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生僻成语故事,关于生僻成语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较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
1. 比较生僻的成语故事
华字开头的成语都很生僻呢!~
词 目 华屋秋墟
发 音 huá wū qiū xū
释 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 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词 目 华而不实
发 音 huá ér bù shí
释 义 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 处 《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词 目 华封三祝
发 音 huá fēng sān zhù
释 义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词 目 华不再扬
发 音 huá bù zài yáng
释 义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出 处 晋·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词 目 华冠丽服
发 音 huá guān lì fú
释 义 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词 目 华亭鹤唳
发 音 huà tíng hè lì
释 义 华亭谷的鹤叫声。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梅》:“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呼?’”
词 目 华星秋月
发 音 huá xīng qiū yuè
释 义 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词 目 华屋丘墟
发 音 huá wū qiū xū
释 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 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词 目 华屋山丘
发 音 huá wū shān qiū
释 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 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2. 比较生僻的成语故事一、歧路亡羊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着名学者,人称杨子。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歧路,岔路;亡,丢失。 二、笑比河清 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
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几十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 包拯到任后,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目,一块也不能多,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
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一次契丹在边境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 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却被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
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因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
按以前的规定,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子,再托府吏传进来。包拯破了这个规矩,大开府门,让老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手脚。
一次,开封发大水,水排不出去。 包拯一调查,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亭台。
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还拿出一张地契,说那块地是他的。
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伪造的。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并奏明仁宗皇帝。
后来大水就退了。 由于包拯铁面无私,一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
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一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说要看到包公的笑脸比看到黄河水变清还难。老百姓却很喜欢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
笑比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出自《宋史》卷三一六) 三、偃旗息鼓 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军事集团中,赵云是少有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他凭着大智大勇,为刘备的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自从跟随刘备,千难万险,忠心不改。在蜀营中,赵云除了领军破敌,履行将军职责外,还担负着一个重要的职责:做刘备的亲随,负责保护刘备以及家小的安全。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赵云没有让刘备失望:当阳长坂,他单骑救阿斗;刘备东吴成亲,他行诸葛锦囊之计,竭力护主等等。
有一次,蜀魏两国交战,蜀将黄忠杀死魏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恼火,于是把米仓移到汉水旁边的北山脚下,并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
黄忠决定带兵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他和赵云约定了返回时间,结果过期未归。
赵石就带兵前去接应,正好与曹操的军队狭路相逢,赵云同魏军厮杀起来,最后将魏军打得落花流水,成功营救回黄忠。 曹操遭受这么大的损失,怎能善罢甘休!他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
刘备只好带领数万百姓逃往江陵,并派赵云断后。双方相遇,又是一场恶战。
没过多久,赵云甩开魏军先锋,直扑魏军战阵,且战且退,争取时间,保证刘备和数万百姓的安全。最终,赵云杀出重围,回到了自家营地。
正在营地的张飞赶紧前来接应,副将张翼见赵云己退回本寨,后面追兵又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却临敌制变,一面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箭手埋伏在寨内,白己则单枪匹马地站在门口等候敌军。
气势汹汹的魏军很快赶到,一时间,大兵压境,战云密布。赵云这边却寨门大开,见不到一面战旗,听不到一声战鼓。
生性多疑的曹操见状,怀疑里面隐藏着伏兵,不敢轻易进攻,便下令撤兵。 赵云见曹军退兵,立刻擂起战鼓,刹那间,杀声震天,飞箭如雨,魏军十分恐慌,自相践踏,很多兵卒掉进汉水淹死了。
于是,赵云率将士趁势夺取了魏军的粮草,斩杀了曹操的大批人马,得胜回营。 第二天,刘备亲自来到营地犒劳军士,当看到昨日战斗留下的痕迹时,他感慨地说:“子龙(赵云,字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 【求解驿站】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偃,放倒;息,停止。
四、堕甑不顾 孟敏是东汉山东巨鹿人,客居在太原。有一次孟敏背着甑(古代瓦制器皿)行走,不慎失手,甑坠地打破了,孟敏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
3. 比较经典的四字成语,能找到典故,意思,寓意,越详细越好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
4. 求一大众都感到生僻成语故事 有300~400字的背景介绍沆(hàng)瀣(xiè)一气: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背景典故:
唐代盛行科举制度,当时的读书人都争着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就能做官。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 875 年) , 在京城长安举行一次规模很大的考试, 许多读书人纷纷来到长安应考。考生中有个人名叫崔瀣,颇有才学。 主考官崔沆连日批阅考卷,批到崔瀣的卷子,大为赞赏,连声叫好。发榜那天,许多人围榜观看,有的还高声地念着名单。突然,有个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连声道喜,原来崔瀣榜上有名,考中了。 按当时规矩,科举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
5. 帮忙找生僻的成语故事笑傲风月
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笑比河清
谓态度严肃,难见笑容。语出《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笑不可支
形容狂笑不止
笑处藏刀
见“笑里藏刀”
笑歌戏舞
谓嬉笑歌舞
笑话奇谈
可笑的、荒诞不经的谈话或故事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笑骂从汝
谓对他人的讥刺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笑青吟翠
谓欣赏、吟咏山水
笑容可掬
笑容可以用两手挹取。极言其明显而且充分
笑筵歌席
歌舞欢笑的宴席
笑语指麾
谓一面谈笑,一面指挥调度
笑之以鼻
以鼻吭气冷笑,表示看不起
笑中有刀
同“笑里藏刀”
笑逐颜开
眉开眼笑。形容喜悦的样子
华字开头的成语都很生僻呢!~
词 目 华屋秋墟
发 音 huá wū qiū xū
释 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 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词 目 华而不实
发 音 huá ér bù shí
释 义 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 处 《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词 目 华封三祝
发 音 huá fēng sān zhù
释 义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词 目 华不再扬
发 音 huá bù zài yáng
释 义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出 处 晋·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词 目 华冠丽服
发 音 huá guān lì fú
释 义 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词 目 华亭鹤唳
发 音 huà tíng hè lì
释 义 华亭谷的鹤叫声。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梅》:“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呼?’”
词 目 华星秋月
发 音 huá xīng qiū yuè
释 义 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词 目 华屋丘墟
发 音 huá wū qiū xū
释 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 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词 目 华屋山丘
发 音 huá wū shān qiū
释 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 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开源节流
煮豆燃萁
挂一漏万
6. 帮忙找生僻的成语故事笑傲风月 犹言吟风弄月。
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笑比河清 谓态度严肃,难见笑容。语出《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笑不可支 形容狂笑不止 笑处藏刀 见“笑里藏刀” 笑歌戏舞 谓嬉笑歌舞 笑话奇谈 可笑的、荒诞不经的谈话或故事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笑骂从汝 谓对他人的讥刺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笑青吟翠 谓欣赏、吟咏山水 笑容可掬 笑容可以用两手挹取。
极言其明显而且充分 笑筵歌席 歌舞欢笑的宴席 笑语指麾 谓一面谈笑,一面指挥调度 笑之以鼻 以鼻吭气冷笑,表示看不起 笑中有刀 同“笑里藏刀” 笑逐颜开 眉开眼笑。形容喜悦的样子 华字开头的成语都很生僻呢!~ 词 目 华屋秋墟 发 音 huá wū qiū xū 释 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
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 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词 目 华而不实 发 音 huá ér bù shí 释 义 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 处 《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词 目 华封三祝 发 音 huá fēng sān zhù 释 义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
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
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词 目 华不再扬 发 音 huá bù zài yáng 释 义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
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出 处 晋·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词 目 华冠丽服 发 音 huá guān lì fú 释 义 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词 目 华亭鹤唳 发 音 huà tíng hè lì 释 义 华亭谷的鹤叫声。
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梅》:“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呼?’” 词 目 华星秋月 发 音 huá xīng qiū yuè 释 义 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
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词 目 华屋丘墟 发 音 huá wū qiū xū 释 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
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 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词 目 华屋山丘 发 音 huá wū shān qiū 释 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 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开源节流 煮豆燃萁 挂一漏万。
帮忙找生僻的成语故事
【丙吉问牛】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不相问闻】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东捱西问】指四处探问、打听。
【访贫问苦】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耕当问奴】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耕:耕田种地;奴:男仆;织:纺织;访:询问;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革职拿问】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职务,逮捕问罪。
【姑置勿问】权且放过,不去追究责问。指对有过错的人暂时给予宽容。
【好问决疑】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即穷验问】即穷:追究到极点;验:检验。抓住事实,追究查问。
【劳问不绝】劳问:慰问。慰问的人接连不断。
【东挨西问】挨:接近。形容四处打听、寻问。
【切问近思】切:恳切;近思:想当前的问题。恳切地问询,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入境问禁】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若要好,问三老】如果想办好事情,就要先请教几位有经验的老人。
【善问者如攻坚木】形容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问鼎轻重】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白饭青刍】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白圭可磨】圭:古代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状。白圭上的斑点还可以磨去,人说错话就没有办法了。
【白圭无玷】玷: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没有斑点。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没有缺点。
【白日衣绣】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白首黄童】白首:老人;黄童:儿童。指老老少少。
【白水鉴心】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白水盟心】盟:旧指盟誓订约。指着水起誓。泛指对人盟誓。
【白商素节】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指秋天的季节。
【白俗元轻】白:指白居易;元:指元稹。泛指文笔粗俗浅近,轻浮靡丽。
【白头迭雪】见“白头蹀跇”。
【白头蹀跇】形容老人发白体弱。亦作“白头叠雪”。
【白往黑来】比喻变化极大。
【白雪难和】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艺术。
【白苋紫茄】白色的苋菜,紫色的茄子。比喻潞秘普通的蔬菜,生活俭朴。
【白玉映沙】像白玉的光映照在沙土上。比喻诗文出类拔萃。
【垂发戴白】戴白:指白发老人。指幼儿与老人。
【嗷嗷无告】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
【暗无天日】形容社会极端黑暗。
【布颿无恙】颿,同“帆”。比喻旅途平安。同“布帆无恙”。
【白圭无玷】玷: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没有斑点。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没有缺点。
【并世无两】犹举世无双。
【兵无常势】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兵无常形】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兵无斗志】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并无二致】没有多大区别。
【兵无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百无一二】一百个中找不出一两个。指某一类人或事物所占比例极少。
【刺举无避】刺举:侦察揭发;避:回避。侦察揭发不法行为,不回避权势。形容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半天朱霞】半天:空中;朱:红色。半空中的红霞。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
【持表度天】表:立柱,测日影长短;度:量。用很短的表来测量天。比喻学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
【怆地呼天】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重睹天日】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持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长江天堑】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长江天险】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澄清天下】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长矢射天狼】矢:箭;天狼:星座名,代指侵略边境的人。比喻抵抗侵略者。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 #能力训练# 导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阅读。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詹何钓鱼
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而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回头您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后,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名叫蒲且(ju)子,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鹏鸟。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蒲且子射鸟和詹何钓鱼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用心去发现和运用其客观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显著的成效。
【篇二】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贾人渡河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长。贸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把你救起来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也太不知足,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贸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口到鱼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作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篇三】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箪食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篇四】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入吾彀中
彀,音构,原来是张弓的意思,这里借用为牢笼、圈套及就范的意思,“入吾彀中”即是进入我的圈中了之意。例如一个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罗网下来引诱麻雀,当麻雀飞下来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罗套网一抽,将麻雀网住,便说:这麻雀“入吾彀中”了。又如一个人想笼络某甲。用种种手段令某甲对他好感、颂伤他,直至某甲死心塌地约为他利用时,他便可说:某甲已“入吾彀中”矣!
这句成语原出于五代时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这是一部记述唐代贡举制度及杂事的书,其中记述之详,一般史志所不及。据书中记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智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说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
李世民是唐代开国元勋,文才武略,都很出众,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国历取得一次大统一,他的声威。远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而在为人方面,也很善运用权谋,不然,他也不会无意中说出“入吾彀中”那样的话来了。
这句成语运用时,一般都是将它用在形容那些并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情上,举凡运用拢络手段,设下各种圈套而达到目的时,便可说“入吾彀中”、“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
【篇五】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拔帜易帜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军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奇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巳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采纳李左军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假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篇六】生僻的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室如悬磬
有一次,齐孝公出兵去征伐鲁国,鲁君想派人去说服齐国,制止齐国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词去说服他们,便去问展禽。展禽沉思了一会儿,就说:“我听人说过,处在大国的地位,才可以教导小国;处在小国的地位,却只能服侍大国。惟有这样,才能消除战争。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单靠言词就能平息乱事的。假如是个小国,还很自大的话,只会引起大国的恼怒,增加乱事,现在乱事已经开始,不是靠言词就能收到成效的。”展禽说完,就叫乙喜去犒劳齐军,并且对他们说:“我们的`君王没有才干,不能好好的管理边界上的事情,以至于劳驾你们,还连累你们的军队露宿在我们的边境上,所以特别派我来犒劳你们所有的兵士。”齐侯说:“你们到现在才恐慌吗?”乙喜说:“敝国现在有德高望重的人辅政,所以并不恐慌。”齐孝公说:“你们室如悬磬,田野里连青草都没得生长,怎么会说不恐慌呢?”
磬,就是指空无所有的意思。室如悬磬,就是用来比喻穷得什么东西也没有。它和“家徒四壁”都一样,是用来形容极端的贫乏、困苦。
高中的生僻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含义丰富而又历史悠久的固定词组。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高中的生僻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的生僻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篇一:室如悬磬的故事有一次,齐孝公出兵去征伐鲁国,鲁君想派人去说服齐国,制止齐国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词去说服他们,便去问展禽。展禽沉思了一会儿,就说:“我听人说过,处在大国的地位,才可以教导小国;处在小国的地位,却只能服侍大国。惟有这样,才能消除战争。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单靠言词就能平息乱事的。假如是个小国,还很自大的话,只会引起大国的恼怒,增加乱事,现在乱事已经开始,不是靠言词就能收到成效的。”
展禽说完,就叫乙喜去犒劳齐军,并且对他们说:“我们的君王没有才干,不能好好的管理边界上的事情,以至于劳驾你们,还连累你们的军队露宿在我们的边境上,所以特别派我来犒劳你们所有的兵士。”齐侯说:“你们到现在才恐慌吗?”乙喜说:“敝国现在有德高望重的人辅政,所以并不恐慌。”齐孝公说:“你们室如悬磬,田野里连青草都没得生长,怎么会说不恐慌呢?”
磬,就是指空无所有的意思。室如悬磬,就是用来比喻穷得什么东西也没有。它和“家徒四壁”都一样,是用来形容极端的贫乏、困苦。
【解释】悬:挂;磬:乐器,中空。屋里就象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
高中的生僻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篇二:寸木岑楼的故事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解释】释义 岑楼:顶尖的高楼。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高低悬殊。
高中的生僻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篇三:徙宅忘妻的故事鲁国君鲁衰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糊涂的人。有一次他问孔子:“徙宅忘妻,您说真有这样的人吗?”
孔子说:“怎么没有,不算稀奇,还有连自身都遗忘的人呢!”
鲁哀公更加惊奇了,怎么会有这种事儿呢?
孔子说:“这种事儿也不算稀奇。譬如夏梁、商纣等暴君,荒淫无度,穷奢极欲,不理国事,不顾民生。结果,国家亡了,暴君们的命也完了。他们不但忘记了国家,遗忘了人民,连自身都完全忘记了!”
有一次,唐太宗时的谏议大夫魏征(邯郸馆陶县人),与唐太宗议论前朝兴衰时,也曾说:“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唐太宗听后颇有感触地说:“是啊,我和诸位应当合力互助,别忘了国家和自身,免得也被人讥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