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关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望洋兴叹的故事内容和寓意是什么?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大海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大海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是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了,哈哈!”
望洋兴叹,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无能为力,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néng wéi lì,意思是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白话译文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这个罪最重,如果不是我很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也没有办法啊。”
用法
1、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翡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沈石溪《斑羚飞渡》
2、他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显得异常颓丧,无能为力,只得走了一条惹不起而躲得起的逃避之路。
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望详兴叹文言文
1. 望洋兴叹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秋天按时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
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
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
’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
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
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
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
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义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
可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2. 望洋兴叹文言文全文意思解释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3. 望洋兴叹文言文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4. 翻译文言文《望洋兴叹》译文
秋水随着时令到来,千百条川流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之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的尽处。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讥笑于大方之家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义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可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5. 求一篇庄子寓言,有译文、寓意,除《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庄周望洋兴叹是属于伊索寓言还是拉封丹寓言还是克雷洛夫寓言还是中国古代语言?
望洋兴叹是属于中国古代寓言里的词语
属于《庄子 秋水》里的词语
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我知道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1、《叶公好龙》:认识事物要看到其本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盲目追求。
2、《望洋兴叹》:做人要谦虚,不能自大,要明白学无止境。
3、《眉眼嘴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只看重局部,而忽视整体。
4、《凤凰和猫头鹰》:有远大志向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而小人却以自己的心思去推测君子。
5、《五十步笑百步》:对人或事要有正确的认识,把握大局,不能只看一面。
6、《八哥学舌》:说话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只会随声附和,要勇于探求真理。
7、《自鸣得意的老鼠》:做事要冷静、客观、理性,不能因一时得意而忘形,要懂得分寸。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如下:
1、《叶公好龙》:看事物要懂得去看到它的本质,不能够盲目的去追捧一些事物。
2、《望洋兴叹》: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3、《眉眼嘴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有自己专属的贡献,不能只顾局部,不考虑整体的作用。
4、《凤凰和猫头鹰》:有远大志向的人追求高洁却不被世俗小人理解,贪求利禄的小人用阴暗的心理来猜测人格高尚者的行为,真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五十步笑百步》: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事情有一个大局观,不能只针对一面进行分析,要将事情的本质研究透彻。
中国寓教性传统故事都有什么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一):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二):宋人疑邻 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庖丁解牛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
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
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
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
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
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
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
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
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
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
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四):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
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因为盗窃犯了罪
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
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五):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
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寓意: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六):利令智昏 齐国有个人一心想得到金子
一天,他清早起来,穿好衣,戴好帽,一直走到卖金子的地方,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七):杯弓蛇影 乐广有个亲密的客人,分别了很久都没有再见到面
一次, 乐广见到了他,问是什么缘故
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时候,发现杯子中有一条蛇,心里感到特别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 乐广回忆,当时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用漆画了一条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约就是这张弓的影子吧! 于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摆了酒,让客人还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
" 乐广就指着墙上的弓告诉了客人真相
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治好的病,顿时全好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八):望洋兴叹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liuxue86
com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九):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
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
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
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非常高兴
于是老虎腾空扑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管,啃完了驴的肉,才离去了
唉!那驴的躯体高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
假如不显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虽然凶猛,也会存有疑虑畏惧的心理,终究不敢攻击它
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不是很可悲吗?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十):取人糟粕 很久以前,只有中山国人会酿酒
鲁国人想得到酿酒秘方,始终也未能如愿
后来,有个在中山国的鲁人,设法从一烧锅里弄了些酒糟带回来,在鲁国开了家酒店,把酒糟浸泡在鲁国自己做的一种很不好吃的酒里,然后称说此酒是中山风味
酒店开张,慕名而来的人很多
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风味
有几个原先品过中山酒的人也说与原先喝过的没两样
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席
一天,中山国那个烧锅的酿酒师傅恰巧来到鲁国,闻名也来品尝,刚呷了一口,便吐出来了,苦笑着大声说:“和我们烧锅的光糟水一个味,也来混充中山酒
”客人知道受骗,哄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