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走进寓言故事》课件,关于《走进寓言故事》课件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吕氏春秋两则》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吕氏春秋两则》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小学六年级语文《吕氏春秋两则》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释说理、以小见大的手法。
能力目标
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个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
领悟两则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吕氏春秋》。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入新课文作铺垫。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家长依仗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逻辑,强迫幼小的生命“游泳”差点溺杀小生命,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会酿成大错。
楚人乘船渡江,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记好等船停下再去寻找。船已行驶,而剑却沉入江底,此时去找有什么用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能不变,否则会失败。
2、作者(编者)对这两则事是什么态度?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刻舟求剑”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
3、对学生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
4、分别找出文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
5、通过比较找出两则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进行两则故事的比较分析。
同;
1、作者对两则故事的态度相同
2、都告诉人们事情本身发生变化时,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应该随之改变。
不同;
1、故事内容相异
2、说明对象不同
3、一个强调说明“对象”一个强调发生地点。
五、延伸阅读
1、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感知“引婴投江”“刻舟求剑”故事。组织学生品读课文,并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点击》
小学六年级语文《吕氏春秋两则》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2、学会用现代汉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分别是从哪个角度阐述道理的。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吕氏春秋》的资料。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策略说明
一、交流信息
明了主旨1提问:关于《吕氏春秋》你们知道些什么呢?
2小结:《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作,秦朝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撰写,结合百家,总结历史,为秦王提一个长治久安的治国方案。1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使学生知道此书是秦王治国之用。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过渡:教材中所选的两则到底讲了什么呢?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你读懂了哪则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随时纠正讲错的地方。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学课文。
2自由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形式来检查对文言文的理解。
二、了解寓言特点
领会故事内容
1提问:什么是寓言?
2本文两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板书:“引婴投江”:对象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悖。
“刻舟求剑“:地点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惑。
2集体交流复习旧知识以引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补充内容
加强理解
1出示:“察今”篇中另一则寓言故事。
2思考: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循表夜涉”:时间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思。
1齐读。
2自由交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其知道“察今”篇中共讲了三则寓言故事。
五、作业兴趣题:
选择三则寓言故事中的一则,创作一集动画短篇或创作有连读几个画面的连环画。
小学六年级语文《吕氏春秋两则》课件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诸子百家及《吕氏春秋》的有关文化常识,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
2、通过对比阅读掌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先叙事后议论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显示意义,并培养创造性扩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落实文言实词;通过对比阅读掌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理解其显示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论语八则》,思考:《论语八则》《天时不如地利》有什么相同点?
2、后世儒家给孔子和孟子的尊称分别是什么?(圣人,亚圣)
3、你还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几家?能否说说他们的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荀子》——礼乐仁义
道家:老子、庄子——《老子》《庄子》——自然、无为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韩非子》——严刑峻法
兵家:孙膑——《孙子兵法》——战胜
名家
阴阳家
农家
小说家
纵横家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博采众长
二、介绍《吕氏春秋》
1、秦国吕不韦组织门客所著。吕不韦原来是一个大商人,后来成为了秦国的丞相。他广招门客,据称有三千人之众。吕不韦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讨论,最后写成了《吕氏春秋》
2、《吕氏春秋》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军事、医学、文学等各方面的庞杂理论体系。《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总结历史经验,为秦国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3、《吕氏春秋》行文简短精炼,直击要害,往往用小故事小寓言来揭示道理。吕不韦在写完这本书后,将它挂在城门口,说谁能将这本书添上、去掉、删改一个字,就可以立即赏赐千金。结果很久都没有人敢来领赏,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故事。
三、初读《引婴投江》《刻舟求剑》
1、学生齐读,读出作者的态度
2、自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讲了怎样的事?作者有怎样的态度?
3、翻译课文
四、比较阅读
1、这两则故事同属于《吕氏春秋——察今》这一章节中,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从针对的错误情况、作者的态度思想、文章写作结构特点、文章语言特点等方面考虑)
A、针对的错误:以不变的僵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B、作者的态度:批判否定,认为人的思想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C、写作思路:先叙述错误可笑的事件,进而指出他们的错误,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D、结构特点:先叙事,后议论
E、语言特点:通过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2、这两则故事有什么不同之处
a、针对的错误:前者是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不同的事物,后者是认为事物是不会发展变化的,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
b、语言特点:前者设问句,后者双重否定句。
3、你认为作者写这两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4、你认为文中所说的道理到现在还有显示意义吗?你能结合当下的例子或自身的经历谈一谈吗?
五、拓展迁移
1、阅读《循表夜涉》,归纳异同,理解最后一段“先王之法”的意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2、通过练习课堂复习文中字词
3、扩写文中两则故事其中的一则,使得故事更有趣,更有意义。
适合放置在课件中的寓言故事你知道了吗?
课件一般来说是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以及教学活动结构、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在制作时,经常会放置一些与其相关的内容,比如寓言小故事,那么适合放置在课件中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
寓言故事是属于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一般是比较简短的,多是采用了借喻手法,使其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是深刻的道理能够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寓言的故事情节所设置的好坏也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示例范文:
寓言故事范文一
新裤与旧裤
郑县一个姓卜的人,他有一个愚不可及的妻子。这个蠢妻子常常做出一些叫人哭笑不得的事。
有一次,这个姓卜的人要出门,觉得没什么像样的衣服,于是对妻子说:“给我做条裤子,好吗?”妻子说:“可以。但是,你要做什么样的裤子呢?”丈夫说:“就做跟原来那条旧裤一样的吧。”
妻子按丈夫的吩咐,找出那条又旧又破又脏的裤子。她先是按旧裤子原来的那种面料、花纹到集市上去买布。因为毕竟隔了几年时间,所以她在集市上怎么也找不到和旧裤的面料一模一样的布。因此这个愚妻非常焦急,她想:“如果找不到像旧裤那样的布,我怎么能做出像旧裤那样的裤子来呢?”她四邻八乡逢人便问,到处去找做旧裤时用的那种布料。愚妻诚心“可嘉”,她花了不少时间,终于买到了她找的那种布,布上的花纹跟旧裤的花纹一模一样。
回家以后,她对着旧裤比划着裁剪,把长的地方剪短,把宽的地方剪窄,就这样,她依样画葫芦,花了几天时间,好不容易将新裤子缝起来了,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是,她仔细一想,又犯起愁来了。她发现新裤与旧裤还是不一样。旧裤又脏又破,到处大窟小眼的,新裤哪里像旧裤呢?这个愚妻拿起新裤看着,绞尽脑汁地想呀想呀,她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她把新裤放在地上揉呀、搓呀、捶呀、踩呀,累得筋疲力尽,终于把新裤弄得跟旧裤一样又脏又破。
当她十分得意地将做好的“新裤”拿给丈夫看时,丈夫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这个男人指着愚妻手上拿着的破裤子,气愤地吼道:“既然还是一条破裤子,那我不如就穿原来的,何必还要你做新的呢!”
这个愚蠢的妻子对旧裤全盘照搬,结果弄巧成拙,自己害自己。
寓言故事范文二
新媳妇
卫国有户人家娶媳妇。婆家借来两匹马,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匹,用三匹马驾着车,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十分隆重地去迎接新娘子。
到了新娘家,迎亲的人将新娘子搀上马车。一行人告别新媳妇的娘家人之后,就赶着马车往回走。
迎亲的马车继续前进,终于到了新郎家。伴娘赶紧上前将新娘扶下了车。新媳妇却对还不熟悉的伴娘吩咐说:“你平时在家做饭时,要记住一做完饭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掉,不然的话会失火的。”那位伴娘虽然碍着面子点了点头,心里却有点不高兴这个新媳妇的多嘴。
新媳妇进得家门,看到一个石臼放在堂前,于是立即吩咐旁边的人说:“快把这个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户下面去,放在这里妨碍别人走路。”婆家的人听了这个新娘子没有分寸又讲得不是时候的话,都不免在心里暗暗发笑,认为新娘子未免太爱讲话又太不会见机讲话了。
其实,这新媳妇所说的三件事,对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她刚踏进婆家门就俨然以主妇自居、多嘴多舌的做法却引起了旁人的反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人说话、办事,要有理有利有节,讲究策略和方式。如果不顾时机、不分场合,即使是好话、好事,也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往往还会被别人笑话。其结果,一个本来很有智慧的人,反而被别人当成了傻瓜,以至于他以后的事情就难办得多。
寓言故事范文三
狐狸乌鸦
丛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
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歇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垂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获得那块肉。因为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法子在树下获得。
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愿等闲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乌鸦大哥,吃饭了吗?”乌鸦没有回复。
见乌鸦不睬不理,狐狸神采凝重:“乌鸦大哥,传闻你下岗了,可有此事?”乌鸦瞟了狐狸一眼,仍是没有回复。
狐狸仰起头,把脖子伸得老长:“乌鸦大哥,我亲眼看到大嫂和一只老乌鸦成天眉来眼去的,这事你知道吗?”乌鸦瞪大双眼,面露凶光,可仍是金口难开。
狐狸仍不放弃,摇着尾巴,面露媚色:“乌鸦大哥,不知道你看新闻没有?传闻这几年的猪肉有的是注过水的,有的是用瘦肉精养大的。你想想啊,孩子们恰是长身体的时辰,若是持久吃这种猪肉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当然啦,这只是我的小建议,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刚一说完,乌鸦便火烧眉毛地把叼着的猪肉扔在了地上。
狐狸一阵窃喜,迅速叼起猪肉钻进了洞。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陶罐和铁罐》
【 篇一 】
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这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汇报展示预习情况: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位新朋友,瞧,它们来了。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它们分别是……你对它们了解有多少呢?
2、读题。(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这个童话故事。请齐读课题。“陶”是个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小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3、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大家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吗?
(1)谁来读?(生字词)
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拼读。小手拍起来,读词语。
(2)汇报概括全文主要意思
孩子们,你们的自学生字词能力真不错。那么,你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思考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呀?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说。
指名说。用自己的话来说。
(你真厉害!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意。说明你预习的时候有动脑筋。思考)
(3)铁罐哪里去了呀?
铁罐氧化后不见了。渗透氧化的知识。(查阅字典词典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气合成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呈现出来的红褐色粉末。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二、质疑。
孩子们,你在预习的时候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
1、铁罐为什么无影无踪了?
2、奚落是什么意思?
3、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4、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
5、那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到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这个问题得等我们学习了课文后才能有清楚的认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要。所以我们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自主学习、扎实模练。
自读。学习课文2——9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画下来,体会体会。
第一次对话
师:哪些自然段是写他们的对话的?
1、我们先来看第二段和第三段。
自己轻声读一读这两段话。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从哪里看出它很骄傲??把你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老师听出了傲慢,但是还不够,再来,更傲慢点,更神气点)
它为什么这么骄傲?(是啊,它知道陶罐的短处是易碎,所以它有恃无恐地问________?)
该怎么读?指名读,生评价,师评价。
男生当铁罐,女生当陶罐,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小结:作者抓住称呼、标点符号、神态等方面来写对话,使对话更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2、学习2、3、4次对话。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3、细细品读4到9自然段。
(1)小组讨论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2)画出表现他们的神态的词。
(小组讨论注意事项:组长安排好发言秩序,组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互相补充)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表示铁罐神态的词有哪些?
(3)补充想像对话时的神态。
当陶罐”说我们应该和睦相处的时候,铁罐会是怎样的神态呢?
4、连起来,演一演,注意神态,动作。
A、同桌合作表演读。(一个傲慢,一个谦虚,多么鲜明的对比呀。孩子们,你们想当陶罐和铁罐吗?先同桌合作表演读)
B、上台展示。我们请一桌同学上来表演。
C、男同学当铁罐,女同学当陶罐,演一演。(孩子们,想当小明星吗?)我们班的电影小明星课真多呀,掌声送给自己。
5、小结:学到这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可以结合陶罐和铁罐来说。(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难听的话嘲笑、讽刺陶罐,)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特别好。以后我们阅读文章理解词语的时候可以经常用。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到9自然段,作者抓住了称呼的不同,标点的不同还有神态的不同,来描写对话,把人物的不同的特点表达的更加生动传神。我们现在也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当当小作家。
6、拓展模练:《大树和小草》
说一说:
国王的御厨里有有趣的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瞧:骄傲的大树看不起小草,常常奚落它。
“——————————”大树()地问。
“——————————”大树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四、总结体验。
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谦虚的名言,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骄傲的铁罐这样奚落陶罐,后来它们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
【 篇二 】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朴素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指名说。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4、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5、认真默读2~9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②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③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⑤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出示句子(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⑥再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仔细,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计读的好)如果读的不好,老师范读
○第3次展示读(直接读对话)
师:下面1、2大组做铁罐,3、4大组女生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部分对话。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7-9自然段。
(1)师: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陶罐()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2)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3)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问1:铁罐,为什么你越来越生气了?
问2:陶罐,你为什么总是心平气和呢?难道你真的很懦弱吗?最后为什么又不再理会铁罐了呢?
3、全部对话练读
4、整体感悟
师:刚才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5、师: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
骄傲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板书:坚硬
是的,陶罐的确不坚硬,容易碎,板书:易碎。
但是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他惧怕了吗?
指导书写:谦虚。
四、存疑结束
师:同学们,骄傲的铁罐一直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那故事最后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更深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
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
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二、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出示14、17段,分别齐读。(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三、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老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咱们自己也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谦虚、友爱陶罐←→铁罐骄傲、自大
↓↓
易碎坚硬
↓↓
永久氧化
↓↓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一篇有马天鹅还有梭子鱼拉车的寓言故事配图
正能量的寓言故事有配图的
寓言故事可以道出我们很多的生活道理,有空的时候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正能量的寓言故事,供大家参阅!
正能量的寓言故事:毛驴选择主人
一个老者骑着他的毛驴赶路途中遇见一片花草繁茂的牧场。
他就把毛驴放进牧场,任由毛驴在草地上躺卧践踏,蹭痒打滚,蹦跳腾跃,撒欢吃草,并且在一处地方折腾够了再换另一处地方。而这个来自瑞士格里松斯的老头则踩着细草步行往前走去。
就在这时,他们的敌人——这片牧场的主人出现了。
老头对毛驴说:“我们快跑!”
“为什么要跑呢? 难道他会给我上两副鞍子,驮双份重物?”
“不,这倒不会。”老头说完,拔腿就要逃走。
毛驴说:“现在对我最要紧的,是我应该跟谁走。你逃你的命吧,我留在这里吃草。”
小寓言大智慧:员工与下属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敬业称职的领导,而不希望有放纵与不负责任的领导。
正能量的寓言故事:松鼠与斑鸫
在乡村一户老宅的窗下,聚著一堆人。他们围着转笼里的松鼠,看热闹,啧啧称奇。
近处的白桦树上,一只斑鸫也非常纳闷:松鼠跑得非常快,只见脚爪在闪动,一条毛茸茸的尾巴张得特别大。
斑鸫于是问道:“老乡,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在那里干什么?”
“哎呀,亲爱的朋友,我成天都在劳动,给大老爷当差送急件哩;咳,忙得我连吃喝都顾不上,连喘口气都没有时间!”说完,松鼠又蹬著转笼拼命奔跑。
“噢,”斑鸫飞走时说道,“现在我明白了,尽管你整日里跑个不停,可到头来你依然还是在这个视窗。”
小寓言大智慧: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让你感觉他很忙碌,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其实事情却毫无进展。
正能量的寓言故事:松鼠与狮子
松鼠在狮子跟前效力。狮子被松鼠奉承得十分欢喜,于是答应把一车胡桃赏给松鼠。讨得狮子欢心,绝不是白费力气。诺言自是诺言,时光飞逝,可怜的松鼠含泪忍饥,在狮子面前当班,几乎是寸步难离。
他眼望着众姐妹跳跃枝头,以坚果为食。胡桃树林虽近在咫尺,他只能望见,却不可及,狮子时时刻刻要他服侍。
转眼松鼠年事已高,该告老辞职了,辞职被批准,他不再为狮子所需。一车胡桃也如数照赐。一车胡桃果实,又大又圆,非常诱人。可惜只有一样不好。松鼠早已掉光了牙齿,没有办法再吃胡桃了。
小寓言大智慧:把握现在比把握将来更重要,因为现在才是实际在你身边的,而将来的事情谁也不敢确定。
正能量的寓言故事:装死的狐狸
一只狐狸已被几条嗅觉灵敏的猎狗追得无路可逃,就在他处于穷途末路之际,为了逃命,狐狸使了一个花招,这个花招是他精心设计但一直没有使用过的。他跑到一个绞刑架底下。这里正好挂著许多被捕获的动物,如獾、狐狸和猫头鹰,全都是平时专干坏事的家伙,现在被人吊著向过往行人示众。
身处绝境的狐狸只好躲进这些悬挂著的死动物里面。这只老狐狸竟一时从猎狗们的眼皮子底下不见了。
几条本领高强的犬头领来到了狐狸假装吊死的绞刑架旁边,马上狂吠起来。他们的主人随后赶来喝止了他们的吠叫,因为他们还没有识破狐狸装死这一可笑的花招。其中有一个主人说道:“怎么,难道这坏蛋钻了地洞不成?可我的狗总是冲著绞刑架叫个不停,架子上挂著那么多有名头的人物呢!该去那里看一,这鬼东西大概是藏在那里面了。”
主人来到绞刑架底下,正有几条猎犬还在狂吠著。
狐狸果真在绞刑架上挂着呢!他满以为这次还会像以往那样,略施小计就能够逃脱。但他这次可失算了,狐狸被猎人一眼识破,逮了个正著!
小寓言大智慧:伪装是靠不住的,当被强者发现后仍然是难逃厄运的。
正能量的寓言故事:狐狸和火鸡
一只狐狸对一群火鸡发起了袭击,火鸡纷纷跳上一棵树进行躲避。
狐狸绕着火鸡赖以避难的这个“堡垒”转了一圈,发现每只火鸡都是百倍的警惕。他喊道:“怎么?你们这些家伙竟敢与我作对! 你们以为这样就可以免于一死了吗,不!我向上天发誓,你们只有死路一条。”
狐狸在攻击对手方面当然早已不是新手。他开始从他的装着百般诡计的锦囊里掏出一个个的坏招来。
他先是举起他的爪子佯装要爬树,接着又躺下装死,而装死不成只好又活过来。他竖起他的尾巴,故意招引火鸡们的注意,同时还做出其他各种的好笑动作,致使没有一只火鸡敢合上眼睛睡上一会儿。
就这样,狐狸让火鸡们神情始终紧张且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最后变得越来越疲惫。时间一长,可怜的火鸡们一个个都头晕目眩,不断地从树上栽落下来。到最后,几乎有一半的火鸡从树上掉落下来。而火鸡掉下多少,狐狸就逮住多少,把他们送进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食物储藏室。
小寓言大智慧:对于危险,防之过度也常常会使人反遭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