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鼠年民间故事,关于鼠年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关于鼠年的小故事?
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是指一种民间风俗。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每逢过年过节都会贴在墙上。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摸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嘣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资兴一带则在屋角、过道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投鼠忌器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献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献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献帝的金比(鈚)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将士们见射中鹿的是金比(鈚)箭,以为是献帝射的,都高呼“万岁”,曹操得意地站到献帝前接受欢呼。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要拍马刀砍曹操,刘备忙暗示他不可轻举妄动。事后,关云长问刘备为什么不让杀曹操,他说:“投鼠忌器,他身边还有献帝呢。”
关于鼠年的传说
鼠”字的传说:
老鼠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位,古时代人们喜爱打猎,古人上山必带有训练有素群犬随行,人类打猎吃野味最先听说以吃鼠肉开始,因为那时代遍地皆有山鼠洞,古人以草枝点火熏鼠洞,山禾被迫出洞,猎犬即予咬死,所以打猎的猎字系以犬与鼠组成“?”字,其道理在此。
小的时候,"小老鼠山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的童谣伴随幼年,至今记忆犹新。正因为鼠与人类关系密切,有关老鼠的童谣在旧时深受儿童喜好。如我所说这首流行于京津一带的《小耗子偷油》,今天五十岁左右的人都会有印象,而《猫拿耗子》中“耗子大爷”的形象更带有几分老北京市民的懒散与穷讲究,十分可爱。
民间文化中的老鼠不是上台灯偷油,就是吃葡萄,但人们并不把它看成可耻的盗贼,仍愿意把它挽留在自己的身边。原来,老鼠是生命繁衍的象征,它总是离不开的灯台,正是长夜中的一枝光明的火炬。
不过最为旧时儿童神往的莫过于“老鼠娶亲”的民间传说,几乎流行于全国,日期不一,都在春节前后。有关年画、剪纸,不仅是成年人点缀年节气氛的物品,更是儿童进入童话世界的向导。清代梁玉绳《清白音集·嫁鼠词自注》:“俗传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在浙江绍兴一带,人们常称年画为花纸,鲁迅《狗·猫·鼠》一文忆及童趣有云:“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傧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旧时还流行用手帕折叠为鼠的游戏,也有用布缝制而成者,都曾是我们幼时,儿童的宠物。
民间传说,宇宙混沌未开之际,到处一片黑暗,一只老鼠将混沌咬破一个口子,使气畅通,于是天地始分。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鼠咬破金鼓或葫芦救出人类的传说。也与鼠咬天开之说不谋而合,如白族、彝族、景颇族、拉祜族皆有相类似的神话,鼠也因有功而得到先尝人类所种粮食的回报。“牡帕蜜帕”是拉祜族的创世史诗,它描述天神厄莎培植了一个育人的葫芦,人在葫芦中长成却无法出来,先是长嘴雀来啄,无功而返,老鼠不畏艰难,继之啮咬三天三夜,终于将此葫芦咬破一个洞,迎出了扎笛、娜笛兄妹。二人就成了拉祜族的祖先,而老鼠作为人类的恩人,理所当然地可以吃人所生产的粮食。鼠于人类有此再造之功,居于生肖之首,自然是天经地义了。
在众多有关十二生肖的民间故事传说中,鼠占首位的传说十分生动有趣。或与鼠猫结仇相关联;或是“鼠借牛威”,鼠巧借牛力在某种竞赛中争得了第一;或以鼠钻入象鼻,因赶走象而立功,骄居生肖之首。在这些传说中,鼠皆以不甚光彩的手段达到了目的,然而也有一些传说讲老鼠全凭自家实力争得了生肖第一的位置。如在纳西族、柯尔克孜族以及藏族的有关传说中,鼠是在一次泅水比赛中争得了名副其实的冠军而居生肖之首的;在福建晋江的一则民间故事中,是鼠助取经人唐僧在如来佛的书库中找到“甲子经”并偷了出来,是唐僧便以生肖之首为回报,奖励了鼠。所有这些传说尽管全属想象,却也显示了广大人民的无穷智慧。
鼠年的传说
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古时候,先有天干与地支配合的“干支纪年法”。在实践中,我们的先祖觉得干支纪年法比较复杂,不易在民间流行。于是,有人建议以十二生肖来纪年,这一建议得到了黄帝的首肯并命仓颉具体承办此事。这年正月初一,即召令天下所有动物到黄帝宫殿前候选。动物们获悉此讯,个个欢呼雀跃,纷纷争先恐后准备赴会。其中牛知道自己腿脚迟缓,便在大年三十晚上就离家动身,结果赶了个第一名。第二个赶到是虎,第三个是兔,第四是龙,后边排着是蛇、马、羊、猴、鸡、狗、猪、鼠。龙本来生得威风凛凛,浑身鳞甲,闪光发亮;双目溜圆,宛若明灯;银髯金须,随风飘拂;虎蹄鹰爪,驾雾腾云。美中不足的是头顶光秃秃的,似乎缺了点什么。当龙刚从潭中跃出水面时,一眼发现了大公鸡。只见大公鸡不仅羽毛漂亮,而且头上还长着一对美丽的角,不由地抨然心动,上前向大公鸡借头上的角。大公鸡摇了摇头说:“不成,我明天还要参加生肖竞选大会呢!”龙说:“你的角长在头上也是多余,就凭你那一身五彩斑斓的彩衣,就准能入选。”大公鸡爱听奉承听好话,有心把角借给龙,但还是舍不得。正在这时,爬来一条大蜈蚣说:“鸡大哥,你就把角借给龙大哥吧,你要不放心,由我做保怎么样?”大公鸡见有蜈蚣做保,便答应了。龙万分欢喜,并满口应承生肖竞选大会后立即将角还给大公鸡。再说老鼠与猫本来是一对好朋友。猫贪睡,临赴会前,猫对老鼠说:“明天一早你叫我一声好吗?”老鼠点点头说:“好,我一定叫你。”就这样,猫放心去睡大觉了。老鼠一觉醒来,天已经不早了。它赶紧去叫猫,见猫睡得正香,心想:何必多一个竞争对手呢?便撇下猫独自走了,结果是最后一个到场的。
生肖竞选大会好不热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栖的全都聚到了一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黄帝从百兽百禽中挑选了十二种动物,给它们排次序。黄帝心想:牛虽笨拙,但身材魁伟健壮、力气大,又来得最早,决定牛排首位。老鼠长得不起眼,来得也最晚,应当排在最后。黄帝话音刚出口,老鼠灵机一动,赶忙跳到黄帝面前说:“要说大,还得数我。不信请让老百姓鉴定一下。”黄帝听了老鼠的话,觉得好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便说:“我们既然是为百姓选生肖,自然由百姓来鉴定一下更好:”于是传下旨意,让十二种动物都到街上去走一趟。牛上了街,人们对它很友好,有的摸摸头,有的赞扬几句,却没有一个人说牛大的。这时,老鼠突然窜上牛背,把人们吓了一跳。只听人群中有人惊呼:“哎呀!从哪儿蹦出这么大一只老鼠!”这一喊让老鼠得了逞,黄帝不好违言,只好将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在十二生肖竞选大会上,老鼠不仅入选,而且排在首位,自然十分得意。回家后,见猫刚刚睡醒,便说:“猫兄,生肖大会开完了,我被选为第一。”猫一听急了,吼道:“什么?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这个心术不正的坏东西。”说罢,便猛扑向老鼠。老鼠见猫真的翻了脸,吓得慌忙逃回鼠洞。从此,猫和老鼠就成了冤家对头,一直延续到今天。
再说大公鸡被排在龙的后面,心里很不服气,后悔自己真不该把角借给龙。散会之后,大公鸡急忙去找龙讨要自己的角。龙见了大公鸡自知理亏,可又不想把如此漂亮的角还给它,猛地跳进身边的深潭,躲起来了。大公鸡不会水,只好去找做保的蜈蚣。蜈蚣说:“你还得找龙去讨要你的角,他硬是不还,我有何办法?”说完,蜈蚣也躲了起来。从此,大公鸡头上没有了角,只留下红红的鸡冠。每天早晨登上高处大叫:“龙哥哥,角还我!”平时,到处用爪子刨寻蜈蚣,只要见到蜈蚣就啄。
十二生肖选定并排列次序后,黄帝便命创造文字的仓颉,把十二种动物名刻在石碑上,一直流传至今。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天乾地刊,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年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面三刀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鼠年是十二生肖之首,这有着什么样的典故?
鼠年是十二生肖之首,但其实这其中是有一些典故的,因为老鼠是在夜间活动的,它会选择在人们都已经休息的时候,它再进行出动,如果夜里你总是能听到一些莫名的声响,那多半是因为老鼠,所以我们在十二生肖中称它为子鼠,而子时是十二星座中的第一个时辰,所以老鼠就在十二生肖中排行首位,这么来看老鼠排行首位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前我一直觉得老鼠是有害的,总是会在别人家里搞破坏,体型还那么小,真是让人觉得奇怪,这样的一个动物竟然能排行首位,关于老鼠其实还有一个这样的典故,相传玉皇大帝一共选出12种动物来作为生肖,并派人告诉它们来天宫进行竞选,来得早的,就可以排在前面,所以那天老鼠起得特别早,它本来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到,但是却没想到在路上碰见了牛。
它深知自己和牛相比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因为它的体型和牛相比要相差很多,所以步子也要比牛小很多,这样牛肯定是会比它早到的,于是它计上心头,它跟老牛说想要给它唱首歌,但是它说自己的嗓音太小,这样唱牛是听不到的,于是它就要求骑到牛的脖子上,在牛的耳边给它唱歌,这样它就可以听到了,牛听后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骑到牛的脖子上以后,老鼠就开始唱起歌来,牛听得十分高兴,于是跑的就更加起劲了,果然牛是第一个到达的,牛本以为自己一定是第一名了,但没想的是就在这时老鼠跳下牛背,并走在了牛的前面,于是老鼠就这样成为了第一名,虽然有点胜之不武,但是不得不说老鼠真的很聪明,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老鼠才成为了大家印象中阴险、狡诈的代表。
鼠年的来历?
鼠年
鼠年话鼠
2008年是中国农历的鼠年即戊子年。鼠为十二生肖之首,与十二地支相配,故称子鼠。民间有敬奉子神的习俗,难道人人喊打的“老鼠”还有什么可敬的吗?当然,老鼠繁殖力强,古人祈求生命繁衍、子孙兴旺,于是,便产生敬奉子鼠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观。
记得从小我在幼儿园就会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的儿歌。民间婚俗中有贴《老鼠上灯台》、《老鼠偷油》等生命题材的窗花,蕴涵了一种古老的生殖崇拜观,传达着祈子多福的情感,因为新人婚后的第一愿望就是生子,祈子的愿望自然会寄托在繁殖力强盛的老鼠身上。而家喻户晓的《老鼠嫁女》故事则表现了人鼠关系的无奈和幽默,甚至在江汉平原还有“老鼠嫁女节”,时间是正月二十五,当晚,家家户户不点灯,静坐床头,摸着黑吃一种叫老鼠瓜瓜的面食,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了鼠族,一年消停不了。可笑的是,人们送鼠女出嫁竟嫁给了老猫,折射出一定的厌鼠情绪,却通过以礼相送的形式“送瘟神”,显示国人化害为吉的美好愿望。
过去,在一些民族地区,甚至有视老鼠为英雄的。因为,鼠善咬,一生都在嗑东西,若能把个浑沌世界、昏暗天地咬开,开辟一个光明的大千世界,何其美也!古代的子时又是半夜11点至凌晨1点之间,正是天地相交,浑沌初开之际,老鼠最为活跃,天开于子的造化之能,创始之功,便被赋予给了老鼠,相信老鼠能带来兴旺,由此留下“鼠咬天开”之说。
我们常常把应敬之人称为老者,什么老子、老总、老师、老前辈、老人家……那老鼠值得尊重吗,何以冠个“老”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曰“人谓之鼠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其性疑而不果……”况且,老鼠一降生就长着胡须,生就带着“老”相。更无可否认的是,老鼠在地球上已进化了几千万年了,的确比仅有区区几百万年历史的人类要古老得多。
敬鼠者莫过于印度,1998年,我在印度学习,在下榻宾馆的房间发现一只小鼠,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扣碗式捕鼠装置,很快,就扣小鼠于碗底。当我把皮肤黝黑的服务员叫来,让他处理,他竟然傻子似地直接掀开碗去看,老鼠当然逃之夭夭了,气得我哭笑不得。后来,我似乎明白,他不是傻,而是放鼠逃生。
我也曾有在麋鹿苑的库房与老鼠同居一室的经历。无论昼夜,当你静坐读书时,便有老鼠招摇而过,君子动口不动手,我试图以大声断喝的方式吓跑它们,根本不灵,欺人更甚的是,它们居然还趁我不在,往我床上拉屎。于是,我也不客气了,安装了捕鼠夹,用红枣做诱饵,这招果然奏效,很快,一只无名鼠辈丧命于铁夹。怎奈,从此之后,我无论用什么香甜美味诱惑,都再未得逞。难道这屋的老鼠真的“吃一堑,长一智”,难道他们会奔走相告:“千万别上那属鼠的家伙的当!”
在中国民间,早就知道老鼠多疑,所以,每当投药时,老人就会叮嘱:“你们莫提放药的事,一说了老鼠就不吃了,它们可精了。”真有这么回事吗?我看它们未必听得懂人话,但事实证明,老鼠还确有“不二过”的本事。
老鼠是不离人类左右的伴生动物,所以,难免有学者为之撰写文章、提诗做赋。著名的包括春秋《诗经》中的《魏风硕鼠》;唐代柳宗元的《三戒、永某氏之鼠》;宋代苏东坡的《黠鼠赋》……而我最欣赏的艺文为明代龚诩写的《饥鼠行》:
“灯火乍息初入更,饥鼠出穴啾啾鸣。啮书翻盆复倒瓮,使我频惊不成梦。狸奴徒尔夸衔蝉,但知饱食终夜眠。痴儿计拙真可笑,布被蒙头学猫叫。”
说是半夜老鼠出动,扰得笔者难成入梦。饱食终日的宠物猫却在酣睡,于是,孩童采取了一个憨态可掬的行动,企图吓唬老鼠:“布被蒙头学猫叫”,估计也是徒劳。
有史以来,就总体格局来说,人与老鼠一直势均力敌,至少并未战胜这个身体渺小却愈挫愈奋的对手。在人与动物的博弈史中,老鼠是曾经致人死亡率最高的动物,14世纪蔓延于欧洲的黑死病即腺鼠疫,导致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
哺乳动物中,老鼠的家族最为兴旺,南美的水豚可谓最大的耗子,体大如猪,老鼠的种类繁多,啮齿目下多达1700个种,就是说,全球共有1700种耗子,而且个个身手不凡,生命力又是如此顽强,所以,我在1999年设计的灭绝动物多米诺骨牌时,石刻上排列最后灭绝的动物不是人类,而是鼠类。毋庸质疑,老鼠,从前就比人古老;未来,还将传宗接代,老而弥坚。
动物对人的报答,我听说过“狗有湿草之恩,马有垂缰之义”的典故,但古人还有“义鼠”的描述,〈广异记〉云:“崔嶷,其宅有鼠,数百头于庭中,两足行,口中作呱呱声,家人无少长,尽出现,其屋轰然而塌”。虽然让人不可思议,但我还是宁信其有,至少是我们为对手发出的一种宽大为怀的赞美吧。
中国人赋予老鼠以仁义之名,外国人同样。美国电影艺术家沃特.迪斯尼于1928年创造了“米老鼠”的卡通形象。近一个世纪以来,智勇双全、仗义“鼠”才的米老鼠,几乎是妇孺皆知,红遍全球,可谓人类献给老鼠的最隆重的礼遇了。其实,人类对老鼠最应采取的的态度,或说给老鼠最理智、最恰当、最科学的待遇就是保持其天敌的存在,保持老鼠天敌乃是对其生态权利的尊重,而这恰恰是现代人所作所为的薄弱之处。
人类作为一种动物,对我们的其他动物伙伴的心理始终是爱恨交加,对老鼠也是这样,既敬又畏,即恨又怕,还无可奈何,本指望置之死地而后快,却越灭越多。事实证明,人鼠之间的僵持是没完没了的,你就甭想完全得胜,只能承认,人类鼠类,旗鼓相当,如影随形,协同进化。
培根说:战胜自然的唯一方法就是顺从自然。对待老鼠,我们只有尊敬自然,只要有老鼠的天敌:黄鼠狼、猫头鹰、果子狸、蛇、鹰、狐狸、野猫等存在,老鼠就不得不苟且偷生,低调行事,否则,它们就要对你施以颜色,给你闹个地覆天翻。
实际上,老鼠并不是特别坏的,因为老鼠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动物,人们说它坏,是因为它“偷”人们的粮食。其实,只要你看过洪迅涛写的《狼毫笔的来历》,就可能特别同情文中的那个黄鼠狼,因为它是被陷害的。但是,实际当中,我们也应好好地反省自己。现在,地球的环境变得每况愈下,人们自己都不忍看到地球变得这么脏,可是这样又能怎样呢?更何况老鼠了。他们吃人们的粮食,只是出于自己的习性而已啊,猫要捉老鼠,老鼠要吃粮食,蛇要以老鼠为食,青蛙要吃虫子,这一切都是出于动物们的习惯,我们不应该用人类的片面的眼光去看待动物,因为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们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用人们的片面的眼光去看待动物,有时会犯大错。就像十八世纪的美国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亚利桑那州的凯巴伯森林中的鹿,不忍看到鹿被狼吃掉,居然下令把森林中的狼全部杀掉啊,这是多么残忍的啊,虽然在鲁滨孙的漂流记当中,最后他们一行几个到法国的森林当中,无数的狼群向他们扑来,我看到那里,都害怕的不敢再看,但是,毕竟是动物,总是会“好与坏”的,但是我希望,大家以后改变对老鼠的看法
迎新纳福 老鼠娶亲
鼠年将至,我们中国人对老鼠的感情可不一般。说不定,在我们欢度除夕的时候,老鼠也忙着办喜事哪!在传说中老鼠为什么总要嫁给猫?这可不好说。也许这是猫的报复———谁让老鼠位列“十二生肖之首”,而猫却榜上无名?
按照现代人对鼠的感情,会奇怪为 按照现代人对鼠的感情,会奇怪为什么鼠能入十二生肖,还是排第一,而猫上不了榜?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十二生肖反映的是远古先人的生活,并不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先人看见老鼠身手敏捷,眼睛骨碌碌地转,非常崇拜。我们那儿的乡俗仍认为肖鼠之人聪明,就是这一古老仿生学的遗迹。
■壁画中的鼠以子神面目出现,扮演着辟邪、纳吉、引魂的角色
老鼠的灵性还不止于聪明,它能“咬天开”,引导人升入极乐世界,本事真是了得!这是有考古学根据的———1979年至1981年,在发掘山西太原北齐武平元年(570年)东安郡王娄睿墓时,发现在墓堂顶部与上中栏处绘有星图、十二生肖、雷公、电母等壁画。其中十二生肖图为首见。它位于墓室上栏一周,按正北为鼠,正东为兔顺序排列,高1米,长4.3米,仅残留鼠、牛、虎、兔。墓中的壁画以祥瑞与天象为内容,用于厌胜、驱邪,并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壁画中的鼠是以子神的面目出现的,同样扮演着辟邪、纳吉、引魂的角色。
这种老鼠老大的哲学,实在让现代人感到陌生,却是古人心灵史的一部分。
■《诗经·硕鼠》是先人表达对老鼠崇拜的逆反
当然,古人对老鼠的感情不单一。《诗经·硕鼠》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们的谷子啦,多少年养活你们,却没见你看顾我们。离开你们,我们自己去找乐土,那才是我们安身之处。
这其实是先人表达的对老鼠崇拜的逆反。这种感情渐渐成为主流,为现代人所熟悉,以至台湾一首儿歌这样来指呼老鼠:“一鼠贼子名,二牛驶犁兄。三虎山崎岖,四兔游东京。五龙皇帝命,六蛇受人惊。七马跑兵营,八羊吃草岭。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十一狗吠客兄,十二猪菜刀命”,明显地表示出了对老鼠的鄙视。
至于老鼠的那股聪明劲,也在下面这首苏州叫卖桃花坞鼠婚年画的歌谣中得到了彻底颠覆:
年三十夜里闹糟糕,老鼠做事真热闹。格(这)只老鼠真灵巧,马桶夜壶挑子一大套。绣花被头两三条,红漆条箱金线描。格(这)边还有瓷花瓶,鸡毛掸帚插仔牢。格(这)只老鼠真正娇,坐勒轿子里厢眯眯笑。头上盖起红头巾,身上穿起花棉袄。吹吹打打去成亲,亲戚朋友跟着匆匆走。旁边还有花黄猫,一塔刮子吃精光。
几乎所有关于“老鼠娶亲”题材的民间剪纸与年画中,都有一只“花黄猫”,用于嘲笑老鼠的“大胆”与“失智”,所谓“佳期百日庆回门,胆大老鼠来迎婚。三遇狸猫山后立,一口吞去命归阴”是也。
■老鼠娶亲,一个新春的童话
当然也有抱“童话意境”的眼光来看待“老鼠娶亲”的。《虞城志》记载,他们那儿正月十七夜民间禁灯,以便鼠嫁。杭俗谓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古代无名氏描述那种场面曰:“好合定知在子时,以履为车鼠子迓。鼠妇新来拜鼠姑,鼠姑却立拱而谢。”周作人对此题材曾赋诗曰:“老鼠今朝也做亲,灯笼火把闹盈门。新娘照例红衣裤,翘起胡须十许根。”这哪是老鼠?分明是人嘛!鲁迅先生更是高看老鼠一眼,他在《朝花夕拾》的《狗·猫·鼠》中写道:
我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是极其神往。老舍先生在《多鼠斋杂谈·猫的早餐》中“翻说”了鲁迅这段话中的幽默,说他的多鼠斋多鼠,便买来一只猫抓鼠,偏偏那猫瘦小,老舍用绳子把它系住,不是怕它跑掉,而是怕老鼠碰着吃了它。后来,在老舍先生的精心照料下,那只猫的食谱渐渐扩大,乃至有一天早上,老舍发现它抓住了一只半活的老鼠,旁边还有两只死蛙。连蛙都吃!不愧是食肉动物。老舍却在一旁感叹自己正在戒烟、戒酒、戒茶、戒荤,好像他和那只猫的命运对调了一下。
说到猫,该说一说本文开头的那个疑问了: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没有猫?因为在创造十二生肖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里还没有猫。答案就这么简单。
鼠年的来历50个字?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生肖这件事归四大天王掌管,当年执事的天王姓什么,哪年出生的人就属什么。后来,四大天王回归天宫镇守南天门后,玉皇大帝就决定挑十二动物代表人间生肖,并赐封为神,为体现公平原则,玉帝下令,在规定的日子,人间的动物都可以到天宫应选,并且以动物们赶到天宫的先后作为排名次的顺序,只取最先赶到的前十二名。
那时鼠和猫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约定一同到天宫去争取当生肖,并约定到时老鼠来叫猫一同出发。可是,机灵的小老鼠想,人间的许多动物都比自己漂亮,并且还对人类有用,比如,猫念经、兔拜月、狗守屋、龙蛇治水、猴镇山、牛马耕田、猪羊供人食用,自己应当想个法子才能争取到属相。于是,在规定到天宫的那天一早,小老鼠悄悄地起来,也没去叫猫,自个儿偷偷跳上老牛的角中藏起来,韧性最好、最勤奋的牛带自己去上天宫去,老牛果然第一个赶到天宫大门。天亮了,四大天王刚打开大宫门,牛还没有来得及抬蹄,小老鼠从牛角中一跃而下,直奔天宫大殿。尽管玉帝不愿意封这个小小的老鼠为生肖。可是群王口中无戏言,自己定下的规定不能更改,玉帝也只好宣布鼠为生肖之首。
猫在家等了半天,不见鼠的影子,只好自己赶去天宫,由于等待老鼠耽误了时间,等猫赶到天宫时,十二生肖的名额刂已排满,没有猫的份儿了。从此,猫恨透了老鼠,一见到就扑去咬,以泄心中这愤,而老鼠呢,也觉得有些对不起猫朋友,见到猫就逃。直到今天猫和老鼠的还是殆对头,人们也觉得老鼠的这生肖之首来得不怎么光明正大,也对老鼠失去了好感,其他动物也疏远了它。
于是,便离开了人和别的家禽家畜下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直至今天,它们子孙也还是生活在地下。这一来反倒免去了和其他动物的纠缠、争斗,所以鼠的家族始终昌顺、繁衍不息。不管怎么说,老鼠毕竟是凭自己的机警和聪明坐上了生肖的第一把交椅。
晚上11时至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