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成语故事(螳螂捕蝉成语故事)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螳螂捕蝉成语故事,关于螳螂捕蝉成语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螳螂捕蝉成语故事,关于螳螂捕蝉成语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
  •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
  •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
  • 螳螂捕蝉寓言故事四字成语
  •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_成语“螳螂捕蝉”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tánglángbǔchán,huángquèzàihòu

    意思:指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想着此处。

    【近义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深谋远虑

    出处:《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说宛·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1

    导语: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下面是我提供的螳螂捕蝉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注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出处】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汉·赵晔《吴越春秋》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相近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2

    【释义】比喻目光短浅,只想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处】《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萌而忘其身 螳螂执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 ,见利而忘其真 ”

    一天晚上,小红睡不着觉,偏让妈妈给他讲故事,妈妈听了笑着说:“好好好!今天晚上,妈妈就讲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改编的故事。”小红听后立刻躺下听故事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听的懂人话的小燕子,人们称他为神鸟,一天晚上,神鸟睡得很不安稳,因为他觉得肯定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果不其然,第二天中午就发生了洪水,只见刚刚还是湛蓝湛蓝的天空眨眼间就变黑了,白云迅速变成了乌云,闪电、冰雹、狂风、雷暴、暴雨像早就商量好了似的,在同一时间像倒垃圾一样哗的一下就下下来了,洪水在这个时候又现一个尼斯湖水怪一样啪的一下就淹没了整个村庄。神鸟在他所住的山洞里听见了人们呼救的呻吟,便急忙飞出去看了看,当他看到眼前一番景象的时候差点儿没被吓死,但很快又冷静了下来,他急中生智,抱一块想床那么大的木板推了下去,活着的人们看到那块木板就像看的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往那游,神鸟看见所有人都获救后又急急忙忙飞去找赤脚大仙,赤脚大仙以他的神力把获救的人就到山上,神鸟问赤脚大仙候为什么发洪水,赤脚大仙说:“因为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木,导致没有树木抵挡过量的水流,所以引发洪水。”神鸟说;“那请您去问问他们为什么要砍伐树木?”说着赤脚大仙和神鸟向人类走去,问他们为什么要砍伐树木,那些人说;“我们砍伐树木是为了造纸、做家具……”赤脚大仙和神鸟听了说:“那你们就要砍适量的`就行了为什么要砍这么多呢?”“因为他们纸用的很快啊!我们需要足够的树木。”赤脚大仙和神鸟听了点点头,头也不回的走了。

    小红听完了问;“既然这个故事是讲发洪水的原因,那为什么标题还要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改编呢?” “你问了这个问题说明你还没有听懂这个故事,妈妈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螳螂是指我们人类,蝉指树木,黄雀指洪水人类去砍伐树木后果却是洪水泛滥成灾。”妈妈又说;“听了这个故事你以后还要不要浪费纸呢?”小红听了摇摇头便进入了梦乡。

    尽管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我们还是要吸取故事里面的教训,省吃俭用,爱护大自然。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3

    成语: 螳螂捕蝉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拼 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

    出 处: 这个故事来源于《说苑·正谏》: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屈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解 释: "螳螂捕蝉"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螳螂捕捉知了,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边。比喻为了眼前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在背后跟着算计他。蝉:知了。

    典 故:

    吴王寿梦准备攻打楚国,怕臣子反对,下了一道命令:谁敢劝阻出兵,就砍下谁的脑袋。因而谁也不敢再去进谏。

    在侍候吴王的人中有个少年,也认为攻楚会造成后患,应劝吴王别这样做。于是有一天,他开始拿一只弹弓,在王宫后园寻找目标打鸟。

    到第三天,吴王开始注意他的行为了,问他是否打着鸟了,他说没有打着,但见到了件有趣的事。吴王很有兴趣地要他说出来,于是他说道:“我在打鸟的时候,看到园子里一棵树上有只知了。知了高高地停在树上,悲哀地鸣叫着,同时饮喝露水,却不知道螳螂正在它的背后。那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将要去捕捉知了,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身后呢!”

    “那黄雀要干些什么呢?”吴王插话说。

    少年接着说:“那黄雀伸长脖子,正想把螳螂吃掉,却不知道我的弹弓已对准了它,即将把它弹死。知了、螳螂和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它们的后面有祸患啊!”

    吴王这时才理解到,原来这少年是在规劝自己不要贸然出兵攻打楚国,以免造成祸患。于是,他下令停止出兵。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4

    话说那吴国国君执意要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吴王竟然大怒道:“谁反对,我就处死谁!还有谁要说吗?”此语一出,大臣们当然惊慌起来:再劝说会遭到杀身之祸;不阻止国家又会遭殃。这可怎么办呀?

    吴王听了,自愧自悔只看小利而忽略了大祸,断然停止了攻楚的计划。

    小故事大智慧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忘记了更危险的存在,致使自己陷于险境。比如生活中那些丢包诈骗的人运用的就是这个。先用一点蝇头小利是你深陷其中,等你发现端倪时,已落进更大的陷阱中了。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如下:

    话说那吴国国君执意要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吴王竟然大怒道:“谁反对,我就处死谁!还有谁要说吗?”此语一出,大臣们当然惊慌起来:再劝说会遭到杀身之祸;不阻止国家又会遭殃。这可怎么办呀?

    这时,有个侍卫小官想了个办法,天天拿着弹弓在国君的花园里来去,就这样三个早上,终于引起了吴王的注意。

    吴王问他:“你干什么呢?露水把衣服打湿了还在。”

    这三个家伙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想到后面的祸害。”吴王听了以后这才恍然大悟道:“你说得太对了。”于是吴王便取消了出兵楚国的计划。

    1、解释

    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和后果。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成语,作者刘向,西汉人。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示。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也在暗算自己。也可以说只为利益,将有报应。

    2、出处

    《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说苑·正谏》:“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3、具体含义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黄雀在后:比喻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寓言故事四字成语

    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成语寓言故事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在《说苑·正谏》也有此:“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解释 【原文】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问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后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少孺子:人名。

    三旦:三天。 其:树上。

    居:停留。 附:同“跗”脚背。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傍:同“旁”,旁边。 延:伸长。

    务:一定,必须。 顾:考虑。

    患:灾祸。 伐:征讨,讨伐。

    【翻译】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

    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你这是为什么那?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侍卫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的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自己的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去没有考虑到他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编辑本段]课文原文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册)原文 螳螂捕蝉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注释】 ①[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伐:进攻。 ②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③[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宫廷侍从;少孺子,年轻人。 ④[怀丸操弹]怀揣着子弹持着弹弓。

    ⑤三旦:三,多次 。天,古汉语里“旦”就是“天”的意思,三旦即三天。

    ⑥[子]你。 ⑦[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附”同“跗”,脚背骨。委:缩。

    ⑧延颈:伸长头颈。延,伸长; 傍:通“旁”。

    ⑨[务欲]一心想要。 [前利]眼前的利益。

    ⑩罢:停止。 ⑩ 则:就。

    [编辑本段]要点导引 1.刘向(约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七略别录》和《说苑》、《新序》等。

    2.泵问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3.文中“蝉高居悲鸣”的“悲”不做“悲哀”、“悲伤”解释,而是“动听”的意思。

    ①[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伐:进攻。

    ②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③[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宫廷侍从;少孺子,年轻人。

    ④[怀丸操弹]怀揣着子弹持着弹弓。 ⑤三旦:三,多次 。

    天,古汉语里“旦”就是“天”的意思,三旦即三天。 ⑥[子]你。

    ⑦[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委:缩。 ⑧延颈:伸长头颈。

    延,伸长; 傍:。

    2. 跟“螳螂捕蝉”之类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寓言成语:

    1.井底之蛙2.刻舟求剑2.投鼠忌器4.拔苗助长5.守株待兔6.望梅止渴7.囫囵吞枣8.愚公移山9.开卷有益 10.博而不精 11.百发百中12.捕风捉影13.必恭必敬 14.百感交集 15.兵贵神速16.杯弓蛇影17.不寒而栗 18.不合时宜 19.不自量力 20.不拘一格21.不可多得 22.不堪回首23.不可救药24.别开生面25.不可同日而语26.不伦不类27.伯乐相马28.班门弄斧29.白面书生 30.八面威风 31.不名一钱

    3. 关于螳螂捕蝉的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读音:tang lang bu chan,huang que zai hou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 或喻目光短浅, 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常用此语。

    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春秋时,吴王欲伐楚,曰:“敢有谏者,死!”。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

    4. 螳螂捕蝉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了准备攻打楚国的决定。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就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之后才能作别的打算。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你们不要议论了,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当时朝堂上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侍从,退朝后心中仍旧无法安宁,他觉得吴王这样做是在是太草率了,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服吴王,使其放弃攻打楚国的想法。于是这个侍从在吴王的后花园内踱来踱去地想办法,就在此时,他的目光无意中落到了树上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就有了主意。

    第二天天刚亮,这个青年侍从又来到了吴王休息的后花园,他手拿一把弹弓,在树底下转来转去。第三天早晨他又来到树下转悠,第四天、第五天早晨也是这样转来转去的。有人觉得他的行为很奇怪,就把这事告诉了吴王。

    第六天早晨,青年侍从又来了,吴王也来了,便问他:“你一连几天早晨来这花园里干什么?瞧你的衣服都被露水浸湿了,你到底要做什么呢?”这个青年侍从手拿弹弓,对吴王轻声说道:“大王,您小声一点。您向树上看,那里有一只蝉只顾着在那里高兴地吸露水,却没有觉察到有一只螳螂躲在他身后,弯着前肢,想要捕捉它呢!”

    吴王笑着说:“螳螂捕蝉,这有什么好稀奇的。”青年侍从说:“大王您再看,螳螂一心想捕蝉,但它不知道,还有一只黄雀在它身后,正伸长脖子,瞪着眼睛,想啄它呢.”

    吴王说:“这又说明什么呢?”

    青年侍从将手中的弹弓搭上泥丸对准黄雀,然后说:“那只黄雀只顾着看着蟑螂,却不知道我的弹弓已经对准它了。蝉、螳螂、黄雀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自己身后的危险啊!”

    吴王听到这里,猛然醒悟了,他明白了青年侍从的用意,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释义]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语出] 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36gushi.cn/idiomstory/5228.html
    成语故事注音版(卧薪尝胆文言文注音版)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