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三年级下册的民间故事,关于三年级下册的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学习了两个民间故事,分别是哪个?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学习了两个民间故事,分别是《漏》和《田螺姑娘》。
漏
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忽然,老爷爷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雨越下越大『puXuewaNG.com』。
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老虎走着走着,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们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 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田螺姑娘》
从前,有一个勤劳的小伙子在地里捡到一只大田螺,他高兴地拿回家,养在水缸里,细心照顾它。
一天,小伙子给水缸里换了水,就锁上门下地干活去了。地里的活很多,小伙子忙活了一天,直到星星都出来了,他才筋疲力尽地朝家走。他实在太累了,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小伙子想,他今天一定又要饿肚子了。
小伙子来到家门口,一股饭菜的香味飘了过来,把他馋得直流口水。他叹口气,无精打采地打开房门:“哎呀,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赶紧揉揉眼睛“真是怪事啊,我的桌子上怎么会有香喷喷的饭菜呢?我是在做梦吗?还是我走错了家门?”小伙子又赶紧跑出门外一看,没错,这就是自己的那间草房。他再推门进去,饭菜依然在桌子上,香喷喷地诱惑着他的肠胃。“不管了,也许是隔壁大娘帮我做的!”小伙子冲过去大口吃了起来。这顿饭是他吃过的最香、最丰盛的饭菜。
第二天,小伙儿又像往常一样锁好房门,下地去了。忙碌了一天后,他跟着落山的太阳回来了,没想到刚走到草房附近,他又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
“不会又有人给我做好饭了吧?”小伙儿想。他急切地打开房门,嘿,饭桌上真的又摆满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连茶壶里的开水都烧好了呢。
就这样,一连几天,小伙子下地回来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小伙子一直以为是隔壁大娘给他做的。这天他特地到集市上买了一只鸡,送给大娘,感谢她这些天来照顾他。
“我没给你做饭啊?”大娘竟然比他还吃惊。
小伙子听了,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附近除了大娘再没人可能给他做饭了,他发誓一定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报答这个恩人。
第二天,小伙子早早起床,锁好房门下地去了。不过,今天小伙子多了个心眼,他早早就收工,比往常早半个时辰回了家。大老远就看到自家屋顶的烟囱里冒出炊烟,他赶紧跑到屋旁,从窗户偷偷向屋里张望,只见锅里的水煮得沸腾,可屋里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小伙儿什么都没有查到,他更加好奇了。
过了几天,小伙子又早早起床下地干活去了。这回他比上次又早了一个时辰回了家,躲在屋外的稻草堆里朝屋里张望。
屋子里静悄悄的,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厨房水缸的盖子忽然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美丽的姑娘。小伙子在窗外看到了,又是害怕又是吃惊,呆呆地望着姑娘发愣。那姑娘走到灶台边,唱着动听的歌,做起饭来。煮饭、炒菜,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饭菜就做好了。姑娘看看时间还早,她又去给小伙子打扫房间了。
小伙子赶紧趁机偷偷溜进厨房,小心翼翼地把水缸的盖子掀开一看,水缸里的那个大田螺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这下小伙子完全明白了,这个姑娘是田螺精。不过,小伙子一点都不害怕,因为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善良体贴的巧手姑娘。他拿着田螺壳,藏在背后朝姑娘走去:“谢谢你姑娘,谢谢你天天都给我做饭。”
小伙子的突然出现把姑娘吓了一跳,她又着急又害羞,急忙捂着脸跑进厨房,要往水缸里跳,可是她跑到水缸跟前一看,田螺壳没了,姑娘急得哭了起来。
“你在找这个吗?”小伙走过来问。
姑娘看到田螺壳,一下破涕为笑了,这田螺壳可是她的命根子,她要依赖这个螺壳生存呢。小伙子轻声说:“我把螺壳还给你,你留下来好吗?”
“我是一个田螺精,你不害怕吗?”姑娘害羞地问。
“我不怕!”小伙子说。田螺姑娘羞答答地点点头,留了下来,不再躲进螺壳里了。
不久,小伙子和美丽的田螺姑娘成亲了。田螺姑娘做饭、织布样样在行,周围的人都夸小伙儿娶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好妻子。
“气死我了,这个穷小子竟然娶走了我的田螺姑娘!”蚂蟥精得知田螺姑娘嫁给一个农民小伙子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蚂蟥精早就看上了田螺姑娘,可是田螺姑娘一点都不喜欢它,总是躲着它。
蚂蟥精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田螺姑娘,它摇身变成一位算命先生,来到小伙子家,从他手中骗走了田螺。
田螺姑娘没办法离开田螺壳,蚂蟥精把她关了起来,逼着她和自己成亲。
小伙子看不到田螺姑娘,急得到处找,见人就问有没有见过田螺姑娘。终于,他得到了消息,原来这一切都是蚂蟥精在捣鬼!
小伙子后悔极了,他求农民朋友们帮忙去救田螺姑娘。可他们哪是蚂蟥精的对手啊,没几下,就被蚂蟥精给打败了。
这可怎么办啊,小伙儿难过地哭了起来。这时,一个老农民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小伙子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他又把老人的话悄悄告诉伙伴们,大家都捂着嘴笑了。
于是,小伙儿又领着他的农民朋友们带着锄头来找蚂蟥精了。
“快把田螺姑娘放了!”小伙儿喊。
“哈哈,你们又来找死!”蚂蟥精狂笑着喊,“你们根本打不过我,快点回去吧!美丽的田螺姑娘是我的!”
“胡扯!”他们又打了起来,早有准备的伙伴们把带来的一大袋盐猛然往蚂蟥精身上洒去。“哎呀呀!疼死我了!”蚂蟥精痛苦地哀号着,在地上直打滚儿,不一会儿,蚂蟥精身上滋滋冒烟,它最怕就是盐了,终于化成一摊水,死掉了。
小伙儿赶紧找到田螺壳,救出了美丽的田螺姑娘。
“胜利了!胜利了!”农民们举着锄头欢呼。
小伙儿和田螺姑娘幸福地拥抱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民间故事有哪些三年级
1、《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巨大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2、《叶公好龙》
传说,楚国人沈诸梁是叶地县尹,人们都称他“叶公”。叶公常常对人说,他最喜欢呼风唤雨、能大能小、变化万端的龙。他在自家大门前的石柱子上雕刻了一对大龙,龙身盘绕着柱子,龙头高高抬起,瞪着眼、张着嘴、舞着爪,样子非常威风。
屋顶上也有一对大龙,面对面,正在抢一颗龙珠。花园里面也到处都是龙,石头上、墙壁上、台阶上都用“龙”的图形来装饰。此外,屋子里面的家具、吃饭的餐具、睡觉的寝具都和龙有关。
叶公喜欢龙,不但住的地方随时随地可以看到龙,他的生活起居也离不开龙。他每天一有空闲就画画、写字,画的是龙,写的也是龙。
他连给孩子取名都不离龙,老大叫“大龙”,老二叫“二龙”,老三叫“三龙”,女儿取名“龙女”。天界的真龙得知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下凡来人间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给他些恩惠。
一天,叶公正在午睡,屋外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叶公惊醒了,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这时真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叶公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叶公见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瘫倒在地,不省人事。
真龙瞧着被吓昏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他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借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已。
3、《愚公移山》
古时候,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矗立着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
在北山的山脚下住着一位老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人称愚公。由于南边的大山挡路,愚公一家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因此,愚公召集起全家人,要把这两座大山移开,修筑一条大路。
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去。”
就这样,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人听说了这件事,跑来劝说愚公:“你已经九十多岁了,在世上还能活几年?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怎么可能移动两座大山呢?”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天帝知道了,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背走了。
4、《牛郎织女》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5、《后羿射日》
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
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
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只只三足乌。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人民因此将后羿誉为英雄。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有哪些民间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中国民间故事有:《乞巧》、《嫦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外国的有《七颗钻石》
三年级民间故事有哪些
有夸父追日,鲁班的故事。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之一,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 牛郎织女南北朝时代任_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_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讲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艰难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主要讲了牛郎与织女,因凡人和神仙不能婚配,而被王母娘娘天各一方,只有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相见。白蛇传,主要讲了蛇妖白素贞河和许仙相爱,却被法海分开,最后小青打败了法海,夫妻重聚
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5篇】
【 #三年级#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聪明的托米
从前,有一对农家兄弟,哥哥叫古力,老实憨厚,弟弟叫托米,聪明过人。
一天,古力听说有个财主想雇个长工,就跑去试试看。
财主是个刁滑的人,他对古力说:“我是想雇个长工,但必须说清楚:
如果你辞职不干,我就割掉你的鼻子和耳朵;如果我把你辞掉,你就割掉我的鼻子和耳朵。咱们谁都不可反悔!”
古力问:“我一年工钱多少?”
财主说:“我雇工从来不给工钱。不过,我每天给你吃一团用叶子盛的饭。”
老实巴交的古力稀里糊涂地同意了。
几个星期以后,托米发觉哥哥消瘦了许多,关切地询问缘由,古力满腹冤屈地告诉弟弟,财主每天只给他吃用一片小叶子盛的饭团。
托米说:“这怎么行?你为什么不辞职呢?”
“唉!”古力叹了口气说:“当初我们已经讲好了,如果我辞职不干,他就要割下我的鼻子和耳朵!”
第二天,托米来到财主家,说:“我哥哥病了。今后我来替他做事,好吗?”
财主见托米身强力壮,比他哥哥更有油水可刮,就很高兴地同意了。
第二天,托米在财主家干完活,拿了一片香蕉叶子到厨房盛饭。
财主大叫起来:“哎呀!你怎么拿这么大的叶子啊!”
托米说:“你只说过给我吃盛满叶子的饭,并没有说什么叶子啊!”
财主自知理亏,只好忍着痛,眼巴巴地看着他捧着一大团饭大吃起来。
财主真恨不能立刻辞掉他,但因为有言在先,不敢这样做,所以,便想方设法刁难他,迫使他离开。
第二天,财主叫托米去翻土,说:“你把地从头至尾耕一遍。”
托米拿起锄头,从地的一端到另一端锄了一条线,就坐下歇息了。
几天后,财主问他:“我的地耕好了吗?”
“照您的吩咐,全好了!”
财主感到很满意,心想:“他倒是个干活的能手。”接着,又对托米说:
“你到树林里砍些柴回来,路上遇到什么小动物,顺便捉回来当晚饭。”
“您放心,我一定照您的吩咐去做!”托米说完,到屋外把财主的小狗杀了。然后,又把锄头柄砍成两段,扔进火炉,烧起小狗来。
吃晚饭时,财主吃得津律有味,还留了些骨头准备给小狗吃,可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小狗的影子。
托米笑着说:“别找了!早上我去砍柴时,正碰上你的小狗,我便捉回来杀了。刚才你吃的就是它的肉。”
财主火冒三丈,真想把托米赶走,但为了保住自己的鼻子和耳朵,他只好忍住气不发。
第二天,财主来到地里,想看看托米干得怎么样,突然,他的眼睛瞪得滚圆:这块地根本就没有翻过!
他气急败坏地跑回家,一把拉住托米来到地里,指着地说:“你不是说地都耕好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是啊!照您的吩咐,我从头至尾耕了一次。喏,那条线不是吗?”托米不紧不慢地问答。财主的肺都快气炸了,声嘶力竭地说:“你现在就给我翻土!快!”
托米摆摆手,说:“不行啊!煮狗肉时,我把锄头柄当柴烧了。没有柄的锄头怎么能耕地呢?”
财主真没想到,自己碰到了“克星”,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一天,财主和他老婆要去岳父家,因为路途遥远,他们决定骑马去,让托米跟在后面走。
走了一天,他们来到一家客店,财主和他老婆住下歇息,吩咐托米去喂马。
托米把马牵到附近的村子去卖了,向买主讨回马尾巴,返回了客店。
他在客店门外的地上挖了个洞,把马尾巴的一端塞进洞里,用泥土埋好,大部分尾巴留在外面,然后大声呼叫起来:“不好啦!快来人啊!”
财主闻讯忙跑出来,只见托米正抓着马尾巴拚命往上拉。
“这匹马不知怎么的,直往地里钻,我无论如何也拉不住它。你看,现在只剩马尾巴留在外面了。”托米说。
财主气得七窍生烟,但又奈何不了托米,只好步行上路了。
快到财主岳父家的时候,财主让托米先去通报,要岳父家准备好酒菜和床铺。
托米来到财主岳父家,说:“我家老爷和太太马上就到。他们在半路上得了一种怪病,医生吩咐说,只能吃生虫的面,睡在地上。”
一会儿,财主夫妇到了。他们精疲力尽,脸色苍白,真像患了重病一样。
岳父家人忙让他们席地而坐,端上两碗生虫的面,招待他们。
财主夫妇十分奇怪,以为岳父家破产了,只得把两碗生虫的面吃了下去。
事后,财主得知又是托米捣的鬼,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托米撵走。于是,他们全家连夜商量了一番。
第二天,由财主的妻舅出面,对托米说:“只要你答应自动离开,而且不割掉你主人的鼻子和耳朵,我们就送你一百个卢比。”
托米早就不想再干下去了,他拿了这笔钱,回到家里,与哥哥一起开起了一间小杂货店,日子过得倒也挺不错。
2.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馒头的传说
馒头,又叫馒首。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早先年,相传皇宫里有一个太仆,待人善良温和。文官武将,佣人侍女们对这位太仆都有好感。
一天午后,王子带着佩剑,出来玩耍。正遇上木雕泥塑艺人在精心地雕刻井唇亭子的立柱。王子见这个老艺人,就叫他趴着当马骑,老艺人说死也不应允。王子大发雷霆,随手拔出佩剑,就冲着老艺人恶狠狠地刺去。老艺人急速躲闪,围着井口转圈地跑着。王子猛刺几剑,都未刺中。王子杀 人心切,突然大喊一声“杀!”忘记了是井,直冲过去,却跌入井中。这下可把老艺人吓呆了。
这一切,都被那位好心的太仆意见了。他跑到井前,急说:“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开!一切有我安排。”
太仆急步上朝,向皇帝启奏。皇帝马上命令郎中令们打捞。当捞上来时,王子已经死去了。
皇帝问:“王子何故落井而亡?”太仆答道:“王子欲把老奴当马骑,老奴未应,王子发怒,拔剑刺奴,失足落井。奴罪该万死!”皇帝吼道:“刀斧手!”“有!”“把太仆押下去,明日正午时斩首!”
满朝文武百官都来替太仆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当夜,雕刻老艺人和看押太仆的郎中令商议,想了一个好办法。
一夜之间,老艺人用面塑了一个跟太仆一模一样的头型,又用蒲草扎了一个身子,戴上了太仆的帽子,穿上了太仆的衣裳。
第二天,正晌午时,两名郎中令架着太仆的替身,拖出午门外,由刀斧手把头削下来。事先装在猪尿包里的血水溅了出来。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头献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仆。
晚上三更时,太仆和雕刻泥塑老艺人会到一起,互表谢意。当下两人商定好,各自带了金银,由太仆牵出了两匹宝马,在卫士的帮助下,逃跑了。
他们骑着马,跑了很远很远,来到一座古城住下了。为了谋生,开了一个小馆,用白面蒸了各种模样的人头,祭祀庆贺,表示吉祥,并且取名叫馒首。
为了招引过客,他们在案前现身说法大讲馒首可以赎罪免灾,可以得到吉利。人们听了以后,争相购买,把它做为年节之日或祭祀时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米粮的习惯,不知是谁引的头,把祭过的馒首食用了。于是,专做祭品的馒首又逐渐变成日用食品了。人们为了省事,简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头状,只保留半球型。为了标志出人的七窍,就用小指提捏七个小孔,串上红枣条。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语言也有了变化,因为首和头是一回事,馒首,也就叫馒头了,做法更简单了。把蒸好的馒头,点上七个红点,算是七窍的标志。传至今天,红点也没人再点了。这就是咱们现在吃的雪花大馒头。
3.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玉兔捣药
原先,月中只有蟾蜍,没有玉兔。追溯玉兔的缘起,大概与神仙西王母有着不解之缘。
据远古的传说,玉兔、三足乌、九尾狐同为西王母的三宝。三足乌的任务是为西王母寻找珍食玉浆,因有功勋而被派往太阳家族;九尾狐专供西王母传唤使用,后来给大禹当过媒人;玉兔常年累月为西王母制造长生不老药,表现最勤劳,便被送上了月宫。
嫦娥奔月后变为蟾蜍,过起“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的寂寥生涯,玉兔的到来,为她增添了不少生气。自此,她经常伴着玉兔捣药,“攒柯半玉赡,槀叶彰金兔”,成为月宫中不可分割的一体了。
后来,人们觉得蟾蜍形象总不能看作是美的代表,它与月神的柔和、娴静、典雅也不相容,月宫蟾蜍和月神的自然形象发生感情上的冲突,于是以玉兔替代蟾蜍的想法油然而生。久而久之,玉兔成了广寒仙子、月里嫦娥的再生形象。
玉兔成为月宫的一员,还是在东周战国时代。《楚辞·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是向天体提出了挑战:月亮,它具有什么品德,消亡了又再复生?究竟有什么好处,而抚育个兔儿在怀中?问题虽被发现,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作答。约三百年后,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才解开了迷团:“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这是科学的依据。这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不仅太阳中有黑子,而且月亮中也有阴影,其状如树木,如湖泊,如山峦,如禽兽,且随季节变幻。因此,蟾蜍、玉兔、桂树的神话,也得到进一步流传,以幻想的科学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上的重要建树。它比西欧和美洲人观察研究月球的历史,至少早五个多世纪吧。
4.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叫化鸡
从前,有个古怪的叫化子,一不讨金银财宝,二不讨衣衫布裤,专门偷有钱人家的鸡吃。
说起偷鸡,他的手段倒是蛮高明的。他把点清油灯用的灯草摘成米粒大小,含在口中,往鸡群一吐,鸡一见这些白白的灯草粒,还以为是白米呢!便“笃笃笃”地一个劲吃起来。当鸡吃得起劲时,他便轻轻用手从鸡背后往鸡尾巴后插进去,将鸡立起。鸡吃了灯草粒,喉咙被噎住了,要叫也叫不响,他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鸡偷走了。
李庄有个财主,百姓都痛恨,叫化子便老偷李庄财主家的鸡吃。这日他又摸到李庄,准备到财主家偷鸡。他在财主家房前屋后转了个圈,没看见一只鸡。他又转到后院围墙边,忽听得里面一阵鸡叫声,便轻轻爬上墙头,看见园内有几十只肥鸡。心想,狗财主好生刁滑,原来把鸡关在后院,害我找得好苦。他取出灯草米粒,含在口中,等灯草米粒湿时,“啪”地一声,吐向鸡群,就见那只只肥鸡一个劲地扑向灯草米粒,低着个头,翘着个尾,“笃笃笃”地吃起来。正当鸡吃得痛快时,他拿出一根打着活络套的绳子,向一只肥胖的老母鸡颈上套去,活套不偏不歪,正套在那只老母鸡的头颈上,他把绳轻轻一拉,活套在鸡头颈上捆牢了。他刚想收绳拉鸡,突然听得背后“呼”地一声,一根棍棒盖头打下来,他两腿一软,从围墙上跌倒在地。原来,狗财主早有提防,财主的家丁边拉边推,把叫化子拖进大院,又是一阵乱棍,打得他皮破血流。狗财主站在一旁,一个劲地骂:“你这个贼胚,偷吃了我十来只鸡,今天要叫你连毛带骨吐出来。”财主骂痛快了,便叫家丁把他关进牛屋里,准备明日送官。
深夜,偷鸡的叫化子关在牛屋里好不伤心,心想明日送官不知会吃个啥苦头。忽听“咿呀”一声,牛屋门开了,原来是财主家的长工。长工一进牛屋,便轻声说:“我见你白天被财主的家丁打得挺厉害,刚才又听说明日要送你见官去,我便偷偷来放你,你快点逃吧。”偷鸡的叫化子借着月光看清了长工的面目,说了句:“谢大哥救命之恩。”扭头便走。
时间一晃已是几月。长工因放了偷鸡的叫化子,被财主赶了出来,这天,他想外出找活做,当他走到一片荒山坡时,突然,从小树丛中窜出一人,口喊恩人,拉着长工便走。长工定眼一看,原来这人正是那天被财主毒打过的偷鸡的叫化子。偷鸡的叫化子将长工拉到小树丛中,然后又从旁边的一堆火堆里取出一个用泥包着的东西,只见他把那泥包的东西,在地上轻轻几下扑打,里面露出一只热烙烙,香喷喷的鸡来。他撕下一块鸡腿,送给长工:“吃吧,这鸡香嫩好吃,我偷的鸡都是这样吃的。”长工也不客气,两人便坐在小树丛里吃起来。边吃边谈倒蛮投机。偷鸡的叫化子问长工为什么流落他乡,长工便把前因后果讲给他听。偷鸡的叫化子得知长工为了救自己而被财主赶走,心里也很难过。长工吃着香喷喷的鸡肉,觉得倒别有风味,他想如果能开爿小店,做这种鸡卖,说不定吃客不少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偷鸡的叫化子,又归劝说:“老是偷鸡过日子不行啊!”偷鸡的叫化子听听,也觉得蛮有道理。两人就在小树丛里商量起了开店的事。
不几日两人借得十余两银子,开起了一爿小小酒店,酒菜便是泥包鸡,吃客的确不少,生意越做越大,不过百姓都知道偷鸡叫化子的身世,没有一个叫泥包鸡的,都称它为“叫化鸡。”
后来,偷鸡的叫化子与长工觉得百姓喜欢这个名称,反正生意又好,干脆就顺吃客心意,把泥包鸡叫作叫化鸡了。这样一来,叫化鸡便叫出名了,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这种鸡叫作叫化鸡哩。
5.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贤明尧舜让帝位
传说黄帝去世之后,他的孙子高阳继位,即帝颛顼。帝颛顼之后是帝喾。帝喾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挚,一个叫放勋。帝喾去世后,大儿子挚继承了帝位。挚继位后,政绩不多。挚死后,弟弟放勋继位,他就是古代最的帝王之一帝尧。
尧为人仁慈,才华出众,深受人们的爱戴。为了帮助大家掌握生产季节,他派官员去各地观测星象,掌握它们的变化,制定了历法,以便提醒人们春种秋收。一年365天,共分四季的划定,就是那个时候完成的。
在当时,部落联盟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议。尧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想找一个能继承帝位的人。当他说出自己的打算时,马上有一个叫放齐的人说:“您的儿子丹朱通情达理,继承您的位子很合适。”
尧摇摇头说:“不行,丹朱生性顽劣,专爱与人争斗,不能继位。”
另一个叫兜的人说:“共工很善于聚集人力,他能行吗?”
尧叹了一口气,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很谦虚、恭敬,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套。”
又有人推荐鲧,说:“鲧能够治水,应该是合适的人选。”
尧说:“他生性凶狠,经常违背我的命令,还爱诋毁自己的同族人,让他接替,我不放心。”
这一番讨论没有什么结果。
时间一年一年地飞逝,尧的年岁也越来越老,寻找继承人的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这一天,他又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愿:“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实在不行的话,你们当中的一位就来接替我吧。”
大家一听,诚惶诚恐,都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品行,不敢玷污这神圣的帝位。
尧说:“那么,就请大家从贵族中间或者埋没于民间的贤才中推荐一位吧。”
大家一致推荐了一个叫舜的还未婚配的男子。
尧说:“我也听说过他,可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大家便说起了舜的情况
舜的父亲是一个盲人,人称瞽叟,行事糊涂透顶。舜的生母死得早,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叫象,为人傲慢无理,但瞽叟很宠爱他。舜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但他却善待亲人,用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变得相亲相爱。所以,大家都认为舜是一个有德行的人。
尧听了非常高兴,决定先考察舜一番。他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还替舜筑仓储粮,分给他众多的牛羊。
舜的异母弟弟象看到这一切,真是又羡慕又妒忌。他和父亲商量了好几次,准备害死舜,然后再霸占他的财产。
有一次,瞽叟让舜去修补粮仓,当舜爬到粮仓顶部的时候,瞽叟从下边抽走梯子,并放火想烧死他。幸亏舜随身带了两顶遮阳用的笠帽,他急中生智,一手抓着一顶笠帽,风筝一般地飘落下来。
见舜并没有死,瞽叟和象又生一计。他们让舜去淘井,待舜下到井底时,他们便从上边往下丢石头,直至把井填满。他们以为这一回舜一定死了,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分他的家产,谁料想,舜在井下挖了一个地道,安安全全地回来了。
就算父亲、弟弟所做的事情超乎常情,舜依然让自己的妻子好好侍奉公婆,关心兄弟,从来没有怨言。
尧认为舜做得很对,就让他担任司徒一职,掌管礼教之事。在舜的努力下,爱护孩子、亲近兄弟、孝顺父母的美德蔚然成风,社会十分安定、和谐。
尧让舜去管理百官,他也能做到举止得当、办事公允,很受大家的尊敬。远方来了客人,舜总是和蔼可亲、彬彬有礼,让大家感到温暖。
经过种种考察,尧认为舜确实是一个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首领。经过治水考验,禹在舜死后成为首领。这种让位的方式,历称作“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