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民间故事(浙江金华的地方民歌或戏剧)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金华民间故事,关于金华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金华民间故事,关于金华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浙江金华的地方民歌或戏剧
  • 扒一扒浙江各地有哪些著名的民间传说?
  • 浙江东阳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 浙江金华的地方民歌或戏剧

    婺剧,俗称“金华戏”,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改今称。金华民歌非常有特色,不像江苏民歌那样以委婉而动人,看似非常朴素、非常俗,其实内蕴深厚、形式多样、百听不厌。金华民歌历史悠久,唐代就有文字记载,是八婺人民生活和劳动的结晶。金华民歌大致有四大类:(本人概括,不知道妥当否?)一类是小曲类:多以情歌、劳动歌号和抒发百姓感情为主,如《茶山春》、《探亲洞房》、《十二月花名》、《花锣鼓》、《凤仙花》、《亲家母》、《十字莲花》、《牧牛山歌》、《韭菜歌》、《麻雀娘》等;其中《凤仙花》唱道:凤仙花,蓬蓬开;娘想囡,心花开。恰好夫家(喂)有娇来,哒哒的哒吹起来,吹到外婆门前过,外婆叫我吃清茶。舅母待我呒没茶,舅舅陪我山里去摘枇杷,枇杷正开花,摘朵石榴花;石榴花摘来谁个插?摘来(喂)舅母插。《亲家母》唱道:亲(啊)家母(呐),来嬉嬉,小(啦)姨带(啦)来(喂)望望起,越(啦)望(喂)越(啦)精(啊)致(啊),越(啦)望(啊)越(啦)新鲜。分给我小(啊)叔(啊)做夫妻,聘(啊)银(喂)十(啊)八(啊)千(喂),馒(啊)头(喂)十(啊)八双,杨(啊)梅(喂)十(啦)八对,红(啊)漆台桌嫁小娘来亲啊家母。《青丝鸟》唱道:青丝鸟(呐)各自飞,飞来飞去娘家嬉。姆妈望见(呐)归来嬉,衣裳角头揩眼泪;阿爹望见囡(呐)归来嬉,胡须摸摸烟筒嘬嘬笑眯眯。《茶山春》唱道:姐在山坡把茶采,哥在路边口难开哪,采茶先把茶心摘,你有心事慢慢来哪。今早上山把渠开,我那有工夫回村寨。啊!把渠开,勿用来。我托渠水把信带。渠水一到秧门开,我采春茶等水来。请用茶,青又翠,谷雨茶,亲手采。高山流水泡茶味勿改,有茶无水泡勿开哪。《编花灯》唱道:一对红灯笼,(哎哟)正月梅花开,(呀子依嗬呀嗬呀)梅花女子看见了,编在心坎上,(呀子依嗬呀嗬呀)金线编花蕊,(哎哟)银线(啊)织霓裳,(呀子依嗬呀嗬呀,哎嗨哎哟)在梦中呀,亮在高楼上(呀子依嗬呀嗬呀)。《十二花名》唱道:正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出红墙三月桃花十里红四月杜鹃满山岗五月石榴红胜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海棠满头簪八月桂花满枝黄九月菊花迎重阳十月芙蓉巧梳妆十一月山茶初开放十二月腊梅雪里香。《日头月亮》唱道:日头日头下山坡,月亮月亮上山风,郎歌好比下塘水,小妹好比上丘禾。下塘水来上丘禾,风轮一转流水车,车来下塘清清水,清清塘水好润禾一类是叙事类:多为讲述爱情悲剧,如《仙妹》、《玉妹》等,一个个悲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唏嘘不愿。这些民歌的歌词我已经忘了,大致是养在深闺的女子与一见钟情的男子私订终生,男子始乱终弃,女子或郁郁而终、或自尽身亡。女子阴魂不散,最终复仇的悲剧。民歌对从正月唱起,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故事,丝丝相扣,令人欲罢不能。一类是童谣类。多以小动物、小花小草等为题材,谐趣幽默,让人过耳不忘。如《麻雀娘》唱道:“麻雀娘采六谷,采来六谷送姑娘。姑娘几时来?八月初四来,什么拿着来?馒头粽子裹裹来”。《一粒星》唱道: “一粒星,亮晶晶,两粒星 ,挂油瓶,油瓶漏 ,好炒豆,豆香 ,好种秧,秧无肥,好种梨,梨无活(核),好种朵(大)栗 ,朵(大)栗三层壳 ,好种菱角,菱角两头尖,敲锣敲敲落兰溪,兰溪角头拆(捡)着 ,一个破皮钿 ,陀(拿)得姐姐买花线,花线咯咯等(断) ,买哇冷(鸭蛋),哇冷(鸭冷)香,隔壁老嫫(老太婆) ,末里(那里)张(望),哇冷(鸭蛋)臭 ,隔壁老嫫(老太婆) ,末里(那里)咒 ,哇冷(鸭蛋)一个洞,隔壁老嫫(老太婆),末里(那里)打地洞。”《麻姐(雀)娘》唱道:“麻雀娘,挑文章,文章古 ,讨新(媳)妇 ,新妇几时归?六月初三归 ,啥事(什么)端端归?一百馒头、一百糯米饼端端归,公一双 ,婆一双,两两媳媳合一双,黄胖媳妇没得吃,板壁烂,烧羹饭,羹饭冷 ,祭蚱蜢,蚱蜢无工夫,祭姨夫 ,姨夫后园偷绿素(茄子) ,绿素根头一脚绊,绊得狗污(粪)来(染)。”

    《老鹰柯鸡》(游戏):“调调龙,调到山上摘狗蓬,狗蓬眯(未)开花,龙头爷爷接归家。青岗鸟,石榴花,几里勾溜海裳衣。龙头爷爷爬起来未?未!吃你格头,有骨头;吃你格中央节,有刺;吃你格恩半(尾巴)。靠侬格贼运气!龙头爷爷爬上来未?爬上来啰!(老鹰去拖小鸡)

    《点点说说》(游戏):“点点说说,桃花并结,金寸下圆,小信开花,铜秤锤铁秤杆,一粒油麻一粒豆,打过人节放屁臭,臭来臭去臭着一块硬沃头(大便)。”《看牛歌》:“对面山上(哎),放牛妹(来), 问你山歌(哪),会不会(罗)?别看小妹(哎)年纪轻(啊),七岁唱歌(呀)到如今(来)。南京唱过,到北京(哎),震倒宫殿(哪)半壁城(哦)。皇帝赐我(呀)三杯酒(哪),文武百官(哪)送出城(罗)。”

    一类是宗教类。为老头老太在祭祀、作佛事、招魂时、上梁、看风水等时候所唱。

    扒一扒浙江各地有哪些著名的民间传说?

    白沙溪和横山手掌印琅琊南面,有座小山,人称做横山

    山的石壁上,清楚地印着五个手指印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村庄,百姓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蛮兴旺

    可是有一年整整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日大雨,山洪暴发,洪水淹没庄稼、冲倒房屋,百姓们躲在一条已经冲掉一个缺口的河坝上,向老天求拜

    这时节,山洪挟着一块黑压压的大石头向河坝冲来,百姓们生命十分危险!忽地,一个叫白沙的后生挺身而出,猛吼一声,伸手撑住飞滚而来的巨大石头

    大石块被顶住了,百姓们齐心协力加固了河坝,而白沙却被大石头压死了!洪水改道从巨石两侧流下,后来变成了清甜的泉水,汇成一条小溪

    那一尊巨石立在那里成了一座小山,上面留下了清楚的手掌印痕

    人们为了纪念白沙后生的功德,便把小溪取名为白沙溪,并在邻近建造了一座白沙殿

    浙江东阳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东阳历史上的“包拯”——马光祖小考马 云 鹿 马光祖(1200~1273),字华夫,又字实夫,赐号裕斋,封金华郡公,谥号庄敏

    浙江东阳邑城西北隅(今东阳城区西街西花园里一带)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进士

    从南宋著名学者、参知政事(副丞相)真德秀学

    历任沿江制置使、江东转运使、户部尚书、知临安府(今杭州)、三知建康府(今南京)、大学士、咸淳三年(1267)拜参知政事(副丞相)、咸淳五年(1269)拜知枢密院事(佐皇帝执兵政)、以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的光禄大夫)致仕

    马光祖任官时,以公用器皿钱20万缗支稿军民,削减租税,收养鳏寡孤疾,兴学校,礼贤才,招兵置察

    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

    免除前政亏欠钱百余万缗,罢减渔利税课,赐益于民

    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15万石,又为库贮籴本200余万缗,发粜常减于市价,以利于民

    修饬武备、防拓要害

    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

    建康(南京)郡民为其建生祠6所

    在知临安府(杭州)时,时值岁饥,荣王府积粮不发,马光祖一连三日往谒,力促荣王开仓济民,得粮活民甚多

    马光祖一生,为军民造福,不畏豪强,体恤百姓,可与北宋名臣包拯相比

    南宋大清官马光祖的断案判词最有意思,大多数是诗词(歌谣)

    在宝祐年间(1253-1358),马光祖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时,不畏贵戚、豪强、庭无留讼

    福王强占民房养鸡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

    官司打到府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

    ”(《西湖游览志》)

    马光祖对贵戚如此,对读书人却是另一种态度

    一个书生翻墙进入所爱少女房间,被官府关押

    马光祖一问案由,就出题《逾墙搂处子诗》面试,那书生秉笔疾书:“花抑平生债,风流一段愁

    逾墙乘兴下,处子有心搂

    谢砌应潜越,韩香许暗偷

    有情还爱欲,无语强娇羞,不负秦楼约,安知漳狱囚

    玉颜丽如此,何用读书求

    ”马光祖一见,大加赞赏,不但不责罚书生的非礼之举,反填一首《减字木兰花》词,判二人结婚:“多情多爱,还了平生花柳债

    好个檀郎,室女为妻也不妨

    杰才高作,聊赠青蚨三百索

    烛影摇红,记取媒人是马公

    ”(《三朝野史》元朝吴莱)

    马裕斋(光祖)知处州(今浙江丽水),禁民捕(青)蛙

    有一村民犯禁,乃将冬瓜切作盖, -1- 刳空其腹,实(青)蛙于中,黎明持入城,为门卒捕,械至于庭

    (马光祖)公心怪之,问曰:“汝何时捕此蛙?”村民答道:“夜半

    ”“有知者否?”曰:“惟妻知

    ”(马光祖)公追其妻诘之

    乃妻与人通(奸),俾妻教夫如此,又先往语门卒以收捕,意欲陷夫于罪而掘其妻也

    (马光祖)公穷究其罪,遂置妻并奸夫于法

    (《稗史》)

    以上案件只是马光祖一生中无数件断案中之几事,可以证实马光祖也不逊于天下闻名的包青天,在断案判词上,且有丰富多彩的诗词(歌谣)的文学体裁来表现,凭此方面,应略胜于闻名天下的“包拯”

    马光祖也应称得上东阳历史上的“包拯”或称为名副其实的马青天

    在“武义新闻网”上(2005

    12

    25):“马光祖为武义人”,是何胜云先生的误证

    笔者认为:据东阳马氏宗谱记:马大同十四世孙,马光祖生于南宋庆元庚申年(1200)八月二十四日,卒于咸淳癸酉年(1273)五月十五日,其先祖俦(马大同八世孙,又名文达)从东阳松山(今东阳千祥一带),居东阳邑城西北隅,至马光祖仍居西北隅

    据《东阳岘西杜氏宗谱》记:二世祖思诚(1206~1273),字子谨,因侍任赘马之纯家居邑治西

    又记:二世祖思诚继赘马之纯之孙女(马光祖姐妹)马府中

    此处马府与马府园(花园)大致范围在今东阳城区东到西经泽巷口,南至张府前巷,西至中山路,北至西街

    西花园里是今唯一与马府花园为留存之地名(里名)

    据东阳马氏宗谱记:马壬仲与其侄马光祖先后从东阳邑城西北隅居东阳县仁寿乡(56都)马府

    据《东阳紫溪邵氏宗谱》记:东阳紫溪十二世孙邵礼(生于1321年)尝为马府家栽花护园而得名为花园村

    佐证元朝时马府仍名望与繁荣

    此处旧属东阳县仁寿乡(56都)太师里

    宋理宗(赵昀)御书“裕斋”为马光祖赐号,也因马光祖其祖马之纯赠太师越国公与其父马正己赠太师齐国公而得“太师”里名

    马府花园(今东阳市南马镇花园·马府村)是后来才出现之地名

    马府是东阳古代五府(厉文才刺史、何梦然太师、乔行简平章、葛洪太师、马光祖制使)之一

    马光祖之祖父马之纯与其父马正己以崇尚风水宝地之因,先后葬于武义24都宝岩寺(今武义县马府下村、墓区已毁)

    此处应为马太师墓

    而马光祖生前虽未赠过太师,也以风水宝地之因,御葬于武义县四都洪桥头福圣寺旁(今武义县熟溪街道福圣寺村后山),其墓不能称为马太师墓、应称为马制使墓

    东阳马氏宗谱记:购买山田五百庙以给福圣寺祭守,是东阳马氏族人购买之山田的

    经笔者考证:今在马光祖墓处有一件石稀头部,正是南宋时墓兽之物

    几百年以来至建国前,东阳马光祖后裔(含马大同后裔)一直去马光祖 -2- 墓前祭祖活动

    今由马大同后裔(武义籍)在新建的墓碑文记:马光祖,字华父,金华武义马邨(即马村)人,是误证

    据武义《马氏宗谱》民国五年(1916)重修本记:始祖将军(实为东阳茂陵马氏二世祖马肖宗)、二世祖之纯(应为马大同十二世孙)、三世祖州同(只见于清代官职名称之中,武义马氏谱也记为官职)四世祖光祖(应为马大同十四世孙)

    笔者初步认为此谱在清代修谱者之伪造之谱且马氏世系混乱

    此谱中有一文《谨录光祖作吏部郎中梁膺传》,马光祖与“梁膺、字景李、同里人”

    从以上史料可以佐证马光祖是东阳人,根本谈不上与梁膺为武义人或同里人了

    此文也可能伪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也是伪造之文

    著名学者严佐之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认为:有的家谱,更不排除修谱者故作攀附之现象,笔者也认为:攀附之风古今都有,已影响到谱书之可信性

    笔者又认为:马之纯等人早已葬于武义境内,马光祖也因崇拜风水,相中此处风水宝地而御葬于武义县福圣寺后山

    今位于武义县马村马太师庙,民间以祭祀马光祖是百姓崇神之活动,信徒们对马光祖一生为民造福的大清官崇拜,但民间之误传马光祖为太师

    马光祖其父马正己与祖马之纯实为太师

    《宋史列传》中记马光祖为“婺州金华人”是误记,应为东阳人

    其一:马光祖曾封为金华郡公、东阳县历史上属婺州、金华郡府管辖

    其二:元仁宗(1312~1320在位)时,史臣袁桷提出搜访遗书,来补充《宋史》史料,其中有元朝国史院所存的宋朝名臣文集及杂书记载,悉皆遗缺散在民间的宋代史籍日就湮落,在宋朝末年时的史料残缺,就把马光祖为“婺州金华人”而误写入《宋史·列传》之中

    今存于武义马村的皇帝圣旨,赐马光祖之文书写得年代为“咸淳二年”(1266)与《宋史·列传》记拜马光祖为参知政事时间在咸淳三年(1267),二种在时间相差一年,是否是原件值得商榷

    在东阳市佐村镇溪北村马氏宗祠内,今存有马光祖赐号“裕斋”匾

    笔者认为:东阳溪北村马氏与武义马村马氏应同属东阳茂陵马氏马府(防军)派之裔,且武义马村马氏应从东阳迁居,不是像武义马氏谱中《马氏源流》所记:马光祖独自累犯元朝被开庆皇帝(宋理宗,公元1259年)抄没易姓密氏子孙辈播迁四方、东阳安田(安恬)、葛府(误记、应为葛氏聚居地)……在此文中,有多处误记

    历史上的马光祖为军民造福得罪权贵而罢官,后又官复原职,笔者认为:在东阳境内属马光祖国各地后裔的马氏村落就达20 -3- 多个,并分衍东阳境外各地

    在元朝时马府(今东阳南马马府)仍名望与繁荣四方

    武义马氏宗谱中的《碑记》一文源于《东阳马氏宗谱》

    东阳马氏宗谱首次修纂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比武义马氏宗谱要早几百年是可信之史料

    《东阳茂陵马氏宗谱》(2002年版)也记马光祖为太师等有几处有误记

    东阳马氏宗谱除几处有误之处,应该是可信的史料

    在明代万历金华府志与历代东阳是志中记载:马光祖的出生地、进士出身,加上东阳马氏谱中的序文、世系,世传与马光祖的生卒日期等内容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马光祖葬地在武义不等于马光祖是武义人,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攀附

    笔者还是认为马光祖应为东阳人

    笔者也是马大同后裔,记得少时去上坟,家人提着灯笼,灯笼字号为“马·太师第”,因马光祖之祖父马之纯与其父子正己为太师而得名,东阳马大同后裔,灯笼都以“马·太师第”之号的

    马光祖家中,在南宋时出过三公、二太师与五进士,即赠马邦(又名定、字千里)太傅鲁国公,赠太师越国公马之纯并于隆兴元年(1163)进士,赠马正己为太师齐国公,马壬仲(马之经继子,原籍福建建阳,后入籍东阳)于绍熙元年(1190)进士,马光祖于宝庆二年(1226)进士,马润祖于淳祐元年(1241)进士,马光国于宝祐四年(1256)进士

    据道光东阳县志记:东阳邑城思贤(坊)为马之纯而立,在下金宅巷口(今东阳城区西街与西经泽巷口一带),至元朝时思贤坊尚有马(光祖)制使祠堂(见清康熙《新修东阳志》)

    又记:东阳县“第一峰”,在县东八十里24都(今东阳三单乡与磐安县岭口镇)内,高八百丈、周十五里

    宋宁庙当祷雨于此,甘霖浮应参政马光祖奏赐此名

    笔者认为:马光祖是地地道道东阳人,且世居东阳邑城西北隅

    也是东阳历史上的“包拯”与“马青天”

    史料来源:《宋史》、《辞海》(1980年版),清《[雍正]浙江通志》、明[万历]金华府志》、《金华市志》(1992年3月版)

    历代东阳县志[明隆庆志,清康熙志,道光志(八年与十二年二种版本),民国稿]《东阳市志》(1993年12月版)、《浙江省东阳县地名志》(1986年版)、《东阳市文化志》(1998年9月版)

    东阳《安恬马氏宗谱》清同治八年(1869)与民国六年(1917)等重修本

    东阳《茂陵马氏宗谱》清乾隆元年(1736)与民国甲申年(1944)等重修本

    东阳《茂陵马氏宗谱》2002年1月版

    东阳《西源马氏宗谱》清雍正八年(1730)等重修本

    -4- 东阳《西阳马氏宗谱》民国时重修本

    东阳《松山马大宗谱》建国前刊本

    东阳《下宅马氏宗谱》民国重修本

    东阳《松山马氏大宗祠会参祭谱》民国三十六年(1947)刊本

    东阳《岘西杜氏宗谱》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等重修本

    东阳《紫溪邵氏家谱》清道光五年(1825)等重修本

    附:清代东阳人赵衍作《马府园》诗一首

    赵衍,字湛卿,号心远,又号香沙

    清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

    主纂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

    马府园① 春风拂拂几畦蔬,闻道思②马氏居

    人去罗浮空有梦,鲲飞神治已无鱼

    茂陵③当日曾遗稿,学士④他年此式庐

    往事沧桑君莫问,熏名犹自两朝书

    注:① 马府园:即马邦、马之纯、马正己、马光祖祖孙四代居住的马府花园

    在东阳城区西街西花园里一带

    ② (xián)同“贤”字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36gushi.cn/Folktales/4.html
    暂无
    民间故事音频(有什么适合讲给小孩子听的民间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