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儿童数学故事,关于儿童数学故事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数学童话故事有哪些?
《奇妙的数学王国》这本书讲述了小华和小强在数学王国里面解难题、猴警探用数学原理抓住做鬼把戏的人、小毅漫游王国等等的拥有数学原理的故事。
数学童话故事:
一个孩子在梦中,来到一个宫殿,一个女孩出来迎接他,介绍自己叫王小零,要带他参观她的零王国。这儿的公民都剔光头,你可以放心的与他们握手,但不能和他们拥抱;握手就像加号,你还是你自己,拥抱则像相乘,你就变成零王国的公民..
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李毓佩教授这些名段名篇,曾经让多少个对数学有所畏惧的孩子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李毓佩教授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他十分擅长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读起来轻松自如。他提倡调动少年儿童的情感因素,让读者在愉悦中接触数学。李毓佩教授的作品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深受全国少年儿童的欢迎。
李毓佩1977年开始从事数学科普创作,20年来出版科普图书60余本,短篇600余篇。主要作品有《奇妙的曲线》,《圆面积之谜》(1993年同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数学司令》(1990年获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1993年获首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一等奖)。
《有理数无理数之战》(198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奖一等奖),《数学游艺会》(1987年获全国畅销书奖),《数学奇境故事丛书》(1997年获第八届冰心儿童图书奖)
关于数字幼儿童话故事【三篇】
【 #童话故事# 导语】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考整理分享的关于数字幼儿童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 魔法数学 】
在魔法数字王国里,最有名的就是“0”这一位巫师,他造福了很多人,但是意外和厄运都降临到了“0”的头上。
这一天,它和好朋友一起走在小数点草原上,0走在最前面,突然奇迹发生了,它的好朋友在刹那间身材突然小了许多。这件事就这样传开了,从受人崇拜的“0”巫师,一下子就成了遭人咒骂的“0”巫师,而那一片草原也被人们称为“死亡的荒原”。“0”巫师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开始翻阅《现代十大异常地质研究调查》这一本书。
他日夜翻书终于找到了小数点草原,上面说了“‘0’+任何一个非0的数字在草原上走的话,那么后面那个数字就会……还没有等“0”看完,突然9驾驶着一个怪物出现了,打扰了王国里的平静,这时,“0”巫师想了一个好主意,他把9和怪物一起引向小数点草原,就这样,他们一前一后地追逐到了小数点草原,怪物和9“砰”的一声缩成了一个小不点,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事后,“0”不仅恢复了以前的地位,还被老国王选为了下一个国王,这使他觉得好高兴。
【 0的奇遇 】
从前,有一个数字王国里面住着9国王和它的臣民,它们无虑地生活着。
一天,噩梦降临了。9在上早朝时宣布:8为丞相,7为右丞相,6、5为国师,3、2、1是县令。0不服地说:“凭什么它们都有一官半职,而我什么也没有?”9说:“你别急,马上轮到你了。”0不吵了,竖起耳朵想听听9究竟封它什么官。
没料9却宣布把0永远逐出数字王国。“为什么把我赶出去?”0很是不服气。9国王说:“我们对人类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你,你代表没有,也就是说你什么用途也没有。”0听了气愤极了,一怒之下,它飞出数字王国,跑到人类世界里去了。
这下麻烦可大啦!准备发射的航天飞机倒计时停在了1上,永远也发射不了。100分的考卷成了1分……大家都到数学国王那里去投诉:“怎么回事啊?航天飞机不能发射,有多少损失啊,你陪得起吗?”“呜呜呜,我的100分……”
这下9没辙了,只好让使者把0找回来,并封它为车骑将军、大都督。0终于回到了数学王国,世界变回了原样。耶!一片欢呼:“航天飞机发射成功啦!”“我的100分又回来啦!”
看来,数学王国里少了谁都不行,否则就乱套了大家说是不是啊?
【 数字王国 】
在浩瀚的太空里,有一个数字王国,它就在汉字王国的对面。数字王国里的成员可不少,里面有0、1、2、3、4、5、6、7、8、9这几个数字。他们快乐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数字们为了争论谁的作用而闹得不可开交。
那一天,数字王国准备选出一位本领的数字来当国王来管理国家。这时,0迫不及待地说:“哈!我的本领了,要是没有我,你们也就不会出现了!”
1神气地说:“我的本领才呢,人人比赛都想拿第1名,要是没有我,也就没有第1名!”
大家争吵一团。8抢着讲:“我的本领,都说‘888,发发发’,大家都喜欢发大财,现在车牌号上也都喜欢挂8呢!”9自豪地说:“我的本领更大,我在数字里,是老大,国王应该我来做!”数字们就这样吵个不停。
就在这时,智慧老人飞了过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要再吵了,其实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们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这样可不够,你们以后要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发挥你们的作用!”
数字们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以后他们再也不抢功了,大家谦虚礼让,又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了。
数学童话故事
数学童话故事1
酷酷猴听说游乐场有惊险漂流的娱乐项目,喜欢刺激游戏的酷酷猴就报名参加了,三人乘上游艇,热心的服务员提醒道:“你们这艘游艇已加了够行驶60分钟的燃料,现在你们顺流而下,每分钟能行80米,如果你们逆流而上那每分钟只能行50米,在你们玩的时候,可千万别忘记时间,因为这条河的终点是悬崖瀑布!”
三兄妹驾着游艇,一边感受着漂流所带来刺激,一边欣赏着沿岸的风光,过了一会儿,细心的甜甜沙问道:“我们出发多长时间了,应该返回了吧!”帅帅猪:“才23分钟,我们再向下漂流几分钟返回也不迟!”
甜甜沙坚定的说:“不行!我们得算一算,要不然返回时汽油不够,我们会被水流冲下悬崖的!”帅帅猪:“我来算,用顺流速度80×23=1840米,返回时逆流速度是每分钟50米,用1840÷50=36。8分钟,前后一共需用23+36。8=59。8分钟。”算到这里,帅帅猪吓出一身冷汗叫道:“酷酷猴快返回,时间来不及了!”在返回途中,酷酷猴说:“今天多亏甜甜沙提醒,要不然我们就葬身悬崖了!”
数学童话故事2秋天的森林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可是森林公安局里的卡尔警长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个时期也是偷盗案常发的季节。这不,公安局的报案处又来了一位报案居民——猴大妈。卡尔警长给猴大妈泡了一杯茶说:“猴大妈,你家发生了什么事?”猴大妈:“这个星期我外出的四天,可当我回到家时,发现我家院里桃树上的桃子全被人偷吃了,卡尔警长你一定得帮我找出这个可恶的小偷!”
卡尔警长随猴大妈来到桃树底下,经过一番周密的勘察后,卡尔警长说:“猴大妈你放心在家等,我叫小偷马上送还你的桃子!”
卡尔一回到警长局,立刻叫黑熊把猩猩押来了,猩猩被带到警察局还狡辩道:“我没有偷桃子,你们有什么证据?”卡尔笑道:“证据你自己都说出来了,我们没有问你是否偷桃,你却说自己没有偷桃,再来看看我在现场拍的照片,地面上留下了两足行走的足迹,而你是直立行走的高手,而且脚印的大小与你脚的大小一样。”卡尔严厉的说:“快说!你一共偷了多少个桃子?”猩猩低下头认罪道:“桃子是我偷的,我也忘记一共偷了多少个桃子了。只记得第一天偷吃了当时树上桃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也偷吃了当时树上桃子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也是吃了当时树上桃子的一半多1个,第四天我把树上最后一个桃子也偷吃了。”
卡尔想了想说:“不劳而获,现在罚你买22个桃子还给猴大妈,并拘留一个星期!”站在一边的黑熊问道:“卡尔你怎么知道共有22个桃子?”卡尔说:“用倒推法,第二天吃了以后还有(1+1)×2=4个,第一天吃了以后还有(4+1)×2=10个,所以原来共有(10+1)×2=22个桃子。”
数学童话故事3“卖萝卜喽,卖萝卜喽”,小兔子第一次卖萝卜显得很兴奋,在市场上大声吆喝着。
一只狐狸路过小兔子的菜摊,问道“这萝卜挺新鲜的啊,怎么卖的?”
小兔子一看有生意光顾,连忙迎上前来,满脸微笑着说:“大萝卜40元一筐,小萝卜10元4筐。”
狐狸看了看旁边,只有小兔子一人在卖萝卜,眼珠子一转说:“那么合起来就是50元5筐了,是不是?”
“那好,我买3筐小萝卜,2筐大萝卜,一共50元。”
小兔子心想:50元5筐,小萝卜也不就成了10元一筐了吗?多赚了。都说狐狸狡猾,又会算计,我看这位狐狸大叔也挺大方的。
于是,小兔子高高兴兴地收了钱,狐狸不动声色地把萝卜运走了。
回到家,小兔子把今天卖萝卜的经过告诉了妈妈,以为妈妈会表扬它,谁知妈妈却说“傻孩子,你被狡猾的狐狸给骗了。”
小兔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兔妈妈解释说:“原来的大萝卜是40元一筐,小萝卜是10元4筐,每筐小萝卜也就是2.5元,虽然你卖出的小萝卜是赚了,但你亏掉了了大萝卜的钱。狐狸买了3筐小萝卜,2筐大萝卜,你应该收回的钱是:40X2+2.5X3=87.5(元),可你只收回了50元,少收了87.5-50=37.5(元),你说是吗?”
亏了这么多呀,小兔子红着脸,紧握着小拳头,双眼似要冒出火来,恨死了那只狡猾的狐狸。
兔妈妈一看小兔子这架势,摇了摇头说“外面形形色色的诱惑很多,出了问题,应该多找找自身的原因”
听了妈妈的话,小兔子恍然大悟,默默地低下了头,都怪自己平时没有好好的学习数学,以后可要好好学习,再也不上别人的当了。
数学童话故事4一天,小麻雀在树林里看到啄木鸟大叔拿着做好的箱子摇头叹气。
小麻雀连忙落在啄木鸟大叔身边问:“啄木鸟大叔,您有什么事不高兴?”
啄木鸟大叔皱着眉头说:“我要做一个体积是 0.48 立方米的长方体箱子。可是做好以后,发现箱子嫌小,用不上,我量了一下,它的长是0.8米,宽是0.5米,高是0.6米,只有我原来要做的箱子体积的一半。我想来想去,不知道要做的箱子长、宽、高应该取多长,小麻雀,你能帮我算一算吗?小麻雀一听,连忙说:“没问题,你把那只小箱子的长、宽、高各扩大两倍,不就行了吗?”
啄木鸟大叔问:“这下不会错了吧?”
小麻雀很自信地说:“这还要问吗?把长、宽、高各扩大两倍,体积不就扩大了两倍吗?就这样做吧。”
第二天,小麻雀又到啄木鸟大叔那儿去了,他问:“怎么样,箱子做好了吗?”
啄木鸟大叔说:“不行呀,那箱子太大了!”
小麻雀一听,脸红了,心想:错在哪里呢?还是向八哥老师请教吧。
八哥老师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笑呵呵地对小麻雀说:“做一个体积是原来两倍的长方体箱子,不能把长、宽、高都扩大两倍,只要用长×2或宽×2或高×2就行,例如:(0.8×2)×0.5×0.6=0.48(立方米)。如果把长、宽、高各扩大2倍,(0.8×2)×(0.5×2)×(0.6×2)=1.92(立方米),体积就扩大了1.92÷0.24=8倍了。”
小麻雀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后来,他把八哥老师的话给啄木鸟大叔讲了,这一次啄木鸟大叔做的箱子不大不小,正好用。
数学童话故事5小花猪哼哼没有解答出小姑娘的算题,又擅自跑回后台,使训猪师“胖凶神”丢了人又赔了钱。
“胖凶神”拎着皮鞭到后台找到了哼哼,抡起皮鞭照着哼哼就是一顿猛抽。
“胖凶神”喘了口气,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答不出来!气死我啦!我问你,两个整数被一个整数除,余数相同,能推出什么结果?”
哼哼摇摇一对大耳朵。
“啪!”又是一皮鞭。“胖凶神”叫道:“这两个整数之差一定能被它整除!我问你,300减262等于多少?”小花猪一连哼哼了38次。
“300减205等于多少?”小花猪又一连哼哼了95次。
“38和95各能表示成哪两个数相乘?”小花猪对于四则运算非常熟练,它很快算出:38=2×19,95=5×19。
“除300、262、205得相同余数的那个数是几?”小花猪哼哼了19次。
“对嘛!这个整数是19呀!你明明会做,为什么不做?让我丢了20元钱。”
说完,“胖凶神”又给了小花猪一鞭子。
小花猪被打得遍身是伤,被罚两天不许吃饭,算100道乘、除法题。小花猪躺在自己的房间里暗暗流泪,想到每天要给“胖凶神”赚钱,稍不留意就要挨皮鞭,心里很难过。它透过玻璃窗看到不远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心想,要是到森林去生活该有多好啊!
对,回归大自然去!一种对自由的渴望使小花猪哼哼增加了无穷的力量。它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哼哼躺在地上,四脚乱蹬,鼻子里还不停地哼哼。
“胖凶神”来了,他看到小花猪痛苦的样子,心想,一定是自己把它打坏了。不成,小花猪是摇钱树,一旦出了毛病,谁来给他赚钱呀!
“胖凶神”抱起小花猪去找兽医。刚刚走出房间,哼哼用头猛撞“胖凶神”的鼻子,给他来了个“酸鼻”。“胖凶神”顿时鼻涕眼泪一大把。小花猪“噌”的一声,从“胖凶神”怀中蹿了下来,朝大森林方向低头猛跑。
“站住!你往哪里跑!”“胖凶神”在后面追,由于他太胖跑不快,眼睁睁看着小花猪哼哼消失在莽莽大森林中……
数学童话故事6帅帅猪吃了仙丹后,心想:仙丹吃过了,如果再到五庄观去摘个人参果解解渴就好了。于是帅帅猪对酷酷猴说道:“天上人间,除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外,还有什么水果最珍贵?”酷酷猴:“那还用说,一定是五庄观的人参果了!”这下正好说到帅帅猪心坎里了。忙说道:“听说人参果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才成熟,今年距我们师傅西天取经正好九千年,人参果应该又成熟了,我们去讨一个尝尝。”酷酷猴:“五庄观的镇元大仙可小气了,虽说和我师傅结拜为兄弟,可每次他来花果山拜访,只带最近他种植的‘不老参’,从不带人参果。”
帅帅猪见酷酷猴打退堂鼓,赶紧又说:“可能那时人参果还没有成熟呢?凭你师傅和他的关系,讨俩果子吃应该不成问题!”酷酷猴听帅帅猪这么一说,心也动了。“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现在就去!”三人乘云驾雾,一眨眼的功夫就来到了五庄观。镇元大仙知酷酷猴是孙悟空的弟子,也就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带他们参观人参果园,并介绍道:“左边这棵树是我最近培植的不老参树,右边这棵树就是人参果树。”
帅帅猪一听人参果,腿就发软。编了个谎:“我师傅他老人家,当年吃人参果时,吃的太快,还没有尝出个味。他告诉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知道人参果的味道,大仙爷爷,你能否摘个人参果让我尝尝,我好告诉师傅人参果的味道。”镇元大仙面露难色:“看你一片孝心,我出道题考考你们,答出来了吃人参果,答不出来请回!”镇元大仙看了看两棵果树后说道:“9个不老参和3个人参果共重4170克,6个不老参比3个人参果重30克,每个人参果有多少克?”帅帅猪为难的说:“人参果和不老参都不知道,用方程我不会解。”酷酷猴:“不用方程也可以算。9个不老参+3个人参果=4170;6个不老参-3个人参果=30,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就可知道15个不老参=4200,所以每个不老参重280克,那每个人参果就重550克。”镇元大仙笑道:“还是酷酷猴聪明,帅帅猪看来你吃完我的人参果,还得找‘机灵果’啊!”
数学童话故事7卡卡奇用汽油代替飞碟能源的实验又失败了,失望的卡卡奇懊恼的说:“要是在我们星球,随便拿块石头,里面都能找到能源!”对天文颇感兴趣的阿星连忙说:“陨石!我们去找陨石,说不定能找到你们星球飞到地球上的陨石,那样你就能找到能源了!”
卡卡奇听后也高兴的说:“我们在太空建了许多能源站,可能有些能源站的能源被地球引力吸到地球上来了。”阿星带着卡卡奇来到了以前他曾参观过的儿童科技馆,只见里摆放着来自各星球的陨石,卡卡奇仔细的观察后,找到了来自数学星球的陨石,可惜科技馆为了防止陨石被小朋友拿走,每个柜子上都设制了密码:
A B C D
× 9
D C B A
阿星看了好长时间也没弄明白,只能问卡卡奇,卡卡奇说:“千位A×9的结果是一位数,说明A只能是1,个位D×9=1是不可能的,只可能是几十一,所以D应该是9,百倍B×9的积也是一位数,B只能是0,最后剩下十位C,因为只有8×9=72,72+8=80,积中才会有0。所以ABCD分别表示1089。”阿星输入密码1089后,果然柜子开了一个小口,卡卡奇顺利从柜子的小口进入柜子,从陨石上取下很小一块。卡卡奇在阿星的帮助下终于取得了飞碟能源,为了答谢阿星,他将邀请阿星参观他的飞碟。
数学童话故事8放入红的:65-57=8份
放入白的:55-39=16份
白的比红的多16-8=8份
那么一份就是80%8=10个
原来共有:10&(57+39)=960个
小熊算出来后,立马报了上来。小狐狸履行诺言,免费给小熊了一摞笔记本。
数学童话故事9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兔子家庭,家庭成员有:兔爸爸、兔妈妈、兔姐姐和兔弟弟。它们加起来的年龄是73岁。兔爸爸比兔妈妈大3岁,兔姐姐比兔弟弟大2岁,四年前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年龄和是58岁。现在家里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
思路:根据四年前的年龄和求出现在应有的年龄和,再与实际的年龄和比较。
1、根据四年前家庭所有成员的年和是58岁,可以求出到现在都增长4岁以后的年龄和是:58+4×4=74(岁)
2、现在实际的年龄和只有73岁,可知最小的兔弟弟现在只有3岁,兔姐姐比兔弟弟大2岁,兔姐姐是3+2=5(岁)
3、现在兔爸爸和兔妈妈的年龄是:73-3-5=65(岁),它们的年龄差是3岁,兔爸爸现在的年龄是:(65+3)÷2=34(岁),兔妈妈现在的年龄是:34-3=31(岁)。
同学们你们算对了吗?
数学童话故事10熊猫妈妈新做了一张圆餐桌,既美观又结实。熊猫妈妈高兴地对梅花鹿阿姨说:“这下用不着端着饭盆站着吃饭了。”
梅花鹿阿姨说:“你有了一张多么好的圆桌啊,要是能给它再配上一块合适的台布,那就更好了。”
“好,梅花鹿阿姨,你眼光好,就请你为我做一块台布吧。”熊猫妈妈还叮嘱说:“我这张圆桌半径1米,请你给配块面积是它的2倍的台布。”
梅花鹿阿姨说:“行,行,下次一定给您带来。”
过了几天,梅花鹿阿姨兴冲冲地给熊猫妈妈送来了一块美丽的台布,熊猫妈妈一看那色彩就喜欢上了,赶忙把台布铺到圆桌上去试一试,只见铺上桌的台布快要拖到地面上了。
熊猫妈妈连连惋惜地说:“太大了,太大了。”
梅花鹿阿姨一听,纳闷起来,连忙说:“怪了,怪了,我是按你的吩咐去买的呀,怎么会大这么多呢?”
熊猫妈妈问:“这台布的半径是多少呀?”
梅花鹿阿姨说:“你的圆桌半径是1米,当然做半径是2米的台布了。”
熊猫妈妈说:“唉,错了,错了,我的圆桌半径是1米,面积就是3.14平方米;台布的半径是2米,面积就是12.56平方米了,它是圆桌面积的4倍了,怪不得太大了。”
梅花鹿阿姨灵机一动:“那好办,我们可以把它裁掉一点改小嘛。”
熊猫妈妈说:“真的,这个主意好!”
梅花鹿阿姨和熊猫妈妈拿着粉笔、尺子、大圆规和剪刀,在台布上量量画画以后很快就改好了,新台布的面积正好是圆餐桌面积的2倍。从此,只要你到熊猫妈妈家去作客,就会看到那张圆餐桌上,添上了一块既美丽又合适的新台布。
小朋友,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改台布的吗?
数学童话故事11小熊是一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从小就不好好听老师讲课,连作业也懒的做。他最大的嗜好就是每天花钱买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他的爸爸看着小熊摇头叹息说:“你这么爱花钱买零食,以后就当一个超市的老板吧。”
小熊听了,觉得爸爸这个建议非常适合他。终于有一天,小熊有了一家自己的小超市,他批发了一大堆吃的和用的,将商品陈列完毕后,小熊开始要标写零售价格了。可是价格怎么设定呢?因为小熊小时候实在太贪玩了,所以数学知识少的可怜,只会最基础的加减乖除,根本不知道如何计算成本和利润。小熊挠着脑袋想呀想,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点子:我把每样东西的价格都翻5倍,这样不就又省心又赚钱了!
说干就干,很快商品标价完成了,小熊的超市也隆重开业了。一开始,顾客还真是络绎不绝,小鸡、小狗、小猴、小猪都来捧场,可是一看到商品的标价后,他们纷纷头也不回地就跑了。最后,连一个人也留下。小熊非常奇怪,赶忙去问爸爸:“为什么我的东西卖不出去呀?
爸爸笑着说:“你去看看其它商店就明白了!”
小熊来到小兔开的商店,看到虽然商品的标价也不便宜,但门口却竖立着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所有商品一律3折“这几个字。吸引了大批的顾客前来抢购。小熊思考了一番,心想既然小兔的商店打3折能吸引这么多人,那我的折扣力度大点不就行了?
于是,小熊回到超市,也拿出一块牌子,用毛笔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出几个大字“本店商品一律20折”
动物们听说小熊超市打折了,便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向超市涌来。小熊开心极了,拿着大喇叭大喊道:“快来哦,快来哦,本店一律20折,20折。”
这一吆喝,就把大波的顾客吓得魂飞魄散,有人大喊起来:“你家东西本来就贵,现在还要翻2倍,简直是黑店啊!”
小熊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泪水流出了他的眼睛。他开始后悔当初的贪玩不认真,也终于理解了“少壮不努力”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从那天开始,小熊开始洗心革面,重新努力读书,认真学习数学,励志要当一名优秀的商人。
数学童话故事12一天,灰太狼向聪聪、明明和淘气请教。
灰太狼说:“我有一条绳子,我想用这条绳子围出最大的`面积,你们谁能帮我?”
聪聪得意的说:“这个很简单,用绳子围成一个圆,这就是最好的设计!”这时,明明又开口了:“你那已经过时了!看我的:请将这根绳子拉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绳子有无限长,就能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吧!”“呵呵,你们都真够笨的!是从火星来的吧!”淘气说。
你们说:谁的设计好?
这道数学题,我亲自动手实践了一下。我用一根100厘米长的绳子,分别拼成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我又用尺子量了一下它们的长和宽(或高和底)。由于圆形的面积我还没学过,所以,我又预习了圆形,在网上看了圆形的课件,才把圆形弄懂。呀,这个圆形可不好算!我拼了又拼,摆了又摆,才用毛线拼出一个不像样的圆形。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πr。我又费了好大的功夫,才量出圆形的半径。最后,我做了总结,制成了表格,如下:
形状
条件(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圆形
π=3.14r=15
706.5
正方形
边长=25
625
长方形
长=30宽=20
600
三角形
底=30高=30
450
平行四边形
底=27高=17
459
由此可以从表格看出,聪聪说的对!
数学童话故事13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它们生活地非常快乐。但是令它们发愁的是森林里没有国王,所以它们那里总是乱的不可开交。今天森林里举行了选国王,看谁最漂亮谁就当国王。
经过十几分钟后选出了国王是——孔雀。以后的日子里动物们发现是有了一个漂亮的国王。可森林里还是乱成一锅粥。后来动物们又开了个会,怎样选国王,小侯想了个办法说:“让 山羊 老师出几道数学题,谁答的最快谁就当国王”。说完小动物们都赞成。
第二次选国王赛开始进行了, 山羊 老师说:“我们现在做一道题,请看题板。小明每分钟走 16 米 ,小亮每分钟走 14 米 ,现在他们相对走出总共路程是 90 米 ,问几小时后相遇?”用方程解很快狮子先生第一个举起了手自信地说:“先解:设 x 小时后他们俩人相遇。”
14x+16x=90
30x=90
x=3
答: 3 小时后他们俩人相遇。
说完在场的动物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山羊 老师接着说:“一个包装盒要给四周贴上商标,它的长 9 分米,宽 5dm ,高 3 dm, 一共需要多少标装纸?话刚讲完那位狮子先生像刚才一样立刻站起来说:“( 9 × 3+5 × 3 )× 2
= ( 27+15 )× 2
=42 × 2
=84 ( dm 2 )
答:商标纸需要 84 平方分米。
在场的动物欢呼起来, 山羊 老师说:“我们的国王是狮子先生!”从此森林里可平静了,不在这什么事烦恼发愁了。这个故事给我启发是:无论做什么事要靠头脑,不靠美丽。
数学童话故事14老虎和老狼满脸堆笑地把小花猪哼哼让进了老虎洞。哼哼一屁股坐在正 中间的座位上,野猪爸爸和野猪妈妈一左一右坐在两边。
老狼端上来的第一道菜是“红烧兔子肉”。老虎说:“哼哼先生,请!” 哼哼用鼻子闻了闻说:“好香啊!老虎,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什么肉
最香?” “猪肉!猪肉有肥有瘦,吃到嘴里滑嫩可口,特别香!”说到这儿,老
虎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哼哼又问:“我的肉香吗?”
“香,肯定非常香!”老虎有点按捺不住。老狼狠命踩了老虎一脚,向 他使了个眼色。
老虎清醒了,忙改口说:“你的肉虽然香,可是你是客人,我怎么能吃 你的肉哪?哈哈!”
“哈哈!”哼哼笑了两声问,“依我看,你是一只傻老虎,一只不识数 的呆老虎!”
“什么?你敢说我傻,说我呆?我吃了你!”老虎大怒,就想扑过来。 “你想干什么?”野猪爸爸和野猪妈妈挺身护住了哼哼。老虎看见锋利
的獠牙,向后倒退了一步。
“嘻嘻!”哼哼满不在乎地说,“不用吓唬我,杂技团的老虎比你又大 又胖,我都不怕!我叫你算笔帐,你如果算对了,可以证明你不傻、不呆。”
老虎二目圆瞪,说:“什么帐?快说!”
小花猪站起来先“哼哼”了两声,然后说:“我送你和老狼一大块新鲜
猪肉,先把 1 给老狼,剩下的 1 给你,再把剩下的 1 给老狼,再把剩下的 1
5443
给你,最后剩下的全归老狼。”
“嗯?”老虎自言自语地说,“他说的这些我听着好耳熟呀!”
哼哼问:“照这样分法,你和老狼谁分得多?”
老虎张口就说:“老狼告诉我, 1 比 1 多, 1 比 1 多,我肯定占便宜!
4534
”
13313
“你占便宜,老狼分得了3次,分别是、和,加起来是;
5201020
你只分得了两次,分别是 1 和
5
3 ,加起来是
20
7 。老狼分得的差不多是
20
你的 1 倍!”小花猪一口气把老狼的阴谋揭穿。
“啊——!”老虎大叫一声,虎须倒立,怒视老狼说,“好啊!你敢骗 我!我咬死你!”
“大王饶命,是兄弟一时糊涂。”老狼边说边退,退到洞口扭头就跑。 “嗷——”老虎大吼一声,追了出去。
数学童话故事15小熊第二天早上没敢去取鹿肉,怕中了猎人的圈套。第三天一大早,小熊冒着刺骨的寒风跑去一看,鹿肉没了。小熊找了半天,一点影儿也没有,他垂头丧气地往家走。
小猴灵灵从树上跳下来对小熊做了个鬼脸,问:“小熊,怎么啦?怎么这样无精打采的?”
“别提了……”小熊把前天狐狸算卦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哈哈……”小猴笑得直不起腰。
“你笑什么?人家把鹿肉丢了,你却幸灾乐祸!”小熊有点生气了。
小猴说:“你上了狐狸的当啦!昨天一早,我看见狐狸叼了一大块肉从树底下跑了过去。”
“不会吧!”小熊不信狐狸会骗他,说,“这一切都是算出来的,哪会是假的?”
小猴说:“你不信,我来让你算一个数。你把你的出生年份、离开你母亲的年份、你现在的年龄、你离开你母亲独立生活的年数,这4个数加起来,看看得多少。”
小熊在地上写着。没等小熊算完,小猴脱口说出:“等于3986,对不对?”
“对!你怎么算得这样快?”小熊惊呆了。
小猴说:“根本用不着算。你只要把今年的年份1993乘以2,就得3986。”
小熊一试,1993×2=3986,一点不差!
小猴说:“不管谁,把与他有关的这4个数相加,一定得3986,不信你试试!”
小熊摸着脑袋,自言自语地说:“这是什么道理呢?”
“道理也很简单。”小猴解释说,“一个动物出生年份加上现在年龄,一定等于1993,因为今年是1993年呀;离开母亲就是独立生活了,因此,离开母亲年份加上独立生活年数,一定也等于1993。两个1993相加,当然等于3986喽!狐狸让你算的数,都是事先编好的。”
小熊明白了,他把拳头攥得咯咯直响,大吼一声说:“好个坏狐狸,你用数学来骗我,看我怎样收拾你!”
小熊来到了狐狸的家,一脚把门踹开,狐狸正在屋里大啃鹿肉。小熊上去三拳两脚,把狐狸打得屁滚尿流,特别是狐狸的左后腿被小熊一脚踢断,他变成了一只瘸腿狐狸!瘸腿狐狸也不会干好事的。
数学家小时候的数学故事,最好是在100字以内,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他的家庭,从曾祖父起,大都对天文、历法和数学很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亲自观察天象,进行推算,终于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在汉以前,中国一般用三作为圆周率数值,即...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科学家小时候勤奋学习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教育故事>>名人故事:中国科学家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基础教育网 墨子[公元前468-376年]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创立了墨家学派,倡兼爱学说,《墨经》并非墨子一人所着,但书...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尔基儿童时读书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适合二年级的数学绘本故事有哪些
⑴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1、趣味数学小故事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回老要找世界上最聪答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⑵ 有没有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童话故事
建议用“爱的教育”里的故事
⑶ 小学二年级创做数学绘本
《种子的故事》二年级绘本创作教学设计
孙静
【教学目标】
1.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回律。
2.大胆想答像种子生长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
3.乐于创作简单的彩色或黑白绘本。
【教学重难点】
1.大胆想像种子生长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
2.乐于创作简单的彩色或黑白绘本。
【教学准备】
学生:一本A4画纸、多色彩笔
老师:本学期所学的绘本PPT、订书机
⑷ 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小故事。
数学神童高斯
1960有1777年4月30日,高斯出生在德国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高斯就很喜欢数学。版在呀呀学语时,高斯常权常趴在院子里数小鸡。稍大一些,他就跟着邻居的孩子做数学题,每次都算得又快又准确。上学后,高斯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但是数学老师看不起乡下的孩子,常常出一些难题刁难学生。一次,老师让他们求从1加到100的和,并规定做不出就不许回家吃饭。孩子们连忙动手算起来。可是数字太多,算着算着,一不小心就错了。正在大家手忙脚乱的时候,高斯站起来报告:“老师,我做好了。” 老师在一边看着小说,他头也不抬地说:“你肯定错了,重新算过。”但高斯非常自信,拿着答题板走到老师的旁边让他看。突然,老师瞪 大了眼睛。5050!答案是正确的!老师惊奇地问他用了什么方法。高斯胸有成竹地说:“1+100=101,2+99=101,3+98=101……这样共有50个101。101乘以50就是我们要做的题目的答案。老师,您看我做得对吗?”老师非常惭愧。从此以后,他专心教书,对高斯更是精心辅导。高斯学习非常努力。后来,他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他还在天文学、电磁学、大地测量等科学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⑸ 适合一,二年级优秀绘本有哪些
适合一,二年级优秀绘抄本有《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云朵面包》、《布鲁姆博士系列》、《给我讲故事系列》、《我爸爸》、《我妈妈》。
⑹ 我需要10个二年级的数学小故事
1、镜子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树上挂着一面镜子。镜子里,灰太狼指着一座钟,钟上的时间是点50分。灰太狼说:“你们知道真正的时间吗?如果你们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就是笨蛋,如果你们知道怎么做,你们这些羊还是笨蛋!”
沸羊羊想了很久,说:“在镜子里看到的时间,不就是10点50分吗?”喜羊羊说:“镜子里看到的物体跟实际物体是相反的。”沸羊羊说:“那会不会是2点20分呢?”喜羊羊说:“不。实际的时间和镜子里的时间加起来是12点。”沸羊羊也开窍了,说:“我明白了,实际时间是1点10分。”
2、几个角
喜羊羊和沸羊羊走了一公里,到了下山的路。他们又看到一张纸,上面画着3个等边三角形,没有交叉,请问里面有多少个角,其中有多少个直角?然后沸羊羊就说:“这还不简单。”喜羊羊说:“每个三角形有3个角,有3个三角形就是三三得九,有9个角。等边三角形一个直角都没有。”
3、乘法算式
喜羊羊和沸羊羊又走了一公里,他们看到一张纸,上面写着:“当你们看到这张纸的时候,你们就好好睡一觉吧,因为这是你们睡的最后一觉了45乘以11等于多少?”沸羊羊说:“这还不简单!先算45*10等于450,接下来再加45,就等于495!”然后喜羊羊说:“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4+5等于9,把9放在4和5中间,就变成495!”
4、绳子有多长
夏天到了,爸爸妈妈领着小聪去商场买空调。空调选好了,爸爸请售货员捆扎一下。不巧,售货员没有绳子了。小聪自告奋勇去服务台拿绳子。
小聪一路小跑,到了服务台,他很有礼貌地说:“叔叔您好!请给我一根2厘米长的绳子,我要捆空调。”叔叔先是吃了一惊,然后笑着说:你弄错了吧?2厘米长的绳子能捆什么?是2米长的绳子吧!“小聪不好意思地拿过绳子往回跑,他想:对啊!2厘米只有两个手指那么宽,太短了,而2米=200厘米呢!怪不得叔叔笑话我!
小朋友,数学是来不得半点儿马虎的,我们在认识长度单位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千万不能凭空想象。你看,小聪就因此闹出了这么一个大笑话,你可不要学他哟!
5、2步应用题
喜羊羊和沸羊羊刚刚走完一公里,又看到树上贴着一张纸,旁边有个电视机。电视机里渐渐地浮现出灰太狼的身影。灰太狼说:“能在这里见到你们,说明你们通过了第一关。不过,那道题太容易了,连小学生都会做。第二道题你们肯定做不出来。”沸羊羊被激怒了:“我们肯定做得出来,灰太狼,走着瞧!”灰太狼说:“哈哈哈哈,多一点愤怒,那才好玩呢!”
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纸上面写着:“小白兔采了60个蘑菇,现在只剩下48个,它还要几天就能把蘑菇吃完?”喜羊羊和沸羊羊说:“这是什么题啊,它还缺少一个条件呢!”喜羊羊说:“咱们找找,旁边有什么线索。”喜羊羊和沸羊羊仔细观察,发现纸的背面写着,这是一道2步应用题。他们就说:“小白兔采了60个蘑菇,它每天吃6个,现在只剩下48个,它只需8天就能把剩下的蘑菇吃完。”
⑺ 适合一,二年级看到优秀绘本有哪些
适合一,二年级优秀绘本有《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专》、《云朵面包》、《布鲁姆博属士系列》、《给我讲故事系列》、《我爸爸》、《我妈妈》。
⑻ 有什么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看的数学课外读物,是二年级哦
“从小爱数学”这套书很不错,我儿子二年级,正在看,非常喜欢。下面是当当网对这套书的介绍:
“从小爱数学”绘本曾经荣获第5届韩国出版文化大奖。是韩国儿童数学启蒙的必备用书,同时还是韩国许多小学的数学教材的辅助读物。适合4~10岁儿童阅读。它与目前出版的数学启蒙书相比,是最全面、最系统的、数学知识点涵盖面最广的一套书,而且有科学的排序,让家长有径可循。但是该丛书在讲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又很生动活泼,故事十分有趣,让孩子们轻轻松松爱上数学!//proct.dangdang/proct.aspx?proct_id=21066742