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及人物(三国演义中比较常用的成语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成语故事及人物,关于成语故事及人物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成语故事及人物,关于成语故事及人物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有关人物成语故事
  • 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 100个成语故事和主人公
  • 三国演义中比较常用的成语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
  • 成语故事有哪些人物?
  • 有关人物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毛遂自荐、高山流水、三顾茅庐、望梅止渴

    一、成语完璧归赵的故事: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二、成语毛遂自荐的故事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去!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三、成语高山流水的故事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四、成语三顾茅庐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

    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五、成语望梅止渴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就是,荒原百里,没有水源,将士们都干渴难忍,有的体弱的士兵,都被干渴的晕倒了,曹操看到这样的情形觉得非常难办。

    于是,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头,查看前方的状况,当登上山头的时候,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依然是没有人烟,哪来的水源,不过,一个灵机一动,曹操想到了办法。

    他回过头,对正处于干渴中的士兵说:“将士们,翻过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们一听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于是,士兵们突然都有了力气,奋力向前前进。后来,他们终于到达了有水的地方,但是发现根本就没有梅子林。

    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Ⅰ 和成语故事有关的人物有哪些

    历史人物和成语有哪些

    1

    一鼓作气(曹刿)

    2

    、一字千金(吕不韦)

    3

    、一字之师(郑谷)

    4

    、一饭千金(韩信)

    5

    、东山再起(谢安)

    6

    、图穷匕见(荆轲)

    7

    、纸上谈兵(赵括)

    8

    、负荆请罪(廉颇)

    9

    、卧薪尝胆(勾践)

    10

    、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

    、三顾茅庐(刘备)

    12

    、孺子可教(张良)

    13

    、四面楚歌(项羽)

    14

    、老当益壮(马援)

    15

    、投笔从戎(班超)

    16

    、暴殄天物(商纣王)

    17

    、暗渡陈仓(刘邦)

    18

    、嗟来之食(黔敖)

    19

    、怒发冲冠(蔺相如)

    20

    、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

    、韦编三绝(孔子)

    22

    、墨守成规(墨子)

    23

    、病入膏肓(蔡桓公)

    24

    、鸡犬升天(刘安)

    25

    、高山流水(俞伯牙)

    26

    、口蜜腹剑(李林甫)

    27

    、风声鹤唳(苻坚)

    28

    、泰山北斗(韩愈)

    29

    、破釜沉舟(项羽)

    30

    、东窗事发(秦桧)

    31

    、程门立雪(杨时)

    32

    、司空见惯(刘禹锡)

    33

    、梦笔生花(李白)

    34

    、力透纸背(颜真卿)

    35

    、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

    、赤膊上阵(许褚)

    37

    、马革裹尸(马援)

    38

    、黄袍加身(赵匡胤)

    39

    、洛阳纸贵(左思)

    40

    、背水一战(韩信

    41

    、闻鸡起舞(祖逖)

    42

    、初出茅庐(诸葛亮)

    43

    、完璧归赵(蔺相如)

    44

    、退避三舍(重耳)

    45

    、乐不思蜀(刘禅)

    46

    、指鹿为马(赵高)

    47

    、画龙点睛(张僧繇)

    48

    、入木三分(王羲之)

    49

    、讳疾忌医(蔡桓公)

    50

    、多多益善(韩信)

    51

    、秋毫无犯(岑彭)

    52

    、望梅止渴(曹操)

    53

    、鞠躬尽瘁(诸葛亮)

    54

    、约法三章(刘邦)

    55

    、请君入瓮(周兴)

    56

    、举一反三(孔子)

    57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

    、八斗之才(曹植)

    59

    、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60

    、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释义: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5、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6、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7、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8、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9、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0、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1、揭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意思是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Ⅳ 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

    1、一鼓作气(曹 刿)

    一鼓作气,读音:yī gǔ zuò qì,汉语成语;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相关故事: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召见他。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接着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刚上战场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鼓三次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结果,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然后又登上车,手扶车前横木观望齐军的队形。仔细观察一番后,他说:"现在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命令军队追击齐军。

    最终,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军,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会减弱。等到第三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他们。

    2、一字之师(郑 谷)

    一字之师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多成语故事。

    相关故事:郑谷住在袁州,于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

    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从此,众多读书人就把郑谷看做齐己的“一字之师”。

    3、一字千金(吕不韦)

    一字千金,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zì qiān jīn,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相关故事: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4、图穷匕见(荆 轲)

    图穷匕见,读音tú qióng bǐ xiàn,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相关故事:战国末期,秦国很强大,在消灭了赵国後,打到北部的燕国,燕国岌岌可危。燕国的太子丹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并派勇士秦舞阳作荆轲的助手,让荆轲带着秦王的仇人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作礼物,将一把毒药熬过的匕首藏在地图里。

    荆轲和秦舞阳二人到了秦国,买通了秦王左右为他们引见,秦王很高兴,就在咸阳宫接见他们。在登上宫殿的台阶时,秦舞阳紧张得发抖,荆轲就把他留在外面。

    秦王看过仇人樊於期的人头後,又要看地图。荆轲捧着地图来到秦王面前,献上去。秦王慢慢展开地图来仔细看,当地图展到尽头时,藏在里边的匕首露了出来。

    荆轲迅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扯断了衣袖,转身逃走,荆轲就在後边紧追。这时,秦王的卫士们赶来了,荆轲受了伤,就把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但没有击中。最後荆轲被卫士们杀死了。

    5、纸上谈兵(赵 括)

    纸上谈兵,读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相关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Ⅳ 急需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雪抄中送炭、完璧归赵、囊袭萤映雪、围魏救赵、流觞曲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望梅止渴、高山流水、草木皆兵、指鹿为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讳疾忌医、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惊弓之鸟(更羸)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满意的话,还望采纳哈~

    网络里都有每个成语的解释呢,亲可以到网络里面搜搜滴

    Ⅵ 急需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卧薪尝复胆、雪中送炭、制完璧归赵、囊萤映雪、围魏救赵、流觞曲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望梅止渴、高山流水、草木皆兵、指鹿为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讳疾忌医、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惊弓之鸟(更羸)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满意的话,还望采纳哈~

    网络里都有每个成语的解释呢,亲可以到网络里面搜搜滴

    Ⅶ 历史成语故事相关人物都有哪些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退辟三舍——晋文公;

    问鼎中原——楚庄王;

    围魏救赵——孙膑;

    纸上谈兵——赵括;

    作法自毙——商鞅;

    投笔从戎——班超;

    暂时想到这么多,以后想到再补充。

    其他答案共22条

    检举2011-12-17 11:34 qinqindewolaie| 八级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1002525298| 一级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检举2012-5-2 15:26 热心网友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Ⅷ 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急!急!急!急!)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Ⅸ 急需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囊萤映雪

    刻舟求剑

    卧冰求鲤

    闻鸡起舞

    草木皆兵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胡服骑射

    。。。。

    Ⅹ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越王勾践;退辟三舍——晋文公;问鼎中原——楚庄王;围魏救赵——孙膑;纸上谈兵——赵括;作法自毙——商鞅;

    100个成语故事和主人公

    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

    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

    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三国演义中比较常用的成语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

    1、刮骨疗伤—关羽

    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

    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2、挂印封金—关羽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和张飞失散了,独自投奔河北袁绍。曹操使用计策夺取了徐州的下邳,劝降了关羽。

    后来关羽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那里,并且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刘备亲笔信,当时就写了回信,由来人带回。

    关羽把刘备兄长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曹操知道他的来意,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曹操。

    张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关羽知道他们的用意,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向着官道进发,去投奔刘备了。

    3、辕门射戟—吕布

    袁术派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共三万多人马征讨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援。吕布手下将领说:“将军您一直想除掉刘备,如今可借袁术的手除掉他。”

    吕布说:“并非如此,袁术如果占据了小沛,就会联合北面泰山一带的部队,我们就会被袁术所包围,我不能不去救刘备啊。”

    于是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飞速赶往小沛。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前来援救刘备,只好收兵,不敢轻举妄动。

    吕布在离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扎下营寨,派卫士去请纪灵等将领,纪灵等人也请吕布一起饮酒。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吕布的贤弟。如今他被诸位所围,我特意赶来救他。

    我吕布生性不爱看别人互相争斗,只喜欢替别人解除纷争。”吕布命门候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说:“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诸君当立即停止进攻,离开这里,如射不中,那你们就留下与刘备决一死战。”

    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诸将大为震惊,夸赞说:“将军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吕布又与诸将欢会宴饮,然后各自回兵。

    4、七擒孟获—诸葛亮

    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

    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5、草船借箭—诸葛亮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成语故事有哪些人物?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鼠〗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獐头鼠目 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虎〗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 群龙无首 降龙伏虎 一龙一猪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车水马龙 人中之龙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36gushi.cn/idiomstory/3391.html
    纸的成语故事(关于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及成语故事(四字成语故事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