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蒙古民间故事,关于蒙古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关于蒙古族的民间故事
1、一鸡变千鸡的故事
卫拉特方言传说故事。流传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讲述穷苦人想当喇嘛未果而养着千只鸡变日的故事。有一次老活佛去到穷人家时,该家的两个儿子把唯一的一个白鸡宰了招待了活佛。活佛吃过鸡肉后,将吃剩的的鸡骨头一吹变成了一千只鸡。正当两个儿子放牧着鸡群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回来了。
父亲了解了情况后立即赶到活佛处要求当其徒弟喇嘛。活佛要他回去杀了两个儿子再来。父亲“照搬”后活佛叫他坐在一个洞口,并交待不准朝洞里张望。
但父亲按捺不住好奇心朝洞口里张望时看见他两个儿子和儿媳妇在照看着他们的鸡。活佛见他没有当喇嘛的诚意就让他回了家。他回家后便和儿子媳妇们靠着那千只鸡过着平静的日子。
2、马头琴的故事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
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黄昏,晚霞慢慢染红了草原,牧人们就会坐在蒙古包前奏起心爱的马头琴,圆润、浑厚的琴声像在诉说草原上优美、动人的故事。
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你不是在想我吗?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3、天女之惠
传说杜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山顶终年积雪,云雾迷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镜,人们都说这是天神隐居的地方。
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天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动人的笑语使猎人惊羡不已。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天女们尽情地追逐戏耍,丝毫不觉。猎人飞来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天女,其他人惊慌躲入云端。猎人向被套的天女求爱,天女应允。
但欢爱是短暂的,由于天上人间悬殊,两人当天便分手了。后来天女怀孕,重又回到与猎人相遇的山湖旁边,生下一个男孩。但是她不能在人间常住,将孩子放入自编的摇篮里挂在树上,又派一黄色小鸟日夜守护,为之鸣唱,然后悲痛地回到天上去了。
这时杜尔伯特的祖先们还没有自己的酋长,他们急切地盼望找到一名理想的首领。在一位"先知"的指引下,他们登上了纳德山,并顺着鸟鸣的方向,在山湖旁的树枝上找到了这个孩子。迎接的人们说:这是上天的恩赐。
杜尔伯特的祖先们异常高兴,欢天喜地地把孩子抬回部落里。后来孩子很快长成为一名身材魁梧的伟丈夫,创立了伟业,并成为绰罗斯家族的祖先。
4、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
传说很早以前,天将要形成,地将要生长,人将要投胎,马将要生驹,万物将要繁殖,整个天地经历了一次浩劫,洪水滔滔,铺天盖地。不知过了多少年,神女麦德尔身跨白色神马,视察了三千色世界,只看到蓝色的天水中微露着须弥宝山的山尖。
麦德尔发现须弥山山顶有一洞穴,洞穴中住着一些人,这些人不足一尺高,马也只有兔子那么大。早晨生下来的孩子,晚上就骑着马接火送火,在须弥山的山洞中来回奔驰着。麦德尔娘娘骑着神马往来奔驰在蓝色的水面上,神马的四蹄踏动水面,放射出耀眼的火星。经过燃烧的尘土变成灰,撒落在水面上。
灰越积越厚,渐渐形成了一块无边无际的大地,大地压着水面往下沉落,天与地慢慢地被分开,大地形成了,是一块大大的平板,因为浮在水面上,晃动不稳,就派一只大神龟下水,用龟背顶着大地,不能动弹,更不能离开。有时神龟太累了,舒展身体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震。
麦德尔的马蹄燃起大火,烧得蓝色的大水不停地蒸发,这些水汽在天空飘动,形成了云彩。马蹄踏水溅起的火星,飞上高空成了星星。麦德尔娘娘怜惜须弥山上那些矮小的人,就派了神男、神女每天给他们照明。神男白天值班,发热发红光,这就是太阳;神女晚上值班,发白光,这就是月亮。
他(她)们两个每天按照麦德尔娘娘的指示环绕须弥山,神男转到山后,就成了黑夜,他(她)们两个从来也不能见面。麦德尔娘娘的化身每年三次视察大地,三次时间是正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三天。这三天是卫拉特蒙古的节日,杀牛宰羊,举行祭把恭请麦德尔娘娘视察大地。
5、冰天大战
在比太古还古的时代,天地不分,世界一片混沌,似浮动的云雾,漂荡的脂膏,轻轻蠕动。不知过了几千几万年,产生了明暗清浊的物团。于是,轻清之物上升为天,重浊之物下凝为地。天上出现了以"多伦敖登腾格里"(即"七星天")为中小的东、西、南、北诸神共九十九尊天神。
在这些天神下还有几千万个"布日汗"(星神),从此天上呈现出一派光辉灿烂的景色。
但是,地界还处在一片漂浮的状态,土地不凝固,无草木生物。于是诸神加固土壤,使土地变得平平整整,并从天上撒下草木,把照天神模样造的人送到地上,从此地上有了人类,有了草木生灵。人们游牧为生,没有罪恶和灾难,日日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后来天庭内部发生争战。北天一隅有位车格尔,策布吉克(即策根察布登,意为冰空或北极)天神(下称冰天)不受任何天神主宰,对其归属问题,东方最高神特勒昆查干的长子霍尔穆斯塔(天帝)和北方神阿岱乌兰天神发生争夺,并发展到诉诸武力,阿岱乌兰首先发难一举占领冰天。
霍尔穆斯塔之幼子格斯尔宝格都为了替出门未归的父亲雪耻,领兵直捣冰天,除夺取冰天外,枪刺阿岱乌兰,将其摔至下界,又将他的部下一个个踢碎踏烂,扔到人间。从此阿岱乌兰变成了"沙尔魔汗",他的部下变成了"芒嘎泰"这样一批恶魔。
这些恶魔给人间带来了冰雪严寒、病魔劫难、虫兽吞噬人的生命的严重灾难。人们不得已向上天祈祷,请求速降天神消灭恶魔。最高天神知悉此情,便举行诸天会议商讨决定,令格斯尔宝格都降生人间,除灾灭魔。
蒙古族民间故事100字的
1、一鸡变千鸡的故事
流传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讲述穷苦人想当喇嘛未果而养着千只鸡变日的故事。有一次老活佛去到穷人家时,该家的两个儿子把唯一的一个白鸡宰了招待了活佛。
活佛吃过鸡肉后,将吃剩的的鸡骨头一吹变成了一千只鸡。正当两个儿子放牧着鸡群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回来了。父亲了解了情况后立即赶到活佛处要求当其徒弟喇嘛。活佛要他回去杀了两个儿子再来。
父亲“照搬”后活佛叫他坐在一个洞口,并交待不准朝洞里张望。但父亲按捺不住好奇心朝洞口里张望时看见他两个儿子和儿媳妇在照看着他们的鸡。活佛见他没有当喇嘛的诚意就让他回了家。他回家后便和儿子媳妇们靠着那千只鸡过着平静的日子。
2、马头琴的故事
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你不是在想我吗?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古老的蒙古民族,以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彪炳于史册的文化与游牧文明。他们世代植根于蒙古高原这一广袤大地,以“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的方式生存繁衍着。
从远古至近代蒙古族都是以畜牧经济为主体的,并以独特的生存方式创造了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一个“综合着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天文历法、建筑医药、民间工艺、节日习俗等等这个民族所积累起来的全部群体性质的文化”。
它似一条脉脉清流哺育着生生不息的蒙古族人民,又似一面镜子,透视出蒙古民族强悍雄浑的勃勃英姿。因而,研究蒙古民族的民情风俗,总结和概括蒙古族传统文化,研究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探求其文化观念与根脉,成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蒙古草原上的传说和故事有哪些?
蒙古草原上的传说和故事:
1、蒙古草原第一寺——莫力庙的传说。
2、苏和与白马——那些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世代代与马相濡以沫:迁徙、流浪、远征、归乡,马匹是他们赖以远足的工具,并承载起牧民们的全部辎重。这种从不聒噪却偶有悲鸣、为主人负重疾驰的生灵,成为游牧人生命里忠诚的伴侣。而情深意重的草原民族则将他们内心的感激之情托付给了那些沉默无语的马,所以才产生了象苏和与白马这样动人的传说,马头琴也就成为草原民族的独特乐器。
3、草原上的狼与蒙古族的故事——狼早就得到了人类祖先的崇敬,蒙古族的图腾就是苍狼和白鹿,传说成吉思汗的祖先是受天命而生的苍色狼。
4、金代边壕的传说-——在满洲里市区东北部,有一道形若巨蟒的金代边壕从今俄罗斯境内蜿蜒而入。这是当年金朝为防御蒙古骑兵的冲击而修建的。然而,这些边壕并没能挡住以成吉思汗为首的统一蒙古草原的进步势力,蒙古铁骑在一阵阵冲锋的号角声中,毫不犹豫地冲过了边壕。随着蒙古铁骑挥戈南下身影的消失,这道边壕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逐渐颓为一道土壕。但是,关于金代边壕的传说却流传了下来。
5、成吉思汗的板指与银杯——相传,成吉思汗有两件心爱的宝物。一件是象牙做成的板指,套在右手大姆指上作为射箭时钩弦之用。另一个是雕花银酒杯,每次饮酒时都使用它。没想到,成吉思汗的这两件宝物,在一次与他自小结义的兄弟扎木合聚会时,却救了他的命。由此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
5、蒙古族神话传说常以马为主题,而且马的故事传说特别丰富、精彩。如在“七十头红牛”中出现的八条腿的黄膘马,为其主人战胜妖魔发挥了重要作用。
6、马头琴的传说:是主人公巴特尔和他心爱的马“毕力贡和热”在比赛时战胜官老爷的马而惨遭不幸的故事。而在《鄂尔多斯民间故事选》中,故事情节是主人公巴特尔和他的银鬃马大战“蟒古斯”的故事。主人身负重伤,银鬃马为救主人而牺牲自己,巴特尔泪如泉涌,形成贝加尔湖;银鬃马托梦给巴特尔,用其股骨、鬃尾和皮做成马头琴。巴特尔日夜弹唱思念银鬃马的歌曲,感动了上苍,银鬃马复活,银鬃马和巴特尔最终战胜了蟒古斯。这一传说情节更具神化性、原始性。神话中贝加尔湖的出现,说明神话最早是从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发源地产生。
7、蒙古族神话传说——狼图腾
狼养育幼儿长大成为伟人者,除北方民族史有记载外,蒙古民间也流传着狼童的传说。其故事如下:从前,一群猎人在克鲁伦河畔狩猎,发现一只母狼带领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奔于荒野,猎人们赶走了狼,带回了男孩,不知他为何人所生,便起名为"沙鲁"。及其能言,沙鲁能听懂各种动物语言;及壮应征入伍,随成吉思汗征战。一次宿营,沙鲁听到狼嚎,便告诉头领有洪水之灾,必须易地扎营。果然夜间风雨交加,原营地被洪水淹没。从此,凡夜间宿营,头领问沙鲁便知吉凶。从上述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的狼童传说看,蒙古人存在着狼图腾崇拜的观念显而易见。
拓展资料:
内蒙古草原是指以北部呼伦贝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也是目前中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更是一处旅游胜地。西部是黄沙浩瀚的戈壁荒漠地带,高原上的大漠驼影,与草原的翠绿草色相映成趣。其位于我国北边中部,东经97°12’至126°04’,北纬37°34’至53°23’,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多草原(6大草原)和湖泊(1000多个)。气候:内蒙古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内蒙古的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内蒙古从东至西可分作两大气候区:草原气候区,从东端呼伦贝尔盟至阴山河套平原一带,冬季冰天雪地,历达半年之久,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几乎相连,五月至九月气候温和,是旅游草原最佳季节。沙漠气候区,从阴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最佳旅游时间: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约40天)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节。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3%。西部是黄沙浩瀚的戈壁荒漠地带,高原上的大漠驼影,与草原的翠绿草色相映成趣。
蒙古草原上的传说和故事有哪些?
1、金代边壕的传说
在满洲里市区东北部,有一道形若巨蟒的金代边壕从今俄罗斯境内蜿蜒而入。成吉思汗等人跳下战马,来到泉水旁,人马共饮,顿时疲劳即消,浑身力气倍增。然而,这些边壕并没能挡住以成吉思汗为首的统一蒙古草原的进步势力,蒙古铁骑在一阵阵冲锋的号角声中,毫不犹豫地冲过了边壕。
2、下马酒
据说,下马酒是从成吉思汗世代流传下来的。相传,成吉思汗有两件心爱的宝物,一件是象牙做的扳指儿,套在右手大拇指上做射箭时钩弦之用。另一件则是雕花的饮酒杯,喝酒时用。然而,成吉思汗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两件宝物,在一次与他自小结义的兄弟札木合合聚时却救了他的命。
札木合见成吉思汗势力大,就想杀了他,就准备和他合聚时杀了他。
成吉思汗在三思熟虑后,终于骑马去了,到了那里,成吉思汗接过来迎宾酒,用扳指一蘸,象牙扳指变了色,成吉思汗耐住火,把酒敬了天,札木合又连敬两杯,都有毒,他大怒,拿出银酒杯来干杯,札木合没办法,只好放弃。
就这样,成吉思汗干逃过了一劫,下马酒也成为时尚,敬自然三杯酒和下马酒就这样传了下来,这个故事也成为传奇。
3、马头琴的故事
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你不是在想我吗?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4、成吉思汗的板指与银杯
相传,成吉思汗有两件心爱的宝物。一件是象牙做成的板指,套在右手大姆指上作为射箭时钩弦之用。另一个是雕花银酒杯,每次饮酒时都使用它。没想到,成吉思汗的这两件宝物,在一次与他自小结义的兄弟扎木合聚会时,却救了他的命。由此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
5、达尤
成吉思汗征战打天下的时候,他的都是能征善战的英雄。其中有个叫达尤的,更是智谋深广。他带领的军队,往南行进,刀刃不沾一滴血,就能长驱直入,他的军队占领了一个有一个重要的城市和乡村。他有个绝妙的智战方法。
达尤行军出发时,比别的的兵马并不多,可是他有一个出奇的兵营,那就是骆驼队。他的军队走到哪里,既不住店,也不骚扰城乡百姓。一到夜间,他就把一个营的骆驼拉成一条龙,再圈成一个圈,全军的兵马在中间打野盘。
他们烧火做饭,吃饱喝足后,就点起松枝,燃起一堆堆大火把营地照的通明通亮。让后士兵们围成一个圆圈,踢起皮球。他们踢半空高,玩的非常快活。踢累了,玩够了,他们就地躺在皮毡上睡觉。
第二天早起,他们生火做饭,吃饱后装好牛皮球,扔下大铁球,赶着骆驼队又走了。达尤的军队开拨以后,当地的居民百姓一看,他们打营盘的地方扔下了几个大铁球,他们搬都搬不动,别说用脚踢了。
于是,人们立刻传说起来,说达尤的兵将们如何如何有力气,几个人搬都搬不动的大铁球,他们一脚踢到半空,和这样的军队打仗,神兵也不会打胜。
宋军有些军队听到这话,当时就吓得酥骨了。也有那不信传说的中良,他们带着军队去交战。可是,不管是正面交战,还是夜袭偷营,都被达尤带领的蒙古军队杀得尸骨横飞,有时一个兵都逃不脱。
宋军再也不敢交战了,一听到英雄的蒙古军队开过来,立刻吓得软了腿。只有带着士兵,跪立两厢,捧盏称臣。
达尤带领军队一直战到云南还往南。据说如今大理那地方的蒙古族,都是带过去的军队留下的后人。
有哪些蒙古族的神话传说
1.蒙古族神话传说——鹿图腾
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奔于荒野,猎人们赶走了狼,带回了男孩,不知他为何人所生,便起名为"沙鲁"。及其能言,沙鲁能听懂各种动物语言;及壮应征入伍,随成吉思汗征战。一次宿营,沙鲁听到狼嚎,便告诉头领有洪水之灾,必须易地扎营。果然夜间风雨交加,原营地被洪水淹没。从此,凡夜间宿营,头领问沙鲁便知吉凶。从上述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的狼童传说看,蒙古人存在着狼图腾崇拜的观念显而易见。
鹿,柔顺而善于奔驰,和美而具有神力,古代人自然对其产生祟拜之情,此点史书不乏记载。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内蒙古巴尔虎、察哈尔、科尔沁等地区萨满巫师(博)所戴的帽子都用铁皮制成鹿角加以装饰,所用的青铜镜和法鼓也都刻画着鹿的形象,说明蒙古先民、特别是森林狩猎民曾以鹿为图腾神灵。所以"苍狼白鹿"这一对蒙古先民曾经起过巨大凝聚力的图腾神话,在《蒙古秘史》中被记载下来,弥足珍贵。从图腾制的发展来看,最古老的图腾是"原生态图腾",每个氏族只有一个,而且是存在于他们周围环境的实有之物,如狼、鹿这样的图腾实体。"在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的自身繁衍)都不断有所发展的情状下,氏族之间必然发生冲突、和盟、交往、婚媾和混血。……血缘家庭受到极大冲击,终至瓦解。族外婚导致图腾崇拜发生变化,'准原生态图腾'应运而生。"准原生态图腾实际是氏族由单一图腾向母系图腾和父系图腾两峰对峙的过渡,开始后者不占重要位置,等到人们更重视父系图腾时,便迈入了原始社会后期,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苍狼白鹿"双峰对峙而又以夫携妻的形式出现,可见是蒙古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存在的图腾形式。
2.熊图腾崇拜
据传说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女人与一只熊相遇,并逐渐熟悉接近,后来这个女人生下了与熊相似的几个孩子,把孩子养大后,她又回到熊那里。临行前留下话:'三年内不要杀熊,那样做就等于杀死我'。但是孩子们还是违背了母亲的告诫,第三年头上杀死了一只熊,当剖开熊腹时,竞看到那女人的乳房在里面"。
3.芒牛图腾崇拜
芒牛图腾崇拜也是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信仰。隆布策仍所撰《蒙古布里亚特史》便记载了有关布里亚特古史的神话传说。相传降生于布里亚特的名叫"阿旭干"的"依都干" (女巫)在贝加尔湖漫游时,看见一只芒牛在湖边口喷泡沫嗥叫。心想:"这不是我的一般际遇,而是天赐良缘",便与芒牛交。不久,依都干生二男,兄名布里亚太,弟叫浩日太。布里亚太在山顶丛林行猎时,遇一女为妻,生二男,兄叫依黑日持,弟名宝拉嘎特。由依黑日特和宝拉嘎特繁衍生息的子孙们,在罕山丛林里总是口念:"芒牛那额(王)父亲,灌木丛哈屯(后纪)母亲",并流传着向上苍献洒鲜奶以求保佑的献祭仪礼,至今生息于贝加尔湖的一些部族中尚有此俗。一芒牛崇拜神话传说(天子芒牛那颜)也是叙述芒牛那颜和依黑日特、宝拉咳特的起源的。传说芒牛那额本是天之子,然而他披着芒牛皮在貌似忙牛行走当中,向台吉、可汗的公主使眼神而使之怀孕。后来由他使眼神而妊娠所生的两个男孩成了宝拉嘎特、依黑日特一系的鼻祖。
4.天鹅图腾崇拜
相传霍里土默特是个尚未成家的单身青年。一天,他在贝加尔湖湖畔漫游时,见从东北方向飞来九只天鹅落在湖岸脱下羽衣后变成九位仙女跳入湖中洗浴,他将一只天鹅的羽衣偷来潜身躲藏。浴毕,八只天鹅身着羽衣飞去,留下一只作了他的妻子。当生下第十一个儿子后,妻子想回故乡,求夫还其衣,夫不允。一天,妻子正在做针线活儿,霍里土默特拿着"抓手"(即两片防止烫手的毡片)做菜烧饭。妻子说:"请把鹅衣给我吧,我穿上看看,我要由包门出进,你会轻易地抓住我的,让我试试看吧!"霍里土默特想:"他穿上又会怎么样呢?"于是从箱子里取出那件洁白的鹅衣交给了妻子。妻子穿上鹅衣立刻变成了天鹅,在房内舒展翅膀,忽然,喇的一声展翅从天窗飞了出去。"嗬唷,你不能走,不要走呀!"丈夫惊讶地喊叫,慌忙中伸手抓住了天鹅的小腿,但是,最后天鹅还是飞向了天空。霍里土默特说:"你走就走吧,但要给十一个儿子起名再走吧!"于是,妻子给十一个儿子起名为呼布德(xubud)、嘎拉珠德(GalJud)、霍瓦柴(xowaCai)、哈勒宾(Qalbin)、巴图乃(Batunai)、霍岱(xodai)、呼希德(xusid)、查干(caYan)、莎莱德(saraid)、包登古德(Bunggud)、哈尔嘎那(xarYana),成为十一位父亲留了下来,还祝福说:"愿你们世世代代安享福份,日子过得美满红火吧!"说完之后,便向东北方向腾空飞去。
5.鹰图腾崇拜
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成一件神衣,头上插上了羽毛做的神冠,让她邀游天界,把她培养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世界上最早的'渥都根'(ugan)",这是解释蒙古女巫来源的神话。而男萨满的最早化身也与鹰有血缘关系。原苏联杭加罗夫《文集》便记载了这样的传说:"世界开初,人间没有病,也没有死。过了不久,恶鬼向人间洒下病和死,人们开始受苦。这时,众神就派鹰从天上来到人间相助。但是,这特意派下来的鹰好不容易降到地上,地上的人们既听不懂它的话,又无法弄清它来到人间到底是为什么?不得已,鹰便在众神脚下飞舞起来返回天上。于是,众神便命令鹰说:到地上以后向最早遇到的人传授萨满的本领。这样,鹰再次来到人间,一眼就看到一棵树下睡着一个女人,鹰便和这个女人相交,使她怀孕。此时,这女人正处在暂时和丈夫分别的时期,待她重新回到丈夫那里,到足月时生了一个男孩,这就是人间最早的萨满。
6.树木图腾崇拜
传说古时候有两户名叫阿密内和图门内的人家,住在深山老林里生息繁衍。他们的子孙中有一个狩猎能手。一天,这个猎手在森林里发现一棵大树,中间有瘤,瘤洞里(空心)躺着一个婴儿。树瘤上端有一形如漏管的枝叉,其尖端正好插在婴儿口中,树的液汁顺着漏管经婴儿口进入体内,成为他的食品。树上有一鸱鴞精心守护。猎人便把婴儿抱回抚养,称婴儿为"树婴为母,鸱鴞为父的天神(腾格里)的外甥。"婴儿成人后被推为首领,其子孙便繁衍成为绰罗斯部族。"绰罗斯"者,漏管树杈哺育人之意。又有将抱养婴儿的人及其后代称为"准噶尔"部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