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团的故事(抗日儿童团故事情节)

本文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儿童团的故事,关于儿童团的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儿童团的故事,关于儿童团的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儿童团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人物形象
  • 抗日战争儿童团的故事
  • 抗日儿童团故事情节
  • 抗日儿童团故事情节
  • 儿童团团长海娃的故事
  • 儿童团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人物形象

    1、海娃:海娃是电影《鸡毛信》中的主角。十四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2、王二小: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3、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4、王朴: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11岁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5、雨来: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抗日战争儿童团的故事

    张嘎

    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

    这些故事都是有原型人物的

    杨建业,1923年4月出生,抗战开始后一直担任村里的儿童团长,1941年转入区政府开始革命工作,担任中心学校校长,五台县第10区民教助理员、副区长等职。1948年入伍,担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宣传部助理员、第6军组织部纪委工作人员、西北航空第二预备学校大队政委、书记等职,1983年离休安排在兰空西安干休所休养。

    抗战爆发后,华北广大农村地区活跃着一群天不怕地不怕,更不怕日本鬼子的孩子,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地和敌人做斗争,这样一些独立的没有纳入八路军编制的“儿童团”,在如火如荼的抗日烽火中发挥了独特的大人们无法替代的作用。杨建业,1923年4月出生,抗战开始后一直担任村里的儿童团长,1941年转入区政府开始革命工作,担任中心学校校长,五台县第10区民教助理员、副区长等职。1948年入伍,担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宣传部助理员、第6军组织部纪委工作人员、西北航空第二预备学校大队政委、书记等职,1983年离休安排在兰空西安干休所休养。

    抗战爆发后,华北广大农村地区活跃着一群天不怕地不怕,更不怕日本鬼子的孩子,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地和敌人做斗争,这样一些独立的没有纳入八路军编制的“儿童团”,在如火如荼的抗日烽火中发挥了独特的大人们无法替代的作用。

    抗日儿童团故事情节

    《抗日儿童团》的故事情节:

    1942年,在河北省行河县河岔村有这样一个儿童组织,小根生的爷爷是苏维埃农协会长、爸爸是八路军的团长、妈妈在军医院,从小根生就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立志要保家卫国、打日本鬼子,根生担任村里儿童团的团长,和妹妹珍珍、郭妮、麻雀、小荣等伙伴们一起在村口站岗放哨,

    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乡亲和区小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天,根生从区小队李叔叔和爷爷的对话里知道,一名在关东军做卧底的女八路军同志被日本鬼子追落鹰嘴潭悬崖,下落不明,便自告奋勇要进山去找那位女同志。

    根生带着小伙伴宏宝两人进了鹰潭沟,同时日本鬼子小野中佐带着一队日本兵也进入了鹰潭沟。根生带着宏宝终于抢在日本人之前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女共产党南尼苏,他们一边躲避日本人的围追堵截,一边想办法与武工队的汇合,还要救治南尼苏流血不止的伤。

    同时,儿童团的其他成员们,也在协助武工队阻止敌人的追捕,寻找根生和南尼苏……为了掩护根生和南尼苏,根生的爷爷、宏宝的外公、儿童团的伙伴们……一一倒在了敌人残忍的枪口下。

    《抗日儿童团》讲述了一个热血和感动交织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了那个艰苦的年代全中国上到80老人下到10来岁孩童对祖国的热爱、对家园的守护、对正义的拥护,向社会展示以片中主人公为代表的青少年面对生死面对侵略者的无畏无惧,

    给予当代的儿童和青少年一番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洗礼。《抗日儿童团》讲述一段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扩展资料:

    抗日儿童团的创建背景

    早在1938年6月26日,毛泽东同志为《边区儿童》(半日刊)的题词中教导道:“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

    1942年“四?四”儿童节时,又为《解放日报》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朱德同志在为晋东南武乡县王家峪儿童团题词中指出:“斗争与学习缺一不可”。 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也都分别为新安旅行团、孩子剧团的工作作出不少重要指示。

    这些题词和指示,对抗日战争时期儿童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党在这个时期指导少年儿童工作的指针。

    抗日儿童团故事情节

    抗日儿童团的故事情节:

    一天,根生从区小队李叔叔和爷爷的对话里知道,一名在关东军做卧底的女八路军同志被日本鬼子追落鹰嘴潭悬崖,下落不明,便自告奋勇要进山去找那位女同志。

    根生带着小伙伴宏宝两人进了鹰潭沟,同时日本鬼子小野中佐带着一队日本兵也进入了鹰潭沟。根生带着宏宝终于抢在日本人之前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女共产党南尼苏。

    他们一边躲避日本人的围追堵截,一边想办法与武工队的汇合,还要救治南尼苏流血不止的伤。同时,儿童团的其他成员们,也在协助武工队阻止敌人的追捕,寻找根生和南尼苏。

    为了掩护根生和南尼苏,根生的爷爷、宏宝的外公、儿童团的伙伴们一一倒在了敌人残忍的枪口下。

    儿童团团长海娃的故事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就这样,海娃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标签:

    • 声明:以上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36gushi.cn/Childrenstory/3324.html
    好听的儿童睡前故事(好听的儿童睡前童话故事【四篇】)
    正能量的儿童故事(非常励志的儿童正能量故事(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