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成语故事铁杵磨针,关于成语故事铁杵磨针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铁杵磨针成语故事50字数
少年李白不想上学在外边闲逛,走到河边看到一位在石头上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妇人。李白被老妇人的话语和行动所感悟,每天努力学习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成语:铁杵磨针
读音:tiě chǔ mó zhēn
意思: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翻译:就像用铁棒磨成针,只有心中坚定就有成功的一天。
近义词:
1、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水经常滴在石头上,能使石头穿孔。比喻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翻译:一天偷一文钱,一千天就偷一千文钱;用绳子去锯木头锯到最后木头也会断;水滴一滴一滴也能把石头滴穿。
2、绳锯木断 [ shéng jù mù àn ] 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翻译:一天偷一文钱,一千天就偷一千文钱;用绳子去锯木头锯到最后木头也会断;水滴一滴一滴也能把石头滴穿。
铁杵磨针成语故事50字数?
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很纳闷,上前问:“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铁杵成针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都能成功。
拓展资料:铁杵成针:[ tiě chǔ chéng zhēn ]
详细解释
1. 【解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2. 【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3. 【例句】: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的。
铁杵磨针成语故事
铁杵磨针成语故事
成语通常是由一个相关的故事演化而来,下面我跟大家分享铁杵磨针的故事,方便了解!
铁杵磨针【典故】
唐朝着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铁杵磨针的汉语词典解释: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幺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明沈鲸《双珠记·举途乡谊》:龙头属老成,苦工夫积累,铁杵磨针。
《醒世姻缘传》第叁叁回:必定有那齐人般的一副面孔,赵师灏愕囊桓毖骨,祝鮀般的一副舌头,娄师德的一副忍性,还得那铁杵磨针的一段工夫……他也便将就容纳你了。
陶行知《古庙敲钟录》:朱先生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你是听我说过的,还有铁杵磨针也不要忘掉。’
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铁杵磨针’之喻,即熟则生巧之意。故中与不中要看学力。
铁杵磨针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愚公移山、滴水石穿。
反义词:无。
用铁杵磨针造句:
1、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要有百折不饶的精神和铁杵磨针的毅力,切忌邯郸学步,否则只能一无所成。
2、李老师常以铁杵磨针来勉励同学们应努力求学,以图日后有所成就。
3、刘晓飞知道学功夫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是日积月累,铁杵磨针的事情。
4、闻一知十的天资固然可贵,但铁杵磨针的毅力却更值得称颂。
5、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磨针的。
拓展阅读:曾母投杼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zhu)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新序·杂事》亦载,“费人”作“郑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亦载。
释义用法
曾参本是贤人,有与其同名者杀人,结果三次“曾参杀人”的传言竟使最了解他的母亲也相信了,乃至越墙逃走。后用此典形容流言可畏。
用典形式
【投杼】唐·李白:“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清·陈梦雷:“君思本自同慈母,投杼何堪众口传。”
【投梭】明·徐渭:“投梭贤母误,避杖走儿狷。”
【曾家机】唐·白居易:“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慈母疑】唐·李端:“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谗言三及】唐·李白:“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谗言三至】三国·曹植:“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三言移曾母】宋·陈师道:“三言移曾母,投杼公何如。”
【曾参不杀人】唐·元稹:“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