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里有哪些寓言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5则寓言故事)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春秋》里有哪些寓言故事,关于《春秋》里有哪些寓言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春秋》里有哪些寓言故事,关于《春秋》里有哪些寓言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吕氏春秋·察今 包含哪三个寓言故事?
  • 春秋战国时期的5则寓言故事
  • 《吕氏春秋》察今篇里包括《刻舟求剑》的三个寓言故事是什么?
  • 吕氏春秋察今都写过什么寓言故事
  • 春秋战国时期的5则寓言故事
  • 吕氏春秋·察今 包含哪三个寓言故事?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做好标志。澭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仍然照着旧标志在深夜中涉渡。结果淹死了一千多人,三军惊哗,就像都市中的房屋倒塌一样,原先做标志的时候本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水位已经发生变化,上涨得多了,楚国人却仍然照着旧标志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啊。现在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就有些像这种情况。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并且效法它,以它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难道不是很可悲吗?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要发生混乱,死守古代帝王的法度而不进行变革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和混乱,是不能保住国家的。社会变迁了,时代发展了,变法是合时宜的。这就好比良医治病,病情千变万化,药也要千变万化。如果病情已经发生变化,而药却没有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如今就会变成短命的人了。所以凡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错误的事了。

    1、刻舟求剑————

    春秋战国时期的5则寓言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辑录参考书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成语典故精选999》、《成语故事》、百度搜索网络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

    后来敌人真的来进犯,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西周灭亡,幽王被杀

    2、管鲍之交: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

    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失败身亡,管仲被囚身问罪

    鲍叔牙劝说桓公,立管仲为相

    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以“管鲍之交”指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

    3、退避三舍:《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

    楚国国君设宴款待他,问他将来怎么样报答,他说:“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退避三舍

    ”后来已估晋君的重耳果然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后以“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4、一鸣惊人:《史记

    滑稽列传》载:战国时,齐威王沉湎于酒色,国政混乱,诸侯并侵,危在旦夕,而左右大臣又不敢劝谏

    滑稽善辩的淳于髡(kǚn),知道齐威王爱听隐语,便去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知道这是在讽谏自己,便说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亲自率兵应战,夺回了失去的国土

    后以“一呜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5、一毛不拔:《孟子

    尽心上》载:战国时,墨子主张“兼爱”,而杨朱却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提倡个人利已主义,孟子批评杨朱说:“杨朱主张为我,如果拔他身上的一根毛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

    ”后以“一毛不拔”形容极端吝啬自私

    6、一暴十寒:《孟子

    告子上》载:战国时,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宫中的坏人所利用

    孟子几次游说之,也不起作用

    有人埋怨孟子没有好好地规劝他,孟子打比方辩解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未有能生者也

    ”暴:晒;寒:冻

    后以“一暴十寒”比喻做事无恒心,努力少,懈怠多

    7、卧薪尝胆:《史记

    越王句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王打败,越王句践立志报仇

    为了激励斗志,他把苦胆悬于坐卧处,吃饭睡觉前都要尝尝苦胆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此处不载卧薪事,“卧薪尝胆”一词出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

    卧薪:睡在柴草上

    后以“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立志为国报仇雪耻

    8、纸上谈兵:《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年熟读兵书,善于谈兵,连父亲赵奢也问不倒他

    后来代替廉颇做赵国大将,只按书本,不会变通,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打败,士兵被坑埋达四十万人

    后以“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9、 围魏救赵:《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载:战国时,魏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

    田忌采用军师孙膑之计,乘魏国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

    魏军回救本国,齐军半路截击,魏军大败,从而解了赵国之围

    后来军事上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兵,从而取胜的策略叫做“围魏救赵”

    10、 老马识途:《韩非子

    说林上》载:春秋时,齐桓公、管仲带兵讨伐孤竹国,归途迷路

    管仲建议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于是选了几匹老马头前引路,兵将随其后,从而找到了归途

    后以“老马识途”比喻经验丰富者能在工作中发挥引导作用

    11、 朝秦暮楚: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12、 朝三暮四:《庄子

    齐物论》载寓言故事:养猕猴的老人在分给猕猴栗子时,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猕猴都生气发怒;老人改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众猕猴都高兴起来

    后以“朝三暮四”表示以诈术欺人;或表示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13、 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

    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

    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4、 东施效颦:《庄子

    天运》载:传说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因为胸部疼痛而捧心皱眉

    她的邻居中有个丑女见了,觉得那样很美,也学着捧心皱眉

    人家见了都躲到一边不愿意看她

    后来有就称这个丑女为东施,并用“东施效颦”比喻不知人家好在哪能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盲目模仿

    15、 东食西宿:《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载寓言故事:齐人有女,二人求之

    东家的儿子貌丑而家富,西家的儿子貌美而家贫

    父母不能定夺,便让女儿自己拿个主意

    女儿说:“我想在东家吃,在西家宿

    ”后以“东食西宿”比喻多方谋取,贪得无厌,贪利求惠

    《吕氏春秋》察今篇里包括《刻舟求剑》的三个寓言故事是什么?

    《吕氏春秋》里以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引婴投江三个寓言讲述了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变化.

    刻舟求剑不用讲了,

    循表夜涉:荆国人想要偷袭宋国,而要到宋国必须经过水,于是他们便派人先在水上作了标记,以便“循表”而“夜涉”。但是,夜里渡河时,却没能安全通过,且有千余军卒在这次偷渡中葬身鱼腹了。

    引婴投江: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

    吕氏春秋察今都写过什么寓言故事

    1、刻舟求剑。写了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的故事。比喻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不知变通;

    2、循表夜涉。写荆国想要偷袭宋国,但要到宋国必须过水,于是他们派人先在水上作标记,以便夜晚渡河。但没能安全通过,且有千余军卒在这次偷渡中葬身鱼腹。告诉我们当时间发生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否则会酿成大错;

    3、引婴投江。写一个父亲擅长游泳,小孩不会游泳却

    春秋战国时期的5则寓言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36gushi.cn/FableStory/2650.html
    100字内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大全100字)
    《抛弃的羊》寓言故事简介(什么是《伊索寓言》?它好在哪(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