,指着他的额头说:“这么老的东西都分辨不出来,还是研究文物的呢!”
还可以举《小村的笑声》为例:
“老头儿有个一两岁的孙子叫小铁蛋儿,刚会走,还没断奶。麦忙天村里专门抽了两名妇女,把全村的小孩儿集中在一处照看,中午领回家,饭后再送去。翁媳两个割了半天麦子,一进门秀云就忙着做饭,老头儿去领小铁蛋儿回来。小家伙又调皮又贪玩,路上看见公鸡叨架就是不肯走,怎么哄也不挪脚。老头儿灵机一动,忙拍着手催他:‘快快快,回家吃奶呀!跟爷爷比比看谁跑的快,谁跑的快谁吃……”
这是一种纵向错位。以混淆上下,前后、老幼、尊卑关系制造笑料。
还有横向错位,是在并列关系上做文章的。比如《故事会》发表过的:
某人住家的东边是一家铁匠铺,西边是一家木匠铺。每天这边“丁丁当当”,那边“嘭嘭啪啪”,搅的他头昏脑涨。一天,他向两家邻居说,什么时候你们搬家了,我一定请二位好好撮一顿。不久,两家邻居告诉他,马上就搬家了。某人满心欢喜把他们请进一家四星级的饭店,大吃了一顿。最后,某人问道:“请问二位准备搬到哪里?”
答曰:“我搬到他家,他搬到我家。”
10、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贬实褒,明褒实贬。话里有话,弦外有音。
请看,在某单位一次机关生活会上某人的发言:
“我们局长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观念滞后,对待下面的合理化建议很不重视。早就说给他配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秘书,他就是不肯接受,这多影响全局工作啊……”
明里是批评,实际是拍马,傻瓜也能听得出来的。
再举一例:我的短篇故事《自讨苦吃》里有这样两段话:
张成首先发言:“国家三令五申,要我们积极保护野生动物。可听说每次你出面招待来客,餐桌上不仅出现过野兔、草狐子,还有果子狸什么的,这是怎么回事?”
又有人批评主任不关心群众疾苦。
话没说完,王眼镜又拦住了话头:“刘主任最关心普通群众的冷暖了!春上那天,山根儿几个村在小学操场看夜戏,正唱哩起了一阵风,邻村那个妇女主任刚说有点冷,咱主任马上把她紧紧搂在怀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去年冬天下大雪,我亲眼看到,有好几次咱主任深更半夜去敲村西小寡妇翠花的门,那不是去‘送温暖’是干什么?”
王眼镜忽然闭上了嘴,原来,刘歪嘴已经晕过去了。
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这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也就成了诸多作者喜爱采用的方式。
方法问题就暂且说这么多吧。其实,生活中的笑声和幽默是无处不在的,远远不是这区区10个类型能够概括的。大家只要平时留点心,还会发现和总结出来很多花样的。接下来换一个话题,聊聊如何增强自身的幽默细胞。
一是读书,向传统学习:二是磨练,向传统挑战。
先说读书。读书要有选择地读。例如晏婴的故事,公冶长的传说,以及解缙、纪晓岚、刘罗锅等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机智人物、滑稽人物的传记、传奇等有关文献。另外,建议大家多读一些传统曲艺作品,尤其是相声。这种讲究说、学、逗、唱的语言艺术,“笑”就是它的生命。前辈艺术家们留下来的《关公战秦琼》、《歪批三国》、《借火儿》、《卖布头》、《吃饺子》、《读祭文》、《扒马褂》、《两亩地》等,最好都能找来原文认真读读。
另外就是多看漫画。很多漫画本身就是一个幽默故事,它是生活中的幽默高度集中的生动形象的反映。比如有一幅漫画的标题是《老鼠的广告——人吃猫肉好处多》,大家虽然没有见到这幅画,凭这几个字就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就知道它的艺术效果了。我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卜劳恩的系列《父与子》,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三毛学生意》,其他如华君武、方成、钟灵、张正宇、毕克官、刘小青等的作品也都很喜欢。关于幽默的话题,漫画家方成还写过专门的论述,在《曲艺》杂志连载,可见造诣之深。
再者就是多看笑话。作为作者来说,不要排斥“黄段子”。前天丰老师还让我在这里和大家专门聊聊‘黄段子’,胆小,不敢造次。但是,我们对“黄段子”要有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所谓黄,就是指的其中的性意识、性行为、性感受的露骨的描写。在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中,这一部分是作为资料本处理的。我们学习借鉴的是它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强烈的人民性。传统的“黄段子”很大比重是讽刺打击那些腐化堕落的贪官污吏、为富不仁的社会垃圾的。这里说的“不要排斥”,是希望大家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
其次,谈谈为什么要“磨练,向传统挑战”。
我们知道,一个幽默的人,往往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一个豁达豪爽的人,热爱生活,乐于交游的人,健谈的人。几年前一次编辑部的分工,有个女编辑主动要求编笑话。我说,你并不适合做这项工作。关键就是她为人老实,平时少言寡语,身上缺乏幽默细胞。后来,她送审的稿子就常常因为“笑不起来”而被主编否定。所以,如果不具备前面说的那些素质,要增强自身的幽默细胞,就必须敢于向自己的“传统性格”挑战。要看到生活是那样美好,周围的人们是那样可爱,要把自己溶入他们中间去,广交朋友,纵声谈笑,磨砺性格,磨练嘴巴,在给别人以笑声的同时,激活自身的幽默细胞。
从时尚的眼光看,幽默,也是一个男人魅力的象征。眼下不少女孩子和男友分手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身上缺少幽默细胞”,和他在一起“没意思”吗?假若花前月下幽会的时候,你能口若悬河地给她讲几个幽默故事,送一些“秋天的菠菜”,那女孩不拱在你的怀里撒娇,小拳头擂着你的胸脯,连连嚷着“你真坏,你真坏”才怪呢。
最后觉得还应该说明几点:首先,噱头的穿插和运用,必须注意它的思想性,要求品位高雅,格调健康。切忌庸俗,下流。按照古人的说法,千万不能‘动及淫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这样说:“最庸俗、最无聊的东西会惹人笑,最重要和最深刻的东西也会惹人笑。”我们追求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希望我们的读者在愉悦的同时,得到健康有益的启迪,精神的升华。
其次,噱头的运用贵在自然,贵在不动声色,来不得半点勉强。过去,从来没有见过那些大师们在舞台上可怜巴巴地哀求:“来点掌声吧。”目前有些低能的相声演员,在要不来效果时恨不得把观众按在地上狠挠胳肢窝的做法实不足取;
再者,噱头不能滥用,不能堆砌,堆砌则有卖弄、油滑之感。要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分清主宾。如同做菜,它仅仅是调料,而不是菜的本身。没有调料不行,调料放多了则适得其反,菜就变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