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民间故事(苗族的传统故事百灵鸟视频)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安龙民间故事,关于安龙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安龙民间故事,关于安龙民间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贵州省安龙县龙山镇历史?
  • 苗族的传统故事百灵鸟视频
  • 苗族历史、文化、习俗
  • 贵州省安龙县是哪个市
  • 苗族的简介
  • 贵州省安龙县龙山镇历史?

    明末,清军入关永历帝朱由榔在安龙建都达四年之久,组织指挥抗清斗争,发生了许多悲壮的史事,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地崇龙头仙鹤顶,名重南明古皇都。”是历代文人墨客赋予安龙的赞誉。明“十八先生”的故事,令人感慨苍凉,异代同悲;张之洞父子在安龙的轶事和招公筑堤的壮举,使安龙遐迩闻名,成为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安龙山川灵秀,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有清末重臣张之洞、领导农民反清起义的布依族首领王囊仙、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副总指挥苗族将军王宪章、北伐军左翼总指挥袁祖铭、策动国民党六十军长春起义的传奇将军杨滨、率领国民党十九兵团和平起义的司令官王伯勋、一代报人王亚明等。

    布依族

    ,据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资料考证,是属于古越人中“骆越”的一个支系。布依族的祖先,

    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善良、勤劳、朴实的布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布依文化。男耕女织的生活习俗如今还在延续。布依族有隆重的传统节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有传统的布依服饰;有源远流长的布依婚俗、布依语言、布依名特小吃,在劳动中创造的原生态布依族歌舞。 在经济的冲击下很多少数民族逐渐汉化,而安龙、贞丰一带完好地保留了可贵的布依族文化,安龙布依族主要分布于龙山、坡脚、平乐。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语言文化。布依语,特别是其语汇(语词及谷语、谚语等)

    布依族少女

    部分,保存了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在这些表现形式中,诗歌所反映的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有对古代人类起源和民族迁徙的追述;有对统治阶级罪恶的痛斥和揭露,对善恶的褒贬;有对劳动生产和纯真爱情的赞颂,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布依族多居于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多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布依族普遍恪守“敬老得少”的社会美德,处处尊重老人。一家有难,全族相帮。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有民族独特的服饰风格,安龙一带的布依族依然保留了蜡染,纺织等传统的布依族工艺。

    苗族的传统故事百灵鸟视频

    ① 跪求一部电影!主要讲的是苗族的故事,影片开头就是就是一个人生吃蛇那些东西!后面就是蛊毒害人的情节!

    蛇山蛊女

    ② 苗族有独特的民族风情,那关于苗族 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呢

    苗族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苗族的民间故事,民间风俗吧,就比如。过年踩花山山歌对唱。还有过年到别人家做客。必须喝两杯酒。但是杯子里的酒不能喝完,多少都留一点底。他就越喝越有。

    ③ 关于百灵鸟的传说

    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内年。一天清早,一个容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④ 老变婆苗族的故事电影

    我要看老边跑的苗,家族的故事电影。

    ⑤ 百灵鸟传说与故事

    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回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答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⑥ 苗族文化比较经典的故事

    这个我来告诉你,至今仍口口相传,无论云贵川,江西,湖南等地的苗族,抑回或越南,缅甸,老挝答的苗族。不管有没接受过文化教育,老人,年轻人,有那么几个故事是共知的:

    洪水潮天(女娲兄妹恋传说)

    人虎情未了(一段人,妖情感传说!主角诺丫,彩奏,虎)

    战神传说(取材于蚩尤战炎皇,直接影响苗族人风俗习惯)

    至于蛙精取亲,孤儿泪等,知道的人少些。

    望采纳

    ⑦ 苗族的民间故事100

    洪水滔天(苗族)

    很古老的时候,有两位老人,养得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没过多久,两位老人先后去世,就流下三个孩子。两个儿子经常与天赌气,天气很冷下着大雨的时候,他们说太热了,就用扇子扇着上山;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又要到河边去烧大火烤。后来天干了七年,草根吃完了。天冷了七年,牛马牲口都杀吃完了,接着洪水又淹没了整个大地。老大老二就做了两个鼓,准备在上面任其去飘。老大做的只够一个人坐的铁鼓,老二做的是一个大木鼓,他喊妹妹与他坐在里面。

    洪水越涨越高,老大的鼓没有多一阵子就不见了,老二和他妹妹坐的木鼓随着水位越升越高,一直升到天上顶着天,发出冬冬的响声,天老爷听到响声就派天兵天将察看,这时知道洪水已经满到天上来了。于是命天兵天将放出龙猪到地上来拱,拱出许多大沟大凹大洞让水漏走。老二和妹妹的木鼓也落下了地。地上的人全部都死光了,就剩下他们兄妹二人。

    在这种情况下,老二向妹妹说:逗妹妹,地上的人都死光了,看来只有我们两个成亲了。地妹妹说:逗成亲到可以,怕天地不容。地老二说:逗老天会答应的,天底下的人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办法。地妹妹说:逗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用面前这盘磨来试试。你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我背着下边那片从这边山上滚下来。如果磨心插在磨眼上就成亲。地哥哥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妹妹背着下边这片从这面山上滚下来,结果磨心恰恰插在摸眼上。妹妹还是不放心,又对哥哥说:逗我拿着一颗针从这边扔下来,你拿着线从那边扔过来,如果线穿在针眼上就可以成亲了。地他们一个拿着针,一个拿着线,各从一边扔下来,一找,果然线也就穿在针眼上,他们就成亲做人家了。

    兄妹俩成亲后,三年先后生了三个儿子都不会说话,很想知道要如何办才好,有一天晚上,妹妹在睡梦中遇到一个天神,她把情况告诉了天神,天神告诉他,你们两个多拾一些柴烧一块大石头,要烧得烫烫的,你就把三个娃娃从大到小的抱来烫他的 *** ,看是哪样原因。

    第二天,妹妹把自己做的梦告诉哥哥,两人就照着去做,把一块大石头烧烫后,首先把大的那个抱来烫, *** 一落在石头上就喊逗哎哟呐地,兄妹听到喊声才知道这个是苗族;接着又抱第二个来烫, *** 一落在石头上就喊逗哎哟咧地,兄妹听到喊声又知道这个是彝族;最后抱第三个来烫,喊逗哎哟嫫地,兄妹才知道这个是汉族。 第四年,他们又生了一个不像人的东西,没有脚也没有头,是个肉球。放在地上会来回滚动。有一天晚上,妹妹做梦又看见天神,又教他们方法。第二天一早,老二找来一把大刀在磨石上左磨右磨,大刀磨得很锋利,于是把那个大肉球剁成细细的一大盆,两人拿去撒到漫山遍野。落在桃树上的就姓(陶),落在李子树上的就姓(李),落在什么东西上的就姓什么,最后一点撒完了就姓(王),过了两天,凡是撒到的地方都有人家,到处都是房子,都在生火煮饭吃。

    从此,人数才慢慢地发展起来。

    ⑧ 苗族神话故事有哪些

    水滔天(苗族)

    很古老的时候,有两位老人,养得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没过多久,两位老人先后去世,就流下三个孩子。两个儿子经常与天赌气,天气很冷下着大雨的时候,他们说太热了,就用扇子扇着上山;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又要到河边去烧大火烤。后来天干了七年,草根吃完了。天冷了七年,牛马牲口都杀吃完了,接着洪水又淹没了整个大地。老大老二就做了两个鼓,准备在上面任其去飘。老大做的只够一个人坐的铁鼓,老二做的是一个大木鼓,他喊妹妹与他坐在里面。

    洪水越涨越高,老大的鼓没有多一阵子就不见了,老二和他妹妹坐的木鼓随着水位越升越高,一直升到天上顶着天,发出冬冬的响声,天老爷听到响声就派天兵天将察看,这时知道洪水已经满到天上来了。于是命天兵天将放出龙猪到地上来拱,拱出许多大沟大凹大洞让水漏走。老二和妹妹的木鼓也落下了地。地上的人全部都死光了,就剩下他们兄妹二人。

    在这种情况下,老二向妹妹说:“妹妹,地上的人都死光了,看来只有我们两个成亲了。”妹妹说:“成亲到可以,怕天地不容。”老二说:“老天会答应的,天底下的人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办法。”妹妹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用面前这盘磨来试试。你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我背着下边那片从这边山上滚下来。如果磨心插在磨眼上就成亲。”哥哥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妹妹背着下边这片从这面山上滚下来,结果磨心恰恰插在摸眼上。妹妹还是不放心,又对哥哥说:“我拿着一颗针从这边扔下来,你拿着线从那边扔过来,如果线穿在针眼上就可以成亲了。”他们一个拿着针,一个拿着线,各从一边扔下来,一找,果然线也就穿在针眼上,他们就成亲做人家了。

    兄妹俩成亲后,三年先后生了三个儿子都不会说话,很想知道要如何办才好,有一天晚上,妹妹在睡梦中遇到一个天神,她把情况告诉了天神,天神告诉他,你们两个多拾一些柴烧一块大石头,要烧得烫烫的,你就把三个娃娃从大到小的抱来烫他的 *** ,看是哪样原因。

    第二天,妹妹把自己做的梦告诉哥哥,两人就照着去做,把一块大石头烧烫后,首先把大的那个抱来烫, *** 一落在石头上就喊“哎哟呐”,兄妹听到喊声才知道这个是苗族;接着又抱第二个来烫, *** 一落在石头上就喊“哎哟咧”,兄妹听到喊声又知道这个是彝族;最后抱第三个来烫,喊“哎哟嫫”,兄妹才知道这个是汉族。

    第四年,他们又生了一个不像人的东西,没有脚也没有头,是个肉球。放在地上会来回滚动。有一天晚上,妹妹做梦又看见天神,又教他们方法。第二天一早,老二找来一把大刀在磨石上左磨右磨,大刀磨得很锋利,于是把那个大肉球剁成细细的一大盆,两人拿去撒到漫山遍野。落在桃树上的就姓(陶),落在李子树上的就姓(李),落在什么东西上的就姓什么,最后一点撒完了就姓(王),过了两天,凡是撒到的地方都有人家,到处都是房子,都在生火煮饭吃。

    从此,人数才慢慢地发展起来

    ⑨ 苗族的故事

    编辑本段[民族简介]

    史料载,为蚩尤部族后,蚩尤者,炎帝属也,于炎黄一统后背而南下,入百越进入今天的湖南、广西、云南一带居住。

    苗族(Miao nationality ),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曾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编辑本段[宗教习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被认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风神、雷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对于善鬼、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对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相应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家神、祭桥、水井等。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土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设立“家神”偶像。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图腾崇拜方面。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黔东南有“吃牯脏”,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老牛习俗。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吃牯脏亦称祭鼓节、鼓社节、鼓藏(牯脏)节,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中在木鼓里,祭鼓就是敲击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来享用儿孙的供品。主祭者称为牯脏头,祭品牯脏牛是专门为此而饲养的。每届祭祀活动前后延续三年之久。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所以说,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除了这些传统信仰之外,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区、贵州凯里、湖南沅陵等地区有一些苗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教,在滇东南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势头强盛,影响极大。外国传教使团或者传教士们在苗族地区开设了许多的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于苗族社会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著名的牧师有安顺的党居仁、柏格理、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二者均殉职苗区。

    新中国建立之后,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复苏的趋势。但是,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实行“三自”,与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组织、社会影响甚至信仰内容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国外的苗族,在越南、老挝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老挝、泰国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中,传统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编辑本段[民族历法]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远古时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发达,从近期发掘的苗族古历足见一般。苗族古历,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历法体系。

    据中国著名天文学专家陈久金教授考证:苗族有古历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他人能够推算、编写出苗族古历,笔者欲予尝试。

    据笔者考证:中国苗族古历体系属阴阳历,以太阳历为主。

    苗族古历以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365.25日,阳历平岁365日,闰岁366日。

    每岁分为动月、偏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其中1、3、5、7、9月5个月为月长日,每月31日;动月、偏月、2、4、6、8、10月等7个月为月短日,每月30日。

    以“冬至”为岁首、年首、节首、气首,属中国历法“子正人统”。

    一岁分“冬至”(阳旦)、“夏至”(阴旦)两个年节,“冬至”前一日为苗历大年。

    一岁分冷季、温季、热季三季,分上半岁和下半岁,每半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两个月,一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4个月。

    上半岁由“冷渐热”,下半岁由“热渐冷”,岁岁循环往复。4岁1闰,附加值为1日,闰在动月,亦即岁首,闰月31日。

    苗历10月的最后一日为除夕夜(“冬至”前一日)。

    动月的第一个子日、丑日、寅日分别为天岁节、地岁节、人岁节。因此,有“岁首初日不出门”的苗习。

    苗历除使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外,还用1、2、3、4、5、6、7、8、9、10、自然数相辅助记时、日、月、岁,为老人祝寿:“祝120岁高寿”。

    十二生肖来源,与中国远古十二个氏族有关。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分12个月,一日分12个时辰,岁、月、日、时固定不变,日按十二生肖相记,循环使用。建制以“建”作日首,固定循环使用。

    二十七宿与苗族九卦有关。

    苗族先民还用所住房屋的相应方位与十二生肖辅助记时、日、月、岁,将一日分为夜、晨、昼、昏4个时段,与十二生肖相配记为“大门口、堂屋、左屋、屋后、右屋、屋顶”,观测日出日落。阴历从月圆到下一轮月圆为1 个月,每月分27宿。阴历平岁358日,闰岁387日。动月、偏月为月短日;1—10月为月长日。月长日30日,月短日29日,闰月29日。苗族古历不论阳历或阴历均在岁鼠、岁辰、岁申置闰,每4岁一闰,闰动月。苗族古历体现了“一分为三、三位一体”的苗族生成哲学观和“九卦”立体思维观(即前后、左右、上下、表里、中或东、南、西、北、中、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苗族先民崇拜“日、月、星”,视三光为纯洁之至。

    苗族先民认为组成宇宙万物的原生物质为雷、龙、夔三种(意译为水、火、气),记为“三专”;“五行”分别依次为光、气、水、土、石。大尧(亦称鬼谷先生)归顺黄帝(自称天子),大夔妹嫘祖(雷祖)嫁给黄帝为妻后,大尧为讨黄帝之好改九卦为八卦(汉书称伏羲制八卦,有误),改一分为三(阳、阴、不阳不阴)为一分为二(阳、阴),改立体思维为平面思维。将十干支与十二生肖结合创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汉书有此记载)。改27宿为二十八宿。将五行按平面方位及所产之物改为金、水、木、火、土(西、北、东、南、中),同时与金、水、木、火、土星、日、月相配创七曜历。《七曜历日》乃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

    中国苗族古历与古埃及历同属太阳历,但比距今6200年的埃及历还要早3800多年,每岁365日,4年一闰;不同的是古埃及历闰年的附加日为6天,苗族古历闰岁的附加值为1日。苗族古历与太阳回归年长度365.25日一致,天狗周期为1460岁,准确率高。

    中国苗族古历对远古苗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民间亦曾应用于择吉。(详见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考察报告》)。

    中国苗族古历的使用时限,上溯至少可达一万年,下限是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据《永绥直隶志》记载:“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清•杨瑞珍撰,同治七年刻本)清•董鸿勋撰,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古丈坪厅志》也有同样的记载。根据珍藏于北京博物馆《乾隆六十年苗匪档》内的原始奏折和被捕苗族首领的“供单”以及当年参予镇压起义的人士编著的史书或地方志记载:商定凤凰、乾州、永绥、松桃四厅起义日期为乾隆六十年二月初六(农历)。据吴添半在“供单”中解释说,这一日是苗年的正月初一(苗历阴历年),把起义日子定为这一日,取去旧还新之意。后因泄密,提前于正月十八日(农历)起义。这是史书记载与苗族古历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苗族古历与联合国公布的“未来日历方案”(详见于《资料卡片》1988年第二期《未来的日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主办)有异曲同工之妙合。苗族古历比现行公历、阴历每月的日数单一,且闰法简单,易于掌握和运用。

    中国苗族古历体系表明十二生肖、七曜历和二十七、二十八宿均产生于中国,后传入巴比仑、印度等国。由此可见:中国苗族古历是中国历法之母,也是世界历法之母。

    苗历的月份与节气对应见下表:

    苗历十二月与二十四节气表月份

    生肖 建制 节气 季节 11月

    鼠 子 冬至、小寒 冷季 12月

    牛 丑 大寒、立春 冷季 1月

    虎 寅 雨水、惊蛰 温季 2月

    兔 卯 春分、清明 温季 3月

    龙 辰 谷雨、立夏 热季 4月

    蛇 巳 小满、芒种 热季 5月

    马 午 夏至、小暑 热季 6月

    羊 未 大暑、立秋 热季 7月

    猴 申 处暑、白露 温季 8月

    鸡 酉 秋分、寒露 温季 9月

    狗 戌 霜降、立冬 冷季 10月

    编辑本段[民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

    苗族历史、文化、习俗

    历史: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文化: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易于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

    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的。

    贵州苗族建筑: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习俗: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贵州省安龙县是哪个市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地跨东经104° 59ˊ- 105° 41龙山者保喀斯特风光ˊ,北纬24° 55ˊ- 25° 33ˊ之间,总面积2237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6℃,年降雨量1256毫米,素有“小昆明”之称,现有人口41万。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邮编:562400。代码:522328。区号:0859。拼音:Anlong Xian。

    安龙是个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的民族县。1949年12月23日,国民党安龙县政府宣布起义,接受和平解放。1966年2月7日,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1988年,安龙县行政区划为:7个区、2个区级镇、36个乡、1 个乡级镇、4个乡级街道办事处、276个行政村、4个村级街道居民委员会。 1993年,安龙县撤区并乡,行政区划为:10个镇,6个乡。2000年,安龙县撤销新桥乡,建立新桥镇。现今安龙的行政区划为:11个镇、5个乡。

    旅游资源相对聚集、配置合理,为安龙县发展旅游业招堤风光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安龙是一个可以暂避风雨的好地方,虽不说有什么“帝王之气”,但也有险可守,“城跨山腰,半居平陆”,四周群峰高峙,城内有龙井山、桅杆山,城外有将军山、铜鼓山、九龙山、天榜山,东北一带是水波粼粼{的陂塘海子。这里正当滇、黔、桂三省的交通要道,安笼千产所的城池倒也坚固,周围270丈,有4座城门:东为朝阳门,西为柔远门,南为雍熙门,北为顺天门。这就是当时所说的“内城”。永历皇帝的“皇宫”就设在安笼千产所的衙所里,更名文华殿,地址就在今安龙一中的校园内。

    [编辑本段]安龙历史

    安龙历史悠久,开发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以来史不绝书,明清之际成为贵州西南重镇,是贵州西南政天榜连云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末,清军入关,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安龙建都达四年之久,组织指挥抗清斗争,发生了许多悲壮的史事,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地崇龙头仙鹤顶,名重南明古皇都。”是历代文人墨客赋予安龙的赞誉。明“十八先生”的故事,令人感慨苍凉,异代同悲;张之洞父子在安龙的轶事和招公筑堤的壮举,使安龙遐迩闻名,成为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安龙山川灵秀,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有清末重臣张之洞、领导农民反清起义的布依族首领王囊仙、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副总指挥苗族将军王宪章、北伐军左翼总指挥袁祖铭、策动国民党六十军长春起义的传奇将军杨滨、率领国民党十九兵团和平起义的司令官王伯勋、一代报人王亚明等。

    [编辑本段]自然风光

    安龙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奇异,风景秀丽多姿,是享誉滇、桂、黔三省的旅游胜地。龙头大山自然保护区龙头大山,蜿蜒百里,高山杜鹃,相映争辉,令人叹止,是地球上唯一;仙鹤坪,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绿树修竹弥山漫谷;笃山溶洞,神奇瑰丽,全国罕见,备受8国洞穴科学家、探险者青睐,认为是“亚州第一深洞”、“世界第二大溶洞群”;招堤风景区,三百年建造历史,融山、水一体;万峰湖景区,176平方公里水域,蓄水102亿立方米,湖中峰峦万重,烟波浩淼,堪称西南之最,夭生桥大坝为亚州第一高坝。还有晚清以来诸多近代杰出人物的故居、遗址及即将修复的古朴庄重的南明皇城等。安龙招堤

    安龙县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众多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旅游胜地。县境位于贵州高原西南部,隶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东、东北、北、西分别与册亨、贞丰、兴仁三县和兴义市接壤,南隔南盘江与广西隆林自治县相望.境内多山,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部平缓,海子、坝地星罗棋布。除南部河谷地带外,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 15.1℃,干湿季节分明,素有不"小昆明"之称。

    [编辑本段]矿产资源

    安龙县矿产资源丰富,安龙已探明黄金储量达22金属吨,成为年产量黄金万两的大县之一;煤炭储量12.5亿吨,煤质优,品种全,多产于龙山镇境内;用于水泥生产的优质石灰岩储量达数百亿吨。此外还有大量的水晶、石灰砂、硫铁、钾等20多种矿藏。

    [编辑本段]布依族文化

    布依族,据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资料考证,是属于古越人中“骆越”的一个支系。布依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善良、勤劳、朴实的布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布依文化。男耕女织的生活习俗如今还在延续。布依族有隆重的传统节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有传统的布依服饰;有源远流长的布依婚俗、布依语言、布依名特小吃,在劳动中创造的原生态布依族歌舞。

    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很多少数民族逐渐汉化,而安龙、贞丰一带完好地保留了可贵的布依族文化,安龙布依族主要分布于龙山、坡脚、平乐。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语言文化。布依语,特别是其语汇(语词及谷语、谚语等)布依族少女部分,保存了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在这些表现形式中,诗歌所反映的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有对古代人类起源和民族迁徙的追述;有对统治阶级罪恶的痛斥和揭露,对善恶的褒贬;有对劳动生产和纯真爱情的赞颂,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布依族多居于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多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布依族普遍恪守“敬老得少”的社会美德,处处尊重老人。一家有难,全族相帮。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有民族独特的服饰风格,安龙一带的布依族依然保留了蜡染,纺织等传统的布依族工艺。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安龙县交通便利,现有安(龙)贞(丰)安(龙)兴(仁)高等级公路,现已开工建设的汕(头)昆(明)国家级高等公路,国道及省道骨干公路3条,所有乡镇及村所在地均通公路,已形成西通云南、南通广西、北达省城贵阳的公路骨架。已建成通车的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途经安龙县境4个乡镇,设5个车站,其中一个县级站。即将竣工的安龙至镇宁县坝草公路,上与贵州省第一条高等级贵黄公路衔接,下与广西境区公路相连。已修建的南盘江航道坡脚码头,水路可直航广州,香港及东南亚。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安龙是个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的民族县。1949年12月23日,国民党安龙县政府宣布起义,接受和平解放。1966年2月7日,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1988年,安龙县行政区划为:7个区、2个区级镇、36个乡、1 个乡级镇、4个乡级街道办事处、276个行政村、4个村级街道居民委员会。1993年,安龙县撤区并乡,行政区划为:10个镇,6个乡。2000年,安龙县撤销新桥乡,建立新桥镇。现今安龙的行政区划为:11个镇、5个乡。它们分别是:新安镇、龙广镇、德卧镇、新桥镇、洒雨镇、龙山镇、普坪镇、戈塘镇、兴隆镇、木咱镇、万峰湖镇、笃山乡、海子乡、平乐乡、钱相乡、坡脚乡。(编撰:韦 同)

    耕地面积

    发表年份 统计对象 数字 全文快照

    2002 德卧镇 18295.5亩 [德卧镇]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0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295.5亩,辖19个村、1个居委会、134个村民组。

    2002 龙广镇 28770亩 [龙广镇]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67.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70亩,辖26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79个村民组,2001年末总人口44384人。

    2002 普坪镇 16560亩 [普坪镇]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2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60亩,其中,田7365亩,旱地9190.5亩。

    2002 戈塘镇 17600亩 [戈塘镇]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36.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00亩。

    2002 海子乡 16125亩 行政区域总面积120.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25亩,其中水田3540亩,是一个地多田少的农业乡。

    2002 平乐乡 13584亩 [平乐乡]全乡辖15个村67个村民组,拥有3821户1532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7%,行政区域总面积12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84亩,森林面积为175.71公顷、灌丛草坡面积为1884公顷。

    2002 钱相乡 17599亩 [钱相乡]全乡行政区域总面积113.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99亩(其中:田6382亩,地11217亩),林地面积79830亩(用材林8750亩)。

    2002 木咱镇 15252亩 耕地面积15252亩,其中水田8284亩,旱地6969亩。

    2008 新桥镇 14990亩 国土面积113.4平方公里,2008年村体整合后割一个居民委员会,六个村,政府驻地新盛居委会。

    苗族的简介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

    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

    扩展资料: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36gushi.cn/Folktales/185.html
    狐仙报恩民间故事(聊斋电视剧有几个版本港台内?都是谁主演的?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50(民间故事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