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的关于茶民间故事(简短古代民间故事)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短的关于茶民间故事,关于短的关于茶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短的关于茶民间故事,关于短的关于茶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
  • 龙井茶的民间传说故事
  • 龙井茶的来历民间故事
  • 民间金故事:斗茶
  •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

    中国 民间 故事 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 文化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也包含了丰富的 想象力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简短古代民间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查阅。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1

    很久很久以前,铁棺峡出口宽谷地带,土地肥袄,有几十户乡民在这勤劳耕种,过着不愁吃喝的安定生活。

    峡谷东岸的山洞中,盘踞着一条黄龙,它历经了三百多年的修炼,和附近乡民相处和善,见难相助,有救必应,当地黎民对他十分敬仰。每逢天旱,人们便成群结队的来到洞前求雨。黄龙为了满足乡民需要,便从洞中吐出一股股紫雾,紫雾冉冉上升到天空,很快凝成一一团一一团一乌云。倾刻,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使峡谷庄稼五谷丰登。乡民为了感激黄龙神恩,便在黄龙洞前,立庙祭祀。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西岸山洞中,住进了一条乌龙。它经过百余年修炼,开始有了一些道法,见黄龙洞前香火很旺,祭品繁多,不禁眼馋起来。心里暗想:哼!黄龙有多大的本事,你们那么尊重它,不把我看在眼里,好嘛,让我施展法术给你们看看,那时你们就会来求我了。于是,乌龙开始作威起来。这时,刚巧遇上天旱,它就乘机火上加油、口吐火焰,使田干地裂,庄稼枯黄,人畜因热而生病的不少。黄龙得知此事,忙布雨解危,使乌龙的一阴一谋未能得逞。就这样反复几次较量,都是黄龙化险为夷。乌龙见黄龙处处与它作对,十分气恼。

    一天,乌龙来到黄龙洞外威胁黄龙说:“你快把洞府让出,不然叫你葬身洞窟,后悔莫及!”面对乌龙的无理威胁,黄龙以好言相助:‘修炼便民’是我们的正本,你这样作恶害人是不对的。骄横无理的乌龙大吼:“少说废话,今天让你看看我的厉害!”话刚落音,乌龙就口喷一一团一红光,随着一声巨响,顿时庙宇倒塌,连整个洞府也晃动起来。黄龙被激怒了,从洞中冲出,与乌龙厮杀起来。两龙腾空,相互伸长龙爪,你抓我咬,各自施展绝招。好一场恶斗,只杀得天昏地暗,经过九九八十一个回合,乌龙由于修练功夫不如黄龙,渐渐不支,且战且退,鳞甲被打落得满峡谷都是。至今人们看到宁河中的五彩石, 传说 就是两龙相斗时掉下的鳞甲变成的。

    正当乌龙战败被擒,连连呼救求饶的时候,恰巧观音大士云游到此,问明了原固,训斥了乌龙,劝阻黄龙手下留情,要两龙合好,同住一个洞中,共同修炼仙道,为民除害。

    乡民们见黄龙一心为民施云布雨,乌龙也改邪归正了,又集资重新修起了庙宇,取名“双龙庙”,两龙逢旱施雨;遇涝放晴。乡民们把峡谷耕耘得青翠欲滴,庄稼喜人,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

    明朝文学家杨慎(号升庵),路过三峡时,听到乡民们纷纷称颂双龙利民功绩,欣然挥毫留下了“护峡佑民”四个大字。人们把这四个字做成一块金匾,悬挂于双龙庙中,以表彰二龙。为此,这段峡谷也叫“双龙峡”。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2

    人类的始祖女娲造人之后,一向太平无事。

    忽然有一天,天地大冲撞,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地面也爆裂塌陷,烈焰从地心迸发,焚毁森林;洪水从渊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恶禽猛兽,趁机肆虐,人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听到人类的求助声,她先杀死妖魔鬼怪和恶禽猛兽,然后平息了水患,接下来进行伟大的补天工程。

    女娲到各个地方收集芦柴,搬运到天的裂口处,堆积得与天一样高,接着去寻找与天一样颜色的青石,由于地上没那么多,只好再拣些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柴堆上面。趁从地心迸发的大火还没有全部熄灭,她用一棵大树点燃芦柴,火焰忽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五色石都被烧得通红。慢慢地,石块熔化了,象糖浆似的流淌在天的裂缝中。等芦柴快烧完的时候,天上的大裂口被补好了。

    尽管残破的天地被女娲修好了,但并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西北方向的天空略有点倾斜,所以太阳、月亮都不自觉地往那边跑;东南方向的大地,陷下去一个深坑,所以大川小河里的水,也都不由自主地朝东南方向流,大量的水积在那里,就形成了海洋。

    在渤海的东边,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深沟,名叫“归墟”。无论是地上的水,还是海里的水,都往这里流。“归墟”里的水,却总保持同样的状态,既不会增加,也不减少。因此不会溢出来淹没人类。

    “归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每座神山高三万里,山与山之间是七万里。山上有黄金打造的宫殿,玉石 雕刻 的栏杆,许多神仙住在这里。

    神山上的所有飞禽走兽都是白色的,山上还有许多奇特的树,这些树结的果实是美玉和珍珠,味道非常好,凡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神仙们都穿洁白的衣服,背上长有小小的翅膀。平时这些神仙们在大海上、碧空下,象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往还于五座神山之间,探望他们的亲戚朋友。神仙们的生活快乐而幸福。

    但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中,也有一件小小的烦恼。原来这五座神山都是漂浮在大海中的,下面没有生根,一遇有大风,便会漂流不定,这给神仙们来来往往造成不便。于是他们派代表向天帝去诉苦。天帝也害怕几座神山漂到天边去,诸神无家可归。于是吩咐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大乌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驮起来。每座神山由一只大乌龟驮着,其余的两只守候在旁边,六万年轮流一次。这样一来,神山稳定了,住在山上的神仙们都欢天喜地。

    不料有一年,巨人国“龙伯国”的一个巨人来到归墟钓鱼。巨人的身子象神山一样高大,他举起钓竿,接二连三地,从海底钓上来六只大乌龟。这六只大乌龟恰好是背驮神山的乌龟。巨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背着乌龟回家了。失去乌龟的两座神山“岱舆”、“员峤”被风吹到了北极,沉到海里去了。住在这两座神山的神仙们,都慌慌张张地搬家,带着东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累得满头大汗。

    天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发脾气,便把“龙伯国”的人的身体缩短,以免他们再出去惹事。剩下的三座神山因为有大龟背着,一直没有出什么事,至今还矗立在中国的东部沿海。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3

    古时候,有个年近古稀的老宰相,又娶了个名叫彩玉的小媳妇。彩玉年方二九,长得如花似玉。自从嫁给这位老宰相,虽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总是闷闷不乐,暗暗埋怨父母不该把她给一个老头子。

    一天,彩玉独自到后花园赏花散步,碰上了年轻的小花匠。这位花工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两人一见钟情。从那,彩玉常常偷偷地到花园里同花匠相会。有一回,彩玉对花匠说:“你我花园相会,毕竟不是长法。我有一计,可使咱俩天天幸会,如同夫妻一般。花匠问什么妙计,彩玉就如此这般地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原来,老宰相恐怕误了早饭,专门养了一只“朝鸟”。这鸟天天五更头就叫,老宰相听到鸟叫,就起身上朝。彩玉让小花匠四更前就来用竹杆捅朝鸟,让它提前叫唤,等老头子一走,他俩就可团聚了。

    这天,老宰相听到朝鸟的叫声,连忙起身上。等来到朝房门外,刚好鼓打四更。他想,这鸟怎么叫得不准了!就转身回了家。当他走到自家的房门外,听到彩玉说:“以后早点来捅一下朝鸟。”停了一霎又说:“你这个小花匠真象一枝花。”小花匠说:“你活象粉团,却配了一块干巴姜,多可惜呀。”宰相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但并没有声张,又上朝去了。

    第二天正是中秋佳节,老宰相有意把彩玉和花匠叫在一起,在后花园牡丹亭中吃酒赏月。酒过三巡,月到中天,老宰相捋了捋胡子说:“今晚咱赏月作诗,我先作,你俩也要接我的诗意谄上几句。”说罢就高声吟道:“中秋之夜月当空,朝鸟不叫竹杆捅,花枝落到粉团上,干姜躲在门外听。”

    花匠一听,自知露了馅,扑通跪在桌前,说:“八月中秋月儿圆,花匠知罪跪桌前,大人不把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彩玉见事情已经挑明,也连忙跪倒在地,说:“中秋良霄月偏西,十八妙龄伴古稀,相爷若肯抬贵手,粉团刚好配花枝。”

    老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老少匹配本不宜,意马难拴我自知。花枝应偕粉团去,速离相府成夫妻。”

    彩玉和小花匠听了,连忙叩头谢恩,携手离府而去。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4

    隋朝末年,统治残暴,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民不聊生,一群英雄好汉结义起兵。这日,众英雄取下金墉关,后又立即去攻取瓦岗寨。

    瓦岗寨守将马三保闻报,令众军士紧闭城门。

    众好汉赶到,头领徐懋功派程咬金前去讨战。咬金纵马一溜烟来到阵前,大叫道:“喂,哪个不怕死的快出来跟爷爷打一仗!”

    马三保闻报,先遣马金宗出战。马金宗手持大刀出城,一见程咬金的模样,大叫一声道:“哎哟,你是哪里来的丑八怪?”程咬金一听此言,气得哇呀暴叫,二话不说,抡斧照马金宗头顶砍下来。马金宗慌忙举刀来挡,没想到刀被砍成两段,马金宗一愣神,被咬金趁势砍下人头。

    马三保在城楼上看到马金宗被程咬金砍死,气得又派一个族弟马有周出阵应战,没想到这人更加不济,刚到阵前,便被程咬金一斧拦腰斩为两截,摔落马下死了。

    马三保见又折了一个兄弟,勃然大怒,亲自披挂出城。程咬金见马三保上阵,抡斧劈面就砍,马三保忙举刀来迎,只见金光四溅,火星乱飞。程咬金又连砍三斧,直震得马三保双臂发麻,慌忙拨马逃走。徐懋功令众将一举攻下了瓦岗寨。

    当晚,众将在帅府内摆酒庆贺。正在饮酒热闹之间,忽听演武厅后面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众将循声跑去一看,只见地面裂开一个约一丈宽的大洞,里面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清。

    徐懋功一见便道:“此洞裂开,定有玄机,不知哪位兄弟愿意下去一探究竟?”众人一听面 面相 觑,无人应声。徐懋功又道:“既无人愿下去,只好抓阄决定。我现在写下纸阄,只有一个写着‘去’,哪位拈着‘去’,就该他下去。”众好汉都道:“有理。”

    徐懋功便写下纸阄,众人轮流拈起。真乃天意,唯独程咬金抓到了“去”字。

    徐懋功立即令人取来一个大筐,在筐上绑了一只金铃,又系上几十丈粗绳,命程咬金坐进筐里,几个将士提着绳索,将他送下洞去。程咬金下洞六七十丈深才到达洞底,摇了摇金铃,上面便住了手。

    程咬金爬出大筐,提斧在手,但见眼前黑糊糊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只得摸黑向前走。

    转过两道弯,忽见前方出现两点亮光,程咬金心内惊慌道:哎呀,莫非是妖精的两只大眼睛?遂提斧在手,壮着胆子走上前,猛地抡斧照亮光劈去,只听“咔嚓”一声响,劈开了两扇石门。

    程咬金走进门,看到眼前现出三间大殿,便径直走进中间的大殿,见桌上摆着一顶金幞头、一件杏黄龙袍、一条碧玉带、一双无忧履、一块玄圭、一张写有字的纸条。

    程咬金不识字,他穿上杏黄袍,戴上金幞头,系上碧玉带,套上无忧履,拿上玄圭和纸条,这才走出大殿。

    他走到石门前,刚好迈出双腿,只听“轰”的一声响,石门又紧紧闭上了,将程咬金吓了一跳,忙走到大筐里,用力摇了摇金铃,上面闻知,又七手八脚将他拉了上去。

    众好汉一见程咬金上来,一身奇特的打扮,尽皆惊讶不已。

    程咬金拿出玄圭和纸条,徐懋功接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程咬金举义集兵,为三年混世魔王,搅乱大隋天下。”众将一听皆大惊,便知这乃是上天之意,纷纷上前要拜程咬金为王。

    程咬金百般不从,徐懋功无奈,只得指着一面杏黄大旗道:“我们每人轮番冲着这面大旗来拜,哪位拜得这面大旗飘动,谁便为王。”众人皆赞同。徐懋功、秦琼等都已拜过,轮到程咬金。他正躬身下拜时,不料猛然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竟将杏黄大旗给吹得飘动起来。众将一见,便都俯身冲程咬金下拜,程咬金无奈只得应允,却说道:“我可不愿做皇帝呀,等有了愿做的人,我就让位。”

    程咬金做了王,便命将帅府改造成皇宫,又择吉日升殿,封徐懋功为左丞相、护国军师,魏征为右丞相,秦琼为兵马大元帅,其余众好汉皆封为将军。瓦岗寨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好不热闹。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5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而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从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让过往的行人在这里歇歇脚、解解渴。

    有一天,一位老爷爷来到老婆婆这里喝茶。他看到茅屋外有一个破石臼,就指着它对老婆婆说:“这可是个宝贝,把它卖给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着说:“这哪里是什么宝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爷爷连声说“谢谢”,就去找人帮忙来搬破石臼。

    老爷爷前脚刚走,老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原来,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动物粪便什么的,已经很脏了。老婆婆可不愿意把这样一个脏东西送给人。所以,她赶紧把破石臼里面的东

    西都埋在了老茶树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干干净净的。

    老爷爷回来了,他看看破石臼,问老婆婆:“这里面的东西哪儿去了?”老婆婆领着老爷爷来到老茶树前,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石臼是宝贝,是因为它里面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呢!瞧,你把宝贝都埋在老茶树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说完,老爷爷潇潇洒洒地走了。

    后来,这18棵老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香香的,用这些茶叶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后来,龙井这一带都种上了茶树,这里出产的茶叶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相关 文章 :

    ★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

    ★ 简短民间故事高一

    ★ 短篇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 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

    ★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 古代民间故事10个

    ★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五篇

    ★ 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

    ★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 简短的民间故事传说简短一点

    龙井茶的民间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而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从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让过往的行人在这里歇歇脚、解解渴。

    有一天,一位老爷爷来到老婆婆这里喝茶。他看到茅屋外有一个破石臼,就指着它对老婆婆说:“这可是个宝贝,把它卖给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着说:“这哪里是什么宝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爷爷连声说“谢谢”,就去找人帮忙来搬破石臼。

    老爷爷前脚刚走,老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原来,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动物粪便什么的,已经很脏了。老婆婆可不愿意把这样一个脏东西送给人。所以,她赶紧把破石臼里面的东

    西都埋在了老茶树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乾乾净净的。

    老爷爷回来了,他看看破石臼,问老婆婆:“这里面的东西哪儿去了?”老婆婆领着老爷爷来到老茶树前,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石臼是宝贝,是因为它里面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呢!瞧,你把宝贝都埋在老茶树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说完,老爷爷潇潇洒洒地走了。

    后来,这18棵老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香香的,用这些茶叶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后来,龙井这一带都种上了茶树,这里出产的茶叶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

    龙井茶的来历民间故事

    龙井茶有一个著名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到采茶女在采茶,就自己也上前去采摘起来

    突然有太监回来报告说太后病了,乾隆皇帝马上回去,顺手将一把茶叶扔在了自己的袋子里

    回到京城后,太后感觉有股清香传来,问乾隆皇帝带来了什么好东西,乾隆皇帝随手一摸,原来是自己带的茶叶,泡给太后品尝后,太后喝后感觉好多了

    乾隆皇帝看到很高兴,就封这些茶为御茶

    龙井茶有一个著名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到采茶女在采茶,就自己也上前去采摘起来

    突然有太监回来报告说太后病了,乾隆皇帝马上回去,顺手将一把茶叶扔在了自己的袋子里

    回到京城后,太后感觉有股清香传来,问乾隆皇帝带来了什么好东西,乾隆皇帝随手一摸,原来是自己带的茶叶,泡给太后品尝后,太后喝后感觉好多了

    乾隆皇帝看到很高兴,就封这些茶为御茶

    有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在一片茶园收获了许多茶叶

    他回到家中,准备将茶叶卖给别人,但是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这些茶叶品质太低了,不会有人买

    于是这位农民决定不卖茶叶,而是将它们炒成茶叶加工后自己饮用

    有一天,这位农民正在采茶,他看到一个人在园中休息,他主动地邀请这个人品尝他的茶叶

    这个人非常赞赏这种茶叶的品质,他觉得这么好的茶叶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名字,于是这个人给这种茶取名叫做“龙井”

    这个人就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员,他被称为“郑燮”,是一位很有权势的人

    他将这种茶叶带回了北京,并向皇帝献上,结果被皇帝赞赏

    从此之后,龙井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

    民间金故事:斗茶

    1. 白面猴

    清朝初年,江湖上有位老倌,人称侯老三,常年带着一只白面猴,走南闯北,以耍猴为生。

    这年春天,侯老三来到了武夷山中的茶乡下梅镇,不知是旅途劳顿还是怎地,竟晕倒在码头边。他这一倒,可把身边的猴子给急坏了,只见它眼珠滴溜一转,偷偷地溜到附近一家茶行,抱起一箩茶叶就往主人身边跑。

    这猴子的一举一动,恰好被一个人给瞧见了,这人姓耿,名友德,正是这家盈春号茶行的老板,他见猴子偷了茶叶,赶忙大喊着让伙计们去追。

    白面猴跑到主人身边,开始用爪子猛摇昏睡的主人。这时,侯老三醒了,见猴子递给他一箩茶叶,又发现有人向这边追来,顿觉情况不妙。

    几个伙计追到侯老三身边,扑打着要抓猴子,这猴子倒也机灵,见有人要抓它,将竹箩往地上一扔,“嗖”地蹿到一旁的大树上去了。侯老三赶忙跪在地上乞求说:“各位爷,你们就饶了它吧!它是个畜生,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懂,怎么就知道偷我的茶叶呢?”追上来的耿老板气急败坏地质问道,接着说,“那个畜生跑到树上去了,老子够不着,那就先教训教训你这个老不死的。”说着就对侯老三拳打脚踢。

    “住手!”听见这一声大喊,耿老板一惊,停手回头一看,来人是满春堂茶行的老板邹满春。这邹家是下梅数一数二的大户,经营着镇上最大的茶行。在下梅历年的斗茶大会中,邹家已经连续多年夺得了茶王称号。邹家茶园里有丛叫“铁罗汉”的茶树,相传是御茶园遗留下来的,据说邹家之所以屡屡夺得茶王,靠的就是那丛铁罗汉。

    邹老板关切地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侯老三,正色问道:“耿老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耿老板指着地上的茶叶,愤怒地说:“这个老不死的,居然指使他的猴子到我的茶行里偷茶叶。”

    “冤枉啊!这实在是冤枉啊!”侯老三哭诉着说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来,这侯老三平日里嗜茶如命,只要没茶喝了,他就没了精神,常常会昏睡不醒。今天他晕倒在这里,猴子可能以为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碰巧他身边的茶叶喝完了,猴子没找见,这才冒险跑去给主人偷了一箩茶叶回来。

    邹老板被这白面猴的忠义感动了,忙赔着笑脸对耿老板说:“难得这猴子对主人如此忠义,这些茶叶都算我的,我全赔了,你看如何?”

    见邹老板横插这一杠,耿老板心里很不高兴,故意刁难说:“邹老弟,这可不是钱的问题。你有所不知,这箩茶叶是我亲手采摘,精心炒制,专门为参加今年的斗茶大会准备的,可现在倒好,全让这该死的畜生给毁了。要不然我至于发这么大火吗?”

    邹老板听出来这话里的意思,这明显是借机勒索,他面露不悦地说:“听你这意思,难道要我赔你一个茶王,你才肯放了他们?”

    耿老板见邹老板脸色不好,知道这小子今天是铁了心要跟自己过不去了。他突然哈哈一笑,说:“看你这话说的,我可没那意思。今天你要我放过他们,我就依你,你这茶王的面子我还是要给的嘛!”说完,便招呼伙计们离开。

    邹老板赶忙上前搀扶侯老三,摸出一锭银子,硬塞给侯老三,说:“老伯,这些银子你先拿着去买点药,把病看好,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到满春堂茶行来找我。”

    侯老三感激涕零地接了银子,连连道谢,带着猴子离开了。

    这时,从围观的人群里走出一位书生,面露敬意地对邹老板说:“我在路上早就听说下梅邹家,德高重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邹老板自谦地说:“举手之劳,何足道也?敢问这位兄弟怎么称呼?”

    “小弟李光地,安溪人,乃北上赴京赶考的书生。”书生微笑着抱拳行了一礼。

    邹老板一听,惊喜不已:“原来兄弟就是名震闽南的安溪才子李光地,久仰!久仰!”

    邹老板是爱慕诗书之人,当即便邀李光地到家中,待为上宾,两人品茶论道,相谈甚欢,一连数日。

    2 .争大井

    这天,正当邹老板准备为李光地摆宴饯行时,茶行里的伙计急匆匆地跑来说:“掌柜的,不好了,耿老板今儿叫人把大井给围了起来,说大井是他家的,以后不准大伙在井里打水了。”

    说起这大井,还是跟斗茶有关系。这大井的水清洌甘甜,水质极好,每年斗茶之时,镇上的人都争相取大井之水泡茶。

    大井原本是属于邹家的,只是当年耿家要开茶行,邹家才把大井所在的那块地卖给了耿家,条件之一,就是这大井必须让镇上人共用。这次耿老板撕破脸抢夺大井,无非是想独霸大井之水,好在斗茶之时,占得一成优势。

    邹老板来到大井边,跟耿老板理论。可耿老板拿着地契,强词夺理地说:“这上边白纸黑字,明明写着这地方是我耿家的,大井在这块地上,当然也是我耿家的。”

    正当两人争得不可开交之时,镇上一位老秀才打圆场地劝道:“两位兄弟,和为贵!你们这样争,谁都落不下好。我倒是有个好办法,不知道你俩同不同意?”

    “什么办法?你说出来听听!”

    老秀才指着大井,说:“这‘大井’之名太俗,今天大家伙都在场,你们谁要是能给这井起个好名字,这井就属于谁。当然井名不能随便起,须在‘大井’二字范围内构思,添减笔画不得超过两笔,时间以一炷香为限。你们觉得怎么样?”

    听到这个办法,大伙儿齐声叫好。可大家哪里知道,今天这出戏就是耿老板一手策划的,这老秀才早被耿老板给买通了。

    老秀才让人搬来两张桌子,笔墨纸砚伺候,桌上各放了一张写着“大井”二字的白纸,点上一炷香,郑重地宣布比赛开始。

    香点燃没多久,耿老板就走到桌前,抓起笔,歪歪扭扭地写下“太乙井”三个字,眉飞色舞地说:“我们武夷山乃道家圣地,而道家最尊太乙真人,那我就叫这井为太乙井吧!”

    大伙儿都惊住了,禁不住为邹老板捏把冷汗。

    邹老板苦思冥想了半天,仍然没有半点眉目,眼看着香要燃到尽头,心里又急又乱。这时,他在人群中看到了李光地,两人目光相对,李光地突然抬头望向天空,紧接着又用手在胸前画了一横。 邹老板灵机一动,稳持大笔,饱蘸酣墨,在纸上加了两笔。大伙儿惊呼起来:“天一井,雅而不俗!”

    放下毛笔,邹老板解释说:“我们茶行最忌火患,我取‘天一井’之名,正应了《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理念,因此‘天一井’具有‘水克火’之意。此外,这天一井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天下一家。我也希望这口井属于天下人共有。”

    这解说更让大伙拍手称绝,老秀才只得宣布邹老板获胜。

    事后,邹老板感谢李光地的暗中相助,李光地坚辞不受,说:“邹兄才思敏捷,胸怀兼济天下之心,才能够想出这样好的名字!”

    这天下午,李光地辞别邹老板,北上赶考。

    3 .铁罗汉

    一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这天,张县令突然造访满春堂茶行。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张县令得到消息,听说靖南王要来下梅,就找到邹老板,希望茶王能够出面献茶迎接王爷。

    邹老板对于这位祖上曾经卖主求荣的王爷,甚是讨厌,拒绝说: “我一介草民,就不去凑那热闹了,还是在家好好炒自己的茶吧!”

    张县令碰了一鼻子灰,怒气冲冲地走出满春堂茶行,刚一上街,就碰到了耿老板。

    耿老板忙将张县令请到自己的茶行,关切地问:“张大人,您今天这是怎么了,脸色怎么不大好?”

    “别提了,还不是被邹满春那个不识抬举的东西给气的!”张县令便气呼呼地将刚才的事说了一遍。

    耿老板心里窃喜,添油加醋地将邹老板的种种不是说了一通,还煽风点火道:“他不就是仗着自己是茶王,才敢在您面前这么嚣张。”

    张县令大怒:“茶王怎么了,我照样收拾他。”

    “大人说的是,您收拾他,那还不跟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可是,您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

    张县令眉头一皱,低声说道:“你说的是,我得想个法子!”

    耿老板忙凑到县太爷耳边,说了一通,末了,他还献计:“大人,您要是能将‘铁罗汉’献给王爷,那王爷还不高兴死,邹家的‘铁罗汉’可是以前的御茶园里的!”

    这下,张县令满意地笑了。

    春分过后,各家茶行开始到县衙请领“茶引”,就是官府专门发给茶行的出茶票据,一张引票可出茶百斤。

    邹老板的茶行顺利地请领了茶引,不料却出事了!贩邹家茶叶的客商,将茶叶外运之时,被官府查出引票是假的。邹老板拿出家里剩余的引票一看,傻眼了,只见引票上的红色大印不知何时全都变成了蓝色。

    仔细一想,邹老板明白了,肯定是有人做了手脚,除了掌管大印的张县令,谁还有能力这么干呢?

    不久,邹老板就以伪造引票的罪名被捕入狱,满春堂茶行也被查封。

    邹老板的老父亲心急如焚,无奈之下,用邹家的宅子和茶园,从张县令手中救回了儿子。

    邹老板出狱之时,老父亲却因心力交瘁,病倒在床。老天有眼,临终之前,还让他跟儿子见了一面。老父亲让儿子为自己泡一杯茶,指着茶杯,意味深长地说:“满春啊,这人啊,就跟这水里的茶叶一样。你看这茶叶,在沉浮之间,总会分出好坏的。咱邹家现在虽遭此变故,但正气犹存。你要好好活着,只要咱邹家秉承信义,日后还会发达的!”

    说完这话没多久,老父亲便闭上双眼,离开了人世。

    张县令得了邹家的茶园、茶行,以低价卖给了耿老板。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得了好处的耿老板,自然也就当起了表率,亲自出面给靖南王献茶。

    4 .供春壶

    眼看着自家家业落入他人之手,父亲又亡故,邹老板伤心不已。在下梅已经一无所有的他,只得给别的茶行当伙计,勉强维持生计。

    这天,邹老板正忙着,一个老伯找到他,哽咽着说:“恩人,您受苦了!”原来,侯老三从路人口中得知了邹家的遭遇,担心不已,特地赶来看望他。

    两人进了附近一家茶馆,坐定之后,侯老三掏出一把紫砂壶,得意地说:“你看这壶怎么样?”

    邹老板眼睛顿时一亮,只见这壶造型古朴、精工雅致、透着灵气,壶底竟有篆体的“龚春”二字。龚春乃紫砂壶之祖,世人取其名,将其所造之壶称为“供春壶”。邹老板惊问:“莫非此壶就是传说中的供春壶?”

    “邹老板真是好眼力。实不相瞒,此壶正是壶祖龚春所造,乃家传之宝。”侯老三郑重地说,“邹老板,自古宝剑赠英雄。今天我把这茶壶相赠,以谢大恩,愿它能够帮助你夺回茶王,恢复家业!”

    可邹老板坚辞不受:“您的心意,我心领了。可是先祖有训:救人不求回报,但求无愧于心。这么贵重的东西,您还是好好保存吧!”没办法,侯老三只好带着供春壶,告辞了。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邹老板正要休息,白面猴蹿到他面前,拉着他的衣服就使劲往外拽。跟随着白面猴,邹老板来到码头边,只见侯老三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双腿被打得血肉模糊。

    邹老板这才知道,那天他没有接受供春壶,这让侯老三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最后,侯老三想到了一个法子,找到耿老板,商量说,想用这供春壶换取邹家的茶园。

    耿老板见了供春壶,也是惊喜不已。他对侯老三说,你的要求我可以答应,但是你得先把壶放在我这里,我找人鉴定一下真假,第二天再给你答复。报恩心切的侯老三,没多想就答应了。

    谁知到了第二天,耿老板就反悔了,他弄了一把跟供春壶一模一样的紫砂壶,还给了侯老三。

    侯老三发现上当了,又百口莫辩。他只好等到晚上,让猴子偷偷地溜到耿家,想拿回供春壶。没料想这耿老板早有防备,猴子见势不妙,溜得不见踪影。只可怜在墙外等候的侯老三,没跑得及,被打得两腿开花。

    看着侯老三被打残的双腿,邹老板跪倒在地,说:“侯老伯,您被打成这样,都是因我而起,如果您不嫌弃,就把我当成儿子,以后也好有个人照顾您,为您养老送终!”侯老三感动万分,含泪答应。

    而那耿老板自从得了供春壶,专门找了个地方把壶藏了起来,从不轻易示人和使用,生怕再被人偷去。

    5 .九龙窠

    经此变故,邹老板心灰意冷,他背着侯老三,悄悄地离开了下梅,从此归隐山林。

    这天傍晚,邹老板来到了九龙窠后山崖底的水潭,准备停下来歇歇脚。他不经意地看到,在崖壁的半腰,有一团通红似火的东西,仔细瞧了半天,才发现那是一丛茶树。只见这茶树长在石缝中,树冠沿着石壁在半空中展开,溪水从旁边泻下,与之相映成辉。在夕阳和水波的映照下,显得通红似火。

    这让邹老板想起了一句话:“茶,上者生于烂石,中者生于砾壤,下者生于黄土。”他断定,这株生于悬崖峭壁上的茶树,绝对不同寻常。

    可是,他再一看那陡峭的崖壁,发觉人根本没办法上去,只得望“茶”兴叹,怏怏地离开。

    回到茅屋里,邹老板将此事告诉了侯老三。侯老三乐呵呵地说:“这有何难?人上不去,难道它也上不去?”说着用手指了指白面猴。

    侯老三还亲自出马,教猴子在平地上采茶。

    等猴子采茶的本领学得差不多了,邹老板带它来到后山,指着崖壁上那丛茶树,示意它上去采摘。

    猴子会意后,灵巧地沿着附在崖壁上的枯藤老蔓,左攀右跃,没多久,便顺利地爬上了那丛茶树。 直到猴子平安落地,邹老板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卸下猴子颈上的袋子,打开一看,里边的茶叶真是不俗,叶色光亮,香味弥漫。

    借着高兴劲,侯老三建议说:“满春啊!有了这么好的茶,你可以出山去争夺茶王,恢复家业了。”

    夺回茶王,恢复家业,邹老板何尝不想呢?可如今下梅的世道,早已不像以前了。耿老板自从得了邹家的茶园,独霸了天一井,又有了供春壶,可谓是占尽优势。而自己只有这一种好茶,怎么可能战胜耿老板呢!

    想到这些,邹老板只好劝侯老三安心养伤,不要操心这些俗事。

    转眼又是几年过去了。这年刚开春,侯老三就老是痛苦地喊胸口疼,这可把邹老板给急坏了。

    侯老三告诉邹老板:“我这是老毛病,每隔几年就会犯一次,你们下梅有个郎中会治我这病,你带我回镇上,让他给我瞧瞧吧。”

    邹老板只好打点行装,背起侯老三,领着白面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下梅。

    6 .大红袍

    消失了很久的邹老板突然又回到了下梅,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伙纷纷上门拜见,哭诉耿老板的恶行。

    耿老板当上茶王后,跟张县令狼狈为奸,又有靖南王撑腰,挤垮了下梅很多茶行,从中牟取暴利。再过几天又是斗茶大会了,大伙都希望邹老板能够夺回茶王,为他们主持公道。

    从大伙口中,邹老板还得知:起兵叛乱的靖南王,已经战败投降,与之有染的张县令受牵连,也被革职查办,这让他略感欣慰。

    邹老板听完大伙一番哭诉,淡然一笑,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参加什么斗茶大会的,只是想给侯老伯看病。”

    侯老三哈哈一笑,说:“我根本就没病,我骗你回下梅,就是希望你来参加斗茶大会。”可任凭大家好说歹说,邹老板就是不肯答应。

    此事未平,一事又起。眼看就要到清明了,邹老板所住的客栈,突然着了火。邹老板当时并没有在房中,幸免于难,可怜的侯老三却葬身火海,白面猴也消失了。

    第二天早上,邹老板在灰烬中找到侯老伯的尸体,在他老人家身子下边,还压着从九龙窠带来的茶叶和茶壶,茶叶早已被大火给烧焦了,只有那把紫砂壶还完好无损。看到这些,邹老板痛哭流涕,他明白,侯老伯临死之时,还想着替他保护茶叶和茶壶,就是希望他能够夺回茶王。

    安葬了侯老伯,邹老板拿起那把紫砂壶,木然地把玩起来,这壶就是当年耿老板还给侯老三的那把。

    谁知邹老板无意地揭开壶盖,却意外地发现,壶的内壁上贴了厚厚一层茶锈,他猛然想到:这茶锈是他这些年喝岩茶形成的,那么,这茶锈会不会有岩茶的味道?

    想到这里,邹老板马上给空壶里添上水。他惊喜地发现,杯里的水色竟然跟茶水一样,小啜一口,味道简直跟岩茶没两样。这个发现着实让邹老板欣喜,虽然没了茶叶,但有了这把紫砂壶,他照样可以参加斗茶大会。

    转眼斗茶大会就到了,这天,耿老板带着铁罗汉的茶叶,提着天一井的好水,捧着供春壶,意气风发地来到斗茶会场,一进场,就看到了被众人包围的邹老板。他轻蔑地瞥了一眼,暗暗得意:老子今天就让你输得心服口服!

    这时,突然有一大队官兵过来,为首的喊道:“钦差大臣―李大人到!”

    李大人?邹老板一听,循声望去,发现眼前这位钦差大臣十分眼熟,定睛一看,这李大人正是故人李光地,他不由得一阵激动。

    随着李大人的一声令下,斗茶大会开始了。各家茶行逐个把已经沏好的茶倒给台上的钦差大臣和各地客商,让他们一一品尝。

    轮到耿老板上场,他亲自捧着供春壶,先机灵地给李大人倒了一杯。李大人品了之后,随口就问:“这茶不会就是下梅有名的‘铁罗汉’吧?”

    耿老板忙奉承说:“李大人真是见多识广,小人这茶,正是铁罗汉。”

    没想到,李大人眉头一皱,用异样的眼神盯着他。耿老板一看不妙,赶紧灰溜溜地端着茶壶走开了。

    为了避嫌,邹老板并没有上台,而是让别人端着自己的茶壶,替自己上了场。

    邹老板只得上台解围,想起第一次见到这岩茶的样子,他应声答道:“回禀大人,此茶名叫‘大红袍’。”李大人发现是邹老板,一脸惊喜。

    品茶完毕,优劣已分,李大人和客商们交换意见后,郑重地宣布:“今年的茶王是邹满春!”

    听到这个结果,耿老板气急败坏,准备离开会场。就在这时,那只消失了几天的白面猴却蹿到他跟前,抓着他的衣服就是不让走。

    这可把耿老板吓得面如死灰,因为,前两天那把火就是他放的。那晚,这猴子亲眼看着耿老板放火烧死了主人。此时,任凭耿老板拳打脚踢,白面猴就是死死地抓住他不放手。

    邹老板明白过来了,气愤地说:“原来客栈那把火是你放的,你好歹毒啊!”李大人赶忙问怎么回事。

    于是,邹老板将耿老板霸占天一井,骗取供春壶,又杀人放火等恶行悉数说了一遍。李大人听完,立刻叫人将耿老板抓了起来,准备严加审问。

    斗茶结束后,李大人向邹老板讨要大红袍,邹老板只得以实相告,说出了自己拿空壶参加斗茶大会的秘密。

    李大人听了,不解地问:“耿老板斗茶时,用的可是铁罗汉的茶叶,天一井的好水,还有供春壶这样的宝物,可为何比不过你这把空壶?”

    邹老板想了想,坦然地说:“耿老板根本不是败在茶上,而是败在水和壶上了。其一,井水只有越用才能越活,越吃才能越好,他独霸了天一井,日积月累,这等于让井水变成了死水,而用死水泡茶有损茶香;其二,茶壶是需要养的,只有经常泡茶养它,才是件宝贝。而耿老板虽骗得了供春壶,平日都把壶藏起来不敢用,长此以往,这就让宝壶变得连普通茶壶都不如。而我这把空壶,虽说普通至极,可是我这几年每天都用它泡茶,壶内堆积了厚厚的茶锈,即使现在没了茶叶,它照样可以泡出好茶来,因此才变得这么神奇!”

    听完这一番话,李大人不由得感叹道:“看来他耿友德真是败在德上了!”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36gushi.cn/Folktales/3218.html
    桥的民间故事(有关桥的故事和传说)
    讲故事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民间故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