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水族民间故事,关于水族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鲤鱼的民间传说
1、鲤鱼精
村里来了个戏班子唱戏,村民没见过,都赶过来看。一个后生看戏的时候发现一位美丽的姑娘,悄悄跟着发现她是鲤鱼精变的,就趁她上岸脱掉鱼皮的时候藏了起来,对姑娘说只要和自己成亲三年就还给她。姑娘没有鱼皮回不了水里,就同意了。
三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不想这个秘密被婆婆发现了,还拿话来说姑娘。姑娘本来想反驳,没想到婆婆一不小心,说出来鱼皮藏在瓦片下面。姑娘从瓦片下拿出鱼皮,穿在身上变回鲤鱼回了水里,后生再去找,什么也没有了。
2、鲤鱼穿衣
唐朝开元年间,因为皇上姓李,所以不让人们打鲤鱼吃,抓着要挨打。
有个叫杨表天的年轻人是孤儿,是表叔和姑姑抚养长大,后来这两个人病了,需要鲤鱼眼睛入药,杨表天为了救自己的亲人,第一次铤而走险,抓了鲤鱼,但是被发现了,虽然穿了厚厚的棉裤,屁股还是肿的老高。
第二天杨表天又去抓鱼,远远的看着官府又过来,他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黑脸汉子过来,把鲤鱼的须子割掉,又将鲫鱼的皮割下来,披在鲤鱼身上,这才让他逃过一劫。杨表天感激的问恩人的名字,得到的回复是“王维”。
后来,官府对于吃鲤鱼抓鲤鱼的事情管的越来越轻,据说就是王维上书朝廷进谏的结果。
3、鲤鱼报恩
长汀县河田镇的汀江河道有一个地方叫步塘潭,潭西岸是修坊村,村蜡烛园有个姓修的孩子,心地十分善良,有一次看到沙滩上被冲过来的红鲤鱼回不去水中,就自己动手把它放回步塘潭中去。
后来小孩长成小伙,一天在河中捕鱼的时候,跟随一条红鲤鱼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红鲤鱼说自己就是当年河滩上的那条鱼,为了报恩,想让他留在和自己成亲一块享福。但是小伙说家中有父母要照顾,所以拒绝了。红鲤鱼精见他执意不肯留下,就拿起他的鱼篓装了一篓谷壳做礼,让他带回去。
小伙上岸后倒掉了谷壳,等他回家后,发现鱼篓里有东西的闪光,仔细一看,原来鱼篓缝中夹了几粒瓜子金。他明白这是鲤鱼精送给他的,心中很感激。他用瓜子金换来一张新鱼网,辛勤地在汀江上捕鱼。从此不再愁吃愁穿,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4、鲤鱼造城
桐江滨水边,一尾千年修炼的金色鲤鱼化为人形,召唤了许多鱼鲤鱼精过来化为青年男女,定居在桐江。他们开石筑园的筑园,奋力开拓,终于建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村庄。
就在金鲤姑娘与人们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欢庆的时候,龙母娘娘出现在金鲤姑娘面前,呵斥姑娘身为尊贵的人,却要做这些下等人才做的事情,还要拉着姑娘回龙宫。金鲤姑娘毅然挣脱龙母娘娘的手拒绝了她的好意,与其它众鲤鱼一起再次建起了防水的城池。
金鲤造械夺天工,留芳千古美名扬,刺桐花开刺桐城,邂城内外尽春光。“鲤鱼造城”的故事,直到现在依旧在泉州民间传颂着。
5、鲤鱼跳龙门
龙门还未凿开时,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一条大红鲤鱼提议大家跳过龙门,并自告奋勇地第一个尝试,它使出全身力量,一跃成功,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天上降下一条巨龙,告诉其它的鲤鱼不要害怕,并且鼓励它们也跳过龙门。虽然大家也去尝试了,但是最后成功的只有几条,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我急求关于鱼的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 谢谢啦
故事一:
阿庐古洞的明鱼
传说很久以前,泸西域西的玄天阁上住着厂位法术超群的老道士,世称"唐神仙"。唐神仙少时饱读经书,聪慧过人,但科举场中历尽坎坷,终无进身之门径。唐神仙看透了社会的腐败黑暗,愤世嫉俗,选申阿庐古洞这个世外桃源遁隐楼身、修行悟道。善良的妻子长年坚持给他送饭,并苦苦哀求他回家居祝妻子炙热的感情融化不了丈夫冰冻的心,枯木再难萌发新芽。有一天,唐神仙对妻子说:"你的情我领了,但洞外的世道令人难以忍受。今天我们以这仅剩的鱼骨为卜,若此鱼生还,我得继续在洞中修道,若不能生还,就遵从贤妻之命出洞回家。"言毕,将鱼骨投人水中,霎时,鱼骨变成了摇头晃尾的透明鱼。当地百姓视为"神鱼"。
故事二:
产卵的鱼和产囝的鱼
海里的鱼千百样,鱼眼睛呢,只有两样。有的鱼眼睛是圆的,有的鱼眼睛是扁长的。圆眼睛的鱼都是产卵的,扁长眼睛的鱼是产囝的。同是海里的鱼,为啥有这样的不同呢?
相传龙王接位不多久,想使自己管的鱼虾生得多,大得快,水族早一日兴旺,特意发一道旨令,叫大小鱼虾,清明前后,统统到龙宫前产卵。
“清明谷雨,大小做母”。清明一过,鱼虾就接龙王旨令,赶到龙宫前产卵啦。龙宫四周,原本空荡荡,才一下子呢,鱼啦,虾啦,蟹啦,海龟啦,玳瑁啦,一个个挺着大肚,摇头摆尾挤挤拢。一到,就产卵啦!才煮一顿饭的工夫,产的卵重重迭迭,连边都看不到。鲸鱼和鲨鱼个大,身长,产的卵又多又大,一粒粒圆滚滚。凑巧,正产在龙宫前,把宫门堵得死死的。这一来,水晶宫四边围连一条插脚的路都没了。宫门呢,也开不了啦!
龙王慌了,叫三太子去清出一条路来。三太子透过门缝一看,嗳呀,怎么清路呀!宫门若是一开,堵在门前的鲨鱼卵、鲸鱼卵,就会跟着滚进来,连龙宫都会赛满哩!龙王发愁了,三日三夜没想出啥好法子。
三太子头脑还算灵,说:“这起事,除非去找玉帝,要不,憋也会把我们憋死。”
龙王叹叹气,说:“连门都开不了,怎么出去找玉帝?”
三太子抬头东看看,西看看,高兴了,说:“有法子,有法子,把龙宫顶水晶打破两块,就能出去了。”
龙王想想:水晶镜打破,真心疼。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也只好这样了。
没料到龙王到了天庭,讲明这起事,倒反被玉帝训一通:“
你当了四海龙王,怎么做这种呆事?你会叫鱼虾来产卵,也会把卵搬走。去,去,去,自己做事自己担当。这种事,我不管!”
龙王心内懊恼,回到海边,坐在滩头叹气。
正好,来了一个讨海老,头发、胡须、眉毛雪白白。龙王想:“土话说:‘天上仙不如地下佛,地下佛不如世间人。’还是请他帮帮忙。”赶紧把讨海老拉着,求他设法搬鱼卵。
讨海老想一想,问:“这起事,玉帝管不了,别的神仙、佛祖有啥好法子没有?”
“我还没找过。”
“先去请他们设设法,他们实在想不出,再来找我。”
龙王听听,也有道理,顾不得岁数大,筋骨酸,又上南天门。上八洞、下八洞全跑了,找了四日四夜,把太老君、如来佛祖、观音大士、黎士老母全找了。这班神佛讲了:“玉帝都管不了,我们小仙啥法子!”一句话,推了。
实在没法了,龙王又来找讨海老,苦苦求:“老伯,千万帮一帮,我一定重重答谢。你要什么,我给什么。”
讨海老说:“你真的要谢,别的我也不要,每的给我一点鱼虾。”
一听要鱼虾,龙王又舍不得啦,看看讨海老的手,耙子一样,每的要多少鱼囝虾孙给他呀!又想想,话出嘴,不泼地,收不回了,就要滑头,说:“好。只是不准用手抓。”
讨海老指指树枝缝的蜘蛛网:“用网,网多少,算多少,好勿?”
龙王应允了。
讨海老拿聘捆草药,说:“送一捆药,两句话,叫作‘涂滩礁屿来安排,产卵产囝两分开’。”又细细交代一番。龙王头颠尾翘,欢欢喜喜走了。
龙王回到东海,嗬,跟讨海老讲的一样,龙宫的路通了!原来,讨海老叫龙王去找神仙佛祖,是拖日子,使一些鱼卵变小鱼先游走。宫门开了,龙王也欢喜了,用草药煮了一大桶汤,把个体重的鲸鱼啦、鲨鱼啦,还有海狗、海猪,统统召来喝。又叫三太子召集鱼虾来听令。
第二日,鱼虾统统来到。龙王讲了:“鱼囝鱼孙听着,明年起,你们再不用到龙宫来了,自己找个好地方去产卵。黄鱼,你到海屿边涂中去;鳓鱼呢,选浅海半沙涂;花班鳜鱼,去礁石边;无骨章鱼去海涂;驼背乌贼,你们把卵产到岛屿边杂草上,水冲不走,最保险;海龟、玳瑁,你们吃亏一点,多抓点路,到近南海的岛屿沙滩去。”
鲸鱼、鲨鱼听了半日,没听到自己的名,赶紧问:“我们呢,怎么漏了?!”
龙王说:“没漏,没漏。你们明年不产卵,要产囝啦!再产卵,我怕龙宫门又要堵死!”
鲸鱼、鲨鱼听听,嗨,产囝?真稀奇。再一看,又叫起来:“咦,眼睛怎么变了?”
龙王笑了:“对,昨日喝的药,就是叫你们换肚肠,变眼睛。你们,还有海狗、海猪,眼睛都变扁长,以后都产囝。产囝日子呢?也不必清明、谷雨,五六月、七八月都可以,随你们喜欢。”
众鱼虾听听有道理,蛮好,要散了。龙王又讲:“这个法子,是人教我的,我应允要答谢他。以后,人用网来围,你们跟着去;若是用手抓,千万不要被抓到!”
从那时起,鱼就分作产卵和产囝的了,龙宫大门呢?也没再堵过。龙王晓得人的厉害,只好年年给人献鱼虾。那班鱼囝虾孙,看到人用手抓,就拼命挣逃,看到网来围攻,就乖乖跟入网。到现在,还是这样。
古人吃河豚鱼,都有哪些有趣历史故事?
“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䰽䰽bei之鱼,食之杀人”
《山海经·北山经》中说到:敦水往东流,汇入了雁门之水,而在这条河水里,盛产一种被称为䰽䰽的鱼,书中原文说这种鱼“食之杀人”。
什么叫“食之杀人”呢?有的书上记载说,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好梦中sha人,就是因为吃过了这种䰽䰽鱼。难道说这种鱼体内含有什么特殊的毒素,会让人吃了以后产生sha人的念头吗?
鱼,在远古的时候也被叫做鯸鲐[ hóu tái ],或者鯸鮧hóu yí 。
《本草》中说:“(䰽)鯸鲐也……河豚别名。”
原来山海经中记录的这种杀人鱼,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河豚鱼。
既然河豚的毒素这么厉害,“食之杀人”,我们不去吃它不就可以了吗?可是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对于河豚鱼也是一样,它无敌鲜美的口感最终害了它,也害了一些拼了命想要吃它的人们。
根据《山海经·北山经》中的记载来推测,可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品尝河豚的鲜美味道,而且基本可以肯定当时有人因为误食河豚而身亡的,这应该就是山海经里记录的䰽䰽鱼“食之杀人”的由来。
2000多年的时光流转,时间来到了公元3世纪,河豚的美味非但没有在漫长的岁月中被人淡忘,反而随着六朝古都建康,也就是现在南京的一步步崛起,河豚的饮食文化反而在长江下游一带渐渐地兴盛起来。当时人们品尝河豚的兴致比现在的日本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品尝河豚白子,也就是河豚的精巢时,对它的洁白如腴、丰腴鲜美、入口即化、美妙绝伦的感觉,简直达到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地步。不过高手在民间,有人联想起以前越国的美女西施,于是乎一个羞羞的称谓“西施乳”就在长江下游的老百姓中传开了。
当时间来到北宋年间时,河豚早已经成为一种世人皆知的极品美食。诗人梅尧臣在一首诗里提到,“春洲生荻di芽,春岸飞扬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只要一到河豚鱼上市的季节,它高昂的价格就让所有的鱼虾都黯然失色。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更是将河豚与“八珍”之一的猩唇相提并论,说道“此鱼旧传闻,珍异等猩狒”。关于极品美食猩唇,大脸怪也曾经发布过一期文章专门介绍,有兴趣了解的朋友们可以移步到主页观看。
当然,最有名的吃河豚的历史人物莫过于大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了,他在1084年春,赴任常州团练副使时,被当地一位善于烹饪河豚的大厨,请去吃河豚想借苏东坡的名气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苏轼应邀赴宴,去了以后他只顾埋头大吃,过程中一言不发,让躲在屏风后面观看的大厨大失所望,以为苏轼对自己烹饪的河豚并不感冒。不料等到苏东坡吃完河豚,放下筷子的时候,突然大叫了一声:“也值一死!”意思是说,河豚的美味就算是冒死品尝也是值得了,据说他的这个典故就是民间俗语“搏死食河豚”的出处。
苏轼说的“搏死”并不是说说而已,历史上因为吃河豚而丧命的人也不在少数。据说在日本的战国时代,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他的下属武士们就很迷恋河豚的美味,结果很多武士因为误食了河豚毒素而身亡。后来因为s的人太多了,导致国力严重被削弱,无奈之下丰臣秀吉只能下令禁止人们食用河豚,违反禁令甚至会被没收家产乃至拘禁。禁令一直持续到明治时代,才被当时的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倡导取消。
河豚毒素固然厉害,但是呢,也有一些例外,历史上就有不管怎么吃都吃不死的人,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宋代时候饶州有个吴某人,夫妇两人家庭和睦,生活富足。话说有一天,吴某在外面喝得大醉回来,到家倒头便睡。他的妻子帮他解衣脱鞋,赶巧不巧吴某醉中打把势,一脚正踢中妻子的心窝,导致妻子当即倒地死亡。而酒醉的吴某人,继续酣睡根本不知道当时发生的一切。吴某的妻子,也是大户人家,娘家人得知这件事情以后,认为是吴某杀害了闺女,要把他押送官府。但这个案子事发突然又没有目击证人,州县官不敢随便断案,就把这件案子上报到了朝廷。
吴某的族人担心皇上敕令明正典刑处以斩立决,可能会让全体族人蒙羞。他们经过商量之后,就买通了狱卒打算提前毒死吴某,以此来保全吴氏家族的体面。因为饶州这个地方盛产河豚,当时也正是河豚上市的时节。于是就先后四次给吴某送了生河豚,吴某人哪里知道里面的内情,每顿都把只经过简单处理的生河豚吃得一干二净。不过奇怪的是,吴某非但没有毒发生亡,身体反而比以前更加健壮了不少。不久以后恰逢天下大赦,吴某得以出狱回家,没想到后来他子嗣兴旺儿女众多,一直活到了八十高寿才离开人世。这件事被记录在了《太平广记.水族一》中,古时候连吃煮熟的河豚都会毒死人,因此在食用前,必须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将鱼腹内脏拣清,洗净,然后用油煎,再放入佐料反复烧煮,要烧得肉烂皮酥,才能够食用。为了防止中毒,还常常在吃鱼前烧煮一锅“芦根汤”以备解毒之用。这位连吃四次生河豚都安然无恙的吴某人,绝对称得上是河豚饮食史上的一位奇人了。
另外,在明代谢肇淛zhe的《五杂俎zu.卷九》中还记录了另外一则与吃河豚有关的趣事,如果您此刻正在吃东西,建议您吃完以后再继续观看接下来的文章内容。
等到了吃宴席的时候,因为起风了的缘故,渔民没能捕捉到河豚。于是一干人等就换了其他菜肴,推杯换盏畅饮到深夜。等这个外乡人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了。老婆问他话,他干瞪着两眼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妻子一见这情形心想完了,着急地说道:“肯定是吃河豚中毒了。”赶紧吩咐儿子去茅房取来屎尿粪汤儿,撬开他的嘴,灌了个肚满肠满。好家伙,这一折腾还了得,那个外乡人吐了个翻天地覆,等酒醒之后问明白了真相,一家人那叫一个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水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水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1.端节
端节,水族人民又称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吃端、过瑞,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在农历岁首(农历九月)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丰收而举行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依山傍水而居的水族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将自己的家园建设成鱼米花果之乡。他们把自己的家乡比作“象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在水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功人的故事。传说很早以前,水族三弟兄,被家乡的特大洪水冲到三洞地区,为了战胜贫穷。饥饿,决定各尽一处,用勤劳与智慧开拓新生活。到了水历正月(农历九月)村支那天三兄弟毅然洒泪分了手。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取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同庆。后来水族人民使依初亥、双亥、三弃(用十二地史记日)的先后顺序轮流过年,从农历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都有过年的村寨。
除夕,“借端”的各村寨,将深藏的铜鼓取出,用鼓声宣告辞旧迎新的“借端”开始。节周期间,户户都备有鸡、亿;鱼、肉。迎接四乡八寨来的亲友和一些不相识的客人。吃新米饭,喝美酒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到各家分享撰品,到处可见孩子们踏着脚,伸着手大声喊着“海有啊!海有啊!”(给我啊、给我啊!)的场面。哪个儿童获得的糖食,果品、鱼干最多,那个孩子就被认为最能干、最健康、最幸福。姑娘们身穿四周镶花边的蓝色大襟无领半长衣、青布长裤。系花四腰,或穿裙子,将长发梳成一把,斜给头上,佩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物,与神采奕奕的小伙子们聚集在“端圾”四周,吹芦里、吹响、拉胡琴、敲铜鼓。皮鼓声和铜声交织在一起。青年男女踩着鼓点,纵情歌舞,随鼓点快慢而变换舞步,最后鼓点密急如雨宣告结束。赛马、斗牛的“端坡”上,人山人海,锣鼓声震撼大地。当英俊的骑手策马扬鞭登上坡顶时,欢呼声响彻云霄。入夜,兴奋的水族人民围坐在火塘边,吃着象征丰收的糯米团,喝着糯米酒,不时地发出“秀!秀!”(干杯!干杯!)的欢笑声,到处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有些水族地区不过端节而过“邯节”,水语叫“借卯”。每年水历十月(农历六月)选一卯日举行。届时,青年男女打着花布伞,手拿花帕和扇子,到卯坡唱歌,跳舞,嬉戏,游玩。晚间在村寨广场聚会,吹芦里、吹响、去铜鼓、皮鼓、喝花灯戏。
2.额节
是荔波县德门、田早、太吉、尧古、拉交、水庆等地水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为水历正月的酉亥民半夜没素席祭祖,以鱼为上供珍品,另外还供糯米饭、甜酒、大小南瓜等。过去还举行赛马、击铜鼓等娱乐活动。方式、内容与瑞节相似。
3.怀雨
水族语音译,是贵州水族每年夏历三月中旬栽秧后,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的一种祈求农业丰收的祭典。
4.卯节
水族语叫“借卯”(意思是“吃卯节”)。是荔波县和三都县九阵地区水族人民的节日。日子要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忌丁卯属火的四比过节那天,人们盛装到“卯场”上唱歌,所以“卯节”也叫“歌节”。青年男女对歌,谈情说爱。关于“卯节”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对仙男仙女,男的叫阿腊,女的叫阿向,他俩相爱结为夫妻,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并经常帮助别人,后被尖顶王赶走。他们热恋故乡,不忍离去。于是阿腊变成正腊坡,阿向变成了要向井,从此正腊坡森林茂密,要向井长流不息,周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选择了这个吉祥的日子唱歌跳舞,一代一代传到现在。
5.苏宁喜节
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农历十二月丑日。节日那天,全寨的小孩提着特制的小竹的,结队挨家挨户去要象征长寿幸福的糯米饭、鸡蛋......>>
水族有什么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在几月几日 端节
端节,水族人民又称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吃端、过瑞,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在农历岁首(农历九月)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丰收而举行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额节
是荔波县德门、田早、太吉、尧古、拉交、水庆等地水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为水历正月的酉亥民半夜没素席祭祖,以鱼为上供珍品,另外还供糯米饭、甜酒、大小南瓜等。过去还举行赛马、击铜鼓等娱乐活动。方式、内容与瑞节相似。
怀雨
水族语音译,是贵州水族每年夏历三月中旬栽秧后,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的一种祈求农业丰收的祭典。
卯节
水族语叫“借卯”(意思是“吃卯节”)。是荔波县和三都县九阵地区水族人民的节日。日子要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
苏宁喜节
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农历十二月丑日。
水族有哪些节日?它有什么特点以及风俗?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九阡酒”是水族传统佳酿。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
水族婚俗留有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方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伞步行在前,接亲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前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在秋冬举行。
水族姑娘出嫁后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挑水。
水族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饮酒风俗
水族人民素以肝胆酒招待客人,表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他们在杀猪时,一般都把猪胆留了下来。当客人入席,酒过三巡,主人便取出猪胆,剪开管口把胆汁注入酒壶,给在座的人各斟一杯,由客人先喝,然后才轮到主人。喝酒 *** 时,往往要喝交杯酒,即宾主联臂举杯,同时将对方递来的酒饮下,表示心诚。 同时,如多人一起饮酒,到 *** 时,宾主之间手挽着手,即:每个人的左右手都和自己左边和右边的人的手握起来,先一起高声叫“哟(去声)”或“秀”(去声,为干杯之意),连续三次后,第四次开始喝酒,一般从长者(位尊者)开始喝,然后顺着下去(不必再有长者之分),轮到谁喝,大家都要一起叫“哟”或“秀”,直到最后一位,喝时必须干杯。
婚俗礼仪
水族婚俗留有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方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伞步行在前,接亲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前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在秋冬举行。 水族姑娘出嫁后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挑水。
水族禁忌
生活方面:
命带三丁六甲的人忌吃狗肉、羊肉和斑鸠肉,否则认为会眼瞎、腿瘸。
每年阴历八月下旬起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共四个),就是水族人民过端节的日子。过节期间忌荤腥,点灯也忌用桐油。 临出远门最忌煮饭不熟和摔破碗、掉筷子,生怕途中遇难回不了家。 无风无雨而山崩树倒,蛇、蚁进家或马蜂在家做窝等,都认为是不祥之兆。 忌见大群乌鸦出现,认为这样地方必有乱事。 忌飞鸟屙屎掉在人身上,认为这样出行不利或是预报凶事。 忌野兽进寨,认为野兽进寨是全村有祸的征兆。 忌见孕妇。做事时,有孕妇看见,会失败。 忌见异性如厕。要出门办事时,碰到异性解手,认为会走霉运,会办事不利。 忌猪、牛进家,认为这样是极大的不祥,要把进家的猪、牛杀掉敬神。 忌狗一胎仅生一子,猪一胎仅生二子,忌鸡在酉时叫。
婚姻方面:
结婚之日忌打雷,否则认为是大不吉而终日悬悬,因此水族人结婚多在冬、腊月。 结婚时辰未到,忌新娘进入新郎家,怕以后新娘不跟丈夫住在一起。 新娘进新郎家门时,要跨马鞍、跨火盆,忌踩门坎,怕将来新娘不落夫家。同时,男家一切人都要回避,待新娘进新房后,家人才会聚问好。
生育方面:
产妇未满月忌入别人家;产妇家在产后三日内也忌别人进来,怕踩子孙。若有人进来,产妇家要招待来客吃一顿饭;妇女生产,外婆来看女儿,忌进产房,怕不能回家;产妇忌食生鸭血、猫、蛇、蛙肉。
丧葬方面:
人死后,人死后,同一区域的族人一律忌荤食素(鱼类除外)。女子死了,娘家夫家两族人都吃素,一直到落土安葬为止。 已出嫁的女子,不许......>>
我要了解贵州水族的全部习俗 水族习俗
民间有尊 *** 俗,凡遇老人生日,晚辈儿女要特意缝制自制白布长衫和白布头帕敬献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人死实行土葬。死者系妇女,要由娘家验看后才能人殓合棺。停枢期间设堂开祭,请男女歌手唱歌跳舞。
水族婚俗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过去父母包办,现多自由恋爱成亲。
水族节庆
水族除与周围汉族同样欢度传统节日外,本民族主要节日有三月三祭龙节(又叫祭天节)、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日祭山林节等。节庆期间,喜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宴客,男女喜饮白酒、甜酒。
农历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大年初一是春节、春节是春天的节日、“春节”起源众说纷纭 、“春节”名称几经变化
五末日:正月初五,又叫“五马日”,这天也叫“破五”
人日:正月初七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亦称“上元节”,又称“灯节”:正月十五元宵节
二月二:又叫“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谚语。
寒食、清明: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节,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节。
佛祖诞辰:四月初八:佛诞,又传说是“牛魔王”生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五月初五是“端阳”、端阳雨、啊!划龙船、今又“端午”
雨节:农历五月十三日,民间传说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
过半年:农历六月初一
天贶节:农历六月初六,又叫晒衣节:六月六,晒龙袍。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又称“七夕”:七夕情人节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七月半)或十五日,又叫“鬼节”
盂兰盆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天医节:农历八月初一日,
中秋节:旧名“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中秋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金秋重阳老人节
十月交: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
冬节:冬至――冬节
腊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日民谷要煮“腊八粥”食:腊八节与腊八粥、腊八节之来由、上“腊八粥”!
辞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俗称“过小年”,传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称“辞灶”。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最后一天):最恋是除夕、“年”的传说
水族的风俗习惯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九阡酒”是水族传统佳酿。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水族婚俗留有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方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常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伞步行在前,接亲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前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在秋冬举行。水族姑娘出嫁后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挑水
春天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在我国打春之后就算春天开始了,其中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
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 *** ,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 *** 。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7、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13、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澡堂会:春节,习俗:沐浴、交友
***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
民间故事传说400字
传说,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美丽端庄的白娘子,另一条青蛇修炼了五百年,也化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们二人结伴来到西湖游玩,当她们来到断桥时,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见一位清秀的白面书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书生许仙打着伞来到湖边乘船,
正好看见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狈,许仙忙把自己的伞递过去让她们避雨,自己却躲得很远,任凭雨淋。白娘子看见许仙这样老实腼腆,心里更喜欢了,许仙也对美丽的白娘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许仙和白娘子成了亲,并且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药店,治病救人,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们。
但是金山寺的法师法海却认为白娘子是妖精,会祸害民间。他悄悄地告诉许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还教许仙怎样识别白蛇。许仙将信将疑。转眼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这时候已经怀孕,她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不顾自己怀孕,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白娘子与守护灵芝草的护卫拼命恶战,护卫被白娘子感动了,将灵芝赠给她。许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
可是法海还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间生活。他将许仙骗进金山寺,强迫他出家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愤怒,率领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许仙。她们不断作法,引发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围,这就是传说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显法力,白娘子因为临产,打不过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护下逃跑。当她们逃到断桥时,正遇上从金山寺逃出来的许仙。许仙与白娘子二人经过劫难,又在初逢的断桥相见,百感交集,不由得抱头痛哭。白娘子刚生下儿子,法海就赶来了,他无情地将白娘子镇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诅咒说,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则白娘子永远也不能再回到人间。
多年后,小青修炼得道,重回西湖,她打败了法海,将西湖水吸干,将雷峰塔掀倒,终于救出了白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